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22553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29KB
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工业;
改革问题;
具体措施;
循环经济
目录
前言4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4
二、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5
三、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6
(一)电力工业面临的现实问题6
(二)电力工业面临的理论问题7
四、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若干建议8
五、电力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1
(一)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11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举措11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5
前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包括对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更强,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
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
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
因此,电力工业的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对我国的电力产业的良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为顺应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其循环经济发展也得推向议程,这必将引导我国电力产业踏上一个崭新的发展之路。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1.85GW;
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应有所缓和;
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
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
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与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电网结构薄弱,特别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二、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理论准备不足,加之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和监督力量,缺乏法律支撑,导致改革围城难破,形成目前僵持、停滞和反复的局面,政府在改革中的具体执行职能不到位,厂网未真正分开、输配分开被搁浅,公司化改组被扭曲,电源发展盲目扩张,电网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垄断愈亦深重,安全的基础遭到破坏,电价普遍上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
大缺电、盲目投资凸显调控乏力,改革成本加重,改革方向逐渐发生转变,一步步走向规律的反面,将给中国后二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工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1.电力发展没有走出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电价、低效率的泥潭。
据有关财务报告,2004年国有全资的“两网、五公司”七家电力巨头,效率畸低,近2万亿的电力资产,占国有资产四分之一总量,在全国电价普遍上涨情况下,每年只有2百多亿元的微薄盈利,1%的资金回报率,而发达国家及至巴西电力工业的资金投资回报率即达9-11%,投资回报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国外早已是濒临破产企业了。
若大的一份能源产业,经营如此惨淡,不改革国家发展何望?
2.区域电网公司发展受阻,企业公司制改革被扭曲,输配分开被搁置。
区域电网是电力市场的最重要的载体,区域电网公司是电力市场最主要的承担者,但命途多舛。
在垂直一体化的体制下,企业权利虚置,成为了改革的软肋,区域电力市场的建立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仍是无本之木;
其次,作为电力市场最大购售电主体的供电公司,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和市场主体,使得电力市场主体单边化,国家电网公司是实际单一购买主体,电力市场改革支离破碎,市场化改革受阻,推动维艰。
而本作为区域电力改革试点组建的南方电网公司,在其成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公司发展背离改革的初衷。
3.推行一千千伏特高压交流电网,使区域电力市场发展受阻。
国家电网公司强制推行特高压交流电网,将会从技术上削弱区域电网公司的主体地位。
因为特高压交流电网一旦形成,全国一张网即宣告形成,垄断在技术上即形成屏障,区域电网的500千伏网架必须解列,成为配电电网,区域电网公司即被架空,区域电网公司的体制模式和区域电力市场即失去依托。
对此,有关专家呼吁,像这样一个比三峡投资还大的工程必须经过全国人大严格论证和批准。
4.行体制无法应对电力工业周期性波动的负面影响,集中反映了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短缺局面日趋严峻,电力短缺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缺电以后的盲目投资、无序建设又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大起大落趋势,这一畸形发展速度,姑且不论其是否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一旦电力供过于求,电价降低,企业投资回报率和效益下降,无法还本付息,对国有银行和经过改制在境内外上市的商业银行来说,将形成几千亿乃至上万亿的不良资产,甚至由电力危机转化为巨大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实在堪忧。
(二)电力工业面临的理论问题
在改革方面,近20年的改革,主要存在几大理论误区:
1.省为实体的体制取向长期争论未休,被利用来作为实现集权、削弱区域公司的靶子。
省为实体不是省间壁垒,打破省间壁垒,并非要撤消省公司。
客观地看,真正的交易在省网,优化配置在区域。
省公司是区域电力市场的竞争主体,是区域电力市场和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承担者。
2.厂网分开与输配分开是否应同时进行。
厂网分开是改革的核心,输配分开是改革的灵魂,厂网分开和输配分开不同时推进,是无法建立电力市场和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的。
3.中央与地方如何在输配电网管理权上合理分权。
应彻底扭转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思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在输配电网管理权上合理分工、适度分权的新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框架,将配、售电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移交给地方政府,国家主要是集中精力抓好输电主网架的建设、管理与发展,重点是管好电力规划、电力市场建设、全国电力工业监管和全国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方政府将配售系统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具体抓好配售电力市场的监管。
四、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若干建议
1.明确改革目标。
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建立电力市场,提供优质、廉价、安全的电力供应和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让社会公众受惠。
竞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关键在于提高效率,构筑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秩序。
而电力市场的完善有赖于改革的推进,当前最关键的是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2.重新划分区域电力市场。
现在的六大区域电网,在历史上按行政区划形成,区域覆盖面太大,行政色彩浓厚,省与省之间资源缺乏互补且贫富不均,电力市场缺乏活力,有的省外价格比省内高,造成资源省缺电,地方对此意见很大。
建议按照合理性和发展的原则,根据市场功能、资源优化配置,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新洗牌,重新划分区域电网。
将经济水平接近、电网联系较紧的省划为一个区域,通过区域的优化,在全国形成7-8个区域电网和电力市场,打破垄断。
3.重组电网公司。
据我国的一次能源分布和经济布局的国情,我国需要一个坚强合理的国家级电网和多个大区域电网,作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大功率、远距离电能输送和交换的支撑。
为打破垄断,避免国家级电网公司一统到底,管生产、管经营、管人、管资产、上收下划、把区域公司管死的弊端,进行制度创新,打破长期以来只能由中央一家自上而下投资控股进行资产重组改革的思维定势,转变为由多家区域电网公司共同出资持股组建国家电网公司的模式。
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将各区域输电资产授权区域电网公司经营,在国资委资产单列,多家区域电网公司将自己的全部输电资产作为出资,共同发起组建国家电网股份公司。
国家电网股份公司主要承当全国性大型电网项目和跨区联络线工程的投资和建设。
4.大区电网公司独立,由省公司持股组建。
进一步界定省、区域电网公司的资产,由省国资委授权省电网公司经营省内输、配电资产,区域内各省电网公司将其省内输电资产出资共同发起组建区域电网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分别在国家和省国资委资产单列,各自独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区域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电力市场主体地位。
5.一步到位,区域、省电力公司的电力调度交易机构从电网经营企业中独立出来。
电网调度是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的指挥机构,关系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发电厂经济利益。
调度交易机构从电网经营企业中独立出来,实行“三公”调度,是建立电力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发电企业的迫切意愿,当前加快电力工业的市场化进程,已是大势所趋,调度交易机构迟独立不如早独立,是作决策的时候了。
6.输配分开,以农电体制改革和供电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推动供电企业、农电企业的资产重组改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供电企业、农电企业成为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打破国家电网公司单一购买的垄断方式,为建立电力市场体系创造条件。
各大、中城市供电公司可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省电网公司控股或独立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鉴于农电企业“两改一同价”以后经营困难的情况,可在划清农电资产的基础上,通过拍卖部分国有资产等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还清农网、城网改造的贷款债务,扭亏为盈,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7.依法推动改革。
改革两年来,除厂网分开外,其他的关键性改革步骤无人过问,改革停滞不前。
发达国家的改革成功经验是先立法、后改革,根据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只能选择边立法边改革的模式,当务之急是抓紧《电力法》的修改,明确改革主管部门及其职责,确立电力工业监管体制、电力市场框架、电力企业权利与义务,依法推进和保障改革,使改革有推动的主导力量,使利益各方对改革有一个预期,有效避免停滞和混乱。
8.加强电力监管。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电力项目审批权、电价审批权无法到位,电监会无法承担监管责任。
电力监管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现代管理方式,急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财务的高级人才,尽管《电力监管条例》已经出台,但缺乏支撑其实施的机制、体制和人才,徒法不足以自行。
建议国家抓紧理顺电监会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避免多头管理,从制度和机制上赋予电监会监管职能,使其真正地履行和承担监管的权利与职责。
五、电力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电力工业是能源生产扣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同时,电力工业发展受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
实现电力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特点,提出了电力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主要措施。
电力工业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无论电源和电网。
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各种原材料等资源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
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
资源限制及环境压力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举措
1.优化电力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以大代小”,向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发展:
限期关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机组。
建设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燃煤电站项目,调整火电结构。
促进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
据有关资料介绍,以600MW机组为例,亚临界机组煤耗为295g/kW•h,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86g/kW•h,超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75g/kw•h,如果机组容量进一步增大,煤耗还要降低。
发展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
近十多年来,高效率燃气轮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IGCC、CFBC和PFB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已相继建成示范电厂并开始商业运营。
分散型电、热、冷三联供装置和大幅度提高电力用户终端效率的各种新技术、新装置也相继出现,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好的输变电技术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国燃煤发电量占总机组的80%,发电量中的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今后要优先发展水电,鼓励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2..加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效率
提高电厂用水效率:
电厂含煤废水、净水站自用水、生活污水、化学酸碱废水及循环水处理后再生废水等处理后要排入复用水池。
主厂房内的二次用水采用闭式循环供水系统,只需补充少量盐水;
主厂房外工业用水因水质未受污染,应全部回收至循环水系统。
推广干除灰系统和干贮灰场,减少除灰用水。
火电厂应有完整的水务管理制度。
建立水量和水质平衡图,并建设完整的水回收系统。
中、小型电厂可将凝汽式机组和抽凝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系统,将凝汽器作为一级加热器,利用排汽的凝结热加热循环水,用循环水代替热网水供暖,从而利用了循环水的排汽凝结热。
电厂粉煤灰利用:
目前粉煤灰排放大多是湿排,据估算。
我国排灰用水多达10亿t/a,粉煤灰排放量每年超过1.6亿t。
历年累积堆放总量已超过10亿t。
随着干式输灰及灰渣分选技术的发展,电厂灰渣综合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2003年以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60%,利用量约1.2亿t。
脱硫副产品利用:
目前,电厂烟气脱硫普遍采用的是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石膏作为脱硫副产品能否有效利用,是燃煤电厂脱硫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国外综合利用的实践看,脱硫石膏可用于水泥和土壤改良等领域。
现在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制取硫酸的工艺,或将石膏加入回转炉内,再添加其他成分生产水泥熟料。
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
将劣质燃料如煤矸石、石油焦、城市垃圾等用于发电是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
我国大中城市垃圾热值约3300~6200kJ/kg,燃烧1t城市垃圾可发电300~400kW·
h。
现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每年约1.14亿t,如有30%用于发电,其发电量也很可观。
对于垃圾焚烧发电。
要控制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废水、废气的污染和燃烧产物的二次污染等。
3.加强污染物的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烟气脱硫:
国家要求进一步推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要求全火电厂脱硫机组在2005年底要达到3000万kW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300万t。
要努力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和主流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规范;
主流烟气脱硫设备的本地化率要达到95%以上,烟气脱硫设备的可用率达到95%以上。
要不断优化脱硫系统设计,如脱硫烟囱的设计、烟塔合一的设计等。
烟气脱硝:
国家对烟气中氨氧化物排放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大型发电机组建设要预留脱硝位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脱硝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工程建设。
不同的脱硝技术其装置空间是大不相同的,要科学地、合理地预留位置,目前就应该对以后的脱硝技术进行定位。
脱硝技术的选择要从安全因素、国产化的难易程度、国家以后的环保政策、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烟气除尘:
目前发电机组多采用电除尘器。
为了达到除尘标准,采取了增加电场数和增加收尘面积的办法,但这些措施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用地。
要加快对电除尘器的设计改进,如采用低温ESP、移动电极式ESP或其他措施,以提高除尘效率,布袋除尘器(BF)有极高的除尘效率,适用于高比电阻的烟气,要扩大应用范围。
结束语
电力工业的体制改革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所面临问题的两大重大举措。
其中,体制改革对目前我国电力公司的监管,电力市场的分配,以及城乡的电力供给产生深远影响,它将有效解决电力公司的恶性竞争,部分地区实行电力垄断,电力市场分配的不合理等诸多弊端,推动电力工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是电力工业综合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
电力工业是优质、清洁能源的转换与生产行业,其电力产品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产品。
电力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要努力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减少自身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及废物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废物资源化。
参考文献
[1]杨明舟·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北京: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1989.7
[2]电力部勘测设计总局.我国水电建设的发展[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11.48.-55.
[3]当代中国丛书编转部。
当代中国的电力工业[M],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12.376。
[4]电力部规划局.农村电气化约若干问题[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196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工业 改革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