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硫和氧气反应方程式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79456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74KB
初中化学硫和氧气反应方程式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硫和氧气反应方程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硫和氧气反应方程式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加热2Hg+O2↑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2KClO3=加热MnO2=2KCl+3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MnO2=2H2O+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汇总讲解
下面是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回家
例如:
第一步:
CuSO4+NaOH----Cu(OH)2+Na2SO4
第二步:
CuSO4+2NaOH----Cu(OH)2+Na2SO4(配平氢氧根)
第三步:
CuSO4+2NaOH====Cu(OH)2↓+Na2SO4(注明生成物物态)
2、观察法
例如:
第一步H20(g)+Fe----Fe3O4+H2
第二步4H20(g)+3Fe----Fe3O4+H2
第三步4H20(g)+3Fe====Fe3O4+4H2(反应条件:
加热)团圆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
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
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
配平
H2O(g)+Fe----Fe3O4+H2
配平氧原子
4H2O(g)+Fe----Fe3O4+H2
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g)+3Fe----Fe3O4+4H2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g)+3Fe====Fe3O4+4H2↑(反应条件:
加热)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
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
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a=c+2d(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
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平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
反之称为氧化剂。
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
从左向右配。
2、步骤:
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即:
⑴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始态终态变化的总价数=变化×
系数
注:
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
(d-c)为最小公倍数。
⑶将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
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氧化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通过上面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知识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状态讲解
对于化学中反应物状态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学习。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气体)、l(液体)、s(固体)、aq(溶液)四大类。
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
O(l)、Na?
CO?
(aq)、CaCO?
(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
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
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Cl2=电解=Cu+Cl?
↑,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
1>
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4HNO?
(浓)=Cu(NO?
)?
+2NO?
↑+2H?
O
3Cu+8HNO?
(稀)=3Cu(NO?
+2NO↑+4H?
2>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CO?
(少量)=Na?
+H?
NaOH+CO?
(过量)=NaHCO?
3>
反应物的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2H?
O=电解=2NaOH+H?
↑+Cl?
↑
2NaCl(熔融)=电解=2Na+Cl?
结构简式与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结构简式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分子式。
(但还是写结构简式为妙。
)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分子式(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
无机物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
以上对化学中反应物状态知识的内容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初中化学方程式箭头与等号讲解
下面是对化学方法方程式的箭头与等号内容的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哦。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讲,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和基础性阶段来说,它给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结合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中国论文网/9/view-5239331.htm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问题;
改进策略
虽然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一股春风,使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例如,学生往往认为化学课枯燥、乏味、抽象、不易懂,同时学生在理解了教材里的内容之后仍不会解题或者解题方法单一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探究式课堂和开放性教学形成,因此,有必要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改进创新.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有一些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往往把化学作为一门“副科”来对待,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不够科学和完善,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对于一些偏僻的地区来说,由于受到经济、政治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难免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聘请到优秀的教师,从而使用一些非专业水准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导致化学教师的匮乏.
2.化学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一定的责任心,在教学设置方面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但是从大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每个教师都需要教几个班的学生,而每个班级大概有五十至六十人,面对如此大的课业压力,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另外,教师课程安排得不合理,有时上得多,有时上得少,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吸收,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3.化学实验事故
化学实验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往往由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扎实,从而导致实验课上的一些不正确的操作事故发生,尤其对于较危险的实验来说,如果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导致化学事故的发生,例如在zn和hcl反应制取h2的时候,当zn发生完反应之后,如果打开了反应器上的瓶塞然后再加入锌粒,如果这时塞上瓶塞就有可能引燃,从而导致仪器的爆炸,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学生没有在点燃h2以前进行纯度的检验,从而导致在实验进行时把瓶塞打开装入锌粒同刚刚开始进行实验时的装入锌粒一样,使器皿中进入了一定量的空气,从而导致最终的h2和o2混合,容易引发爆炸,如果实验品的剂量较小的话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危险,而如果药量的剂量大的话就易发生事故.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1.打造完善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应大力引入优秀的教师,引入专业对口、能力强、素质够的人才.另外,也要积极进行教师的培训和定期的考核工作,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去,在改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学之路.尤其对于化学教学来讲,更应借鉴先进的化学教学经验,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彻底把传统的“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接受能力来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入合理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手段,以启发教学为根本,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应试教育方法转变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
2.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新时期的化学教学来讲,更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学习气氛中来,例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引入一些励志的故事,即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在探索空气的组成时经历了哪些困难,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另外,在讲解盐的知识点时,可以讲解侯氏制碱法和他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方面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良好的引入工作.另外,也可以结合时事,把地震、核辐射等内容引到教学当中来.
3.做好实验防范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更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一些学校由于教学设置和实验材料的不完善等,往往会导致实验意外情况的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化学实验课上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做实验前先掌握好基础的化学知识,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每当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时都需要教师的现场监督,使学生谨慎实验、安全使用实验工具,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
现如今,化学教学不仅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和教师口中的“老大难”问题,因此,结合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
综合理科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1(09).
[2]李发生,舒红群.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曾冬辉.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19
(1).
[4]蒲文强.试论初中化学课堂如何进行情境创设[j].科海故事博览:
科教论坛,2010(02).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重二中)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精选范文说课稿大全
关于初中化学元素说课稿范文总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为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打好了基础。
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离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元素的概念;
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元素周期表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掌握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
讲解法、谈话法、指导发现法。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阴离子、阳离子、原子、分子)的关系,并重点强调数量关系: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结构是本节知识学习的基础,在开始新课前复习有关原子的内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为知识的迁移打好基础。
(二)新授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的事物、照片或是图片,包括药品(含氟牙膏、加碘盐、葡萄糖酸钙、各种维生素复合剂等)、各种矿泉水和音量、各种食品包装等,通过阅读、比较这些物品给出的信息,让学生体会标识中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等。
比较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O?
、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符号O这种成分,引导学生认识它们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
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我进行讲解阐释。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具有类似原子和元素的例子,帮组理解元素的概念。
如可以组合无数英文单词的26个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几个积件可以搭建很多不同形式建筑的儿童玩具积木,等等,由此说明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
由此引出目前已发现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丰富多彩、形态万千的物质世界。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图4-4“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得出结论: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异很大,氧、硅、铝、铁含量相对较多,而与生物关系密切的氢、氮、钾等相对较少。
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记忆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并指出跟生物关系密切的元素不足,有必要适当施加化学肥料,以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
将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71讨论题。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
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元素概念的了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课本75页、76页资料,引入元素符号部分的内容。
引导学生议一议:
为什么要采用元素符号?
它的书写规则是什么?
由此让学生体会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练习、记忆元素符号的书写,并强调元素符号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做准备。
由超市中物品的分类引出元素周期表,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表中各个数字的意义、了解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贡献,了解化学周期表对于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完成课本76页的活动1来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学探究史,通过呈现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还要应讲究科学诚信。
材料如下:
新华社2002年7月15日电,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公开承认,该实验室1999年发现的两种超重元素(即118号元素和116号元素)的实验数据是“捏造”的,有关研究人员从事了“不正当科学行为”,造假者已被开除。
这项被列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的成果,德国、法国和日本的研究小组却无法重复其实验,而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他们自己重复做该实验时,也制造不出这种元素。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因此他们撤回了3年前的研究结论。
本题可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多方面地了解科学。
具体来讲,该事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本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科学家也是人。
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看待科学研究的过程、局限性以及所涉及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脱离那种对科学的简单化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虽然科学家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家们在从事科学工作时,仍然具有人的本性,不完全是客观的、理性的,科学家也会犯错。
(2)科学是动态的“求真”的过程。
“不正当科学行为”告诉我们,科学研究的成果一直不断地接受检验。
科学不是永远不犯错误,但正是因为科学最终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有自我纠错机制,所有欺诈行为终将会被科学界内的同行揭穿而身败名裂,科学的不正当行为还会误导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危害科学的发展,有的甚至可能伤害人类生命,
(3)得出事实的科学实验应该是可重复的。
如果不可重复,科学就不能接受它,可重复性是科学最根本的一条准则。
通过这种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科学学习,特别是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收集证据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我给予指导。
让学生观察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额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
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是否有关系?
之后教师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其中的规律。
通过此种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及规律的把握。
(三)拓展应用
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岩石的标本和各种矿物标本,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的存在形式。
另外,可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常用药品、食物或生活用品的商标,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比较它们在使用后对人体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体会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尝试说说实际生活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存在怎样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77页练习题
2、巩固复习本节课所学:
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
书写规则
(三)元素周期表:
规律
关于初中化学元素说课稿范文总汇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⒈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⑶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
2课时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
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
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氧气 反应 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