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第一板块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2829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50.07KB
南宋词第一板块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南宋词第一板块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词第一板块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鬲溪梅令》(好花不与
香人)
这首词是怀人之作,通篇梅即人,人即梅,梅人合一。
学习时,应着重思考作品是如何梅人合一地抒写一往情深、缠绵沉挚的深细情怀的。
可从作者想像营造的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入手。
学习词人以梅花寓托相思的手法。
第一板块
一、字音识记
1.风骤(zhò
u) 2.玉枕(zhěn)
3.盈袖(yí
nɡ)4.靖康(jì
nɡ)
5.胡虏(lǔ)6.天阙(què
)
二、词语释义
1.昨夜雨疏风骤:
疏放,疏狂
2.浓睡不消残酒:
残醉,残存的酒意
3.应是绿肥红瘦:
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4.薄雾浓云愁永昼:
整日
5.东篱把酒黄昏后:
端着酒杯喝酒
6.有暗香盈袖:
幽香。
诗中指菊花的香气
7.莫道不销魂:
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离别的愁苦
8.人似黄花瘦:
菊花
9.莫等闲:
轻易
10.贺兰山缺:
山口
三、名句背诵
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辗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生活。
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
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二、相关背景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但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外出做官。
目睹海棠的凋零,词人难掩心中的感伤,这感伤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无奈,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
几股愁思纠结,于是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四、写法借鉴
1.内容含蓄,层次分明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酒意未消先关心花事,明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比:
词中天真单纯的侍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词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多愁善感和情思细腻。
拟人:
“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来拟写雨后海棠的叶和花,形象生动。
借代:
“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来代指海棠的叶和花,十分贴切。
设问:
“知否、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则妙语天成。
3.语言清新,富有表现力
如“肥”“瘦”两个字,本来极为普通,少有文学色彩,而李清照在此却用它们形象地写出了风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院中少妇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既贴切又深刻。
重点揣摩
1.赏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中的“试”字。
[明确]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
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2.本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此词婉曲含蓄,富有情致,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通过主人公对花开花落的关怀,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春的感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相关背景
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
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
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内容提要
上片描摹了一位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下片写少妇独自对酒赏菊以及内心的愁绪。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三、写法借鉴
1.移情于景,含蓄写情
如上片开头写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大清早刚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词人便坐在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现出来。
再如后面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从字面上看是写词人睡在碧纱厨里,枕着精美的枕头,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心境的凄凉。
这淡淡的叙述,不加修饰,但其中寄寓了词人许多悠悠思夫情。
不说因思念丈夫不能入睡,却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
2.烘云托月,藏而不露
如下片写菊,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个“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
又如“把酒”二字,“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俗,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卉的香气。
由此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却俱现纸上。
1.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还运用了哪些人物行动来渲染心情?
简要分析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 词人运用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等景物来烘托心情,还通过独坐、孤眠、自斟等行动来渲染心情。
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2.仔细阅读这首词,请赏析“人似黄花瘦”的“瘦”字。
[明确] “瘦”字,是这首词的词眼,它的作用可以说是一字千钧。
①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②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③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 借长日、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
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
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
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
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初年。
当时由于广大军民奋起自卫反击,金兵连连受挫,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南宋方面的变化,驱逐敌寇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正在出现。
词中所表达的那种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还我河山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此词抒发了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1.直抒胸臆,表现浩然正气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了词人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等句,把艰苦征战收复山河的宏愿以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表现出来。
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了词人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2.夸张手法,表达爱国之心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词人对胜利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1.概括上、下片大意。
[明确] 上片:
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
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 这一句把“饥餐渴饮”和“食肉寝皮”两个成语熔铸一联,反映人民对金兵的仇恨。
“壮志”“笑谈”等语的运用,表现出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一纵一横,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骤(jù
) 胸臆(yì
) 胡虏(lǔ)
B.檀板(tá
n)玉枕(zhěn)狎昵(jiá
C.盈袖(yí
nɡ)告罄(xīn)靖康(jì
D.凝眸(mó
u)天阙(què
)袅娜(nuó
解析:
A项,“骤”读zhò
u;
B项,“狎”读xiá
;
C项,“罄”读qì
nɡ。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雨疏(疏放、疏狂)
残酒(剩下的酒水)
B.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
形容离别的愁苦)
C.黄花(菊花)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D.长啸(古人的一种抒情之举)
等闲(轻易)
A项,残酒:
残醉,残存的酒意。
A
3.诗歌中运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关于“愁”和“恨”,词史上就有不少名句,下列词句的作者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⑤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A.李璟 范仲淹 秦观 姜夔 苏轼
B.李璟贺铸黄庭坚姜夔欧阳修
C.李煜贺铸秦观李清照欧阳修
D.李煜范仲淹黄庭坚李清照苏轼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应当注意诗句出处。
C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否、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千里路云和月。
(3)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似黄花瘦。
(5)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_______。
(1)却道海棠依旧 应是绿肥红瘦
(2)三十功名尘与土 (3)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5)笑谈渴饮匈奴血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①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 ①袜刬(chǎn):
袜子滑落。
(1)上片“露浓花瘦”一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写少女见到陌生人后的反应,诗人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明人钱允治认为作者这样的笔法“曲尽情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点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
以花之美烘托少女娇美的风貌。
(2)少女忽见陌生人进入花园,惊慌不已,袜子滑落、金钗坠地也来不及收拾,含羞疾走,然而欲走还留,靠在门边假装嗅青梅,以便偷看一眼来人是谁。
诗人以精湛的笔法把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胆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人们耳熟能详的“怒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
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睛。
“花遮柳护”四字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
“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
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惨痛情景。
与上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
膏锋锷”,“民安在?
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
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像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
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
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1)想当年 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像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三、语言表达
7.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雨”“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花,苏轼的“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
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
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
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
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
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8.(2012·
重庆高考)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需保持原意。
(1)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播下两粒宝贵的种子:
一粒叫做梦想,另一粒叫做信念。
(2)作为父母,他们逐渐认识到,在做游戏时总是让儿子取得胜利,其实是在溺爱他,对他的成长不利。
(3)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美院的编外学员,有的鼓励,有的讥讽,但他不为所动,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
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性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的前提是辨析。
要熟悉病句常见的六大类型。
(3)句中的“不为所动”是“不为之所动”的省略,“之”应当指前面的相关内容。
句子中前面有“鼓励”与“讥讽”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不言明就造成了表意不明。
(有语病的一项是:
)(3)
(针对性修改:
)改“更加”为“依然”,也可在“他不为”与“所动”之间插入“讥讽”或“后者”二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宋 第一 板块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