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案设计华琼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58893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63KB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案设计华琼文档格式.docx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案设计华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案设计华琼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难点:
理解简单事物排列。
学会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学习卡等。
【教学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直观手段方式组织教学。
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
排列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
想知道吗?
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一、创设情境,以故事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画面。
今天,华老师要带大家去最好玩的米奇妙妙屋里做客,可是他们的小主人要考考大家,就为大家设置了一道密码门,有没有胆量用你们的智慧去打开它?
学情预设:
从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让同学们动手摆一摆。
【设计意图:
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又渗透了简单排列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课件情景出示:
1、排数解密码,合作探究排列。
(通过解密码进行数字的排列活动,学习例1。
)
同学打开了第一扇门,又要打开超级密码锁。
锁的密码提示是:
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阶段:
(1)明确要求:
从1、2、3三个数字卡片中每次选两张在数位表中摆一摆,组成两位数,不重复。
(2)小组活动:
组内成员合作摆数字卡片,其中一个人当记录员,把数据记录到学习卡中。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摆,不重复也不遗漏。
(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2、讨论排列方法。
(1)小组汇报、展示不同的数字排列。
(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学生说教师板书数字排列:
(可能会出现几种排法:
①12、21、13、31、23、32;
②12、13、21、23、31、32;
③21、31、12、32、13、23)。
(2)小组讨论各种排列的方法特点,有什么顺序或规律。
(3)根据密码提示,选择有利的排列方法,找出密码。
(4)小结:
在做这种组成两位数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交换个位和十位的方法,也可以固定十位找个位,还可以固定个位找十位来写,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就能写得又快又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一共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排列。
以打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5)总结排列的总个数的算法。
3、选拔优秀的三个同学出来合影庆贺、感知三个物体的排列。
4、密码锁被打开,同学们要合影来庆贺。
思考:
三人站成一排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站法?
讨论。
模拟活动:
现场来安排,让同学们记录
课件出示思考:
排数时用了3个物体,应该按怎样的方法才能保障不重,不漏?
(学生交流后得出:
可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即固定首位法和交换位置法。
)
小结:
看来,两个人相互击掌,只能算一次,跟顺序位置无关。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
组合。
模拟照相现场,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应用拓展,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探究。
课件出示:
1、为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奖品,三本不同的故事书,一人一本有几种不丗的颁奖方法?
(应用练习)
2、抽奖小游戏,
号码球1、2、3,中奖号为依次抽出的三个号所排列的三位数。
凡最后写出中奖号的同学都可免费坐上妙妙车回家。
学生先在练习本独自排列可能中奖的号后,指名汇报结果。
(让表现好的同学上来抽奖,激起兴趣)
应用练习部分设计了颁奖和抽奖等紧密联系实际的活动环节,是承接之前的教学环节,使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链,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是与排列的?
(联系生活,延伸拓展,学生汇报。
今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当遇到许多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
生活才是学习的大课堂。
在本环节中,教师引领学生的思想回归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使课堂向生活延续。
五、板书设计
排列
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找,不遗漏来不重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233113
323223
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
3种方法都是6个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
活用教材
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关于排列知识的教学,教材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这对第一次正式接触这方面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将其“练习题”变为了“例题”。
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2、关注合作
促进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教师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组织进行全班性的讨论分析,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答疑。
学生始终都在参与、在实践、在思考、在创新,并且有自己的学习体验。
老师就请学生们小组内进行交流,对各种方案进行讨论,并对方案进行优化。
这样安排可以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可为同学提供最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3、教学设计注重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了“智慧门,密码锁,照相,颁奖、抽奖,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链。
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其次,关注师生合作,促进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再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截取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
这样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层层深入的知识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运用得少,致使学生没有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一次很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机会。
课堂教学评价没有及时体现出来。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时,对于方法的有序性引导和强调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教学难点。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今后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竹山县实验小学华琼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
看大屏幕的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
(生:
5)
老师也发现了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它指的的什么吗?
生:
手指缝。
。
对,是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板书:
间隔
像手指缝一样一共有四个间隔,我们可以把这个间隔的多少叫做间隔数。
(板书)
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间隔。
(课件出示)
出示学生放学路队,数一数,同学之间的间隔有多少个?
像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间距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间隔?
树与树之间也有间隔,同学们看,这一排排的树多么漂亮,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
植树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同学们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
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所以说,植树节时我们都应该植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理解信息。
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
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
⑴什么是“一边植树”?
⑵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
(板书:
两端要种)追问:
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把它叫做间距,也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
2、猜想。
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你们都是怎么想得?
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
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
(画图)
3、化繁为简.
⑴化繁为简
(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
10米
一共要种多少米?
(100米)照这样一棵一棵,一直画到100米?
你有什么感想?
……
这样一棵一棵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棵数太多了,太麻烦了,那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好办法,看100米里面有几个5米,这样每隔5米画一棵,画的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问题也就变简单多了。
⑵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
师追问:
间隔长度是几米?
有几段间隔?
种了几棵数?
间隔段数只有4段,为什么可以种5棵树呢?
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会什么关系。
(3)、举例验证。
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
出示:
20米的小路上植树。
要求:
①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整厘米数)两端要种。
②画一画线段图,然后小组轻轻地交流:
你研究的间隔长是几米,看看有几段间隔,能种几棵树?
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填写表格:
路长:
米
间隔长(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间隔数:
个
棵数:
棵
10
15
20
25
100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小组发现了:
(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表格)
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
全长÷
间距=间隔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数-1
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
(5)游戏:
你问我答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
100个间隔呢?
400个间隔呢?
n个间隔呢?
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
85棵树呢?
n棵树呢?
如果是种50米,两端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
100米呢?
1000米呢?
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
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你试着列出算式。
(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为什么要加1呢?
5、梳理方法。
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
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
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想,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课件出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
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同学们,像这种包含点数和间隔数的例子,不仅植树问题中有,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有,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顺势说明: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大家不好想,老师倒想出了几个:
1、出示手,我们的手指有五个,手指和手指之间都有间隔,请观察这里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
3个手指呢?
2个手指呢?
2、小游戏:
任意选2个邻桌学生(喻为小树)起立,手拉手(间隔)
问:
有几棵小树几个间隔?
教师加入其中手拉手,问:
现在有……(2个间隔,3棵小树)
再加一个学生,现在有……继续往下说
3、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
4、反馈后小结:
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梯子的架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两端都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表示。
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P122第2题。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
一共有几个车站?
(从起点站出发到达终点站)
2、同学们排队做早操,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相距28米,每隔1米站一个同学,这一排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3、P118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36-1)”表示什么?
4、小明住的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5级台阶,从一楼到三楼一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1、应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学生在探究完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的手指、教室的灯、桌子的摆放、路灯的安装、站队等问题,直观地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2、开放性。
“10米的小路上植树。
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整厘米数)两端要种”。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的是现实的,是有意义的,是富有挑战性的。
从学生的展示来看,学生设计的间隔数,棵数,栽法等不尽相同。
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
3、思想性。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维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的联系。
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画到100米很麻烦,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起,发现规律后再来研究复杂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这里我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能够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不改变题义把数据简单化,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合作研究,发现规律,体验数学知识获得的快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广角 简单 排列组合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