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期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334518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64KB
六年级下期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期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期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
”“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
”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爽快!
爽快!
咱俩一言为定。
”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
“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
手足相残?
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
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
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
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
“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
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
“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
“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
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
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屋前白马、池中荷花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4、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赞美、称赞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的中心思想感情。
【赏析】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真不愧是“诗圣”。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消息,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
回头看老伴和孩子愁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高兴得要发狂。
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有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
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再从陆路回洛阳。
【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
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6、己(ji)亥(hà
i)杂诗
清·
龚(gōng)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
天公啊!
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7、浣溪沙苏轼(其二)
游蕲(qí
)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
【赏析】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提醒行人"
不如归去"
,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
门前流水尚能西"
,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
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
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
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
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
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
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
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9、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意思是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译文】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10、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之人尽是扫墓人,好一片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景象。
人生何必这样悲观?
我倒游兴正浓。
向路人借问哪里有酒家,哪里有人理睬我呢?
只有远处的牧童善解人意,示意我酒家就在前面不远的杏花村。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
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
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期 古诗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