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25227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1.91KB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骤
蘸有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与结论
1
的棉花
饱和食盐水
从a管通入NH3,一段时间后,从b管通入CO2,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1)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2)通NH3的a管若伸到液面下,会造成的后果是
2
澄清
石灰水
步骤1
析出的固体
加热,导管口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1析出的固体是碳酸氢钠
3
加热后的固体
少许步骤2
足量稀盐酸
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
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步骤3的结论存在不足。
依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确定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其方案是。
朝阳35.(6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氯化钠能用于制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查阅资料得知: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为验证该反应能制烧碱,同学们用右图装置进行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倒出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探究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步骤
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2)实验过程中若缺少步骤
的操作,则测定的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海淀36.“食品蒸汽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
加热袋中
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
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
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①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反应放热而铁粉不能。
②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7℃;
除B外,其余实验中镁粉的质量均为1.0g)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1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4.2℃
27.2℃
【获得结论】
(1)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
(2)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
【反思改进】
(1)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
(2)同学们根据实
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的固液混合物中仍然含有NaCl和铁粉,通过补充实验证明了上述猜测。
补充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固液混合物,,得到白色固体(经检验为NaCl)。
昌平35.(6分)化学实验小组在做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
表1NaOH、Na2C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T/℃
NaOH
Na2CO3
NaCl
20
109
21.8
36.0
25
105.3
29.4
36.1
30
119
39.7
36.5
表2NaOH、Na2CO3和NaCl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表示几乎不溶)
18.5~25.0
17.3
—
0.1
主要实验步骤
稀盐酸
试剂a
二氧化碳
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向2支
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试管I)和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试管
)。
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再分别滴加稀盐酸。
【分析与解释】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烧杯中出现浑浊,则试剂a为。
(3)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I、
中的现象明显不同,它们分别为;
滴加稀盐酸后,试管I、
中的现象分别为。
(4)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通过上述实验,对你的启示是。
大兴36.小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MgHCO3能溶于水;
Mg(OH)2、MgCO3难溶于水。
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作出猜想】
小明认为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存在3种可能,分别为。
(1)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
实验操作
点燃产生的气体
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无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反应后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MgCO3
(3)定量测定白色不溶物的组成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若白色不溶物为22.6g,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则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及质量比为。
丰台35.(8分)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是制作油条和油饼时常用的膨松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膨松剂受热分解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连接好装置,关闭K1,打开K2
微热左侧双层试管;
中均出现气泡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K1,关闭K2,停止加热。
A、B烧杯中的导管内均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②
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膨松剂,打开K1,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双层试管;
内层试管中白色固体明显减少,,
均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
;
(开关操作)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外层试管中仍有固体。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进一步确定NaHCO3受热分解后生成Na2CO3,后续的实验操作是。
通州3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2H2O═4NaOH+O2↑ ②2Na2O2+2CO2═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固体可能为:
①Na2CO3;
②NaOH和Na2CO3;
③Na2O2和Na2CO3;
④。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
如何改进此实验?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其原因是:
顺义
33.(6分)管道通(右图)是一种常用的家用化工产品,能疏通毛发等造成的管道堵塞。
小芳对家里买来的管道通产生了兴趣。
探究问题1:
管道通有哪些性质特点?
进行实验:
(1)取少量管道通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搅拌
管道通溶解,有大量水蒸气
____________。
(2)取1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
__________。
溶液显碱性。
(3)取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铝粉
有气泡冒出
管道通能与铝反应。
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探究,小芳认为使用化学品要注意规范使用,她提出使用建议应该是_________。
探究问题2:
管道通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管道通中一般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
CaCl2、NaCl的溶液均显中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中含有碳酸钠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中含有NaOH。
怀柔35.(6分)某化学小组将金属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于是他们进行
了如下探究:
(1)依据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推测,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可知:
①钠不仅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且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反应。
②氧化钠与氧化钙相似,也可以和水发生反应。
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1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滴加2滴无色酚酞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红色
白色固体是氧化钠
实验2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实验3
取少量实验1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2滴无色酚酞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红色
白色固体是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4
取少量实验1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2滴无色酚酞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①上述实验(填实验序号)结论正确。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反思
①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A.水B.泡沫灭火剂C.干沙土D.二氧化碳
②对上述不正确结论的解释是。
房山35(5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提出问题】探究上述反应结束后E中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小红:
从E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小红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
即猜想I成立。
小明:
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他在小红实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证明碳酸钙确实存在。
同时他又重新设计了证明氧化钙存在的其它实验方案,该方案是。
【实验结论】E中固体为氧化钙与碳酸钙。
【实验反思】
(1)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
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B.充分利用太阳能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门头沟35.(6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时能发生反应:
2NaHCO3
Na2CO3+CO2↑+H2O,
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4)Ca(HCO3)2易溶于水。
【探究过程】
实验一:
亮亮同学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他应该选用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二:
小明同学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具体操作为。
实验三:
小丽同学也想出了一种办法,取两种固体配制成溶液后,分别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结果都产生了白色沉淀,与小丽预想的只有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符,小丽询问老师后得知,碳酸氢钠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请你将她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OH)2+NaHCO3═+NaOH+H2O。
实验四:
阳阳同学想利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请你参与设计实验
【交流总结】通过本组同学的探究,作为组长的阳阳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及实验情况,总
结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溶解度差异来鉴别②加入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③用加热的方法进行鉴别④通过酸碱度差异来鉴别
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填序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初三 各区 化学 科学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