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论语心得有感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4032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48KB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Word下载.docx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读论语心得有感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
“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
但他也并不强求:
“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
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
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
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
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必须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
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
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
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
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判断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包容的,什么是应该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
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
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情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生活以外,孔子还很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对“玩的态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戏。
在“志于道、依于仁的同时,他也不忘“游于艺,当他闲居在家时,一改在朝中谨慎之貌,而是“申申如也,放松自然。
当看到别人饱食终日,他便劝人下下棋,也是很有益的活动。
总之,生活的快乐总是可以自己寻找的,生活的色彩也不应该是单一的。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
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应该学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择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看过《论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能够从中感受到,孔子强烈的爱民之心......论语中的古文,简短精炼,这就更使得千百年来,不同的人对其内容的理解,会有各有不同见解。
但是,无论怎样,有一点的肯定性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孔子想在《论语》中表达的观点,应该是唯一的,而且是很符合逻辑的,若孔子连言语都不清,观点都不明,他也不可能被世人推崇为"
圣"
品读《论语》这部圣书,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的孔子。
每当夜深人静打开《论语》去读,仿佛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宛如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很有必要读的。
古人云: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此书在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论语它仿佛一种有着历史深度的参天大树——和一种充满了诗意的希望绿树。
《论语》正如那棵古榕树,虽然古老,却永远勃发绿色的生机。
生活如茶,虽然苦涩,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
生活如美酒,虽然炙热似火,但只有醉过方知酒浓。
通读论语,就如同品一杯古茶,饮一杯美酒,其中的古韵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呈现。
翻阅论语,我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因为他们都具有一种自由精神。
但是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而孔子却周游六国,将自己的思想传至各国。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孔子。
因为他的直言不讳:
道不行,乖桴浮于海"
,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见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凤毛麟角。
那么就让我们品一壶香,饮一杯美酒,来细细品味孔子的思想。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事父母能竭其力;
等。
即孔子说;
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
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
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
事父母能竭其力"
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然而今天有的人行为却让两千年前的孔子汗颜: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的艰苦度日;
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
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本身有人就在做的真实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试想,假如孔夫子知道他曾经倡导的孝道被我们今天的人所践踏,他一定会痛苦流涕,伤心不已......葱绿的青松,在悬崖峭壁上能顶天立地,恭迎八方客人,在霜欺雪压时仍然从容镇定,毫不动摇,风骨永存……读论语,你会体会到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就如同高大挺拔的青松,屹立于高山之巅,不会因风雪的阻挠而垂枝落叶;
不会因严冬的侵袭而卑躬屈膝;
更不会因人们的爱怜而骄傲自满。
孔夫子曾经说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以及"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是"
朝问道夕死可矣"
,多令人不可思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
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
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
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
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每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
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
不耻下问"
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每个人的青春人生岁月里都有不同的插曲,或是激扬高昂的音符,或是低沉婉转的旋律,或许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倾听竹笋破竹而出的声音,感受竹在风吹雨打时的傲然挺立,这样我们的青春人生岁月就应感悟《论语》而多了一份"
竹魂净洁"
——仁者爱人。
读论语,品孔子,让人知道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让,了解了仁字的价值,更感受到了论语中的那份"
竹魂圣洁"
众所周知孔子思想说的核心是"
仁"
,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9次。
所谓"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爱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直白一点说,就是对人要尊重、关心和体谅。
而要达到"
,就要做到"
孔子特别强调"
的价值和作用。
他认为,"
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个人修养,他主张"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教导学生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向"
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应该立足于对民众的关心爱护,以敌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常言道:
世界是个大家庭。
既然是在"
家"
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丝竹声声,诉说着几千年前孔子对仁的追求;
余声绕绕,回味历史的古韵茶香。
今天,"
仍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价值。
他就如同那"
青青丝竹"
所弹奏的乐曲,在我们的心中起伏跌宕,时刻唤起我们心中的那份"
竹魂"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为了学习,可以三日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的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
我不如老,这是事实求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表现。
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
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
孔子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受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也许我们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凝望我们的生活,那里有人生的百味,有我们成长的脚印与"
烙印"
____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风雨雨。
吾日三省乎己和"
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毅力和信念乃是风雨中的导航,因此,我们开始感悟生活,沉思生命,也渐渐成熟起来,学会了用理性的文字表达这如浓茶如烈酒的生活。
我们很难想象智者前辈孔子的思想到底有"
多深"
,但我们可以知道知者孔子的思想到底有多"
朴实"
,品读论语中的历史与哲理,感悟论语的诗意,汲取论语诗句韵符流出的韵味!
我们可以透过论语的墨香,捕促到近在咫尺的思想精灵,那不同雕饰的墨香,宛如岀淤泥而不染的青莲,昭示天然的本真!
今天在我的案头,终于放上了这本大作,读之,颇有收获。
于丹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或孔子精神的传递者,用自己的温度,化佶句为俗语,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萃用现代的语言演绎和传承,让快节奏的现代人们,在繁忙之余与神贤对话,感受儒家思想的深遂和经典。
打破《论语》的篇章结构,用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为我们翻开墨韵书香,洗涤现代人的心灵,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简单的。
三才者,天地人。
作为万物之灵长,几千年来,从事两项基本的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就是要处理人与主客观世界的关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家园。
面对日趋严重的污染,我们更要精心地保护好地球,让她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实际上,现在全社会正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论语》已为我们作了很好的注脚。
人生旅途,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
生活是河流,总会有激流和险滩。
环境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
无须抱怨命运不公,更不能一蹶不振,消极颓废,要做的是学会冷静反思,积极乐观;
学会自我宽慰,淡定从容;
学会放弃舍得,淡泊名利。
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为人生的一帖开心剂,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作为人生的必修课。
我平凡,但不平庸,在平凡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学山的厚实,学水的宽宏,不断地修身养性。
每天让自己快乐一点,从容一些,心中装着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已,以宽已之心宽人,人生自然会收获许多自信和幸福,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山高绝顶我为峰的境界。
如何处世?
于丹象一名导游,在慢慢地为我们解说。
处世就是处理人和事。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就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过亲过疏都有可能导致关系走向反面,黄金分割点的美就在于恰到好处。
这正如辩证法认为,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另外,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去结交“直、谅、多闻的朋友,远离“便辟、善柔、便佞之人,为自己打开友善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更圆润、更光彩。
如何处事,就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当我们初涉职场或处理复杂的局面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爱岗敬业,踏实细谨,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象及时雨一样给人清凉,象雪中炭一样给人温暖,真心实意地为他人排忧解难。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肩担道义,挺身济危困,乃真“君子和“士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于丹以“一心之得,将圣哲的真谛传递到我们这些草根的心中。
沐浴圣哲的光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
品读论语心得有感相关文章:
1.论语心得读后感精选2.孔子论语心得读后感3篇3.看于丹论语心得有感3篇4.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4篇5.论语心得读后感1000字3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心得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