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4742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34KB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研究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农村工业化起步,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发展道路,特色产业在某地萌芽,并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集聚,逐步壮大形成为“一镇一品”的块状经济产业特色。
如大唐袜业、柳市低压电器、慈溪小家电、桐乡毛衫、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等。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面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新态势,传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资源不足、生产效率不高的弊端不断显现,产业竞争力日趋下降,日益陷入“低端制造+低端服务”的“低端价值链”发展模式。
2014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例为34.8%,广东、江苏分别为43.2%、39.8%;
浙江R&
D占GDP比重为2.34,而广东、江苏分别为2.4和2.47;
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0.8万元/人,而广东、江苏分别为11万元/人、13.7万元/人。
面对传统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的严峻挑战,如何通过高端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在传统产业集群中嵌入新的创新要素和发展动力,成为加快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建设特色小镇正是基于这一趋势和思路的创新性举措。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优美环境和良好配套的交汇体,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是高端产业、新兴业态、优秀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
例如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美国硅谷、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诺玻璃之城、德国斯图加特汽车城、日本东京的大田汽车零部件小镇、瑞士达沃斯小镇等,这类小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集聚和公共服务配套,带动城镇发展和区域经济持续繁荣。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6月,省政府公布了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2016年1月,又公布了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连同各地市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的市级特色小镇,全省谋划中的特色小镇估计超过300个。
如杭州市政府于2015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3年内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总数达到100个。
可以说,全省上下把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作为激发新供给、扩大有效需求的新平台,已蔚然成风。
特色小镇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就是聚集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代表了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
从目前省政府公布的前两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来看,七大产业特色小镇有62个,占总数的78.5%,其中信息产业11个,金融产业6个,高端装备制造业16个;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12个,占总数的15.2%。
从创建的成果看,根据浙江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
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480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97亿元,其中27个特色小镇投资额超过10亿元。
新入驻企业达3207家,新开工建设以上项目431个。
新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超过了1万人,一批投资基金公司纷纷入驻,特色小镇已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平台。
梦想小镇启用近半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风投基金进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而且特色小镇正成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
如常山赏石文化小镇,引入“金融+”、“互联网+”理念,建立评估抵押制度,推出“石头变富矿”融资新模式;
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合作,推进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开创“石头+互联网”的营销新形式。
二、从单一到多元:
“产、城、文、旅”功能融合的新平台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建制镇,也不同于纯粹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而是融合了特色产业、城镇社区、历史文化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化产业型社区。
1.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有机融合。
在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已成为产业和城镇发展的主导性规划思想。
产城融合主要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布局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城市功能为载体,以产业高级化为动力,进而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机勃勃的块状经济与充满活力的小城镇融合发展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浙江模式”的重要内涵。
浙江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一是小城镇创造的,千强镇的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浙江过去30多年的产城融合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的低端产业与低能级的小城镇之间的融合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特色小镇通常选择在主城区与农村的结合地带,既有与主城区交通、公共服务无缝对接的便利,也有农村空间开阔、环境优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在这个区块建设特色小镇,通过新兴产业和高新人才集聚,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更能打造出一批独具浙江魅力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2.产业发展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
浙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载体和文化渊源。
浙江素有旅游胜地、文化之邦之美誉。
全省具有吴越文化、大运河、丝绸之路、闽浙木拱廊桥、江南水乡古镇等历史文化地域品牌,拥有数量众多的古城、古镇和古村落。
截至2014年底,浙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个数居全国之首,拥有20个国家级和5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街区),以及28个国家级和6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江南六大古镇中占据三席。
特色小镇遵循了产业高端化、产业文化化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基本趋势,是弘扬产业文化、传承经典产业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通过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挖掘各地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创新、产业业态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如青瓷小镇、石雕小镇、根艺小镇等。
另一方面,在七大产业特色小镇中融入文化功能,不但能发挥企业文化的第四种资源作用,倒逼产业升级,还能在小镇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和人文气质,打造出独特的人文气息和现代工业文明。
3.产业发展与休闲旅游的有机融合。
把产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
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十分强调旅游功能,是工业旅游模式的再创新和升级,是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小镇旅游综合集成的新型旅游业态。
而浙江地形多样、地貌丰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水林田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山地、海岛、峡谷等资源十分丰富,为特色小镇建设和旅游功能的挖掘提供绝好的自然空间和生态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例如,苍南台商小镇总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以纳米光电产业为主导,以台湾文化风情为特色元素,形成集金融、商贸、科研、商住、会展、旅游休闲、台湾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台州沃尔沃小镇以吉利V汽车项目为核心,以汽车产业、汽车文化、汽车旅游为三大特色,发展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汽车产品创意研发与设计、汽车主题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的特色小镇。
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突出“旅游+工业”特色,围绕甜蜜和浪漫主题,整合“温泉、水乡、花海、农庄、婚庆、巧克力”元素,全方位展示巧克力工艺文化和浪漫元素,2015年前11个月已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突破3500万元。
三、从“无为而治”到“有效作为”:
制度供给的新空间
如果说,浙江在块状经济和小城镇发展初期,各级政府对民间的创新活动,大多先予默认,“允许看”,“不争论”,在时机成熟之时再加以总结、概括和修正,使非正式制度创新最终成为正式的制度安排,这个阶段更多体现了各级政府“无为而治”的角色定位。
而当前,全省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则更多体现了各级地方政府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谋划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为特色小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体现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有效作为的统一。
1.如何真正体现规划的引领作用。
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政府规划的引领性。
各级政府在产业选择、项目谋划、发展定位、政策设计等方面思路均通过规划来体现。
省政府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设定了明确的要求,“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淳安等26个加快发展县(市、区)可放宽到5年……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
”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如何真正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是其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如何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市场活力强劲、民间资本充裕、创业氛围浓厚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
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关键也在于是否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因此,在特色小镇运作机制的设计上,浙江省政府十分强调企业主体、市场导向。
省政府的《指导意见》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2015年11月,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新集聚了3300多家企业,引进了1.3万多人才,包括大批青年人才,带来了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体现了特色小镇强劲的市场吸引力。
3.如何真正发挥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建设也是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李强省长指出,“特色小镇生于改革,也只能成于改革。
改革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各地都应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省政府确定和公布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既不是变相审批、也不是间接授牌,而是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引导和服务。
”如2015年7月,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了支持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新政,包含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设立工商事务服务室等7项举措。
同时,积极创新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采用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镇,在2015年10月的特色小镇建设及PPP项目推介会上,浙江省发改委共推出24个特色小镇的46个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
4.如何真正实现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理论界普遍认为,促进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良好合作的产业政策体系在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亲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对现阶段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仍然是必需的。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也是创新产业政策的过程。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
特色小镇建设中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
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
二是期权式财政奖励方式。
特色小镇通过考核验收后,新增财力上缴省里部分,前三年内全额、后两年一半返还给当地。
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
要以培育上市公司的理念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争取几年后有若干特色小镇能上市。
(弘利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作 研究 特色 小镇 浙江 经济 转型 升级 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