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综合建造技术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36786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128.68KB
超高层住宅综合建造技术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超高层住宅综合建造技术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住宅综合建造技术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8绿色环保施工技术26
3.9信息化施工32
4机电设备施工技术36
4.1管线二次深化设计36
4.2给排水及消防系统37
4.3暖通空调工程38
4.4建筑电气39
4.5建筑物防雷42
4.6建筑智能化43
5超高层住宅建造施工主要装备45
5.1垂直运输装备45
5.2钢筋加工装备55
5.3混凝土、砂浆施工装备64
6结论71
1绪论
1.1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循环、高效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而现代办公楼的建设由于用地紧张,所需面积又较大,现在多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
但超高层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建造高层住宅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超高层住宅的特点如何建造出结构安全,经济合理,耐用持久和建造技术先进的高层住宅楼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本课题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超高层建筑,作为建筑大家庭中十分年轻的一员,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也仅仅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世纪里,超高层建筑在其结构形式、垂直交通、功能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等等各个方面都发展出了一套庞大而又丰富的科学与技术体系。
鉴于这种建筑类型最早诞生于欧美国家,之后又在那儿得到其早期的发展,再往后才慢慢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的超高层住宅进入了蓬勃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在上海、北京、广州超高层建筑居多;
但在我们这个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时代里,对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在经济合理性,建造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努力研究,发现新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跟得上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
1.3依托工程
本课题依托中建系统及课题研究合作单位已建和在建的超高层住宅工程,提炼超高层住宅工程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总结集成该类工程的成套施工技术。
1.4本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1.4.1研究方法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分工。
(2)资料收集:
了解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状况,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3)调研与考察:
调查国内现有建成或在建的超高层住宅情况,查找出存在的问题。
(4)分析、整理与量化调查资料:
对查阅资料和考察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总结,整理得出共性的数据和理念。
(5)成果整理:
在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基础上,集成并创新超高层住宅综合建造技术。
1.4.2主要内容
1、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
包括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基坑监测、地下室防水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包括施工测量、模板、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垂直运输、脚手架、绿色施工、信息化施工技术。
3、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包括管线二次深化设计、给排水及消防系统、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建筑防雷、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
4、施工装备技术:
包括垂直运输、钢筋加工、混凝土、砂浆等施工设备应用技术。
2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
超高层住宅多是一座城市规划中的地标项目,它的选址至少符合两个特点:
一是只有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才有必要建设高容积率的超高层住宅,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是拥有较稀缺的城市景观或自然资源,如临江或临湖而立等。
超高层住宅基础工程施工常要面对基坑深、面积大、各区落差大、紧邻重要建筑物、基底有承压水等诸多问题,这对基坑支护、施工降水、基坑监测、地下室防水、周边坏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基坑工程
2.1.1基坑支护
目前,适用于超高层住宅建筑基坑的主要支护方式、特点及适用范围见表2-1-1,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的原则,选择适合工程实际的基坑支护形式。
表2-1-1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技术
支护方式
特点
适用范围
地下连续墙
(或地下连续墙+内支撑)
刚度大,整体性好,结构安全及防渗性均较可靠,可以作为地下室侧墙的组成部分
适合于开挖深度大于10m、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重要工程。
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在软弱的冲积层、中硬地层、密实的砂砾层以及岩石的地基中都可应用
桩锚支护
(或桩+内支撑、桩+锚杆)
施工设备简易,技术较成熟;
刚度大,抗弯能力强,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壁的土体变形
适用于开挖深度较深且对支护结构的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工程。
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粘土、粉土、中砂、粗砂地基等都可应用
复合土钉墙支护
稳定可靠、施工简便且工期短、效果较好、经济性好
适用于深度不超过12m的基坑工程。
主要用于土质较好地区,我国华北和华东北部一带应用较多,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亦有应用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
具有可靠的止水性,结构占地和施工占地少,废土外运量少,施工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污染,工程造价低
该技术目前可在开挖深度15m下的基坑围护工程中应用。
可在粘性土、粉土、砂砾土中使用,目前国内主要在软土地区应用
2.1.2基坑降水
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需要降水的深度也随之增加。
为避免建筑因基坑外降水过多而造成周边建筑的地基下沉,威胁周边建筑的安全,超高层住宅建筑常采用基坑侧壁帷幕加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现存的地下水。
施工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利用坑外减压井以解决承压水对深基坑安全的威胁。
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应采取基坑施工降水回灌技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
为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地下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正在得到大力推广,其作法是将全部或部分基坑降水集中存放,用于消防、降尘、车辆冲洗、厕所冲洗、结构施工(主要为混凝土养护)、装修施工等。
2.1.3基坑监测
基坑监测是每一个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时必须做好的工作。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同时,该规范对监测项目、基坑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等方面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2.2地下室防水
超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工程一般要求达到防水等级为一级的标准,即要满足地下工程不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的要求。
众多工程的实践证明,超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时,除应考虑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附加防水为辅的组合外,还应采取有利于地下防水的主动措施,如:
基坑回填土不用砂石而采用灰土夯实回填,利用石灰水化后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等物质结合生成新的胶凝物硅酸钙水化物(
)、铝酸钙水化物(
)和硅铝酸钙水化物(
)等,使灰土后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水硬性,阻止地下水向地下室渗透;
当地下水为承压水时,宜采用锚桩或在基础外设置减压井等抗浮措施,以防止地下室上浮或地下室底板被地下水顶裂。
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乳施工时,整体浇注难度大,交叉作业严重,工期长,而且混凝土裂缝不能有效的进行控制,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通过继承已有的后浇带分仓法、跳仓法及分层分仓法浇注等技术的长处,针对其不足之处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克服,从而创造出一种既适用普通大体积混凝土又适用于具有超长、超宽、超厚等特点的超常规大体积混凝土的新技术,重点从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期:
a)解决收缩裂缝
通过将后浇带分仓法和跳仓法相结合解决收缩裂缝:
用膨胀带取代后浇带实现无缝施工,膨胀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交替连续浇注,不留设施工缝,从而实现整体连续无缝施工。
膨胀带宜小于通常的后浇带间距,应不超过30m;
为保证膨胀应力足够大,膨胀带的宽度应大于原后浇带宽度,不应小于2m,与跳仓法相比大大减少膨胀混凝土用量;
膨胀带内的膨胀混凝土强度亦提高一级,但其膨胀率应比后浇带内补偿收缩混凝土提高50%以上,以提高膨胀效果。
b)解决温度裂缝
根据温度裂缝产生的原理,对于温度裂缝,无非是一方面从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方面考虑尽量降低水化热,以降低绝热温升;
另一方面从施工方面采取蓄热养护技术,尽量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同时在混凝土浇注后采取防裂抗裂措施。
该技术与其他常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相比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①整个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连续浇注;
②减少了施工工序之间的交叉,取消了各种施工缝的处理工作,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并使质量易于控制;
③缩短工期;
④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膨胀混凝土用量,综合费用最低。
3主体结构施工
目前,国内超高层住宅的主体结构多以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并逐步向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这里重点介绍与之相关的施工测量、模板工程、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及钢结构等施工技术。
3.1施工测量
在超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中,测量基准传递和轴线、垂直度控制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其测量速度、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目前,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工作一般是将平面和高程分开进行的。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平面基准传递的常用方法有:
吊锤法、经纬仪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投点法和精密天顶基准法等;
高程基准传递的主要方法有:
几何水准测量、钢尺垂直量距、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垂直测高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对环境条件也有特定要求,并且随着建筑总高度的升高,误差累积会加大,高精度垂直度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
GPS作为一种全新的测量手段,在工程控制测量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已为广大测量工作者所认同。
GPS定位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精度高(其精度可达到毫米)、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全天候、无需通视、点位不受限制,并可同时提供平面和高程的三维位置信息等。
实践表明,超高层建筑的基准传递和测量中应用GPS具有常规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实现三维基准的直接传递,其控制基点的位置可设置在施工区外围,并可避免因分阶段进行基准传递而引起的误差积累。
GPS技术的长处在于动态物体的定位,建筑物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用传统方法是无法解决的,但采用GPS技术却很容易实现。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加计算机自动记录、自动分析、自动控制技术来测定建筑物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从而得出真实修正值,以保证大厦的垂直度,不失为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的新方法。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钢结构在悬臂安装阶段采用测量机器人进行空间三维坐标测量,同时采用GPS进行基准点位的校核,实现了悬臂结构快速、高精度合拢。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应用GPS加计算机系统监控超高层建筑施工还存在有以下技术难题:
⑴尚需开发顾及建筑施工特点的专用软件和监控温度、风向、日照变化的仪器,加深对上述变化规律的认识,以期对施工生产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⑵如何在计算机分析软件处理过程中,过滤掉由于交叉施工而引起的偶然变位,比如混凝土倾倒荷载作用、混凝土的振捣力、钢结构构件吊装等。
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数据采集、处理工作,以保证施工工作快速顺利进行。
⑷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城市密集建筑群以及电磁波等对接受信号的阻碍和影响。
3.2模板工程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包括支架)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
有统计资料显示,国内建筑模板市场,木胶合板模板占有率超过50%,组合钢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全钢大模板应用也较多。
但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这些传统类型的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如:
钢模板重量大、吊装困难且一次投入资金过多,木模板周转次数少、造成资源浪费、现场拼装容易跑模、工程质量不易保证等。
铝合金建筑模板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用模板的一个趋势,它的应用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有10多年历史,现在美国正广泛使用。
铝合金建筑模板具有九大优势:
⑴重量轻,每平方米重量仅18.2Kg,属现有最轻金属模板;
⑵板面幅面大,拼缝少,精度高;
⑶施工方便,克服了全钢大模板拆装困难、施工完全依赖机械的状况,可以由人工拼装或者拼装成片后整体由机械吊装;
⑷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周转次数高,正常使用可达300次以上,每平方米价格500多元,和全钢大模板接近,均摊费用比全钢大模板低15~20%;
⑸承载能力高,可达每平方米60kN;
⑹应用范围广,适合墙体模板、水平楼板、柱子、梁、爬模及桥梁模板等模板的使用;
⑺施工质量高,混凝土表面质量平整光洁,达到饰面及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⑻施工效率高,比一般模板施工快2~3倍;
⑼回收价值高,每吨铝合金废料的回收价近万元。
目前国内生产的铝合金建筑模板,使其各项性能非常优越,其生产工艺基本与国外一样,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模数也一样,可以和国外同类模板通用或混合使用。
图3.1-1铝合金模板1
图3.1-2铝合金模板2
水平构件中,压型钢板模板在楼板中也得到较多应用。
压型钢板模板是采用镀锌或经防腐处理的薄钢板,经成型机冷轧成具有梯波形截面的槽型钢板或开口式方盒状钢壳的一种工程模板材料。
压型钢板模板具有加工容易,重量轻,安装速度快,操作简便和取消支、拆模板的繁琐工序等优点。
压型钢板模板,从其结构功能分为组合板的压型钢板和非组合板的压型钢板。
⑴组合板的压型钢板:
既是模板又用作现浇楼板底面受拉钢筋。
压型钢板,不但在施工阶段承受施工荷载和现浇层钢筋和混凝土的自重,而且在楼板使用阶段还承受使用荷载,从而构成楼板结构受力的组成部分。
该压型钢板,主要用在钢结构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式的密肋楼板工程。
⑵非组合板的压型钢板:
只作模板作用。
即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只承受施工荷载和现浇层的钢筋混凝土自重,而在楼板使用阶段不承受使用荷载,只构成楼板结构非受力的组成部分。
该模板一般用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梁式或无梁式的现浇密肋楼板工程。
图3.1-3压型钢板(组合板)
图3.1-4压型钢板(非组合板)
3.3钢筋工程
高层住宅的构件内力大,具备使用高强度钢筋的条件。
每个超高层住宅的钢筋用量,少则几千吨、多则几万吨。
若全部采用设计强度较低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钢筋需用量大,需要消耗的人力、机械设备等资源也相应增大。
有资料显示,新Ⅲ级钢筋的价格略高于Ⅱ级钢筋,但从历年来的资料看,高出不超过6%,经测算钢筋资金的节约在11%以上,对一般工程约相当土建造价的3%。
同时,每节省1t钢材,可以节省电能300Kw·
h,节省标煤0.70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63
,可见利用高效钢筋可节省资源、节约资金,利于环保、利国利民,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粗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钢筋机械连接方式主要有钢筋冷挤压套筒连接和等强度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等强度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接头具有施工方便、质量稳定可靠、使用部位基本不受限制,连接强度高且不降低钢筋的延性等特点,可在超高层住宅中广泛采用。
而在钢筋冷挤压套筒连接中,由于钢筋接头被冷加工,降低了钢筋的延性,不提倡在超高层建筑中大量使用。
图3.3-1钢筋剥肋
图3.3-2直螺纹连接效果
4.4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几乎是每个超高层住宅地下室底板施工时需要面临的问题。
面积大、厚度厚、一次需连续浇筑的方量大、混凝土标号高等条件,成为考验混凝土供应和施工组织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组织能力的提高,地下室底板连续浇筑混凝土方量的记录也在不断地被刷新,例如:
金茂大厦基础大底板混凝土量是16500立方米;
环球金融中心基础大底板混凝土量是28900立方米;
中央电视台大楼基础大底板混凝土量是32000立方米;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60000立方超大面积、超深厚度、超大方量与C50高标号混凝土基础底板成功浇筑,更是创出了民用建筑一次性连续浇筑方量最大基础底板世界新纪录。
一般来说,当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值大于25℃时,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温差虽已超过25℃但依然没有出现开裂现象,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相对合理,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上海中心工程底板混凝土施工时,通过先进的卫星定位(GPS)监控系统,即时掌控运输途中的450辆搅拌车的实况,使供料节奏科学有序,实现了最快时一小时浇筑1100余立方混凝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底板和墙板的施工间隔,从而提高了地下室墙板的抗裂能力。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常采取以下预防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⑴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天强度作为设计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⑵通过掺和一定量矿物粉料减少水泥用量,强度等级在C25~C60的范围内的混凝土,水泥用量最好控制在200~380kg/m3以内;
⑶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⑷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缓凝时间最长可达20小时以上)、膨胀剂等外加剂及抗裂纤维;
⑸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⑹采取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⑺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粗磨水泥。
由于粗磨水泥有较大的徐变,由未水化水泥颗粒稳定凝胶,起到了阻裂剂的作用,当环境干燥时,混凝土收缩裂缝随水泥细度的增加而增加。
⑻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应满足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外,还应增配承受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开展的钢筋。
以构造钢筋来控制裂缝,截面的配筋率宜在0.3%~0.5%之间。
采用直径8~14mm的钢筋和100~150mm间距,按300~500mm分层布置比较合理。
2)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高耐久性、自密实等独特的优越性能,能够满足超高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特殊要求,因此得到了大量应用。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HPC)是指强度等级在C60级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或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和梁,在钢筋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地缩小结构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
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
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美国是采用高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水泥来配置高强混凝土,而我国则是采用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水泥来配置高强混凝土。
国内高强混凝土施工中需解决下列技术问题:
⑴低水灰比,大坍落度。
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就有过研究与应用,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很难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应用。
⑵坍落度损失问题。
现代城市的施工工地往往与搅拌站相距很远,要把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工地需用较长的时间。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对高强混凝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⑶混凝土可泵性问题。
泵送混凝土几乎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唯一方法,高强和泵送几乎是不可分割的。
混凝土泵送施工能否顺利进行,除与泵的技术性能、配管情况有关外,还与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密切相关。
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体系,从混凝土泵的选型、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拌制、运输、泵送的过程中,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造成泵送失败,这不仅影响进度,而且影响工程质量。
解决以上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关键是研制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外加剂。
框剪结构的超高层住宅中,常采用带有钢骨架的劲性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梁柱相交的节点部位钢筋较密集,采用常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这就需要采用不需要振捣仅依靠自重即能充满模板、包裹钢筋并能够保持不离析和均匀性,达到充分密实和获得最佳性能的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主要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填充性、保塑性控制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收缩控制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适用于浇筑量大,浇筑深度、高度大的工程结构;
配筋密实、结构复杂、薄壁、钢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结构;
工程进度紧、环境噪声受限制或普通混凝土不能实现的工程结构。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⑴对原材料的选择:
配置C60级高强混凝土,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区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它们除了要有比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质量稳定,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不能有太大的变化。
⑵工时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一般来说,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都要稳定在要求的质量水平功能上就比较困难。
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而对高强混凝土,设计时所留的强度富余度又不可能太大,可供调节的余量较小,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
⑶超细活性掺合料的应用:
对于强度等级为C80或更高的混凝土需要采取掺入超细活性掺合料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在水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其内部形成一些细微的毛细孔,要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就必须采取措施把这些孔隙填满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极细(微米级)的活性颗粒掺入混凝土,使它们在水浆中的细微孔隙中水化,减少和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达到增密和增强的作用。
但是这些极细的颗粒需水量很大,就需要大量高效减水剂加以塑化,否则难以施工。
再者,超细活性颗粒在混凝土搅拌时,到处飞扬,很难加入混凝土中,故必须对超细活性颗粒进行增密处理后才能使用。
⑷充分的养护:
同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显得更为重要、更为严格。
混凝土温度太低,水容易结冰,影响胶凝材料的充分水化,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
混凝土温度太高,水分蒸发快,也影响胶凝材料的充分水化。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经验,带模供水养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方法。
其原理是:
模板内衬的多孔材料可吸收大量的水分,同时具有憎水性,极易释放出水分,供给混凝土养护。
因此,混凝土初凝后向内衬的多孔材料供应水分,达到养护模板内混凝土的目的。
3.5钢结构工程
钢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外形丰富、维护方便等优点,使钢结构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钢结构需要解决以下施工技术:
1)高强度钢材应用:
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构件多且重量大,吊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住宅 综合 建造 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