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总结分析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57821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9.13KB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总结分析Word格式.docx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总结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总结分析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分布饱和砂土,存在地震液化危害,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2、桩位放样
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桩孔的中心位置,根据桩定位点向桩四周拉十字线,并在十字线四个端头钉放四个护桩,以四个护桩为基准控制护筒的埋设位置和钻机的准确就位。
护桩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被扰动。
3、护筒的制作和埋设
3.1.护筒采用厚度4~8mm钢板制成,内径大于桩径10cm,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
钢护筒的中心应与桩中心重合(其中误差≯50mm),倾斜度应≯1%。
3.2.为保证平面位置和竖直度,护筒底部应与地面周边紧贴密实。
3.3.护筒埋设深度≮1.5m,且应高出地面30cm。
4、钻机就位
钻孔采用的旋挖钻机应保持平稳、安全作业,不发生倾斜、位移,钻机就位时与平面最大倾角≯4°
。
钻机就位后钻头中心和桩位中心应进行校对,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
5、泥浆调制
在钻进过程中根据地层不同情况保持一定的静水水头压力,尽量利用地层粘土自然造浆。
泥浆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择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粘性土进行造浆,以提高泥浆稠度,确保钻进过程不坍孔、不缩孔。
桩孔施工采用一次性全面不间断作业,施工中根据出渣情况判断土层结构及时合理地调整浆性能指标,遇松散地层时适当增大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尽量减轻冲液对孔壁的影响,同时降低钻速和钻压以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各种土层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工程泥浆性能指标表(cm3)表1
土层
泥浆比重(g/cm3)
粘度/s
含砂率%
塑性指数
粘性土
1.03~1.05
18~20
<4
>15
粉砂层
1.20~1.25
25~28
卵石层
28~30
砂岩
1.15~1.20
23~28
泥岩
23~25
泥浆调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配比拌制泥浆,拌制泥浆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调制好的新浆必须在泥浆池中水化分解24h后才能使用,放置期间必须用泥浆泵进行池内循环。
钻进时掌握好进尺速度,随时注意观察孔内情况,及时补加泥浆保持液面高度。
6、钻孔
钻机在就位后,钻进时首次进尺控制在60cm左右,且应遵循“慢挖、斗稳、慢提”的原则,在开钻时宜低档慢速钻进,在钻进护筒下1m后方可正常速度钻进,并在钻进过程中时常注意土层变化,对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速、钻压、泥浆比重和泥浆量。
在孔口5~8m范围内应通过控制盘随时监控钻杆垂直度,如有偏差应及时进行校正。
在钻进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向孔内注浆,并使孔内手头保持一定高度,以增加孔内压力,保证泥浆护壁的质量。
6.1.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后,应先查明原因并进行分析处理,可采用加深护筒等措施后继续钻进;
也可以再泥浆中加入黄土,以增大泥浆比重,改善其孔壁结构;
同时在坍孔段钻头每次进入液面时,速度要缓慢,等钻头完全进入浆液后,再匀速下到孔底,每次提钻速度控制在0.3~0.5m/s。
坍孔严重时,需回填重新压实后重新钻孔。
6.2.钻孔过程中发生弯孔缩孔时,一般可将钻头提到偏孔处进行反复扫孔,直到钻孔竖直位置;
若发生严重弯孔或探头石时,应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粘土混合物回填到偏孔处,待填料沉实后再钻孔纠偏。
6.3.埋钻主要发生在一次进尺太多和砂层中泥浆沉淀过快;
卡钻则主要发生在钻头底盖合拢不好,在钻进过程中自动打开或在卵石地层钻进时,卵石掉落卡钻等。
埋钻或卡钻发生后,在钻头周围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泥浆,形成很大的侧阻力。
因此处理方案应首先清除阻力,严禁强行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钻杆扭断、动力头受损等更严重的事故。
在事故发生后,应保证孔内有足够的泥浆,保持孔内压力,稳定孔壁防止其坍塌。
6.4.在钻孔前应先用水准仪确定孔口标高,并以此作为基点,按设计要求的孔底标高计算孔深,孔深不得小于设计深度,超钻深度≯500mm;
孔径用检孔器测量,若出现缩径现象应进行扫孔。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见下表。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表表2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孔径
≮设计孔径
2
孔深
≮设计孔深
3
孔位中线偏差
≤50
4
倾斜度
≤0.5%桩长
6.5.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及时清除钻斗上的渣土。
6.6.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6m,并应及时清除。
并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
7、清孔
7.1钻孔深度检查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
本标段根据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决定采用换浆法清孔;
7.2清孔标准
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1.25,含砂率≯8%,黏度≯28s;
7.3安装钢筋笼的检查
在准备下方钢筋笼及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砼浇筑前孔内沉渣厚度不大于200mm。
8、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8.1原材料进场
钢筋进场后,首先要检验牌号、等级、规格、生产厂家是否与合同相同,产品外观是否受损;
检查无损后再检验其初尝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
无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应不予验收。
进场材料验收后,应按材料的不同种类、型号、规格、等级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在钢筋棚内,钢筋下用垫木支撑,不得混杂,并设立标示标牌。
及时对各种型号钢筋现场取样,并进行钢筋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
钢筋试验合格后,即可进行钢筋的加工。
8.2钢筋笼的制作
8.2.1钢筋在加工前应对钢筋表面进行清洁,将表面油渍、漆皮、锈渍等清除赶紧。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8.2.2钢筋笼在下料是应根据设计长度确定,主筋伸入冠梁35d,钢筋笼下部收口角度15°
8.2.3主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端头处切割平齐;
安装接头时用管钳扳手拧紧,使钢筋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接头连接套筒外应有有效螺纹外露,套筒单边外露有效螺纹≯2倍螺距。
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交错布置,接头连接区段长度≮35d(且≮500mm),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50%。
8.2.4钢筋笼制作时,为保证钢筋笼的整体稳定性,按设计要求做好加强箍筋,并标出主筋的位置。
加强筋必须与主筋焊接牢固,螺旋筋安装时应与主筋点焊牢固。
8.2.5钢筋在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焊接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HPB300钢筋采用E4303系列焊条,HRB400钢筋采用E5003系列焊条,焊接时尽量采用平焊。
焊缝长度及宽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焊渣边焊边应清除干净,焊缝密实。
采用双面焊时,焊缝长度≮5d;
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10d。
8.2.6钢筋笼加工完成后应在其上安装砼垫块,砼垫块应与灌注桩的标号相同,垫块按3个/断面布置,从钢筋笼底部设置,每3米一个断面。
8.2.7钢筋笼验收标准
钢筋笼加工制作完成后,存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应进行编号,将钢筋笼垫高以免粘上泥土。
钢筋笼制作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笼制作的验收标准及允许偏差表3
检查方法
钢筋骨架长度
±
50
尺量检查
钢筋骨架直径
10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20
5
保护层厚度
8.3.钢筋笼安装
8.3.1钢筋笼安装前,需经过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安装。
8.3.2钢筋笼采用汽车吊整体吊装。
起吊时,吊机操作应平稳、缓慢,避免落钩时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冲击变形。
钢筋笼吊至离地面0.3m~0.5m后,应检查钢筋笼是否平稳,然后主吊慢慢起钩,根据钢筋笼尾部距地面距离,随时指挥副吊配合起钩。
汽车吊主钩竖直吊着钢筋笼吊运入孔,孔口采用槽钢支撑。
8.3.3指挥吊机吊笼入孔、定位,吊机旋转应平稳。
下放时若遇到钢筋笼卡孔的情况,要吊出钢筋笼检查孔位情况后在吊放,不得强行入孔;
当钢筋笼下到副吊点时,暂停放下,拆下副吊处点的钢丝绳、卡坏;
当钢筋笼下到主吊点时,暂停放下,并且插入槽钢,把钢筋笼固定在护筒顶,然后拆下主吊点处的钢丝绳、卡坏并检查钢筋笼订标高,算出吊筋长度,吊筋与钢筋主筋焊接后缓缓下至设计位置。
8.3.4钢筋笼安装结束,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8.4.钢筋笼安装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8.4.1钢筋笼起吊过程中,应缓慢地将钢筋笼竖直,观察有无变形或有电焊被迸开的现象,若有则立即将钢筋笼放下,加固后方可继续起吊。
8.4.2当钢筋笼下端接近护壁底口时,应放慢速度,并在工人的扶持下,对准孔中心缓慢下放,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
8.4.3骨架落到设计标高后,将其校正在桩中心位置并固定,防止上浮。
9、灌注混凝土
9.1混凝土设计强度
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灌注时要求从桩底到桩顶一次完成。
9.2施工资料
在砼浇筑过程中必须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控,并填写好施工记录。
9.3砼灌注采用导管发灌注施工
具体要求如下:
9.3.1混凝土配合比及其骨料要求
砼拌制后要保证良好的流动性,砼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4。
9.3.2砼灌注
9.3.2.1导管吊装前先试拼,并进行水密性试验,接口连接牢固,封闭严实,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与密封性,根据桩孔的深度,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吊装时导管应位于桩孔中央,使得导管下口离孔底20~40cm。
9.3.2.2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300mm,视桩径大小而定。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
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本标段导管气密性试验已在监理验证下验收合格。
9.3.2.3首批砼用剪球法泄放,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
/
;
、
——意义上。
根据计算本标段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1m3。
9.3.2.4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并应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
在砼灌注过程中,专职技术人员坚守刚问,用测绳测锤,探测砼面深度,计算导管埋深,使导管的埋深控制在2~6m,做好砼灌注记录,直到导管的提升及拆除。
9.3.2.5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上加灌1m,以保证砼的强度,多余部分施工冠梁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9.4.砼方量计算
为保证混凝土不浪费,又能达到设计所需的要求,必须现场准确计算最后一次砼方量。
9.5桩身砼抗压强度检验
桩身砼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根灌注桩留取砼抗压试验试件3组,以检验砼强度。
9.6施工注意事项
9.6.1钻孔灌注桩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偏差均不宜超过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桩长的0.5%,以保证两桩不会相碰。
9.6.2钻孔灌注桩施工应满足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设计要求,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夹泥等现象发生。
混凝土粗骨料采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桩主筋间最小净距的1/3。
9.6.3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应满足桩身质量及钢筋笼连接要求。
围护桩施工,施工场地必须平整,成孔机械就位后做到垂直施工。
9.6.4钻孔灌注桩采用隔桩施工的成孔顺序,并在灌注混凝土24小时后进行邻桩钻孔施工。
9.6.5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每根桩的灌注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浇筑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不小于0.8m),凿除浮浆后的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笼露出桩顶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浇灌冠梁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桩顶的残渣、浮土和积水。
9.6.6钢筋笼主筋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笼的制作、吊放和水下混凝土的搅拌及灌注等工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9.6.7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吊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安装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下落;
钢筋笼宜采用整体吊装。
9.6.8钢筋笼吊放到设计位置时,应检测其高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立即固定钢筋笼并关注混凝土。
9.7钻孔桩检测
混凝土灌注桩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5根。
10、成品保护
10.1安全防护
已控制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将桩口盖严密,防止土块、杂物、人员等坠落。
10.2桩孔验收合格后及时放好钢筋笼,办好隐检手续,将混凝土浇筑完毕,防止坍方。
10.3混凝土浇筑完后将外露主筋和插铁扶正,用草帘将桩顶混凝土覆盖浇水养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钻孔 灌注 施工 技术 总结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