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分析汇总肿瘤学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31852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95.09KB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分析汇总肿瘤学文档格式.docx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分析汇总肿瘤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分析汇总肿瘤学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扪及腹腔肿块,增长速度较快;
2)肿瘤与邻近组织粘连;
3)肿瘤直径>
5cm;
4)发生于小肠部位;
5)核分裂>
5/50HPF。
格列卫治疗靶点?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的治疗靶点包括BCR-ABL融合蛋白、跨膜受体KIT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PDGFR)等。
哪些考虑术后辅助格列卫?
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
肿瘤直径>
5cm,术中肿瘤破溃,出血坏死,小肠肿瘤,腹腔多发。
手术切除范围?
直径<
3cm胃间质瘤可行局部或锲形切除,3-5cm根据所在部位锲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而直径>
5cm者均应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切缘保证5cm,由于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不推荐常规淋巴结清除手术。
(注:
上述是教学查房答案,关于切缘当时我回答5cm,师教授提示5cm是癌需要的切缘,GIST是不是粘膜病变2cm切缘不知道是哪个)。
Q6:
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A6:
师教授特别提到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帮助获得慈善赠药。
鼻咽癌
病例提供者:
李薇薇
结合提供给你的资料,你认为病史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
结合病史以及现有资料,该病人的分期?
按2008国内鼻咽癌临床分期为T?
N2M0。
鼻咽癌病人在体检时要注意检查哪几对颅神经的症状?
III、IV、V、VI、XII对颅神经。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要进行哪些检查?
鼻咽镜、病理、颈淋巴结、颅神经、血常规、肝肾功能、VCA-IgA、鼻咽和颈部MRI、胸片/胸部CT、腹部B超/CT、骨ECT、PET-CT等。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鼻咽增殖体、鼻咽淋巴瘤、鼻咽或颅底脊索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结核等。
在体检颈部淋巴结中,摸到肿大淋巴结,要描述哪几方面的内容?
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二.乳腺癌
病例1(提供者:
欧丹)
29岁女性,左乳腺癌术后3年,腰椎及骨盆疼痛1月。
3年前改良根治术,手术病理:
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大小2×
1.5×
3cm,LN7/14(+)。
ER++,PR-,Neu++,FISH无扩增。
术后辅助化疗:
EPI×
3+紫杉醇×
3(其他的药忘记了,不重要)。
辅助放疗:
胸壁+锁骨上50Gy/25次。
服用法乐通2年。
近一月出现腰椎及左侧骨盆疼痛,骨ECT示:
L1及左侧髂骨浓聚。
还有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肿瘤标志物等等……
补充本科体格检查?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患侧胸壁触诊、对侧乳房触诊、颈淋巴结、锁骨上、腋下淋巴结、腰椎压痛叩击痛节段;
腰椎MRI。
骨ECT示:
应注意问什么病史?
外伤史。
下一步治疗?
局部放疗。
常规技术,范围:
L1上下各外放1个椎体,左侧髂骨。
DT30Gy/10次或40Gy/20次或20Gy/5次或8-10Gy/1次。
内分泌治疗作何调整?
可去势后改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去势的方式有哪几种?
手术、药物、放疗。
全身治疗?
双磷酸盐、化疗。
Q7:
可选用的经批准(忘了是说FDA批准还是NCCN推荐的了)二线化疗药?
(只要求说药,不要求联合方案)
A7:
NVB、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
Q8:
除了以上治疗,对该患者的治疗中还应注意什么?
A8:
1)该患者为年轻的晚期癌症患者,首次的远处转移对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沟通;
2)针对骨转移灶的放疗由于放疗反应初始的3-4次疼痛可能会加剧,应注意向患者解释说明放疗的副反应。
范蕾)
患者女性,52岁,右乳癌术后一周。
术式:
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
浸润性导管癌II级;
肿块2.5cm,腋窝LN(1/10),ER++,PR-,HER2++,
你认为对该患者还应补充询问哪些病史?
现病史中应补充手术前的起病情况,手术后做了哪些治疗,病理报告缺项的补充。
一般情况。
之后就是传染病史等,把入院录复述了一遍
乳腺癌特殊的要问既往乳腺疾病、整形、外伤、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避孕药和雌孕激素的补充治疗。
该患者术后应进行辅助化疗,既往史中哪个系统的疾病对乳腺癌化疗影响最大?
循环系统。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础性药物蒽环类的心功能毒性较大,应评价患者心功能。
紫杉类化疗需要地塞米松预处理,地塞米松的禁忌证,应注意哪些疾病?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过敏者禁用。
有严重精神病史、癫痫者禁用。
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行胃肠吻合术者禁用。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严重的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糖尿病者禁用。
你认为辅助检查还应完善?
考官提问重点应该是放在HER2++要行FISH检测。
病史总结
按照首次病程的格式总结,注意进行分期。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当时要求我要描述每种病的鉴别特征。
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病、乳腺囊肿、管内乳头状瘤、乳腺淋巴瘤、乳腺癌肉瘤等。
该患者后续的治疗流程?
化疗:
LN有转移,推荐含紫杉类的化疗方案,具体方案。
放疗:
1-3个淋巴结转移,通常含有1-2个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需要放疗。
考官又问该患者是否需要,回答是要行FISH检测明确HER2的扩增,有扩增建议放疗。
另外:
该病史缺脉管浸润的情况,如果有脉管浸润也是危险因素。
内分泌治疗:
应评估患者是否绝经,绝经后可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需FISH检测后觉得是否靶向治疗。
该患者的分子分型?
估计非专业不会考大家。
要行FISH检测明确HER2的扩增,另外需检查Ki67,再决定是LuminalA或B型。
总结该病例的考点:
1.HER2++一定记住要行FISH检测
2.分期3.治疗
(一)病例3(提供者:
徐华祥)
病史收集需注意哪些?
有无绝经,流产史,生育史及哺乳史。
肿瘤分期?
新辅助化疗的指征,疗程及优势?
一般适合临床II、III期的乳腺癌患者。
I期患者行术前化疗的意义尚不肯定。
IV期患者化疗为姑息解救治疗手段,而非新辅助治疗适应证。
新辅助化疗的优势:
①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或炎性乳腺癌的规范疗法,可以使肿瘤降期以利于手术,或变不可手术为可手术;
②若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则预示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③对于肿瘤较大且有保乳意愿的患者可以提高保乳率。
新辅助化疗的疗程: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化疗第2个周期末,即计划第3个周期之前全面评估疗效。
无效的患者建议更改化疗方案重新进入评价程序,或改变总体治疗计划,改用手术、放疗或者其他全身治疗措施。
对CR或PR的患者的处理有争议。
一般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而有以下选择:
①直接手术;
②继续2~4个周期的相同方案(总计4~6个周期)化疗后,再次评估化疗的效果及手术;
③若采用AC→T或P方案,则再继续2个周期的AC,然后更换为4个周期的T或P方案化疗后,再次评估化疗的效果及手术。
术后是否还需辅助化疗,及其疗程?
目前尚有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无论化疗反应如何都应当根据化疗前的肿瘤临床分期,来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以及辅助放疗的范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当根据术后的病理分期来决定。
本指南倾向按照化疗前临床分期予以处理。
新辅助化疗后,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2)腋淋巴结转移≥4个;
3)淋巴结转移1~3个的T1/T2,其中包含至少下列一项因素的患者可能复发风险更高:
年龄≤40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
10枚时转移比例>
20%,激素素受体阴性,Her-2/neu过表达等。
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
1)肿瘤>
2cm;
2)淋巴结阳性;
3)激素受体阴性;
4)Her-2阳性;
5)组织学分级为3级。
辅助化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方面的因素和患者的意愿以及化疗可能的获益和由之带来的毒性等。
行免疫组化检测时,应该常规包括ER、PR、Her-2和Ki67。
注:
上述答案参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
病例4(提供者:
刘哲斌)
需要把入院录的所有内容都附上,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
制定治疗计划,治疗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所有的包括三大常规等等。
乳腺本科检查还包括乳腺X线、B超(乳腺、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腹部)、胸片/胸部CT、乳腺MRI(必要时)。
在放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什么,并发症?
1)放射性皮炎:
放疗期间,不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避免用力擦洗局部皮肤,注意照射野皮肤的清洁;
2)放射性肺炎:
在放射期间发生干咳、胸闷、气喘、发热时,应当及时做X线胸部检查;
3)消化道反应:
在放疗期间,患者应当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充足的营养;
4)骨髓抑制:
在放疗期间,应当每周检查血液指标;
给予充足的营养和丰富的维生素。
如何随访?
1)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应定期随访,以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以及患者对辅助治疗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
2)随访时间:
术后(或结束辅助化疗后)第1~2年每3个月1次,第3~4年每4~6个月1次,第5年开始每年1~2次。
3)随访检查内容:
触诊体检、肝脏超声、血生化和血常规。
4)其他特殊检查:
乳房X线(每年1次)、妇科检查(三苯氧胺治疗中每年1次)、骨密度(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中);
5)骨扫描、CT或MRI等可用于有症状的患者,但不推荐无症状患者常规应用。
上述答案参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及网络资料。
(二)病例5(提供者:
黄佳莹)
患者,女,40岁,某年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完整,包括免疫组化和Her-2。
术后化疗。
术后行法乐通2年。
近期ECT发现L1,左髂骨转移。
体检:
除外本科检查的全部
辅助:
常规、生化、B超、ECT
补充体检和辅助检查。
MRI、CT。
具体的治疗方案。
姑息放疗、内分泌治疗、化疗。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腰托……
病例6(提供者:
刘军)
45岁女患者,二周前行左(右?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
肿瘤大小2.5cm,腋窝淋巴结1/18(后面到底几个不记得,反正转移淋巴结是1个),ER+,PR-,Her-2++。
补充询问病史,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为什么要做化疗?
A:
上述问题答案可参考病例2。
直肠癌
田姝)
中年男性,2010年距肛门6cm肿块,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
肿瘤浸润浆膜层,淋巴结3/10。
术后随访:
今年腹部CT发现肝右叶孤立病灶,约3cm(记不清),增强后病灶周围有强化,血CEA增高。
查体:
神清,两侧腋窝、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齐,未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
还需要询问的病史,还需要进行的检查,还需要补充的体格检查项目。
根据询问的病史及检查,考虑诊断及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等影像学特征。
肠癌TNM分期?
AJCC第七版。
辅助化疗概念,为什么需要辅助化疗?
杀灭微小转移灶。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杀灭手术无法清除的微小病灶,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辅助化疗(也称术后化疗)是指与手术、放疗结合,在局部治疗后进行的化疗。
辅助化疗是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体肿瘤手术或放疗后,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小,同时消灭可能残存的微小转移灶,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从而增加手术及放疗疗效。
BRAF基因突变意义?
V600EBRAF突变患者表现出预后更差的趋势。
在一项研究中,V600EBRAF突变的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与BRAF野生型患者相比,无进展生存期(2.7个月vs9.8个月;
P<
0.001)和中位总生存期(14个月vs30个月;
0.001)显著缩短。
事实上,回顾性证据表明BRAF突变是转移性结直肠癌非一线治疗中对抗EGFR治疗无效的另一个标志物。
回顾性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其V600EBRAF是否存在突变,一线治疗使用抗EGFR单抗联合有效的化疗方案都有可能获益[60]。
目前有限的研究数据提示,一线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如果存在V600EBRAF突变,那么使用抗EGFR单克隆抗体对其肿瘤没有治疗效果。
V600EBRAF检测可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一般通过PCR扩增和直接DNA测序分析方法来进行检测。
II期肠癌高危因素?
肿瘤为T4(IIB/IIC期)、组织学分级差(3级或4级)、淋巴血管侵犯、周围神经浸润、肠梗阻、伴有局部穿孔或肿瘤靠近切缘、切缘不确定或阳性、淋巴结活检数量不足(少于12个)。
CEA哪些肿瘤升高?
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上述答案参考《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第一版》、《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第一版》及网络资料。
(二)病例2(提供者:
杨犇龙)
直肠癌术后一年多的中年男性,腹部CT发现肝脏占位,单发,最大径3cm。
体检肝区有压痛。
一年多前手术,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全层浸润,LN3/10。
还要补充哪些病史?
为何KRAS野生型可以用C225?
讲述一下EGFR通路。
EGFR单抗对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有效。
KRAS基因编码的KRAS蛋白为EGFR信号通路下游区的一种小分子G蛋白,KRAS基因发生突变后,导致该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从而对EGFR单抗治疗无效。
因此,检测KRAS基因状态对指导结直肠癌患者靶向治疗十分重要。
EGFR下游信号通路主要有:
Ras/Raf/MEK/ERK/MAPK通路、PI3K/PDK1/Akt通路、PLC–γ通路、JAK/STAT通路等
后续治疗?
对既往无化疗的可切除转移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先手术切除,然后有效的化疗6个月;
或新辅助化疗2~3个月,然后手术切除。
如果观察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这些患者应接受FOLFOX方案化疗或继续新辅助化疗所用方案;
对于新辅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或有效的化疗方案。
对于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来说,除了观察可替代术后有效化疗方案外,其余的治疗选择是相同的。
直肠癌淋巴转移途径?
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主要有三条:
上方,侧方和下方。
但是,并非所有的直肠癌全部经过以上途径进行转移,一般认为,腹膜反折以上的直肠癌只有上方途径,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有上方和侧方途径,在上方淋巴结转移途径受阻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下方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主要的淋巴结转移途径是上方途径,肿瘤细胞随着淋巴液首先注入相同高度的直肠壁内淋巴结,然后进行直肠旁淋巴结,然后沿着直肠上血管走行,汇流入直肠上淋巴结,进一步汇流到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另外直肠癌的侧方转移也是直肠癌转移的重要途径,癌细胞经过淋巴液引流至直肠旁淋巴结以后,进入直肠中动脉起始部淋巴结,另外尚可以通过其他的引流途径如沿膀胱下动脉引流至髂内淋巴结,沿髂外动脉回流到髂内淋巴结,从直肠后壁直接转移到髂内淋巴结,沿骶正中动脉转移到腹主动脉分叉部淋巴结。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边缘淋巴结包括直肠中淋巴结和直肠下淋巴结;
中间淋巴结包括直肠中动脉根部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外淋巴结,主淋巴结为髂部淋巴结。
下方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可以向下方的淋巴结转移,经过会阴与下肢根部之间,注入腹股沟浅组淋巴结,小部分向后沿臀外侧行至髂嵴向前下进入腹股沟浅淋巴结,然后经过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回入腹股沟深淋巴结,最后经过髂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到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下方转移的中间淋巴结是腹股沟深浅淋巴结,主淋巴结是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直肠癌术后先化疗还是先放疗,为什么?
关于放化疗时机,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NCCN指南推荐的方案是:
2个周期化疗→同步放化疗→4个周期辅助化疗,这是考虑到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立刻放疗会影响会阴伤口愈合,故先作2个周期化疗。
但韩国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术后立即放化疗优于先化疗后放化疗的模式。
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可建议尽量先进行同步放化疗,再化疗。
若一定想先化疗,则不应超过2个周期,否则延迟同步放化疗时间会增加局部复发率、降低无病生存率。
蔡三军教授认为,在中国,50%以上的肠癌患者是直肠癌。
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有三种情况,对于12cm以上的肿瘤,考虑与结肠癌一样的辅助化疗,对于12cm以下的,可以考虑新辅助放疗或辅助放化疗。
而韩国研究证实,早期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优于三步“夹心”方案。
据此,我院对接受直肠前切除的患者,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但对接受Miles手术的患者,还是考虑辅助化疗→术后同步放化疗。
根据上海医师协会资料:
(1)先放疗:
局部复发为主要危险者:
①术后肿瘤残留者;
②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术后不化疗者放疗应在术后6周开始;
行化疗者放疗应在术后16周内开始,根治术后先化疗者放疗应术后6个月开始。
(2)先化疗:
远处转移为主要危险者:
①根治术后或手术较彻底者;
②区域淋巴结有转移特别是多个转移者;
③临床怀疑已发生远处转移者;
④高度恶性肿瘤或有癌栓者。
(3)“三明治”式治疗:
①术后酌情先行化疗2周期;
②休息1~2周后再行放疗;
③放疗完成后休息1~2周再给4周期化疗。
(4)同步放化疗:
l)主要适应于:
①一般情况好;
②患者能耐受;
③局部晚期。
2)主要优点:
①化疗药物可作为放疗增敏剂;
②可尽早杀死亚临床病灶;
③缩短总的治疗时间。
TNM分期?
(三)病例3(提供者:
杨立峰、张霞)
我考的是直肠癌题目,肿块位于距离肛门5cm,侵犯周围组织。
问病史需要问肿瘤标志物,需要做哪些检查。
应该给予什么治疗?
应进行术前5-FU持续输注/放疗或5-FU推注+LV/放疗或卡培他滨/放疗。
放化疗后能切除者应考虑予以切除。
不管术后病理如何均推荐完成为期6个月的辅助治疗,方案包括5-FU±
LV或FOLFOX或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定义,新辅助放疗有什么价值,优势和缺点?
有哪几种分割方式?
放疗时应该包括的范围?
新辅助放疗(也称术前放疗)是指在施行手术前应用的局部放疗。
理论上新辅助放疗有以下优点:
1、降期并使肿瘤缩小,使不能根治性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得以根治性切除;
2、使靠近肛门的直肠癌通过放疗得以保肛;
3、对于可切除的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术前杀伤肿瘤细胞可降低术中肿瘤细胞扩散的风险,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
4、术前放疗对肿瘤的杀伤效果更强,因为手术破坏了局部血供,使肿瘤内的氧含量下降,因此术后放疗敏感性下降;
5、新辅助放疗可避免术后小肠粘连于盆腔而导致的放射性肠炎、肠粘连、小肠会阴瘘等并发症。
技术上,曾出现四种术前新辅助放疗方法:
1、术前低剂量放疗;
2、术前中等剂量放疗:
34.5Gy,分15次,每次2.3Gy;
3、术前短疗程高强度放疗:
又称瑞典式放疗法,一周内放疗5次,每次5Gy,放疗结束后一周内手术;
4、大剂量常规分割放疗:
每次1.8~2.0Gy,每周5次,共5~6周,可以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后4-6周手术。
目前已通过多项临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术前低剂量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局部控制和生存期均无提高。
2、中等剂量的术前放疗,局部复发率降低,但生存期与单纯手术相比没有延长。
因此术前中低剂量的放疗已不再采用。
短疗程高强度的新辅助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对保留肛门和生存期的影响尚有分歧。
术前短疗程高强度放疗存在以下缺点:
1、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超过一周,肿瘤尚未明显缩小,不容易达到保肛的目的。
2、单次剂量大,使急性和延迟性毒性的发生率升高,一些患者出现腰骶神经丛病,表现为持续疼痛、不能行走,而一般的常规放疗不会引起上述症状;
虽然术后死亡率未增加,但近来荷兰的一项TME研究指出,术前大剂量短疗程放疗使术后的感染率、失血量、会阴伤口并发症增加。
3、不能与化疗同步。
总之,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虽然这种新辅助放疗方法已被许多欧洲肿瘤学家采用,但因为治疗相关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及同步化疗的问题,尚还未被美国肿瘤学家广泛接受。
采用常规方法的新辅助放疗可以提高保肛率。
采用常规方法的新辅助放疗,可以和新辅助化疗同步。
因此,目前大剂量常规分割放疗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对比术前短疗程高强度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优劣。
放疗剂量:
盆腔剂量45~50Gy/25~28次。
对于可切除的肿瘤,照射45Gy之后应考虑瘤床和边缘2cm范围予追加剂量,术前放疗追加剂量为5.4Gy/3次。
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如果技术上可行,放疗剂量应高于54Gy。
放疗期间应同期使用5-FU为基础的化疗。
放射野应包括肿瘤或者瘤床及2~5cm的安全边缘、直肠周围淋巴结区、骶前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T4肿瘤侵犯前方结构时需照射髂外淋巴结。
上述答案参考《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第一版》、《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赵林,陈书长.《癌症进展》.2005;
3(6):
575-81,586)及《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研究进展》(刘允刚,金建华.《癌症进展》.2011;
9(5):
546-9)。
三.胃癌
官青)
早期胃癌的定义?
是指癌组织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也不论癌灶面积大小。
早期胃癌的分型?
I型或隆起型;
II型或浅表型(IIa为浅表隆起型,IIb为浅表平坦型,IIc为浅表凹陷型);
III型或凹陷型;
混合型
早期胃癌的治疗?
1.外科剖腹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EGC的一种有效手段,5年生存率达96%以上。
2.ESD内镜黏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院 医师 规范化 培训 病例 分析 汇总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