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304974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104.50KB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孺子是徐稚的字。
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
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
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
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
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
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
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②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答案】
(1)D
(2)D
(3)A
(4)①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②(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解析】【分析】
(1)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也”“诗云”“为”“当”。
(2)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3)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
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4)此题中的①“征”征召、“并”都。
②“能言语生”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轻骑”骑马。
故答案为:
⑴D;
⑵D;
⑶A;
⑷①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
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
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
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
(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
“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
《诗经》上说:
‘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
’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
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
”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桓帝于是问陈蕃说:
“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
陈蕃回答说:
“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
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
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
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
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
“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
”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
众人怪异,不知其故。
郭林宗说:
“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
《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
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
“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
“如此几何顷乎?
”市令曰:
“三月顷。
“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
“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②。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乎!
民将安归?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
循吏列传》)
【注释】①庳:
bi,矮小。
②梱:
kun,门槛。
③尺籍:
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一般为平民居住的地方。
借指平民或邻居。
大夫,古代官阶。
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叔敖宽政教民,社会和美。
孙叔敖执政宽缓,注重教化,使官民和睦同心,社会风俗和谐淳美。
子产执政为民,深受爱戴。
子产为相,百姓安居乐业;
子产去世,举国悲痛,仿佛失去主心骨。
李离执法公平,以身作则。
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自己有失察之罪,便自刎而死。
循吏勤政爱民,恪尽职守。
文中三位先贤都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守初心,担使命。
①市令言之相日:
“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②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2)A
(3)C
(4)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
”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
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1)提示语“曰”,是动词“说”,因为整个句子都是李离说的话,故“曰”字应管到句子末尾,故“曰”都断句,故排除A、C两项。
再看后边,“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个地方的断句,根据上文意思可知,李离是说自己因为审判有误,导致错杀了人,不该把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
这就可知“今过听杀人/博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样断句才是正确的,于是可排除B、C两项。
故选D。
(2)A项,“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错误。
“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而“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
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
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A项混淆概念,故选A。
(3)C项,“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错误。
根据第三段“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可知,是晋文公认为是李离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李离的罪责,但李离不愿把罪责推诿于下级。
C项曲解文意,故选C。
(4)①言:
名词作动词,说,报告;
莫:
没有人,无人;
安其处:
安于其处,省略句,在那个地方安心“做买卖”;
次行:
秩序。
②以:
认为,意为;
微:
微情,形容词作名词;
疑:
疑案,难案,形容词作名词;
使:
让,任命;
为理:
担任司法官;
过听:
错断案情;
当:
应当判处;
死:
死罪。
⑵A;
⑶C;
⑷①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②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
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
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
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
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
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
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
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
”孙叔敖问:
“这种情况有多久了?
”市令回答:
“已经有三个月。
”孙叔敖说:
“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
”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
“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
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
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
”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
国相孙叔敖说:
“多次颁发政令,百姓无所适从,这样做不好。
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乘车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
”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
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
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
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
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
两年之后,市场买卖公平,随行就市定价。
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
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
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号啕痛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
“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
“官职责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
“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
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
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
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
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
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②。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③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④。
官职亦然。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①胥:
从。
②结纽:
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③士:
事。
④容:
指天子圣德。
(二)
随①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②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诗》曰: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
“以欲从人,则可;
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曰:
“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
“祸其在此乎!
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
【注释】①随:
国名。
②斗榖於菟:
人名。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恃与国,幸名利
与:
结交
人佚亦佚
佚:
安逸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
周密
以为天下
以为:
认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则边竟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随之见伐
哀吾生之须臾
宋其亡乎
其皆出于此乎
会于薄以释之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5)依据短文
(一)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
(二)“楚人许之”的意图。
(6)请结合短文
(一)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①,如其仁。
”又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注释】①如其仁:
就是仁。
(3)B
(4)答案示例:
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5)答案示例:
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
“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
首先,从后文“执宋公以伐宋”的果断行动来看,“许之”是为了“制人”;
其次,公子目夷的评论指出小国争盟必将带来灾祸,也从反面道出楚人“许之”的背后意图。
(6)答案示例:
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
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1)D选项,“以为:
认为”错误,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此来治理。
译文为:
以此来治理天下。
(2)A选项,两个“则”都是“副词”,“那么”的意思。
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选项,两个“其”都是“副词”,都表揣测,大概。
D选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的意思。
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3)B选项,“如果是这样的话”和“制造”错误,如此:
像这样的国家;
制:
被控制;
像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
故选B。
(4)赋分点:
①时,合于天时;
义,合于正义;
且,又。
②欲,欲望;
甚,过分;
何以,宾语前置,以何;
堪,忍受。
(5)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楚人许之”的意图,结合“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等内容可知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
根据后文楚人的做法可以推测: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也可以根据目夷目夷的话反面论证:
宋其亡乎”。
(6)“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为:
“孔子说:
‘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
这是仁,这是仁’”“管仲作了齐桓公的相国,使其称霸于诸侯,天下的人都听命于他,现在的人们都能得到他的恩赐。
”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三制”以及“不独举,不擅功”等内容概括得出。
⑶B;
⑷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