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宴饮述略.docx
- 文档编号:182362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64KB
两汉宴饮述略.docx
《两汉宴饮述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宴饮述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汉宴饮述略
两汉宴饮述略
前言
宴饮是一种以饮食为媒介,以聚会为形式的社交手段。
现代宴饮大多形式简单而古代宴饮礼仪要求严格,而且有时还与国家政治挂钩。
通过研究宴饮我们可以对两汉时期的各种情况有一定了解。
而且宴饮也反映了社会文化以及宫廷文化,让我们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有大致了解。
同时现在古装影视发展迅速,研究两汉宴饮也可以对当代影视作品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宴饮的资料是比较零散的,有今人对两汉宴饮的研究成果反映在一些论文中,较为集中的有两部:
彭卫、杨振红的《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这本书对汉代宴饮描述的比较全面。
还有吕建文先生的这本书内容比较广泛时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限于时间、精力以及资料现状本文研究对象以宫廷宴饮和上层社会的宴饮为主。
一、宴饮种类
宴饮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宴会、聚会等,是一种通过饮食、欢饮这种形式从而达到一种目的的社交手段。
它在我们现如今的生活中广泛存在,比如朋友之间的宴会,家庭的婚丧宴会,等等各种各样的宴会,而我们自己肯定也亲身经历过这些宴会,所以我们对它应该是很熟悉的。
我们现如今的宴饮活动通常形式简单,礼仪也较为简炼。
相较于现代,中国古代的宴饮活动则有着严格的规范及秩序。
比如在古代宴饮中经常要遵守尊卑秩序,还有座次排位、敬酒顺序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是任何人都不得违反的。
除此之外,古代的宴饮大多时候是与政治挂钩的。
宫廷宴饮的政治目的就更加明显。
所以有时候古代的宴饮活动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体现出一个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及价值思想观念。
两汉时期的宴饮活动根据宴饮的类型和作用大体分为四种,首先是朝廷因国事而举办的宫廷宴饮,其二是文人雅士的社交宴饮,再者是官僚士大夫阶层宴饮,最后是家庭类的宴饮。
(一)朝廷国事宫廷宴饮
朝廷国事宫廷宴饮大多是政治类的宴饮,它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庄严性。
它所遵守的礼仪比一般宴饮更加严格。
比如祭祀类的宴饮,他是国家祭祀祖先或者神灵而举行的宴饮。
"太牢";是最高等级的祭祀。
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桓公八年》何休注:
"礼,天子诸侯卿大夫,牛、羊、豕三牲曰太牢。
";【1】意思是只有最高等级的祭祀才可以全部使用牛、羊、猪这三种家畜。
其次是少牢,少牢是使用猪和羊祭祀。
《仪礼-少牢馈食礼》中写:
"羊、豕曰少牢,诸侯之卿大夫祭宗庙之牲。
";【2】说明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牛祭祀。
除天子之外其他人祭祀都只能使用猪和羊。
因为牛是生产力的保证,而我国古代又是农业大国,所以牛在古代是有非常的地位的。
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宰杀的。
另外西汉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写:
"非乡饮酒媵腊祭祀无酒肉。
故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士大夫无故不杀犬豕。
";【3】所以两汉时期,只有祭祀才可以宰杀大型家畜,其他时候是不允许的。
所以类似于祭祀这种宴饮大多是礼制繁琐,等级森严的,需严格遵守,不容许任何人去打破的。
(二)文人雅士的社交宴饮
文人墨客之类的宴饮大都具有高雅性,以娱乐为主。
它不像国家宴饮那样有许多礼仪规制,庄严肃穆。
文人之类的宴饮大都气氛欢快,文人雅士汇聚在一起饮酒赋诗,高谈阔论,切磋学问娱乐嬉戏,轻松自由无不畅快。
曹丕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他也是位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短歌行》《沧海赋》等。
《三国志-魏书-吴质传》引自魏略这样写: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可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4】从这可以看出在丝竹之乐中饮酒赋诗能让人忘却诸事,精神愉悦,带给人轻松的氛围。
《艺文类聚》七四中写:
"玉樽延贵客,入门黄金堂。
东厨具肴膳,椎牛烹猪羊。
主人前进酒,琴瑟为清商。
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
";【5】这描写了文人之间除美酒佳肴,弹琴赋诗外,还会有特别的小游戏如投壶、博弈让宴会增添一些别样的乐趣,让宴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官僚士大夫阶层宴饮
两汉时期官僚之间也会经常举行宴饮活动,一般为工作宴饮,本地官员聚宴等。
官僚之间的宴饮目的大多为阿谀奉承,攀附权贵,借机捞取高升的机会。
如《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蓟子训为显示自己"神异之道,在京师宴请百官,坐上恒数百人。
";【6】于是他很快成为洛阳上流社会的知名人士,可见他宴请百官只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名声。
《汉书-孙宝传》中也有写孙宝上任时为结交非常正直经常称病不肯当官的故吏侯文,为其"日设酒食,妻子相对。
";【7】《后汉书-周荣传》也有写"每至岁时,延请举史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
";东汉太守周景为提高自己的政治势力将本郡属吏保举到上一级衙门。
从这个例子这可以说明官员摆宴大多是为一己私利,贪图享乐。
官僚上层社会贪图享乐广泛举办宴饮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四)家庭类宴饮
凡是遇到婚丧嫁娶,生辰节日等活动家庭总要大摆宴席,大家共同欢乐庆祝。
类似于这种的休闲型宴饮大都礼仪较少,人们往往会尽情欢乐,不用顾忌。
其作用大都是为庆祝。
如秦汉时期的正旦这一节日,正旦在汉代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一般都是要举国同庆,只有在出现灾荒的情况下才可能被取消。
安帝永初四年,因连年灾荒,皇帝下诏不要安排各种享乐的活动。
正旦节也没有充足的食物储备,所以正旦礼被取消。
这是宫廷正旦的礼仪,而民间呢也同样要庆祝这一节日。
《四民月令》"正月";条描述了北方正旦的节日景象:
家庭中的男主人带着全家祭祀祖先为了这一天他们很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十月要为正旦祭祀酿造冬酒,正旦三天前家主和祭祀活动执事为了表达对先人的虔诚和尊敬要整洁身心。
正旦那一天家主和执事给祖先献上好酒,希望祖先神灵保佑一家人身体康健,诸事顺遂。
祭祀结束后就开始家宴,几案设在祖先的排位前,家中不论尊卑大小,依次而坐。
然后按照年龄辈分依次向家主敬酒,祝福家主健康长寿。
家宴结束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给他们贺新年,表达美好的祝愿。
《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记述了居民在正旦日的欢聚场景"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
";所以节日宴饮也是秦汉时期宴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两汉宴饮礼俗
前面我们说完了宴饮的种类,那么下来就该是宴饮的内容了。
饮、食、娱乐方式及座次序列,因资料的有限,介绍大多以宫廷或者官僚宴饮为例。
(一)饮食礼俗
食物是宴饮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的种类及摆放,还有各种进食礼俗。
在古代是特别有讲究的。
它不同于我们现如今仅将食物摆放在桌子上,或者几个人围在一起吃饭。
西汉后期,随着案的出现人们的宴饮方式也开始改变。
1、"案";的出现
西汉以前是没有案的也没有桌椅,宴饮一般是在地上进行,在宴饮开始前在地上铺筵加席,大家围绕而坐。
西汉后期有了案人们将食物摆在案上,把案摆在席前。
人坐在席上开始饮用。
汉代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方形漆案。
出土时案上还放着五个小漆盘、一个酒杯、一双筷子。
这比先秦时期的宴饮方式方便,且卫生的多。
这也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
并且上菜时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敬,提供食物的人在案上摆好食物后将案举高,请宾客进食。
《后汉书-梁鸿传》中也写梁鸿每次回家"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从这可以看出这种风俗在汉代广为流行,案的出现将人们的进食习惯带入一个新的阶段。
2、食物的摆放
现如今我们对食物的摆放没有多大讲究,是怎样方便,怎样好看就如何摆放。
而在古代,宴饮食物的摆放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礼记-曲礼上》中有记载:
"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
以脯倄置者,左朐右末。
";肴是指带骨的肉,胾是切成大块的肉。
所以左边放带骨的肉,右边放纯肉。
饮食放在左边,羹汤放在右边,脍浆放在肴胾的外面,醋酱油放在肴胾之内,蒸葱佐料放在末端。
酒水放在右边。
如果酒和饮料都有,那么左边放酒,右边放饮料。
假如还要放干肉条,那么长而不直的放在左边,后面部分放在右边。
这些礼仪规制是非常繁琐的,两汉时期的宴饮活动则是严格按照这种陈列方式进行摆放,尤其是宫廷宴饮则更要严格遵守。
3、进食礼俗
我们常说"食不言,寝不语";,这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
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发出过大的声音,这是宴会所要遵守的基本礼貌。
这也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礼记-曲礼上》中要求人们在吃饭时不能发出过大的响声,不能啃骨头,也不能把鱼肉吐出来。
不能当众剔牙等,这都是古代餐桌礼仪所不允许的,否则就会被人视为不懂礼貌。
《风俗通义校释-佚文》中东汉人应劭记载了一个因为酒宴上放屁而引发的命案"巴郡宋迁母名静,往阿奴家饮酒。
迁母坐地上失气,奴谓迁曰:
"汝母在坐上,何无宜适?
";迁曰:
"肠痛误而,人各有气,岂止我母。
";迁骂奴,乃持木枕击迁,遂死。
";宋迁的母亲去人家喝酒,宋迁的母亲在座位上放了个屁,主人就对宋迁说:
"你母亲这样是很不礼貌的。
宋迁说:
"肚子痛而已,每个人都会放屁,又不止我母亲一个,宋迁骂了主人,主人就拿木枕打迁然后就死了。
";";可见古代的宴饮对人的行为举止要求是很严的。
不过在现在我们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和动作,尤其是在大众场所。
现如今许多人在大众场所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和动作。
比如在公众场所吸烟,大声吵闹等比比皆是。
一个人的行为举动就代表他自己的文化和道德素养,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
4、宴饮要回请
在宴会举办完毕后客人要离开时要记得拜谢主人,感谢他的热情招待。
就如《吕氏春秋-分职》中所说的主人设宴待客,客人"明日不拜乐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
";客人不拜谢让自己快乐的人,而是拜谢主人,因为是主人让他们这样做的。
参加宴饮的人一般要回请报答设宴者,这样来回反复,宴饮的风气就特别兴盛。
而有些人因没有能力去回请他人,所以他们一般不参加宴会谢绝别人的邀请。
东汉人傅贤就是如此。
他为官清廉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去宴请他人,所以他一般不参加别人的宴会。
(二)宴饮禁忌
自古至今,宴饮活动礼仪是繁琐的。
我们前面说到的两汉时期饮、食等各方面需要遵守的礼俗。
那么在宴饮活动中有哪些事情是坚决避讳的?
1、酒食数量的禁忌
我们现如今去别人家做客,主人都会对我们说要吃饱喝足,不要客气类似的话,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给客人享用。
这样主人很有面子,客人心里也会非常开心你如此热情。
如果酒食准备不足,那会是一件很失礼、很丢面子的事。
现在是这样古代亦是这样,酒食不足这是在宴饮活动中不允许出现的。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中记载赵达接受朋友邀请参加宴席。
主人对他说太仓促,没有美酒也没有佳肴。
赵达说:
"您东边墙壁上有一斛美酒,还有三斤鹿肉。
怎么能说没有呢?
";主人当时感到非常的惭愧。
所以在宴会活动中酒食是只多不少的,坚决不能出现酒食不足这种现象。
除酒食不足外还有一个在宴会也是非常避讳的。
那就是主人的食物多于客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一般在各种宴饮活动主人都会先紧着客人食用,绝不能怠慢客人。
在《三国志-吴书-步骘》中记载三国时步骘等人去拜访会稽豪族焦征羌,焦氏是非常傲慢的一个人"身享大案,肴膳重沓。
";却用小盘的饭来招待步骘等人。
步骘对此感到十分羞辱。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热情好客、友善待人的。
我们应该将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2、不举行宴会的时间
两汉时期举行宴会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比如哪些天是不能举行宴会的。
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会看到有国丧发生时一般会禁止礼乐。
所以在皇家丧葬期间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是不得举行宴会进行娱乐的。
除此之外上朔日、伏日和出现日食、月食时是不能宴饮的。
《风俗通义校释-佚文》中记载汉代有上朔日会见客人必然会引起争斗。
日月薄食的时候饮酒会让口缺损。
还有参加宴饮的人不能转动酒杯让酒洒出来,不然会引发争斗等说法流传。
(三)宴饮中的饮酒礼俗
俗话说"无酒不欢";。
宴席上怎么可能没有酒呢。
酒的饮用为宴饮活动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制造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
古人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有祝寿酒,行酒令等。
所以在汉朝人们饮酒有许多的礼俗规定。
1、宫廷饮酒礼俗
汉初定天下,叔孙通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汉 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