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我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40793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87KB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我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我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我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利与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从优势与劣势两方面分别分析了我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利与弊。
最后提出了化解我国高额美元资产外汇储备带来风险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
美元资产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第一章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适度规模
1.1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1.52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其中美元资产占总外汇储备资产的65%以上。
因此,我国外汇储备具有:
总量巨大,结构单一,增长过快的特点。
外汇储备的的巨幅增长,是我国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的结果,也是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以及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它给经济平稳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提供了保证,但是它也像一把双刃剑,同时也为我们带来许多问题。
1.1.1外汇储备定义
国际储备是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包括:
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与特别提款权。
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在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
1.1.2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回顾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化:
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此后四年,储备上升相对平稳。
自2000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呈快速增长趋势。
2005年末增至8188.7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
截至2009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23991.52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位。
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估计出外汇储备资产分布为:
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而美元资产中,持有美国国债8948亿美元,约为2009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37%,持有美国股票约1000亿美元。
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要储备货币,而美元资产中又以美国债券为主要资产。
1.2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规模
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举世关注,据2008年底的权威发布数据,我国共拥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由美元主导国--美国引发并蔓延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储备中的美元资产面临巨大风险,我国以美元为核心的外汇储备也承受了巨大考验。
在此情况下,有关美元储备财富评价和管理问题,如何看待美元资产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的年度报告显示(表1.1),近5年来,我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产约占当期外汇储备总额的60%-70%。
其中购买债券的资产占到总投资的95%以上,且以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债券投资不足8%;
用于投资股权的外汇甚微,只占投资总额的1%-3%,尽管近几年来这一比例有所上升,但与世界30%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国长期债券的形式持有,资产结构较为单一。
表1.12003--2007年6月我国持有美国证券结构单位:
10亿美元
证券总额
股权
长期债券
短期债券
2003年6月
255
2
250
4
2004年6月
341
3
320
18
2005年6月
527
485
40
2006年6月
699
678
17
2007年6月
922
29
870
23
数据来源:
美国财政部网站http:
//www.ustreas.gov
由上表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将50%以上的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于美国的长期债券,在世界总体经济形势下,为了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如此单一的储备结构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二章对我国高额美元储备的认识
2.1我国高额美元资产外汇储备在我国的地位依然牢固
2.1.1金融危机没有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严重贬值
美元对欧元、日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人民币也相对美元升值,并有持续升值的压力,因此有了关于我国持有的美元储备大幅缩水的论断。
为真正弄清该论断的准确性,在此先对外汇储备的产生和本质做一下梳理:
中国出口企业通过出口商品或劳务回收外汇,然后通过结售汇制度向银行换回人民币;
银行返身向中央银行出售外汇得到人民币;
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释放人民币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央行为了对冲这部分富余货币供给(因为这部分收入对应的是对国外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国内并没有对等的供给)发行央票进行对冲,压抑银行的货币供给能力,使内部货币供求保持平衡。
所以,从央行角度来讲,只是让渡了企业收入形成的对国外购买力,形成了对外购买或偿付的支付准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资产方的“外汇占款”。
其间出口收入形成的国内购买力已经通过结售汇方式实现。
所以,外汇储备是央行对内部的债务和对外部的债权的中间体。
正确评价美元储备是否严重缩水,应该是考察对外的购买力是否降低。
国际通货的购买力评价应该兼顾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和本国的物价水平两个方面。
这两年来,国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经过一轮暴涨后逐步回归历史中游水平,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短期之内价格的大幅上升概率并不高。
美国一直处于低通胀水平,其他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属国(如欧元区各国、日本等)的通胀率也基本处于较低位置,所以,这些国际通货区域的通胀率不高,也即是说在目前美元没有过度贬值的基础上,外汇储备的对外购买力并没有得到过多削弱,外汇储备并没有严重贬值。
从内部来将,央行收揽了国内经济体货币错配的损益,代管了对外购买力,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仅仅表明进口部门换汇成本上升,损益留在内部。
对外部购买力的评价而言,国民总体财富没有减少。
2.1.2外汇储备不能直接用于刺激内需或增加民众财产收入
出口收入经过结售汇制度,已经换成人民币形成了国内财富和购买力。
在央行手中,外汇储备是对进口或债务清偿的支付准备,以备国内实体对外之需。
央行是无法在自己手中把外汇换成人民币的,央行持有储备只供国内部门需要时回收人民币卖出外汇,同时进行内部货币供应量的释放对冲,这个过程和形成储备过程刚好相逆。
如果把外汇分给民众进行投资费,若要刺激国内市场,民众还是要把外汇换成人民币进行购买,结果还是央行无端的又放出相应的基础货币,和直接通胀无异,有悖逻辑。
若民众进行对外购买,只是徒然增加进口,反而对内部供给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国内需求对内部经济的提振。
所以,外汇储备是一种支付手段的备付,是央行代管的对外财富的索取权,并不是一种国民财政资产,不能将外汇直接用于刺激内需或简单分给民众。
2.1.3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仍然牢固
在当前国际危机下,从美元的基本面看,美元资产牢固的国际储备地位仍将是长期趋势,原因有:
(1)综合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式,西方国家普遍希望美元保持强势,如果美元过度贬值,为减少损失一旦美元资产遭到抛售将进一步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这是各国政府和央行最担心且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2)美国整体经济的实力根本上决定了美元强势,无论是欧元区还是日本都与美元经济实体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难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3)美元仍是国际上主要支付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中跨国交易、银行重要资产储备、货物记帐单位和债券延期支付的参照标准,现有的国际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仍占70%以上,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4)强势美元有利于美国的救市方案的实施,美国积极的救市举措也极力巩固美元的强势。
始发于美国金融层面的危机固然对美国经济有影响,但美国最近的救市政策明确,态势积极。
美联储购买1.15万亿美国国债和金融机构抵押债券的流动性释放措施不致引发全球通货膨胀,目前的美元泛滥更多是一种流动性解决。
一旦美国金融危机缓解,投资与就业逐步回升,美国自然不会让自身通胀失控,美联储也能够从容地回收过剩的美元,降低流动性充裕产生的投资消费的过热需求。
美国与美元的经济主导影响力决定了其灵活性和可控性。
综上所述,美元和美国国债不至于崩盘,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仍然牢固。
2.2我国高额美元资产外汇储备带来的弊端
2.2.1我国高额美元资产外汇储备带来的成本
第一、损害经济增长潜力。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排他性,做一种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可替代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意味着我国物质资源的净输出,这种状况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如果长时期处于这种状况,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由于外汇储备过于庞大,当然不可避免地会降低资源使用效率、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第二、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外汇储备政策的不当,已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外汇储备越多,也就越担心美元贬值和本币升值,担心对出口不利,因此又会更多地增加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债券。
正是由于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的出口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各国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出口赢余,而美国和欧洲市场容量有限,其结果是产品价格继续下降,美国越来越难以减少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的赤字。
我国和一些亚洲国家的状况就是如此,由于外汇储备在不断增加,对出口的依赖越来越重,将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发展失去持久力。
第三、支付高额的成本。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根据经济学的边际理论,持有外汇储备越多,其持有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递减,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经济上就得不偿失。
其二,蒙受巨大的利息损失。
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特别是大量购买了美国国债。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
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在中国国内筹资;
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
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
这一过程的实际效果就是中国人在省吃俭用的同时,给美国人贷款。
但是,把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美国国债,获得的收益率简直微不足道。
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投资收益率或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在美国国债平均收益率处于2%~3%左右的低水平时,我国外汇储备必然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而近年来我国的GDP增速保持在8%以上,显然外汇储备收益率低于在国内的资本投资收益率。
而且,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评论值得我们注意,他认为:
中国的做法在经济学上是有悖常理的,即按照西方的标准仍属于资本稀缺的穷国中国正在以低息成本向富国美国进行巨额放贷。
因此,我国拥有的超额外汇储备构成了高额机会成本,其成本太高了。
第四、影响金融调控能力。
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继续呈供大于求的趋势。
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导致外汇储备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是以增加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为代价,近年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1年我国外汇占款为17856.40亿元,而2006年外汇占款已经增加到98980.27亿元,增长了554.3%(见表2.1)。
基础货币投放速度加快,将影响和制约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
首先,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将对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
其次,外汇占款的大幅增加使货币政策目标受到严重干扰,而且也将逐步削弱中央银行进行冲销干预货币市场的能力,使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不仅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成本大幅度增加,而且也形成了机会成本,即过度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占款的机会成本。
我们可以通过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占款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机会成本的高低和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31%和18.35%,此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只有2005年稍微回落,到2006年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9.71%和47.26%,分别增加了21.4%和28.91%。
从理论上来估计,机会成本占我国GDP的比重大约在20%左右。
这些储备如果用来进口物资所产生的国民经济增长和投资收益率将远远高于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资产的利息收益率。
表2.1我国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与GDP的比率(2001年-2006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外汇储备(亿美元)
2121.65
2864.07
4032.51
6099.32
8189
10663
GDP(亿美元)
11590.40
12706.60
14182.70
16537.30
23572.17
26847.05
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
18.31
22.54
28.43
36.88
34.74
39.71
外汇占款(亿元)
17856.40
23223.30
34846.90
52592.60
71211.12
98980.27
GDP(亿元)
97314.80
105172.30
117390.20
136875.90
183863
209407
外汇占款占GDP的比重(%)
18.35
22.08
29.68
38.42
38.73
47.26
国家统计局
第五、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以及高额外汇储备规模,意味着国内的外汇供大于求,形成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
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不断增加又刺激短期资本流入,套利资本千方百计流入境内结汇成人民币,从而进一步加剧国内外汇供求失衡的压力。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外汇储备快速大幅增加--加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
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以中国拥有高额的外汇储备为由而不断对我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境外一些投资机构也在推波助澜炒作人民币汇率升值为牟取更大的投机收益,从而又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增加了强烈的市场压力。
这两种压力交织在一起,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2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
第一、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
我国拥有的庞大外汇储备,持有高额美国债券不可避免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美国的反华势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攻击中国在安全和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近年来,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的言论甚嚣尘上,声称中国同日本一样,已拥有影响美国债券市场的金融力量,如果中国在短期内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将造成美国金融市场的大混乱。
某些海外势力以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为借口指责中国操纵外汇,鼓噪人民币币值重估,威胁要对我国进行贸易制裁,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第二、币值变动对外汇储备的风险。
币值变动,或是外币贬值、或是本币升值,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会对外汇储备造成损失。
首先,美元贬值对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长期以来,美国双赤字即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2004年底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升至创纪录的60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财政赤字近45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赤字之和已超过1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力图通过美元贬值来缓解双赤字的压力,近年来美元汇率不断走低。
美元对欧元汇率已从高点贬值达40%以上,仅2004年一年间就贬值20%,美元兑日元汇率也已从最近的高位贬值了约20%。
虽然美国的双赤字连创新高,美元大幅贬值,但是美国经济却“安然无恙”,原因就在于全球其它国家对美国资产的需求,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巨额外汇储备的强力支撑。
据统计,2004年底东亚国家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0%,而东亚国家从2000年到2004年新增的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就相当于同期美国累积的贸易赤字的2/3。
东亚国家以大量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国债,才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双赤字的亏空。
尽管如此,只要美国的双赤字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美元贬值的过程就会持续下去。
美元日益看跌,对于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中国外汇储备来说,将承受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研究报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和个人外汇存款中,80%左右是美元;
我国把大部分剩余的外汇用来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者政府担保的债务。
较为流行的数据是中国外汇储备中有大约70%是美元资产,按照1066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计算美元资产约为7464亿美元,如果美元贬值10%,则外汇储备损失约746.4亿美元;
如果美元贬值20%,则外汇储备损失约1492.8亿美元。
这里只是粗略估算的美元资产账面价值的损失,尽管损失只有在用美元兑换成欧元或其他货币才真正实现,但是由于美元贬值而使其购买力下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已经缩水了。
其次,人民币升值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
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也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对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对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的调整。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甚至幅度已超4.9%,按我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美元资产70%来算,我国外汇储备损失了365.7亿美元。
第三章化解我国高额美元资产外汇储备带来风险的管理对策
3.1适度规模内的外汇储备管理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而超额的外汇储备成本高昂,并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和很高的风险,而且短期内储备结构难以调整。
因此,我们应当确立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战略。
应当建立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的管理体系。
应当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我国外汇储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对于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部分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防范投机冲击与稳定汇率等,这部分储备应继续由国际外汇管理部门进行投资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传统思路是确保流动性与安全性,由于美国国债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安全资产。
因此,美元资产依然应当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
近10年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新趋势是逐步开始对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等。
根据瑞士银行对70多个央行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经有18个国家央行开始投资股票,16个国家央行投资新兴市场国家债。
3.2适度规模外的外汇储备管理
而对于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切断其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联系,由专门的机构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取得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未来则可在外汇市场上直接购买外汇。
对于超额外汇储备的运用可划分为两大目标--战略性目标与收益性目标。
3.2.1战略性目标的储备管理
战略性目标的储备管理可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牵头组织实施。
战略性储备按照盈利目标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盈利性战略储备。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可发债筹集专项资金,按照市场汇率用人民币从央行购入外汇储备,设立政府主导的盈利性储备基金。
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有或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项目提供融资,重点支持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等项目。
金融危机以来,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
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运用超额外汇储备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国内储量严重不足等大宗商品。
例如铁矿石、铜、钾等资源。
另一类是非盈利性战略储备。
可由财政部发债筹集专项资金,从央行购入外汇储备。
其资金可用于教育领域(支持公派出国留学)、科技领域(支持引进高新技术)、医疗(支持研发、医疗设备进口等)以及外交领域(国际援助以及文化推广)。
3.2.2收益性目标的储备管理
收益性目标的储备管理应依托主权财富基金实施。
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概念始于2005年美国道富银行经济学家AndrewRozanov。
但最为权威的定义来自IMF。
IMF在主权财富基金的《圣地亚哥原则》中提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般政府所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资基金或机构。
它一般由政府建立,用来持有或管理资产以达成金融上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投资策略,包括投资外国金融资产。
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多样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的结构。
它们形式各有不同,包括财政稳定基金、储蓄基金、储备投资公司、发展基金和没有具体养老保险债务的养老保险储备基金。
迄今为止,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约3万亿美元,累计超过40家主权财富基金。
在机构投资者中,市场规模仅高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从投资回报看,根据美国知名咨询机构CambridgeAssociates对60家机构投资者的统计,大部分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中长期实际回报(5-10年)约5-6%。
从资产配置看,主权财富基金的长期资金与低负债的特点决定投资时限的长期性与风险偏好。
主权财富基金普遍倾向于投风险资产,包括股票、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等各类资产。
币种配置上,从美元资产逐步扩展到非美元资产。
策略选择上,从组合投资逐步向战略投资转变。
特别是近10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参与的并购日益频繁。
从资产配置看,主权财富基金的长期资金与低负债的特点决定投资时限的长期性与风险偏好。
从投资目标看,国家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其行为与无限生命周期的企业、居民的经济理性行为一致,国家可以视为追求国家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
因此,主权财富基金完全是商业化的投资主体,其投资行为与商业机构并没有实质性区别。
追求商业回报是主权财富基金唯一的目标,它不应当也不可能承担国家的政治目标。
国家通过设立长期投资视角的主权财富基金,淡化了政府的短期政治目标,摆脱了政府预算短期行为。
而且,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透明度要求、监督管理以及回报目标等约束促使主权财富基金采取商业化、专业化运作。
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政府更迭给国家财富管理带来的干预,使政府取信于民、建立公信力,国家财富实现有效的代际转移。
我国的主权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利与弊 国际贸易 专业 毕业论文 我国 持有 大量 美元 资产 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