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10分钟word范文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68342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28KB
推荐说课10分钟word范文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推荐说课10分钟word范文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说课10分钟word范文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2个完全重合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用演示讲解、指导操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设计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课前,我采用提问的方式: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面积公式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S=ah)。
接着指名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样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
二、揭示课题
我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运用直接引入课题。
先以课
件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问:
它的一半是是多少?
(10平方米),你能画出它的一半吗?
是什么图形?
(生:
梯形或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米,如果任意一个三角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问:
“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
”让学生互相讨论,说出三个问题。
(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这样,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们拿出准备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并用字母把底和高标出来,然后拼一拼,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它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指名组长上来汇报、演示并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为了加深印象,我再用课件演示: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
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关于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发现呢?
接着(指名生演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分别说出其发现。
小结:
通过刚才的三种不同图形的操作我们发现:
无论什么三角形(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有相同的方法用底×
高÷
2来计算,这是计算所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底×
2)齐读。
讲: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用字母应怎样表示:
S=ah÷
2,这就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忘记除以2,让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完善。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课件出示一道同课本例题相仿的尝试题:
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我进行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馈,去发现所估计出现的两种情况:
(1)100×
32÷
2=1600平方厘米;
(2)100×
32=3200平方厘米,然
后集体订正:
100×
2=1600平方厘米并按反馈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忘记除以2,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第2题: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这是课本92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习,用于巩固新知识。
这2道题是课本92页做一做的题目,它们都属于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计算。
第3题:
(课件出示)计算下图中标志牌的面积。
怎样列式?
(2.5×
4.8÷
2)同意吗?
请问大家为什么没用4分米呢?
(因为没给出它所对应的底是多少)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
明白了什么?
(生答:
底和高必须是相应的我们才可以相乘计算它的面积)。
六、课堂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
篇二:
10分钟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鞠躬)
我是报考小学数学教师的11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渗透数形结合、方程,对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
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考问题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所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际操作法和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炼问题(复习铺垫)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件,观察轴对称图形(剪纸工艺品、建筑平面图、交通图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直观感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构建新知(走进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探讨长方形的对称性,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长方形也具有“对折后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一特征,从而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接着我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呢?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得出了“观察对折后,所得图形是否完全重合来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这样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反馈提高、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后,我从旁点评;
再对学生进行分组,三人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进行小组作品展评。
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点评。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轴对称图形
1、含义:
对折完全重合2、对称轴:
一条直线
3、举例4、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层次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请问可以擦黑板了吗?
(擦黑板、退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报考小学数学教师的11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第4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后,从对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对基本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图形的变换打下了基础,因此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了解轴对称和对称轴二者的区别;
2能力目标:
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3德育目标:
感知我国传统剪纸工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制作一个由基本图形组成的轴对称图形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单元设置要求,我将主要运用观察法、实际操作法和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
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出示一组图片(包括剪纸工艺品、对称建筑平面图、常见交通图标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这些图片有哪些特征,直观感受,引出课题。
2.新课学习、感知定义
带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进行对折,从而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新定义,同时,强调“对折中完全重合”这一关键要素,突出教学重点。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接着,我将指引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准确指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让学生画出各自对称轴。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新定义,教师从旁指导,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教学观念。
3巩固新知识、深化情感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并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4动手操作、探究创新
为体现现代教学观中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设计了如下环节,具体要求:
三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图形要体现对称和新颖),并进行作品展评。
这一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完成课后练习,并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对折完全重合2、对称轴的作法:
篇三:
公开课《哦_十分钟》说课稿
伊宁市逸夫小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说课稿
篇四:
《哦,十分钟》的说课稿
《哦,十分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
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根据我对小学音乐的理解,现在我来说一下人音版第7册第4课《快乐的课间》中的表演曲目《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根据我对教材和音乐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自由欢乐的情绪。
3、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
难点为:
掌握×
×
后十六音符和0×
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我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2、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本课的两个难节奏的解决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规律。
3、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唱中有创,动唱结合;
听中有创,边听边动。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
我将采用《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律动,学生可以按节奏做各种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欢快自由的情绪。
我这样设计的理念是:
1、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律动,能有效的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2、律动为歌曲后面的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学习、体会音乐的最基本途径。
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我今天要学的歌曲《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我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聆听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其中我将以示范和对比来解决歌曲中和“0×
带休止的切分节奏”这两个难点,用谈话法来落实“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的重点。
我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1、借用多媒体,我将用幻灯片播放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各种场景,视听结合,聆听歌曲范唱。
在观赏和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速度,确定基本曲调和节拍。
2、学习2/4拍。
我会问学生:
一个小节里有几拍?
通过讨论,我会告诉学生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并作出(示范)。
3、按照歌曲节奏边划2/4拍图势边读歌词。
由于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歌词优美,比较适合朗读,通过读歌词找出本课的学习难点为和“0×
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我将用边击鼓边念两种不同的节奏的方式来示范,第二种是×
×
0,通过让学生听、比较和多次练习,掌握
突破此难点。
第二个难点我将指导学生划2/4拍指挥图势,从念空大大到默念空来突破这个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示范)。
4、以师生接龙的形式跟钢琴简单的学唱歌谱。
由于在读歌词时已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曲调的演唱,学生能很快的掌握,在唱的过程中,我会做适当的示范,如(示范),并用手势提示。
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我会视情况及时指导。
5、学唱歌词。
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对学生的情绪的引导,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活泼轻松自由的感情。
此时我会问学生:
你们在课间都会玩什么游戏啊?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达到“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轻松自由欢乐的情绪”的教学目标。
我这样设计缘于:
1、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引导和动力。
我在教学设计中借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手段,创设轻松欢快自由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的课间生活的主题。
2、学生从看、听、念、唱等活动中,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自由的情绪,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创编活动,学生为歌曲进行即兴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为歌曲作伴奏。
同时我会适当提示几个舞蹈动作,如(示范),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要素去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通过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表演,最后抽出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台前随着音乐表演,此时台下的学生可以和着音乐演唱。
同时我会考虑到有些学生的舞蹈能力薄弱,可能不太愿意积极的做舞蹈表演,我会安排这些孩子演唱歌曲,用歌声为其他学生的表演做伴奏。
这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我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个环节:
课堂小结。
此环节中我会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2/4符和0×
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突破重难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去课外寻找和学习跟本课的内容相关,或节奏相同的歌曲和音乐知识。
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音乐教学的功能绝不仅仅只体现在一堂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和学习课外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预设,很多环节可能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各种问题产生,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和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说课10分钟word范文 10页 推荐 10 分钟 word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