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就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48501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24MB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就Word下载.docx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就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就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4)评价: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的权力。
3.宋明儒学
4.明清儒学的新发展
(1)李贽及其思想:
他自称“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基本主张: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的设想。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当今公民的道德规范,“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和为贵”和“和而不同”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
一、多角度认识古代主流思想
1.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2.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3.古代治国“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成功的理念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
具体如下:
(1)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
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以儒家思想治国,即所谓“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道家“无为”政治即所谓“帝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7~18世纪明清思想批判与法国启蒙思想比较
背景
经济方面都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政治方面都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剥削压迫;
思想文化方面都产生近代民主色彩的思想批判,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中国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法国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思想
①、批判目标相同——都指向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思想;
中国思想家激烈批判了程朱理学和君主专制,法国思想家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体系。
②、追求目标相同——都提出了变革社会的政治构想:
中国的思想家主张独立思考、个性发展、男女平等、经世致用、工商皆本、言论自由等;
法国思想家主张分权学说、民主政治、信仰自由、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
影响
不同:
中国的批判思想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当时未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而启蒙运动则成为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启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2.其他成就
(1)数学:
《九章算术》、圆周率。
(2)天文学:
《甘石星经》、浑仪、《授时历》。
(3)农书:
《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4)医学: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政治环境的稳定、政府的政策、国内外的交流、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等因素有关,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政治环境的稳定尤为重要。
全面认识古代科技的发展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先进性:
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发明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2)广泛性:
在数学、天文、历法、冶炼、造纸、印刷、造船、航海、建筑、医药学、农学、水利工程、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3)实用性:
生产的需要推动科技发明,科技发明又服务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等。
(4)经验性: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记载和总结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
(5)封闭性: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科学技术难以推广,不能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具有很大的封闭性。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1)中国确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封建国家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
(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并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为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5)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6)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7)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等。
3.16~18世纪没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2)明清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手工业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3)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氛围,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4)当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又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使其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辉煌灿烂的文学
(1)先秦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品《离骚》。
《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
《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2)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下恢弘气势的时代特征。
(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
(4)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2.汉字的演变
(1)演变过程
(2)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绘画艺术
(1)魏晋以前:
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画风质朴。
(2)魏晋时期:
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等。
(3)唐代:
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4)宋代:
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5)明清时期:
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6)民俗画:
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木刻版画、年画等。
4.戏曲
(1)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源头。
(2)南戏已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3)元杂剧标志着戏曲的成熟。
(4)京剧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①形成:
道光年间。
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
②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如何分析某个朝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原因
1.经济因素:
分析当时的经济是否繁荣。
2.政治因素:
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者相对安定;
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开明;
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分析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等。
宋元文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科技上:
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2)思想上:
理学出现,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是为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强化而出现的,实质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3)文学上
①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用词抒发对山河破碎、国家分裂的悲愤之情,宋代的诗词多反映了南北分裂的史实;
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
②元代,元曲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统治异常黑暗的时代特征,如关汉卿借《窦娥冤》进行的呐喊控诉等。
(4)书画艺术
①宋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徵明等;
同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典型地反映了北宋东京繁华的景象。
反映了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
②宋代宫廷画盛行;
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是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学产生,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2.影响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
1.(2014·
北京东城高三期末·
2)“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2014·
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
3)“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
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
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
3.(2014·
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5)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以下记载中强调教育民众的是( )
A.“民以君为心,君以为民为体。
”
B.“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
C.“富而贫贱,则民欲其富之大也。
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
D.“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4.(2014·
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
u,校对)中说: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
5.(2014·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2014·
5)《史记》载: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
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已复礼D.仁者爱人
7.(2014·
北京朝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2)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
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8.(2014·
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应出于( )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9.(2014·
4)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10.(2014·
11)有学者指出: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1.(2014·
20)“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12.(2014·
16)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 )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
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
13.(2014·
1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4.(2014·
17)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①《红楼梦》: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
“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 B.②③ C.③ D.①②
15.(2014·
11)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6.(2014·
22)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17.(2014·
2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18.(2014·
7)下列主张,出自王阳明的是( )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心外无理、心外无物”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
19.(2014·
18)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20.(2014·
26)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21.(2014·
26)下列选项中,关于李贽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否定孔子是“圣人”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用“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
22.(2014·
27)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
①《农政全书》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京剧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2014·
8)右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
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
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
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B.东汉时已出现印刷
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
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
24.(2014·
12)《后汉书蔡伦传》: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25.(2014·
21)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 )
A.地理大发现B.文化发展进程加速
C.欧洲的社会转型D.欧洲的工业革命
26.(2014·
23)有学者认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下列成就不能支撑此结论的是( )
A.指南针用于航海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
C.发明活字印刷术D.发明雕版印刷术
27.(2014·
20)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28.(2014·
8)《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一部蕴含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著作,主要指它( )
A.是集我国历代医药学之大成的药典B.是涉及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C.采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D.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世界性书籍
29.(2014·
1)历史学家郭沫若说:
“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30.(2014·
10)美学家指出:
“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
①《清明上河图》②《红楼梦》③《搜神记》④《女史箴图》摹本
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
31.(2014·
28)西方学者查尔斯·
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右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 )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徐渭《牡丹蕉石图》
D.佚名《人物龙凤图》
32.(2014·
13)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
②画家提出“以形写神”
③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
④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3.(2014·
17)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 )
A.《夫妇饮宴图》B.《洛神赋图》C.《游春图》D.《人物龙凤图》
34.(2014·
16)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成就 第三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化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