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5594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03.60KB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知,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当时农民的典型形象。
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识记能力。
该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现在的考查上升到鉴赏的程度,无形中加大了难度。
但今年所给出的错误选项难度倒是不大。
如C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是针对人物事件设置的误区,只要阅读了鲁迅的《风波》就知道七斤的辫子是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并非是他自己剪掉的;
“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这是针对人物形象特点设置的误区,难度也不是很大。
如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这是针对小说的情节设置的误区,该信息源在小说的最后,难度也不大。
本题五个选项,考查了五本名著,涉及古今中外,考查的内容包括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的分析,融概括与赏析于一体。
3.【2018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
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6分)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4分)
【答案】
(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
处置果断,能力出众;
分配得当,处事公平;
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2)心中仍有旧情,想跟心上人说话;
婚姻现状和礼教束缚,不便单独与觉新见面。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来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这其实是考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只不过要求结合固定的章节来分析。
题干对该章节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即“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结合书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来看,如面临家庭变故,“却说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可见处变不惊,性格坚强;
老太太的分配中,既顾及到荣国府,也顾及到宁国府,既顾及儿子辈,也顾及孙子辈,同时还有衣服饰品的分配,同时还留下五百银子好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等等,在这些分配中,足可看出老太太的能力之强,处事很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考生只要能了解这一大章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即可概括出答案。
寡回到了娘家。
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这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此时二人再次相见,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从梅的表现来看,说明她心中对觉新仍有旧情,想和觉新说话,但婚姻现状摆在那儿,封建礼教摆在那儿,二人的私下见面已不合理,更何况是私下的交谈?
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二人的关系,才能体会此时梅的心理。
【试题点评】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
应对方法:
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
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
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
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
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
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
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
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
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
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
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
三要留下个人的思考。
2010年的考题:
《老人与海》中,说: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4年的考题:
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
2015年的考题:
《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
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
“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如2017年“《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如2018年“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类似的题型需要平时阅读及记诵时融入个人的思考及看法,并在笔记上写下来,这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大有裨益。
4.【2018年高考天津卷】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
四书
语录体
舍生取义
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
以时间为序
拥刘反曹
三打祝家庄
C
《家》
现代小说
巴金
高觉新
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
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卡西莫多
【答案】C
【试题点评】首先:
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
在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方面,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
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
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
举例:
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其次:
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
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
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
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
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
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
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可以成:
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
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2017年高考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
“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
考点定位:
识记文学常识。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
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
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
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2.【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
“假若爷爷死了?
”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
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答案】AD
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
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
3.【2017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
“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
(1)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
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
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
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第一小题,是考查《红楼梦》中的内容,要求“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联系前面章节宝钗对于黛玉的照拂,比如行酒令时宝钗私下提醒;
闲谈时教导黛玉不要看杂书;
还有四十五回中对于黛玉身体的关心。
第二小题,是考查《呐喊》,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两个细节说明传达出的鲁迅的观点。
这两个细节都体现出当时民众思想的愚昧落后,对于新思潮无法理解,这说明新思潮运动不彻底。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
所设题的对象是《红楼梦》和《呐喊》,这与上面的选择题避免了重复。
4.【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
《诗》《书》《易》《礼》《春秋》《乐》。
【名师点睛】六艺,含义有二:
一、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二、指六经:
《诗》《书》《礼》《易》《春秋》《乐》。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
结合语境分析,《师说》中主要强调从师学习,应该选择与书本有关的含义。
2016年高考
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
它既要求各选项引用诗句所揭示的语境(这就要求必须明白这些诗句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还要注意辨析各选项的表述文字是不是正确。
A项的诗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此句表达了作者对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B项的诗出自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句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C项的诗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D项的诗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抒发了作者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
2.【2016年高考江苏卷】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考点定位】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根据题干中“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的表述,仔细分析题中各副对联所代表的行业或事物,再运用排谬法得出答案。
3.【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分)
昔江淹有言:
“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1)用斜线“/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3分)
(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分)
(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2)司马迁、班固、范晔
(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1)试题分析:
首先注意“虽”“亦”特殊的虚词,一般用在句首,然后注意“以”引导的介宾短语,和后面的动词“操”断开,再注意“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是并列的成分,中间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虽”“亦”这两个特殊的虚词以及“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这组并列的成分。
(2)试题分析:
注意前四史的作者,在教材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出现过,《三国志》较为生僻。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事物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进行整合,此题主要概括书籍的内容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
4.【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答案】AE
A“单骑救主”是赵云,“梳妆盒”最后被“葛朗台”占有。
5.【2016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分)
(2)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冶有什么样的认识?
(4分)
(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
“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一方面,凶残、贪婪;
一方面,愚昧、无聊。
此题是对名著的细节的考核,注意对名著情节、人物和主旨的把握。
6.【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
女十三四岁。
亦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男子二十岁。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知天命”是古人形容人到了五十岁的一种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人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不惑”见《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遂以“不惑”作为40岁的代称。
选择D。
【名师点睛】识记文学常识,首先,可运用点面结合记忆法。
不论是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
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一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常识 届高三 一轮 复习 单元测试 文学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