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三则.docx
- 文档编号:1825239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97KB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三则.docx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三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三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三则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三则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之一
(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第三幅插图)
师:
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
它在做什么?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生:
图上画着一只乌鸦。
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
师:
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生:
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
师:
再简短一点。
生:
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
师:
再简短。
生:
乌鸦喝水。
〔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
师:
对!
乌鸦喝水。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生:
(集体)想!
〔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
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
……
师:
说说“喝”的字形。
生:
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
(曷)
师:
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
生:
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生:
“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
师:
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
生:
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
师:
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
(学生按顺序朗读)
师:
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
“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生:
“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
生:
“到处”就是四面八方。
师:
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
乌鸦找到水了吗?
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
kě hěn zháo bàn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很着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
“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
“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
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
师:
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
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
生:
很大。
生:
很小。
生:
很高。
生:
很低。
生:
很香。
生:
很臭。
……
〔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
〕
师:
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
(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
师:
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
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中插图)
生:
天气很热……
师:
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
生:
从图上看出来的。
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
师:
好!
往下说。
生:
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
师:
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生:
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
师:
为什么要用“可是”呢?
生:
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
师:
好!
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páng biān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旁边”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
××你有什么问题?
生:
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听课教师议论:
问得好!
〕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
谁能回答?
生: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听课教师啧啧称赞〕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
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
〕
师:
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
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
〔学生看第二幅插图〕
师:
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
(学生读)
师:
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
有一学生举手)
师:
×××你有什么问题?
生:
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
××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
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
好,就请××来
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
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
师:
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
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
××回答得很好!
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
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
读得很好!
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生:
(集体):
喜欢!
师:
为什么喜欢?
生:
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
生:
《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
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点评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王汝珉老师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王老师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
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
王老师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
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
整个教学过程棗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二、激励儿童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
“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
”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其中“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这两个问题很关键。
王老师抓住不放,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讨论解决这一个问题。
后一问质疑的儿童自己动手,为大家作水位升高的实验,来巧妙地解答。
这时,儿童的求知欲似乎得到了满足,其实不然。
王老师为进一步激励儿童质疑问难作示范,又主动提出了“石子放到瓶里,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
你遇到这种现象吗”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开了,很快得出了结论。
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
王老师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
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
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
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
为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
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
王老师在教学中及早地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
阅读教学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王老师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在培养认识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乌鸦喝水》教学实录与片段赏析之二
师:
我们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瓶里的水升高呢?
生积极讨论、交流。
生:
再给瓶子里加水。
生:
把瓶子斜过来就行了。
师:
有一只乌鸦飞了很多地方,怎么也找不到水喝,这一天,它发现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
你能帮它喝到吗?
生:
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
生:
我请它到我们家喝茶水。
师:
可是那儿没有一个人呀!
咋办?
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
生:
向瓶子里扔小石块。
生:
这是一个好主意!
师见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立即下发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块。
生(兴致勃勃)主动进行实验。
(四人小组)
生:
扔下一粒石子,瓶子里的水便高了。
生:
(惊异地)扔下一粒石子,怎么不见水涨高呢?
生:
“哟,水真的升高了!
师:
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究竟涨高了没有?
生继续进行扔石子的小实验。
生:
是涨高了,只那么一点点。
师:
一直往瓶子里投石子,会怎么样?
生(兴趣浓烈)接着实验。
生:
这样投下去,瓶子里的水会不断升高。
生:
瓶子里的水会随着石子的增多而变化。
生:
即使向河里扔石块,河水也会升高。
生:
所以每年汛期来临前,有关部门总会疏通河道,缓解水流。
生:
这样,乌鸦可以喝足了水。
……
课后反思:
新课程强调: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以上《乌鸦喝水》这则案例,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教师已经真正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从学生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我帮它把瓶子斜过来,让它能喝着水;我请它到我们家喝茶水”。
可以窥见到和谐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究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科学的探究方法得到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续。
这些,必将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
“哟,水真的升高了!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因此,探究性学习需要关注过程,但决不是意味着抛弃探究的结果、结论。
它需要结果、结论,还在于结果、结论将是我们今后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是我们进一步探究的前提或基础。
这才是探究性学习的“本真”。
《乌鸦喝水》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乌鸦喝水 乌鸦 喝水 教学 实录 片段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