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2050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44.77KB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汇率:
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2、金融的特征:
1.流动性。
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2.风险性。
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
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3.收益性。
由收益率表示。
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P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C与其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C﹢﹣1)
13、远期:
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主要有:
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14、期货:
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
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
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
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易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15、期权:
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此权利。
(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
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
欧式期权是指买入期权的一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或在到期日之前的某一规定的时间才能行使的期权。
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16、互换: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17、市盈率:
是股票价值评估的一种方法,等于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盈利之比。
18、金融中介:
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19、贴现:
购买票据的业务。
(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20、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
21、基础货币:
(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之和。
√22、通货紧缩:
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23、货币政策: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填空
1、我国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四家商业银行。
2、金融创新:
(1)避免风险的创新:
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即资产业务证券化
(避免风险的创新与资产业务证券化)
(2)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3)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3、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4、债券质量分类法(五级分类法):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5、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垄断银行卷的发行权
(2)银行的银行:
集中存款准备、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清算
(3)国家的银行:
——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
——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现代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和存款货币
⑴银行券(钞票);
硬币
⑵活期存款;
⑶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7、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8、货币统计口径的划分:
以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
9、国际收支项目(四类):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净误差与遗漏。
10、货币政策的目标:
单目标与多目标。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
(我国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1、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12、货币政策发挥效应的影响因素:
(1)时滞;
(2)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3)透明度。
13、期货交易所类型:
会员制、公司制。
14、稳定币值的两层含义:
物价稳定、汇率稳定。
大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过程:
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
2、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双挂钩”的安排(a.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
b.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该体系的安排中隐含着诸多的缺陷导致了其最终走向崩溃.
(二)商业信用:
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的特点:
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三)长期汇率的决定:
购买力平价说
1、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
而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2、限制条件是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
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
反之,可比性则较小。
3.不同货币之间的购买力必然互相比较,所以这一理论今天仍然有存在的根据。
但用以单独论证汇率,则不充分。
(四)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1.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
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本身;
2.金融的微观分析:
这包括对利率、汇率,对金融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它们相互渗透发展的分析;
3.对金融的宏观分析:
这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震荡与国际金融协调等方面的研究。
(五)场内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
1.集中、固定的股票交易场所,称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提供公开交易的场所,它本身并不参加交易;
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必须取得交易所会员的资格;
买卖股票的一般顾客则需委托交易所的“会员”进行。
2.取得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分两类:
一类是经纪人,只能接受顾客委托,从事经纪业务;
另一类是券商,除经纪业务外,还可自营股票买卖。
它们的名衔因国而异。
3.一般客户如果有买卖上市证券的需要,首先需在经纪人或交易商处开设账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以取得委托买卖证券的权利。
4.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成交方式。
(六)资本市场的效率
一、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1.市场效率是指市场传递信息并从而对证券价格定位的效率。
2.对于评价市场效率,有三种市场有效性假说:
弱有效:
证券价格只反映过去的价格和信息;
中度有效:
证券价格反映(包括过去的价格和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信息;
强有效:
证券价格反映所有公开与非公开的信息。
二、市场效率和有效性假说:
1.证券的价格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
市场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券的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
2.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需要推动有效市场的形成。
(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1.认为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三种: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投机动机分析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有储存价值或财富(货币的储藏价值)。
3.人们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
货币与债券。
两者的选择取决于货币和债券的收益率。
4.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
预期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下降,人们必然倾向于少持有债券,多持有货币;
反之,则倾向于少持有货币。
5.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6.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M=M1+M2=L1(Y)+L2(r)
7.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八)财政赤字或盈余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财政赤字或盈余对货币供给都有影响,但财政赤字是经常性的。
弥补赤字的几种方式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1、增税: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由于存在排挤效应,短期内不直接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
但长期将影响投资收益→投资需求下降→贷款需求减少→货币乘数变小。
2、举债:
公众和商业银行购买时,货币供给总量不变,但货币结构将发生变化,各层次的货币乘数也相应变化。
3、向中央银行借款(即增加基础货币):
→直接增加政府存款→支用后→现金投放增加→影响通货存款比率;
→银行存款增加→准备金存款增加→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九)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总供求关系):
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偏小的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绝非是等量的。
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货币供给可有偏大偏小的总需求。
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会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影响不足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影响过多在一定条件下能推动总供给的增加,但不一定可以消除差额。
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性政策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实现均衡。
(十)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1.国际收支,必然影响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状况。
这种影响受汇率制度影响。
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⑴外汇收支顺差,商业银行购入的外汇大于售出,外汇库存净增长,货币供给量净增加,逆差则相反。
⑵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有义务保持汇率。
如外汇供给过大,汇率趋降,央行会收购外汇。
商业银行把外汇卖给中央银行,相应增加存款准备金,从而构成增加货币供给的压力。
如外汇供给不足,央行售出货币,货币供给会相应缩减。
3.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对比的变动来调节。
由于政府不再进行干预以维持某一固定汇率水平,外汇收支引起的汇率浮动会使外汇收支的逆差或顺差可能在较短期间得到某种矫正。
因而从理论上说,不致因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的长期存在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
不过,实事上极难出现这样的“理想”状况。
√(十一)通货膨胀概念、原因、效应、治理:
1、概念:
是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2、效应:
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需求拉上说及其治理:
成因: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
“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针对需求拉动的成因,治理对策无疑是宏观紧缩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至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面对需求拉动,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治理之途,主要措施是减税。
4、成本推动说及其治理:
1.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2.成本推动原因有二:
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
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
3.成本推进理论模型中,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
治理对策是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
管制或冻结工资;
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
4.这种理论也试图用来解释“滞胀”。
5、供求混合推动说
1.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
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
2.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
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现实。
(十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
M→r→I→E→Y
3.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
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4.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二)早期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
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
M→E→I→Y
2.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
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
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Y的变动。
(三)开放经济下的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
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
M→r→→→Y
√(十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
为此,需要设置中介指标,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目标能不能实现。
2.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一些标准:
⑴可控性,⑵可测性,⑶相关性,⑷抗干扰性,⑸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3.根据这些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
(十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
1.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
2.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效。
资产管理理论:
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路。
银行资金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
银行认为,存不存款、存多少、存多长时间,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的管理不起决定作用,银行起决定作用的是资产的运用,其中资产的运用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
1.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2.负债管理开创了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
3.负债管理的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
借款主要靠金融市场,而市场则是变幻莫测的。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实践中,人们日益认识到,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不全面。
2.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
(十五)商业银行的特点
作用?
(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加速资本周转。
(3)将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转变为资本,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货币 银行学 第五 版黄达 重点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