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管理泡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318959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80KB
中国企业的管理泡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企业的管理泡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的管理泡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在摩托罗拉做战略经理的时候,就知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把一年的工资存起来,省吃简用,而要去买一部五千多元的时尚手机,那时怎么没有人说什么手机“泡沫”?
但当我接触了众多的房地产公司,发现他们的所谓管理峰会,就是自卖自夸大谈楼盘。
当我买了一套两居室的号称“恒温恒湿的高科技住宅”,没入住地板就被漏水泡成小船,号称精装的房子到处毛病百出。
当我在所有媒体上,看到最优美的词句不是在文学作品中,而是在房地产广告。
当我发现富豪最多的,公司老总出身最丰富的,是在地产界,从官员,学者,到律师,广告人,甚至记者,作家,导演,尽有尽有。
当我发现最优秀的企业,钱多了最想进的就是房地产,前面有联想,美的,雅戈尔,最近又在传华为。
更刺激我的,是我在中央台做节目,有幸碰到一位以制造概念著称的地产企业家,他在北京的几个项目比时装还前卫,我对他抱有极高的尊敬,所以很认真的求教:
“先生最近在读那些书,有没有可以推荐给我的,或者那些尊敬你的我的客户?
”没想到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十年不读什么管理书了,碰到什么问题了,就想想老家农民是如何种地如何防止小偷的。
而他做的房子,却在号称要带领中国人一步进入信息化!
美国五十年房地产的规律告诉我们,房地产一点也不特殊,也会发展到与彩电、冰箱一样充分竞争的地步,所以,目前房地产企业兴盛是一种假象:
80%的利润是地价升高,只有20%才是努力!
我对房地产是外行,本来不敢说什么。
但正好因为有客户委托,我与同事花了半年时间,研究了美国房地产行业一百多年的变迁,研究了美国最大的五家房地产公司的成长历程。
我们所得到的事实与数据是:
美国房地产在最近二十年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1.9%,而美国所有产业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1.7%。
在最近二十年,美国最大的五家房地产企业,在全国住宅市场的份额从5%上升到15%。
而以美国最大的住宅公司普特(Pulte)公司为例,普特公司连续保持了五十多年的持续赢利,并且业务延伸到阿根廷、墨西哥、波多黎各。
但普特公司自己说,五十多年来,它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一个始终不变的理念上,这就是:
永远把客户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以客户为中心,在最合适的地方建最好的房子。
在这一理念下,普特公司在两个方面做到了行业领先:
一是以客户细分为支撑的精细化运营,被美国《商业周刊》盛赞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50家公司”。
二是以并购和战略结盟为基础进行的战略扩张大见成效,成为美国“活跃长者”(activeadult)住宅市场的领导者。
这些事实与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觉得,这些数据告诉我们,首先美国房地产行业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是一个平均利润行业。
其次,当一个行业回归平均回报行业的时候,大公司就容易形成。
最后,只要一个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是商品,而不是社会公共品,这个行业就将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则:
企业的成败将主要由企业竞争能力决定,而不是外在资源或地位。
那怕是房地产这样特殊的行业,最终也会发展到与彩电、冰箱一样充分竞争的地步。
如果这些结论成立的话,那么,我们把中国房地产公司放到这种背景下去看,就会很自然地发现:
中国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而且很严重的泡沫。
目前许多城市,特别是象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企业的利润至少有80%是“虚假”的――是由于地价上涨而不是由于竞争能力提供的。
“梅花欢喜满天雪,冻死苍蝇未足惜”:
如果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市场化,那就让一批暴利者死去吧!
既然是假的,目前的价格涨得愈快,崩溃的可能性就愈大。
所以,我的结论是,评价中国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角度,应当从需求或供给这些外在因素,转移到房地产公司的能力角度上来。
优秀卓越的公司与行业泡沫永远都不会住在一个屋檐下。
所有出现泡沫的行业,都发生在这一行业的企业经营能力很差,而利润很高上。
比如互联网泡沫是不是这样?
比如香港的房地产泡沫是不是这样?
甚至亚洲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体系的问题,背后的真相却是以日本和韩国为首的东亚企业,做大做强的背后是一系列金元政治交易与资源垄断的结果。
否则,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大宇,现代,NEC,三菱这样的巨无霸,为什么会长陷亏损泥泽而难以自拔?
当中国的福布斯富豪差不多一半来自于房地产,当顺驰这样的房地产企业可以玩现金流游戏“大赌大赢”,三年就做到一百亿。
当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地价上涨,而不是经营能力,那你说这个行业是不是存在泡沫?
事实上,这样的泡沫曾经在中国若干行业上演过,比如家电业在长虹发起价格战之前,其实就是个泡沫行业,比如计算机在联想建立起自主品牌与渠道帝国之前,也基本上是一个泡沫行业。
只不过由于这些行业的充分竞争,化解了行业泡沫。
而现在,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土地资源的不足够市场化,以及需求的急度膨胀,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企业的普遍无能或低能,或者是有能力的房地产公司也在房价攀升中,被表面繁荣“收卖”而导致能力退化,两个方面加在一起,将会发生什么?
一个行业的兴盛,基础在于这个行业内企业能力的提升,没有这种因果关系,这个行业就是一个虚假的繁荣。
当市场力量本身不能化解市场的虚假繁荣,那么这个行业也就离崩溃不远了。
这种时候怎么办?
一旦我们面对的是行业普遍性的能力衰退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政府出面主动地打掉虚假繁荣。
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由经历磨难与行业低迷炼成的。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常青树万科,不就是十年前对房地产泡沫的打压下炼成的?
在这种意义上,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只要是将市场引向充分竞争,将房价引向与企业品牌挂钩,将财富引向懂得真正经营的企业家,力度大点又何妨?
死一批暴利者又何妨?
所谓“梅花欢喜满天雪,冻死苍蝇未足惜”呀!
反过来,这样做,对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公司,或者那些想做百年老店的公司,何尝又不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二,比房地产泡沫更可怕的,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泡沫
中国最赚钱的公司90%是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90%是家族企业,中国90%家族企业的特点是“生机勃勃,管理混乱”
我们大家一起看看这些正在发生的眼前的事实与数据吧:
今年似乎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吧,从年初,仅仅春节前后不到二十天,就有十五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因为业绩或经济犯罪而下台。
而在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做假造假落马的另一面,是我们的股市无论如何救,总是无法恢复牛市。
最近有人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刚刚毕业两年的大学毕业生,在某优秀公司做到了部门总经理的位置,年薪达到三十万左右,但最近却离职了。
原因之一是他的家人做的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做服装,收入比他高许多,正要扩张。
原因之二是他觉得在这样的公司当主管,还要去做艰难的文化塑造与自我改造,不能全心赚钱。
所以,他毅然辞职回家做小店去了,因为他要“快乐地赚钱“!
这几年因为做咨询服务的原因,我在江浙,广东以及全国各地接触了很多企业主,这些企业主每人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资产,生意做得很红火,但内部管理却极端混乱。
我发现,中国最赚钱的公司90%是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90%是家族企业,中国90%家族企业的特点是“生机勃勃,管理混乱”!
有企业家听到我的这一总结后,对我说这个比喻很贴切。
我反问,可为什么你的企业这么混乱却不变革呢?
回答是,第一,不懂也没时间去整理或提高,第二,只要市场赚的多,内部混乱一点浪费一点,终归还是赚钱呀。
有人曾经详细分析过,以上海首富周正毅旗下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以周正毅的管理水平,最多也就能够支撑一两个亿的发展规模,再多就要崩溃。
但现实又是什么呢?
现实是周正毅不仅手上有上市公司,而且还成了上海首富。
如果我们从全球背景下的一百年,而不是一二十年去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无疑是一个奇迹。
说是奇迹的意思,就是说,上面那些事实与数据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在中国就发生了。
也就是说,当中国经济出现奇迹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企业或企业家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机会或体制转换。
当江浙的小业主可以埋头苦干二十年,就整个村,整个镇地出现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时候,这种表面的繁荣可能掩盖了一个基本的现实,那就是我们一大批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相当一批企业表面的财富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管理泡沫: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比改革前的国有企业相比在倒退而不是进步
有专家做过测算,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比改革前的国有企业相比在倒退而不是进步!
我们大量的增长,是通过企业对新机会的大胆把握,通过对过去多年积累的资源的释放,通过大量资源的低效率使用,通过做苦力,甚至对环境掠夺性的开发所创造的。
一句话,中国相当一批企业表面的财富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管理泡沫:
我们以为赚到钱就是管理好,以为成功就是英雄,以为有钱就有一切。
但从长周期看,没有一个企业是靠资源或机会,或者低效率的经营可以长期持续的。
所以,目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比如广东一带依赖投资拉动或出口导向和企业,比如江浙一带依靠乡情建立起的市场网络垄断市场的企业,在他们表面生机勃勃的背后,管理水平其实是个泡沫,企业的未来尤其令人担忧。
当我与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接触愈多,我就愈加相信一个结论,一个我一直不敢说出来的结论: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甚至包括广东与江浙一带赢利状况还很不错的企业,甚至包括象正泰南存辉一类,如果从未来的角度,看他们目前的管理方式与存在的问题,就会发现他们的创始人,已经基本上不具备带领这些企业再上层楼的能力了。
也就是说,就历史使命而言,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在创业的角度,他们能够把企业带到今天这种地步,无疑是成功者,劳苦功高。
但从未来的角度看,未来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将不再是我们国内的企业,而将主要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要战胜这些公司,前提是我们懂得如何通过文化与组织制度建设,将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的这一代领导人,是在特殊的“高速增长”下成长起来的,如何让他们相信“国际公平回报”?
相信目前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并不能够持续的“假象”?
如果说每一代人的成功都是时代的成功,那么这些在特殊年代成功的企业家就要随特殊年代的消失而消失。
当新的趋势来临的时候,这些特殊情况下成功的企业家,要有勇气站出来对自己说,“我们这一批创始人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我们目前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培养接班人而战”!
否则,使的劲愈大,就离破产愈近,离成功愈远。
是泡沫就有要崩溃的一天,不想看到这一天,就只能淘汰那些业绩好但管理差的企业,只能寄希望于自救”去完成第二次,第三次创业!
所谓泡沫,是相对回报而言的。
我们一定要懂得,正泰南存辉与国美黄光裕这样的神话,与微软的比尔盖茨,与苹果的乔布斯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
区别在于市场的竞争程度、开放程度与游戏规则。
这种区别明显地表明,中国企业在管理投入方面与企业主所获得的利益相比,机会性的利润远大于管理带来的利润。
当我们对目前进入中国的这些跨国公司研究愈多、理解愈深,当我们想到这些公司对中国的适应能力正在加强,当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成分,仍然是一大批以农民思维经营企业、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
当我们看到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主要的努力方向仍然是靠粗放数量扩张来赚钱,主要的动力仍然是一个老板领几个能人,主要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权力控制。
我们就会同意一点,比房地产泡沫更可怕的,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泡沫!
是泡沫就有要崩溃的一天,如果我们不想看到这一天,那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市场淘汰那些没有管理能力的企业,只能寄希望企业本身通过“自救”完成第二次,第三次创业!
只能希望一大批正坐在成功椅上的企业家,要么象王石一样有历史责任感地,把座位让出来给新一代企业家,要么象李东生一样,把眼光放到十年后从而完成对自己的否定与创新。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企业 管理 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