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说课稿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32487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75
- 大小:112.11KB
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说课稿Word下载.docx
《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说课稿Word下载.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首先从学生找数字入手,由浅入深,认识自然数和整数,然后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最后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自学能力是学法指导的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观察与思考,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本节课开始,我就利用猜数字的谜语导入,由数字进入本课主题――数的世界。
接着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字,并将找到的数进行分类。
然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通过观察,比较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设计意图:
我设计用数字激趣导入,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学生通过找数字、分类和自读教材等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帮淘气选择一样商品,并计算出价钱。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我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读教材并结合黑板上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同时,我会举出一个不在研究范围内的例子,让学生在我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敲响警钟。
在这个环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
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利用人物关系帮学生记忆。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在描述倍数和因数关系时,一定要说请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
我先提出问题:
1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4、17、25、77)这一问题的提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规律。
然后发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然后我再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2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3你能找出100以内7的所有倍数吗?
设计这样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猜测、探究,最后发现方法。
4、巩固新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将书上的习题转变为游戏形式。
让学生分别为4的倍数和6的倍数找家。
12和48这两个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特殊数字。
学生在处理时可能会产生疑问。
我会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思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公倍数打下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能够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清晰的总结出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页到第5页有关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内容。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
因此,掌握好2、5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难度非常大。
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是: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而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容易的多,因为5的倍数的特征是: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我上课时适当地调整顺序,先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我将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及总结探索数字倍数特征规律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我此次说课的内容。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
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5的倍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字倍数特征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
掌握5的倍数特征,并能迅速做出判断。
5.教学难点:
培养总结数字倍数特征规律能力。
二、说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
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5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旨在抛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等一系列活动中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安排了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及全课总结五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首先,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倍数和因数的定义;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等式:
6÷
3=2,让学生说出该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紧接着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个等式,并说出式子中的因数和倍数。
最后,激趣揭题:
倍数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不同数字的倍数具有不同特征,你们想去探索数字倍数特征的奥秘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索活动
(一)2,5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同时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又进行了激趣揭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探索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掌握5倍数特征,并能迅速做出判断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在本教学环节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第一步:
教师设疑:
自然然非常多,无法逐个研究。
解决方法是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里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扩大范围。
第二步:
大屏幕出示百数表。
让学生找出百数表内5的倍数。
同时,为了使有共同特征的数字更加明显,屏幕上会显示用红线圈出来的5的倍数。
第三步:
请学生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教师做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步:
扩大研究范围:
教师提问刚才总结的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自然数。
学生的回答会各不相同。
接着教师做引导:
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猜测对不对,我们要进行验证。
要如何验证呢?
就是找那些末位是0或5的数,如果我们验证的这些数都满足这个规律,就证明我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所有自然数。
然后,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小组自由讨论,并作小组汇报。
第五步:
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结论: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同时,教师给定研究范围: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来向学生渗透研究数字倍数特征的方法。
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础性练习:
试一试:
在下面的数中圈出5的倍数,并说出为什么这么圈(这部分内容我会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测学生对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能力)
28455280753489125
2.应用性练习:
想一想:
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
为什么?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提高
1.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总结探究数字倍数特征的方法:
确定小范围——得出初步结论——扩大研究范围——猜想——验证——得出最终结论。
2.游戏:
你说我答。
游戏规则为以一桌为一组,一组一个人任意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判断这个数是否为5的倍数。
『设计意图』:
第多斯惠说过:
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数字倍数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五)全课总结
该环节的任务是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
以学生回顾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方式进行。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把知识、方法再现的同时,亦体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一步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3”的倍数的特征
一、说教材和学生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
因此,让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说:
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
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
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
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
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3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
“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
体验新知。
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
这时我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
3×
1=3、3×
2=6、3×
3=9、3×
4=12、3×
5=15、3×
6=18、3×
7=21……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
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一人记录。
顺便提出要求:
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
然后观察各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
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
同时,学生也发现15、18、21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
于是形成新的猜想:
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
“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
30、31、46、134、156、296、463、405、384。
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本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
(四)归纳总结。
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3的倍数(板书)。
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五)实践应用。
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练习1:
课本P19做一做1。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
练习2、1(7题)
7、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7424465121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三、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六)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让学生在一节课学习完之后看着板书及时进行总结,可以完善和升华学习内容。
全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说板书:
就本课的板书而言,我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找质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在座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第五节《找质数》。
我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大方面进行说课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
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特确定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难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的经历,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慢之分。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和趣味法进行教学,以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学生则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掌握新知的。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
在此,我主要采用的是趣味教学法。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本节可,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字—趣。
首先、导入课前互动部分。
我与学生做了个猜年龄的游戏。
老师今年30岁,有个学生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因数,问这个学生可能有多大?
通过这个游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并且在学生猜年龄的过程中通过找30的因数,需要调动头脑中关于因数的知识,也为今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其次,在新课教学中,我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4个和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可以分别拼成几个长方形。
在学生说出结果后提出质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就越多呢?
”在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让学生通过举反例加以论证。
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
“那与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学生说出与因数个数有关时,接着让小组合作,分别摆出由2—12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填写书上表格(课件出示)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
(ppt出示)
1、观察上表格各因数,你会有什么发现;
2、结合你的发现将2—12各数按因数进行分类并说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这点可以不说,直接出示),
然后让学生自学书本,看看数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数分别叫什么数。
从而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目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质数、合数的概念达到理解的目的。
其次,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100的表格,(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用概念去判断。
在教知识的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些数进行判断时,是迅速抛出:
“1,是质数吗?
”这一问题引出学生的争论,将课堂用一次推向高潮。
接着让学生根据标准的不同对自然数进行分类,从而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加以区分。
(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其乐趣溢于言表。
)接着我有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最后进行课后小节,让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介明了,能突出重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最后一节课《数的奇偶性》。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数的奇偶性》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通过主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小船"
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
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
探究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个活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数的奇偶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
活"
有生命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
二,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
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根据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尝试用"
列表"
画示意图"
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数学 上册 全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