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利弊分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46404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45KB
大学生村官的利弊分析Word下载.docx
《大学生村官的利弊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的利弊分析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1999年在海南省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8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用5年时间招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这项重大决策意义深远。
那么十万大学生当村官能带来什么呢?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会使农村、农民在观念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变化。
目前,我国相对落后的农村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一个主要原因是观念落后、思想保守,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飞速发展相比较,已经大大不适应。
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快,掌握新东西多,由他们到农村任职将会对农村落后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带来转变。
将给农村输入现代化、科学化的新思想、新血液。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生重大转变,也将给党政机关培养后备人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
中国大部分穷人都在农村,都从事农业。
我们当前的各级党政干部队伍中,不缺高学历者,也不缺精明强干者,最缺的是有基层实践锻炼经历的人,特别是缺少直接担任过村官、与最为基层百姓零距离“亲密接触”的干部。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会给今后选拔有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储备人才。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将会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要实现现代化。
许多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需要高素质、懂科学的带头人,粮食的稳定增产、农民的稳定增收,农村根本改变穷困面貌,都必须依靠有知识的领路人。
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农业,农村巨大的潜在市场需要有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人去开发。
十万大学生当村官,还将会给农村的财务管理带来新变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不过,报名当村官必须避免盲目化。
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他们致富的领头人。
因此,大学生当村官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饥不择食”,更不能企图把当村官作为“跳板”。
另外,大学生刚刚踏进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或者适合村官这个岗位的。
而农村需要的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人才,如果大学生学非所用,无疑又是一种人才浪费。
所以说,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能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但这需要农村确实为大学生创造条件,大学生真正用心付出。
所以说,大学生村官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村官问题将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学生当村官的“双刃剑”作用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1.选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当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之外,更需要当地农村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我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
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要发展,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发挥大学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作用,让他们指导当地农民一起加入现代农业发展队伍,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
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
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有利于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科学治理的要求来进行。
而当前农村发展受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制约因素。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引进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思路活跃。
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
5、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
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也能够仗义执言。
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
6.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改善
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他们会给农村带来新的气息,农村的社会风气、学习风气会无形中生这个“智囊”的来到而得到改善。
7.有利于促进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
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正是当务之急。
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
选派一定量的大学生任村官,正好可以适应这一需要。
它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意识的更新。
8.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当今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拓宽就业渠道也是时在必行。
随着连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相应地就业压力成倍增加。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社会对传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反而在不断萎缩,短期内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象。
而有些就业压力也是学生不正常的就业心理造成的,想着往大城市、好行业等工作,对虽然前途光明但生活相对艰苦的却看不上眼,不愿意俯下身子做些努力。
从这几年许多大学毕业生遭到冷遇,而职业技术学生却供不应求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有作为,到农村去做一名村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当前,新农村建设蕴涵的巨大机会。
而且可以从此形成良好的导向,引导全社会开辟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渠道。
9.有利于拓宽国家干部选拔渠道,有利于基层政权巩固
当今干部选拔渠道比较单一,加大从生产一线培养力度提上日程。
选拔干部都愿意选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特别是在基层生产一线干过的年轻干部,由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处理复杂矛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更是凤毛麟角。
鉴于此,提早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农村接受锻炼,让他们经历风雨,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是国家从培养事业接班人的角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10.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消极因素
虽然很多人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持乐观的看法,并送上了溢美之词,高度赞扬此计划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但也应看到,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推动和支持,更需要进行反思和分析。
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遇到了困难。
1.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动机不纯,功利性强。
功利心太强可能使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2)职业期望过高。
职业期望过高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期许很深,充满乐观,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困难缺乏想象力。
想一开始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
(3)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
青年人容易理想化,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模式,往往好高骛远,行动不切实际。
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缺乏乡村工作的经验,从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
容易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
此时他们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节,极有可能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或者放弃村官的工作。
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就很难把工作做实,因此难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4)“英雄无用无之地”。
很多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在农村派不上用场,最终只能是学非所用。
(5)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民之间的熟悉程度较高,村庄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社会。
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
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
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村里的工作环境、行为习惯、民风民情等一无所知,一旦碰到地界纠纷、婆媳矛盾等问题,可能难以处理。
(6)适应困难,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大学生村官刚涉入基层社会,无论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特别是在艰苦农村工作,容易产生不适应感。
(7)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大。
大学生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
这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很多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广大农民也可能认为有些突兀。
(8)在合同期满后的地位很尴尬,前景堪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任职期满后的人生轨迹。
县乡政府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本来就很严重,难有大学生村官的容身之地。
(二)客观环境和条件
1.大学生村官遭遇身份之惑:
无“法”可依,非官非农身份模糊。
“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
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
2.各层级间缺乏对政策适用性的正确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一种政绩工程,不顾自身条件是否适用,盲目实施,把大学生村官当摆设,不仅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而且由于承诺不能落实受到质疑。
3.决策方案不健全,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低。
大学生村官计划本来是让大学生做村官,但是在一些地方,大学生挂职还没有结束,领导却将其调到别的岗位。
另外,一些政策制定者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期满后怎么安置的问题,制定出的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
比如,一些地方规定选择“村官”的大学生可以转入公务员体制,但是该规定与最新的公务员法所规定和要求的公务员“凡进必考”原则相冲突。
在公务员考试中,无法保证做过“村官”的大学生就一定能够通过。
一旦大学生村官考不过,政府的“可以转入公务员”的承诺将得不到实现,这样一来,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威信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严肃性。
4.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
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
而身份往往又和待遇紧密相连。
5.一些基层组织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农村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使大学生村官工作受限制。
大学生村官担任助理这样的虚职,并没有多少实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支书或者村主任手里。
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的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决策权。
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一般只安排琐碎之事。
6.农村民众对大学生村官缺乏身份认同感。
一些基层民众认为,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即使参与了村子的发展决策,也提不了意见和建议;
而且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上任时间较短,而且大多两三年就有可能离开。
因此,村民往往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
如果大学生村官不能参与村子的具体发展决策,他们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大学生村官成了摆设,大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最终只能是碌碌无为。
7.村官大量流失。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是可预见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超强的觉悟和奉献精神,也并非每个大学生都适合村官的工作。
加之如上说的客观不利因素,村官流失是预见中的,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权衡利弊,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呢?
以下是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1.明确“当村官”的动机。
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
而是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2.转变观念。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园,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阶段,很多观念都在发生快速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农村、对于村官工作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3.改善工作方法。
一边是完成高等教育的年轻村官,一边是学历不高却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历的农村本地村官,工作方法显然会有很多不同。
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本地村官都需要更多的谦虚、忍让,共同实现合作的最终目标。
4.发展自身能力。
大学生村官与农村本地村官在发展能力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前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富热情和思想;
后者工作经验丰富,更富实干精神。
这两种发展能力如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正面影响无疑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能力。
5.“大学生村官”真正为村民办一些实事;
核心:
立足服务“三农”。
大学生参与农村建设,绝不应只局限在扮演可有可无的“秘书”角色。
而应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去,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
这样,才能将基层工作做得更好。
(二)政府
1.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1)完善的选拔体制。
选拔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有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选拔标准,不能带有歧视性要求,并要保障选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通过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选出真才实学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服务,以保证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
向公民公开选拔流程、经过和结果,加强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2.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
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后,仍然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奉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当地的户籍,能否参与村委会的改选。
我认为,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使得继续愿意留在当地服务的大学生有资格参加村委会的改选,给有热情的大学生一个正当的名分。
3.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任用的监督评价。
4.各级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能只让大学生们停留在配角和附属地位,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5.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开辟更多的途径,鼓励更多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事业。
(三)学校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别是对于“80后”大学生村干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不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和领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战略意义,就很难安心工作,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加强基础性教育,尤其是加强农村方面的知识教育。
使大学生村干部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全面掌握本村的社情民意。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精神。
4.注重开展在农村中的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为他们提供短期服务农村的机会;
设立大学生深入农村一线搞调研的项目等。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
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
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
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三农”建设,争取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村官 利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