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0513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4.49KB
基础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基础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有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教育的永恒性源于教育的两大职能:
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
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可能各不相同。
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四)教育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
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
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
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内容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许多方面。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僧侣封建主教育)和骑士教育(世俗封建主教育)。
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
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③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
改革教育目的――双重教育目的;
改革教育内容――增加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
改革教育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普遍采用;
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由共产党统一领导;
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
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八)教师
1.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2)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复杂性、创造性:
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复杂性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②连续性、广延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③长期性、间接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间接性是指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④主体性、示范性:
主体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
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教师的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如何爱学生?
爱与严结合;
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全面关怀学生;
关爱全体学生;
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③集体协作的精神;
④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养
①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要求主要有:
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
(九)学生
1.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①依据:
第一,从教师方面看,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
第二,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②表现:
学生成为教育的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②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觉性(也称主动性)、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都是片面的。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这说明学生具有:
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2.发展阶段
(1)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①婴儿期(又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出生至三岁;
②幼儿期(又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三岁至五六岁;
③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五六岁至十一二岁;
④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
⑤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十)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十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学和智育是不同的概念。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是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十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十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其中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
②谈话法;
③讨论法;
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
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练习法;
②实验法;
③实习作业法;
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欣赏教学法;
②情境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新课改强调: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①教学任务;
②教学内容;
③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教学手段及其现代化: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其功能主要在于把教材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历史上教学手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口耳相传;
文字教材;
直观教具;
电教工具;
电子计算机;
多媒体;
网络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①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
②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
③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
④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教材建设的突破;
②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③师生关系的突破;
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⑤扩大了教学规模。
(十七)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首先由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进行理论论证。
中国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
(2)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固定班级;
按课教学;
固定时间。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
齐步走;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
(一)
一、心理活动
(一)心理活动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和意志;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
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内容是指每个人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映象本身,而心理形式是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如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形式,情感、意志、需要与动机形式,个性特征中的能力、气质、性格形式等。
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
(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
(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三、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
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三)格式塔心理学
其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
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
质和意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这种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七)现代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过程。
六、遗忘: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于1879年至1884年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的特点。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
3.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记忆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七、想象:
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一)想象的种类
想象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八、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二)言语的种类:
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九、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1.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2.思维的类型
(1)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
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
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
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十、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一)情绪的分类:
1.心境:
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2.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的功能:
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十一、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一)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斗争的四类:
双趋式动机斗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
(三)意志品质的特征:
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十五、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十六、气质:
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