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63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3734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30.31KB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63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63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63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黎
1060
2845
0.74
纽约
833
798
0.90
伦敦
978
1738
0.52
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
1.
C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主体;
同样,美术馆、电影院屏幕也是巴黎地域文化的组成或反映,并不是标志。
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外籍学生是受伦敦教育的吸引而来,并不是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据此分析选C。
2.A餐厅、剧院都属于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博物馆则属于文化设施,据此结合图示,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东京、纽约,选A。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地域文化特征和城市功能。
【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一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有多个标识,不能把某一种简单经济活动当作区域的地域文化代表。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全国100所名校2018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
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1861年-1871年B.1931年-1941年
C.1971年-1981年D.1991年-2001年
2.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
A.城市化起步B.逆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
3.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
C.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D.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
1.B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
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
2.C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
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
3.D1991年-20l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生率。
【点睛】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
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不同
发达国家 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1.起步晚,发展快。
2.城市化水平较低。
3.城市发展不合理。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六次模拟)2017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人,主要居住在六环以内。
北京市六环内面积约2500平方千米。
下图示意2004-2015年北京市出让的居住用地分布(最外圈为六环)。
据此完成4~5题。
4.2004-2015年北京市出让的居住用地
A.中心少边缘多,沿地铁分布B.中心多边缘少,沿环线道路分布
C.非均衡分散分布.西北多,东南少D.均衡集中分布.东南略多
5.据材料和图可以推断出,现今的北京
A.人口密度适中,可出让的居住用地多B.人口稠密.发展空间受限
C.人口密度适中,可出让的居住用地少D.人口稠密,但发展空间较大
4.A根据图例,2004-2015年北京市出让的居住用地中心少边缘多,沿地铁分布,A对。
中心多边缘少,环线道路沿线分布少,B错。
非均衡分散分布,在东南部分布比西北部多,C、D错。
5.B根据材料和图可以推断,现今的北京人口主要居住在六环以内,面积约2500平方千米,人口稠密,发展空间受限,B对,D错。
北京人口密度大,可出让的居住用地已经不多,A、C错。
(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中2018年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就业与居住作为城市的两大主要功能,其空间关系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流向、通勤距离和成本。
下图为我国长江沿岸某城市1996年~2005年就业与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6~7题。
6.1996年~2005年,居住功能提升最明显的区域是
A.马塘区B.新芜区C.鸠江区D.镜湖区
7.1996~2005年间,该城市就业群体的
A.平均交通成本下降B.平均工作时间增加
C.交通流向比较稳定D.跨区交通出行比重上升
6.A根据图例,1996年~2005年,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马塘区,居住功能提升最明显的区域是马塘区,A对。
新芜区、鸠江区、镜湖区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较小,提供不明显,B、C、D错。
7.D1996~2005年间,该城市就业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算出务工,群体的跨区交通出行比重上升,D对。
外出人口多,平均交通成本上升,A错。
就业率下降,平均工作时间减少,B错。
不能判断交通流向比较稳定,C错。
点睛:
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马塘区,居住功能提升最明显的区域是马塘区。
城市就业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算出务工,群体的跨区交通出行比重上升。
人口增加,就业率下降,平均工作时间减少。
(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三诊考试)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
近年来,针对又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題,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冋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
据此完成8~10题。
8.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所在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是
A.千沟万壑B.山高谷深C.平坦开阔D.河网密布
9.图中比值为0-0.11的区域所属的城市功能区是
A.居住区B.商业区C.工业区D.文化区
10.提倡职住平衡最有助于解决城市前
A.人口膨胀问題B.交通拥堵问題C.政业困难问題D.住房紧张问題
8.C从图中城市的道路网分布,可以得出该城市形状为环形放射式,这种城市道路网在丘陵、山地、沟谷中无法形成,多形成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所以C正确。
9.A从图中可以看出,比值为0-0.11的区域晚间人口密集,白天人口稀疏,符合这种特征的城市功能区为住宅区,即夜晚回家居住,白天上班工作或其他户外活动,所以A正确。
10.B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提倡职住平衡可以减少交通费用,最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所以B正确。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1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11.C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A错。
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先是不合理,2002年后,趋于合理,B错。
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C对。
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在1995-2003年间,变化不同比,D错。
12.D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基本是上升趋势,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的是NU值,A错误。
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先是加快,后减缓,B错误。
2003-2010年,NU值保持稳定,C错误。
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NU值降低,D正确。
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
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NU值降低。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3~14题。
1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13.C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误;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误;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误。
14.A“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读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的总人口、城镇人口和GDP对比图,完成15~17题。
15.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
①人口规模②城市化水平③人均GDP④区域面积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6.滇中、黔中城市群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炎热B.地形崎岖
C.地壳活跃D.土壤贫瘠
17.关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对应正确的是()
①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②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③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
④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A.成渝城市群—④长江中游城市群一②江淮城市群—③长三角城市群—①
B.成渝城市群—①长江中游城市群—④江淮城市群—②长三角城市群—③
C.成渝城市群—②长江中游城市祥一④江淮城市群—③长三角城市群—①
D.成渝城市群—④长江中游城市群—①江淮城市群—②长三角城市群—③
15.C读图,根据图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人均GDP,③对。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②对。
人口规模不是递增,①错。
不能判断区域面积递增,④错。
C对。
A、B、D错。
16.B滇中、黔中城市群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不利于城市规模发展,B对。
气候炎热、地壳活跃、土壤贫瘠不是城市群规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A、C、D错。
17.D关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成渝城市群对应④,发展成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应①,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江淮城市群对应②,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长三角城市群对应③,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
D对。
A、B、C错。
(陕西省西安市2017届高三模拟
(一))下图为2000年-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
据此回答18~19题。
18.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数量:
从二环内向外先减后增;
5-6环最多
B.密度:
从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
3-4环最大
C.二环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主要是人口的死亡率较低
D.六环外近郊区人口数量较少主要是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
19.与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相关的是()
A.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B.政府为了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大量人口外迁
C.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近工业区方便上下班
D.五环、六环近郊“人口倒挂”区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18.B从图中可看出人口数量从二环内向外一直增加,5-6环增长最多;
人口密度从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最大,B正确;
二环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主要是人口的迁入率较低;
六环外近郊区人口数量较少主要是距市中心较远;
再城市化指在市中心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青年人回城居住的。
19.C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是因为距市区远,地价地,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近工业区方便上下班,C正确。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完成20~22题。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0.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B.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2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A.2020年B.2045年C.2060年D.2075年
2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A.减少老龄人口数量B.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C.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D.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20.B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而且流动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所以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
选择B。
21.B从图中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和城市老年人口比重曲线可以看出在2045年相交,2045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小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所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2045年。
22.D从图中看老龄人口数量稍增加没有减少,A错;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加重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B错;
新出生的人口不可能太大,不可能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C错;
新出生的人口增多,增加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少年儿童工作,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正确。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完成下列23~24题。
23.该城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以中老年人口为主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比重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比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4.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
A.该市非农业用地减少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23.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市迁入人口中比重较大的年龄段为15-29岁和30-44岁,说明迁入人群以中青年为主,A错误,B正确;
迁入人口中比重最大的年龄段女性人口远大于男性人口,C错误;
该市原有人口年龄结构无法判断,D错误。
24.D大量人口迁入会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会加重就业压力,C错误,D正确;
人口迁入对农业用地的改变和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A、B错误。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期中)读“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回答25~26题。
2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A.城市人口总量B.城市用地规模
C.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6.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村人口总量持续上升B.城市化水平一直呈加速上升趋势
C.目前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D.劳动力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的人口问题
25.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都是城市化的表现。
26.C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人口总量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呈加速上升趋势,目前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劳动力充足是当前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所以C正确。
【点睛】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
下图为1994~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图。
读图,完成27~28题。
27.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28.根据材料信息推断的结论,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27.D 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城市化速率在2002年达到最大,人口城市化速率在2003年达到最大;
两种城市化速率均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
28.C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城市化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农村人口比重一直减少;
同理,城市建成区土地规模一直增大;
土地城市化速率始终大于人口城市化速率,说明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在不断下降。
从图中无法推断产业结构。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的城市。
“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
下图为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
(1)据图描述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
(2)分析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
(3)简述阜阳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2)阜阳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
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迁移的推力大;
处于铁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利于劳务输出;
距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比较近,就业机会多(3)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
迁入人口增加;
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解析】
(1)根据图例,安徽省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
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2)根据材料,阜阳市是农业大市,说明从事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
位于安徽西北部,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迁移的推力大。
处于铁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利,利于劳务输出。
距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比较近,就业机会多。
(3)阜阳的产业转型,有利于就业机会增加,提高收入水平,迁出人口减少。
经济发展,可能使迁入人口增加。
产业发展,促使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30.(黑龙江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
(二))近年来我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土地面积近40万公顷,预测平均每年返销大豆总量将达两万吨,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读下面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影响海参崴城市发展区位因素。
(2)分析海参崴夏季气温较为凉爽,降水较丰富的原因。
(3)从自然角度简述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在冬春季节时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
(4)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俄粮返乡”的原因。
(1)港口,铁路终点,滨海边疆区最大城市(或行政中心),边境贸易频繁(经贸中心)
(2)海参崴纬度较高,临海,受寒流影响,使得夏季凉爽;
临海水汽充足,又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导致降水较丰富(3)在冬春季节时,由于冬季极寒天气,大风,暴雪,江冰凌汛,夜长昼短,多沼泽冻土(4)粮食生产地与我国东北距离近,国内市场大,水陆交通便利,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或加工能力强
【解析】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1)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63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学案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63 人口 城市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