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35295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0.32KB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
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境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及两张简单统计表。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市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认真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本单元教学内容:
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要求: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观念、推理
1、平均数
:
一课时
2、教学内容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
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
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
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
怎样求平均数呢?
(板书:
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
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
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还有其他方法吗?
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14+12+11+15)÷
4
=52÷
=13(个)
答:
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总数量÷
总份数
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哪个队成绩好?
”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怎样列式解答呢?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
5
(18+20+19+19)÷
=85÷
=76÷
=17(个)
=19(个)
17<19
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
生3:
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四、师生总结收获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5、教学反思:
2、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97页的内容及第98页练习二十三
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地数据、
教学难点:
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
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
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自己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
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
间隔要均匀。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2010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对比,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10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要比较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别计算出每年的城乡人口总数,再比较。
1980年:
21+58=79(万)
1990年:
27+54=81(万)
2000年:
35+49=4(万)
2010年:
46+43=89(万)
79<81<84<89
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少,201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通过观察、对比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
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
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
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
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简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第八 单元 教案 集体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