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48077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21
- 大小:426.02KB
ae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ae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e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1依据及资料
1、《×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县人民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
县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县城市管理局×
大学设计研究院,2010年9月;
3、×
县城区1:
1000地形图;
4、×
县城区给排水现状图;
5、×
县有关统计资料。
1.3.2主要法规、规范与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本)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1996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5、《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国务院;
6、《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2000年;
7、《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改委,2002年;
8、《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计价格[1999]1192号文;
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
1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
1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6、《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6-2008)。
1.4编制原则
1、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
县城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2、管网系统的划分,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尽可能减少污水的提升量。
3、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化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等,力求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要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设施的作用,使新建设的排水系统与原有排水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
4、根据规划年限和范围,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与用地同步规划,与路网同步实施,贯彻分期建设的原则,注重长远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城市远期的发展需要。
1.5编制范围
1.5.1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为:
全×
县旧城区完善组团、南部生态居住组团、西北部生态居住保护组团、中部新城区组团、东部工业综合组团的生活污水管网及雨水管网。
1.5.2编制年限
结合《×
县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0年9月,本报告确定的近远期年限为:
近期:
2011年——2020年;
远期:
2020年——2030年。
本报告仅考虑近期的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内容。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设计规模
Km
60.722
1.1
污水管网
45.413
1.2
雨水管网
13.059
1.3
排污沟
2.250
2
一期
29.397
2.1
19.088
2.2
8.659
2.3
1.650
3
二期
31.325
3.1
26.325
3.2
4.400
3.3
0.600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9081.74
4.1
工程费用
7232.75
4.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917.46
4.3
基本预备费
652.02
4.4
建设期利息
266.00
4.5
铺底流动资金
13.51
5
一期投资
4658.03
6
二期投资
4423.71
7
平均年总成本
628.08
8
平均单位总成本
元/m3
1.15
9
年经营成本
218.85
10
单位经营成本
元/m3
0.40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
县概况
2.1.1总体介绍
1903年建县,因地处虔州(×
)之南而名虔南,1957年改称×
县。
60%以上的边界与广东接壤,素有“×
南大门”之称。
境内属中热亚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态环境优美,客家风情浓郁。
县位于×
省的最南端,地处东经114°
10′-114°
50′,北纬24°
30ˊ-23°
10ˊ。
东靠×
县,南、西、北与广东省的翁源、始兴、南雄三县接壤,东北毗邻×
县,略呈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
东南、西北大约85KM,东南、西北宽约为27.2KM。
县城驻地×
镇,距×
市196KM,距省会×
市625km,距广东省省会广州市333KM。
全县辖11个乡,5个建制镇,112个行政村,1146个村小组。
总人口为1771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41万人。
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山林191万亩,是南方重点林业县之一;
水能蕴藏量3.6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2.6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
达到一定规模储存量的矿产资源有钨、稀土、瓷土等20余种,闻名于世的×
钨矿坐落在县境内。
近年来,×
县充分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抓住“对接珠三角,建设新×
”这条主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制衣制鞋、矿产品加工、电子机械四大工业支柱产业。
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对环境和区域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把×
县建设赣粤边界新工业明珠和生态园林文明城市,防治水污染,贯彻节能减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成为县政府工作重点。
以宽松优美的环境,吸引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
2.1.2自然条件
1、地形
县位于南岭东段边缘,地处九连山脉盘亘地带,地形南北长77.9公里,东西宽49.9公里。
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呈昂首之蚕状;
中间隆起形成两条狭谷,分成南部×
和北部×
江两溪水。
发源于饭池嶂东麓,蜿蜒曲折流贯县境大部分乡镇,从东南流入贡江。
境内千米以上的高山有四座,最高为西南粤赣边境饭池嶂,海拔高1145米,次为雪峰山,海拔高1113.7米,最低是东北部上江长尾洲,海拔仅为215米。
境内山涧小坑星罗棋布,溪河纵横交错,穿插于重山狭谷之间。
在山地和丘陵之间散布的狭缓谷地多辟为垄田,为主要农耕区。
2、地貌
地处南岭山脉,群峰连绵,沟壑纵横。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山丘之间夹有小块河谷平原,为耕地之所在。
地貌大致分为三种:
山地、丘陵、平原水域。
山地:
县内山地广大,面积达671.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14%。
山势陡峻,沟谷交错。
山顶多呈锥形,山脊似鱼背状,山坡坡度多在35°
—45°
之间;
沟谷多呈V字形,深而较窄。
山地积物较厚,植被较好。
丘陵:
县境丘陵面积仅次于山地,面积为581.1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8.22%。
主要分布在龙源坝、陂头、上江、南迳和县城一带。
大多由岩浆岩所组成,坡度一般在20°
--30°
之间。
排田、垄田和油茶以及茶、果、桑园大多分布于此丘陵区。
平原水域:
县内平原多是山间谷地、河谷地,与低丘岗、岗地相互交错,地势较为平坦,面积219.41平方公里,加上水域48.83平方公里,合计268.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64%。
平原主要分布在×
、×
江两岸,以金龙、龙源坝、陂头、上江、南迳面积多。
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为左右,高出河床2-12米。
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是县内主要粮食、经济作物产区。
3、地质
地处南岭东部复杂构造带与赣南于山新华夏系构造带及粤北“山”字型构成东翼的复合部位,岩浆岩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县内出露地层有霍旦系、寒武系、石碳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占有面积754.8平方公里,为全县总面积的49.64%。
岩浆岩出露面积76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5%,主要分布在县东北部、中部的西南部。
岩浆岩时代有印支期和燕山期,以后者为主。
岩浆种类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碱性等。
其中以酸性岩最多,大小岩体36个,尤以陂头岩体最大,龙源坝次之。
境内土壤多偏酸性,土地多为黄壤,丘陵地多以红壤为主,耕作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和正长石经风化而成的红壤土。
4、水文
(1)地表水
受地形地貌影响,×
县形成县南、县北两条水系。
全县有大小河流142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100公里以下的有139条,总长765.4公里,主要河流有×
江。
为县内主要干流,县内经流段属×
的上游河段。
其发源地,原说冬桃岭,后经考察,确认为赣粤交界的饭池嶂东麓。
自西向东流经茅山、乌桕坝、南迳、×
、金龙等乡(镇、场),绕经×
折回县北龙下乡,在上江汇合×
江水流经×
、赣县注入贡水。
境内流程109.9公里,流域面积888.3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7%。
主要支流39条,总长383.3公里。
水源补给性强,水能较为丰富。
江
一级支流。
发源于雪峰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寨下上窖村,流入广东始兴县下窖村折回境内,再经龙源坝、竹山、陂头、径社,在上江口注入×
。
境内流程75.3公里,流域面积631.66公里,占全县面积的40%。
主要支流22条,总长266.7公里。
地表径流
地表水年平径流总量为29.78亿立方米,其中县域产流13.54亿立方米,以×
为主的过境水为16.24亿立方米。
丰水年径流总量达37.12亿立方米,特枯年仅有12.19亿立方米,相差3倍多。
县境水径流深,年平均890.5毫米。
其分布:
县南部大于县北部,山区大于丘陵盆地;
县南为920毫米,县北为960毫米。
径流量:
县南为7.11亿立方米,县北为6.42亿立方米。
流量:
年平均为42.92m3/s,最大流量为3482m3/s,最小流量为9.40m3/s。
据历史记载,×
县内容易遭受洪灾和旱灾。
(2)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属典型的基岩裂隙水分布区,但也杂有松散岩类孔隙水。
可动量为4.4亿立方米。
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5.2——25.2立方米/秒/平方公里。
地下水发自西南及边缘高山,分别向北、东排泄。
县内山势陡峻,地下水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较好,水交替作用强烈。
地下水按化学成分大致分为三类:
重碳酸钾钠钙型和重碳酸钠镁型水、重碳酸钙镁型和重碳酸镁型水、重碳酸钙型水。
各类地下水均无味透明,PH值在5.5——7.4之间,矿化度为每升0.008——0.251克,硬度0.214——11.062德国度,属中性极软淡水。
大部分地区水体中的碘氟含量低于我国家庭饮用水标准。
境内地下水分布零散,蕴藏较丰富。
5、气象气候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区立体农业气候区,地形复杂,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共同影响,形成了“气候温和、降水丰沛、云雾俱多、日照较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县内多年平均气温18.6°
C,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7.0°
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8.6°
C,从1959年×
县观测站建站以来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2°
C(2003年8月4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7.9°
C(1975年12月15日)。
从统计上看,有75%以上的年份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和年份。
县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09.5毫米,属赣南多雨区。
其中3——8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1256.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5%;
4——6月为主汛期,平均雨量75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4.1%。
县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丰年达2463.5毫米(1975年),最枯年仅963.0毫米(1963年)。
从统计上看,×
县约有90%的年份降水量大于1300毫米。
县内年平均日照实时数为1554.3小时,百分日照率35%。
属赣南偏少的县之一。
其中以立春到谷雨的春播季节日照最少,而盛夏季节最多。
日照在地域分布上也有差异,县东北河谷,岗地日照时数较多,而县西南林区日照较少。
县内年平均风速1.3米/秒,各月平均风速1.2——1.5米/秒;
夏秋盛行西南风,冬春盛行东北风。
历史上寒潮或台风影响时曾出现八级或以上大风,雷雨大风或龙卷风可造成短时八级或以上雷雨大风,或龙卷风可造成短时八级或以上大风。
县内多年平均初霜日在12月6日,终霜日在2月11日,平均无霜期296天。
县主要气象灾害有强降水、致洪暴雨、干旱、强雷暴等,这些灾害几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低温冻害、雷雨大风也是较常见的气象灾害;
局部龙卷风和冰雹也偶有发生。
6、地震烈度
县是国家地震区划六度区,地质复杂但历史上很少发生地震,偶然受地震微波影响。
2.1.3城区组成
一、×
县县域组成
现×
县辖区共有9个乡镇(6镇3乡)、86个行政村,
1、中心镇:
镇+金龙镇
2、次中心镇:
南迳镇、陂头镇
3、其他行政乡镇:
龙源坝镇、×
镇、龙下乡、社迳乡、中寨乡。
二、×
县中心城区组团
县中心城区构成:
◆东部工业综合组团
◆西北部生态居住保护组团
◆旧城区完善组团
◆北部工业组团
◆梅子山旧城居住组团
◆东北部生态居住保护组团
◆南部生态居住组团
◆中部新城区组团
2.1.4人口与用地
1、规划近期(2020年)
城镇面积:
8.0平方公里
城镇人口:
6.49万人
2、规划远期(2030年)
8.92平方公里
8.92万人
2.2供水现状
1、供水设施
县城工业及生活用水由×
县自来水厂供应。
该厂位于县城金龙镇含星村,占地面积约9150平方米,供水规模为1万m3/d,承担90%以上居民用水。
该厂由省建设厅赣建字[1995]第64号文件批准建设,总投资约720万元,于1995年8月开工,1996年6月建成。
水源取水口位于龙兴电站下游,通过龙兴水库大坝预留管取发电尾水,由于每年10月份后该电站白天蓄水不发电,水厂取水量严重不足,2001年县政府又投资140万元兴建了罗坑山引水工程,从罗坑山水库铺设3km长DN400管,重力流至龙兴水库取水处。
但由于罗坑山水库库容量有限,冬季时仅能保证4000m3的源水量,无法满足县城用水需求。
水源水质较好,未受污染。
根据×
省×
县卫生防疫站每月的水质分析报告单,水源水检验项目中除细菌总数超出国家标准外,其他项目符合GB5794-2006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供水量
从2001年起,县城日供水量以15%速度递增。
2003年水厂日供水5000m3左右,高峰供水达7000多m3。
2005年日供水量达8000m3,2007年日最高峰供水量已超过10000m3,达到满负荷生产能力。
而水价则远低于制水成本,且管网漏失率较高,达到25%。
表2-1×
县自来水厂历年水生产量
年份
生产量(单位:
m3)
日均生产量(单位:
2000
1431390
3922
2001
1622581
4445
2002
1536494
4210
2003
2135228
5850
2004
2517409
6897
2005
2948906
8079
2006
326870
9005
2007
3490000
9562
2.3排水现状
2.3.1水环境现状
生活废水及其污染物是污染排放的主体;
工业污水排放相对集中,制衣制鞋业、矿产品加工业、铸钢建材业和电子机械业、矿业等行业为主要污染行业;
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工业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污水排放量过大。
县域地表水体均达到II类功能区,其中八岭自然保护区和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两个自然保护区内水体为I类,规划期内县域地表水体需保持现有水体功能区划的现状,并逐渐通过治理污染等措施,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
2.3.2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县城目前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规模为1万吨/日,2020年1.5万吨/日。
县城已建成的截污干管沿×
两侧敷设收集大部分污水至污水处理厂。
2.3.3城区排水管网现状
县城现状排水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口沿小幕河及×
两岸布置;
城区排污管渠主要包括管道、箱涵、明沟、暗沟、砖砌暗渠等方式。
自×
水厂至橡胶坝共有含水桥、二中桥、解放桥、南海大桥等四座大桥,主要排污口沿小幕河及×
(自西向东)两岸分布。
所有排污口的污水均最终排入×
1、已建成的截污干管共有三段,分别是沿小幕河北侧段,沿×
北侧段,沿×
南侧段。
1)沿小幕河北侧段,起点位于老车站西路邮政桥附近的现状排水口,终点为小幕河与×
交汇处,管径为de300~de500,管道采用HDPE双臂波纹管。
该段管起点高程为250.78m,终点高程为248.28m。
2)沿×
北侧段,起点为小幕河与×
交汇处,接上游小幕河截污管道,管道沿×
北岸敷设至污水处理厂。
管径为d800,管道采用钢筋砼管。
该段管起点高程为248.28m,终点高程为241.42m。
3)沿×
南侧段,起点在含水大桥附近的现状排污口,截污干管布置×
河河堤内侧,终点位于×
工业园西端,通过倒虹管穿越×
至×
北侧截污管道最终至污水处理厂。
管径为d500~d700,管道采用钢筋砼管。
该段管起点高程为250.78m,终点高程为243.52。
2、小幕河段有现状排水口8个,明暗渠及管道均有;
1)第一个排污口位于小幕河北岸老车站西路邮政桥附近,主要排除老车站西路两侧的生活污水;
现状服务面积约16.9ha,为1.0*1.2污水暗渠,排出口渠底标高250.683米。
2)第二、三个排污口排污口位于小幕河北岸的寿梅路上,背靠梅子山,现状服务面积约6.8ha,均为Φ500的涵管,现状排出口标高分别为252.12米和251.66米;
3)第四个排污口位于小幕河南岸的×
酒厂下游,现状服务面积约9.7ha,为0.9*1.2m排水明渠,排出口渠底标高249.880米。
4)第五、六个排污口位于含江路两侧,服务面积约有24.8ha,均为Φ1000的涵管,现状排出口标高分别为248.74米和248.64米。
5)第七、第八个排污口位于小幕河南岸的含江路两侧,服务面积约23.7ha,均为Φ1000的涵管,现状排出口标高分别为248.92米和248.78米。
北岸有现状排水口13个,明、暗渠及管道均有:
1)第一个排污口为现状排涝站的出口,主要为×
县政府附近区域的生活污水,服务面积约14.7ha,为1.2*1.3米的排水暗渠,排涝站进口上游约40处的标高为249.978米。
2)第二个排污口位于现状排涝站下游约40米的×
边,为现状散排口,Φ500涵管,排出口标高为249.91米。
3)第三、四个排污口位于寿梅路靠×
边的一小片区域,面积约3.4ha,均为Φ1000的涵管,排出口标高分别为248.56米和248.34米。
4)第五个排污口位于小圩附近寿梅路两侧的区域,面积约16.9ha,为1.5*2.0米的暗渠,江边出口标高为247.04米,其上游约270米处为248.680米。
5)第六个排污口位于寿梅路两侧的区域,面积约11.3ha,Φ1200涵管,排出口标高为248.53米。
6)第七、八、九、十个排污口位于南海圩寿梅路两侧的区域,面积约8.4ha,均为Φ500涵管,排出口标高分别为249.64米、249.53米、246.96米、249.16米。
7)第十一个排污口位于南海桥的下游,主要排除梅子山北侧,车站东路上的生活污水,面积约20.3ha,0.8*1.2暗渠,排出口标高为248.45米。
8)第十二个排污口位于×
公路百得国际企业附近的江边,×
公路两侧的生活污水,面积约8.0ha,为Φ1000涵管,排出口标高为246.39米。
9)第十三个排污口位于×
公路县政府汽车修配厂附近的江边,×
公路两侧的生活污水,面积约9.3ha,为Φ1000涵管,排出口标高为246.46米。
南岸有现状排水口13个,明、暗渠及管道均有:
1)第一个排污口位于含水大桥下,现状主要是排除金龙大道上的雨水,远期服务面积约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e 污水处理 配套 污水 管网 分流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