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PKPM具体做法.docx
- 文档编号:18218757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85.37KB
结构设计中PKPM具体做法.docx
《结构设计中PKPM具体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中PKPM具体做法.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设计中PKPM具体做法
建筑结构统一做法
1设计前提条件
1.1建筑物安全等级(地基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1.2建筑物重要性类别(抗震规范):
丙类。
1.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1.4抗震设防烈度: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1.5设计地震条件:
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6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1.7抗震等级:
框架四级。
2结构荷载条件
2.1风荷载
A、基本风压取0.8KN/㎡
B、体型系数:
1.4
C、地面粗糙度:
B类
2.3楼面活荷载不折减
2.4混凝土容重(kN/m3):
Gc=27.00
2.5周期折减系数:
TC=0.7
2.6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
BM=1.00
2.7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2.0
2.8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0.85
2.9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活荷质量折减系数(两处):
4.6地梁配筋时,钢筋放大系数上下均取1.05;归并系数1.1;基础归并系数0.3
5.1柱
5.1.2柱筋放大系数1.1,归并系数0.3;
5.1.3柱纵筋最小配筋率0.9%:
400X400:
8φ16
450X450:
8φ18或12φ16
500X500:
12φ16
600X600:
12φ20或16φ18
700X700:
16φ20或20φ18
5.1.4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
5.1.5纵筋尽量用φ20,最大不超过φ25
5.1.6箍筋尽量用φ8,当φ8@100不够时可用至φ10;
原则上,箍筋不采用φ12,否则需说明加大保护层厚度。
5.1.7箍筋加密区用@100;非加密区用@200;角柱箍筋非加密区用@150;
5.1.8底层箍筋全长加密
5.1.9柱按双偏压计算
5.1.10注意短柱要全长加密
5.2梁
5.2.1用平法表示梁配筋,当梁布置密集时,可分为纵向梁,横向梁两张图。
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归并系数0.1。
主次梁交接处,吊筋需表示。
梁上起柱处,要表示。
5.2.2梁宽250、其他次梁可小于250,跨度大于8000可用300;梁高1/8-1/12;断面尺寸控制办法:
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5.2.4贯通全跨的上、下纵向筋各不小于2φ14
5.2.5纵筋尽量用φ20及φ18,最大不超过φ25;一排根数不超过4,当配筋面积大时可做至二排或三排(第三排钢筋不超过2根)
5.2.6梁跨度小于3000,纵向钢筋通长设置;梁跨度3000-4000,第一排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如相邻跨跨度不小于6000,则所有纵向钢筋通长设置。
5.2.7梁箍筋框架梁不小于φ8@200;次梁不小于φ6@200。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5倍梁高且不小于500,加密筋直径8,间距:
hb/4、8d、150三者取小值。
5.2.8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
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5.2.9扭筋面积分配办法:
梁高≤400:
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3,1/3,1/3
梁高>400:
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4,1/2,1/4
5.2.10裂缝宽度要求:
楼面≤0.3;屋面≤0.2
5.3板
5.3.4板配筋图用PKPM生成,板上下筋放大系数1.05。
板钢筋不编号,整跨板配筋可编号。
边支座设铰接;板面有高差设固端。
板图内需表示构造柱。
5.3.5裂缝宽度要求:
楼面≤0.3;屋面≤0.2
5.3.6板钢筋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0.27%,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15%:
6施工图内容及统一要求
6.1板面开洞及周边加筋;
6.2板面标高不同时要有表示或注明标高。
6.5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在结构总说明中统一说明,不在各张施工图中说明。
对于一个合格的结构工程师来说,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自信和自学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不断地完善“真、善、美”的自身修养。
真,就是从实际出发,诚恳、实用、合理,不夸大,不缩小。
善,就是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积极主动地与建筑、水电、暖通等专业配合,积极主动地和甲方、施工、监理单位合作完成工程建设。
美,就是形式美观大方、自然简洁,语言优美动人,内容表达准确到位,做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施工图审查培训材料(结构)
重庆市房屋建筑施工图审查人员
资格培训讲义
(结构)
第一讲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
1.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结构计算书和设计图纸。
结构计算书用于内部归档和施工图审查。
1.2结构计算书
1.一般情况下,结构计算书应有手算和电算两部分内容,较简单的工程也可仅有手算计算书。
2.采用手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内容应完整、清楚、整洁、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要有可靠依据,引用的图表和计算公式应注明来源,构件的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
3.用电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
制单位,计算程序必须经过有效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认可,总体输入信息、几何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及各种计算结果输出应整理成册。
4.用标准图时,应根据图集的说明,结合工程进行必要的核算和选用工作。
5.采用重复利用图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尤其是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核
算和修改。
6.所有的计算书应校审(留有校审痕迹),整理成册,设计、校对审核人
分别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1.3图纸目录
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或标准图,在目录的首页上应有项目和专业负责人、设计人的署名及签字。
1.4设计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设计总说明,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设计总说明。
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设计总说明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1.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如已批准的初设文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设计规范等。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图纸中标高的单位、尺寸的单位。
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5.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场地类别、地基土的液化等级。
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
7.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有关技术要求。
8.对不确定或有可能改变使用功能、与荷载规范取值不同、荷载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有特殊设备等应注明该楼面所取荷载标准值,一般情况按荷载规范规定取值。
9.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强度等级、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锚具种类、型号、预留孔做法、施工制作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提出特殊要求。
10.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说明抗渗等级,需作试漏的提
出具体要求。
11.说明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
验时,应说明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12.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如后浇带的设置,高楼与裙房施
工先后顺序,转换层,挑梁施工支撑要求,沉降观察等。
1.5基础平面图
应绘出以下内容:
1.依据建筑底层或地下室平面图绘出定位轴线和结构需要的插入轴线。
2.基础外轮廊线与基础梁的位置、尺寸、底标高与定位尺寸,基础与基础
梁的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的放坡示意。
3.结构承重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代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
4.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5.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应附测点构造详图)。
6.桩基,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及桩承台的平面尺寸,桩的入土深度、沉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基桩的检测要求,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桩位图宜单独绘制)。
7.当采用复合地基时,作为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一般由工程中标的有资质的地基基础公司按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设计人员宜提供上部结构和基础形式,并提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深度,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参数和检测要求。
8.附注说明:
本工程±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基底或桩端进入的土层及深度,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1.6基础详图
1.刚性基础:
应绘出剖面、大方脚、基础圈梁、防潮层,并标注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
2.扩展基础(即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应绘出平、剖面及配筋,标注总、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基础垫层等。
3.桩基:
除绘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剖面、配筋、标注总、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垫层外,还应绘出桩构造详图(可另图绘制)及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详图。
4.筏基、箱基:
应按照现浇楼面梁、板详图的方法表示,但要绘出承重墙、柱的位置。
当要求设后浇带时应表示其平面位置并绘制构造详图。
对箱基和地下室基础,应绘出钢筋混凝土墙的平、剖面及其配筋,当预留孔洞、预埋件较多或复杂时,可另绘墙的模板图。
5.基础梁:
按现浇楼面梁详图方法表示。
6.附注说明:
基础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垫层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其它对施工的要求。
注:
对形状简单、规则的刚性基础和扩展基础,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1.7结构平面布置图
1.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
对于砌体结构(包括各种砖和其他砌块的砌体结构)与钢筋(骨)混凝土框架结构、底框结构的多层建筑,以及框架、框剪、剪力墙、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均应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
具体内容为:
1)绘出与建筑图一致的定位轴线(可加入结构需要的插入轴线)及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等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层结构标高。
2)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标出预留洞大小及位置;预制梁、洞口过梁的位置和型号、梁底标高。
3)现浇板应注明板号、板厚、板面标高、配筋(亦可另绘放大比例的配筋图,必要时应将现浇楼面模板图和配筋图分别绘制),标高或板厚变化处绘局部剖面,有预留孔、埋件、已定设备基础时应示出规格与位置,洞边加强措施,当预留孔、埋件、设备基础复杂时亦可放大另绘。
4)有圈梁时应注明位置、编号、标高,可用小比例绘制单线平面示意图。
5)楼梯间可绘斜线注明编号与所在详图号。
6)电梯间应绘制机房结构平面布置(楼面与顶面)图,注明梁板编号、板的厚度与配筋、预留洞大小与位置、板面标高及吊钩平面位置与详图。
7)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容与楼层平面类同,当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设施时应绘出其位置、尺寸与详图,抗震设防时的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
8)当选用标准图中详图时,应在平面图中注明详图索引号。
2.单层空旷房屋:
有天桥(含吊车)的房屋应绘制构件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布置图,当支撑布置可选用标准图集时,应在图中注明其编号,否则,应绘制支撑布置及详图;无天桥的简单房屋,可将构件布置图与屋面结构布置图合并。
1)构件布置应表示柱网轴线关系,墙、柱、天桥、过梁、门樘、雨蓬、柱间支撑、连系梁等的布置、编号、构件标高及详图索引号,并加注有关说明等。
2)屋面布置图应表示柱网轴线关系(不绘墙、柱)、屋面承重结构的位置及编号、屋盖支撑系统布置及编号、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节点详图索引号,有关的附注说明等。
1.8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1.现浇构件(现浇梁、板、柱及墙等详图)应绘出:
1)纵剖面、长度、定位尺寸、标高及配筋情况,梁和板的支座情况;整体浇
捣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绘出曲线筋索形长度及锚固详图。
2)横剖面、定位尺寸、配筋;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筋的定位尺寸。
3)剪力墙可视不同情况增绘立面。
4)若钢筋较复杂不易表示清楚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
5)若有预留洞,预埋件时,应注明位置、尺寸、标高、洞边配筋及预埋件编号等。
6)曲梁或平面折线梁宜增绘平面图,必要时可绘展开详图。
7)对现浇结构的梁、柱、墙可采用:
“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
8)补充说明:
除总说明已叙述外的需特别注明的内容。
2.预制构件(预制梁、板、柱、墙等详图及复杂的预制梁垫)应绘出:
1)构件模板图,表示模板尺寸、轴线关系、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预
埋件编号、必要的标高等;后张预应力构件尚需表示预留孔道、锚固端等。
2)构件配筋图,纵剖面表示钢筋形式、曲线预应力筋的位置、箍筋直径与间距,钢筋复杂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横剖面注明断面尺寸、钢筋规格、数量等。
3)附注说明:
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
注:
对形式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上述规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绘制。
1.9节点构造详图
1.按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均应绘制节点构造详图(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通用详图集),如节点核芯区内配筋、符合抗震要求的钢筋接头和锚固、填充墙与梁、柱、承重墙的锚拉、构造柱与墙体的锚拉、女儿墙构造等。
2.预制框架或装配整体框架的连接部分,梁、柱与墙体锚拉等详图。
详图应绘出平、剖面,注明相互关系尺寸,与轴线关系,构件代号、连接材料、附加钢筋(或埋件)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并注明连接方法以及对施工安装、后浇混凝土的有关要求等。
3.附注说明:
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
1.10其他图纸
1.楼梯图:
应绘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整体剖面图,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梯梁、梯板详图(可用列表法绘制)。
2.预埋件:
应绘出其平面、侧面,注明尺寸、钢材和锚筋的规格、型号、性能、焊接要求。
3.特种结构和构筑物:
如水池、水箱、烟囱、烟道、室外管架、挡土墙、筒仓、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工作平台等,均宜单独绘图;应绘出平面、特征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轴线关系、尺寸、标高、材料品种和规格、性能。
1.11建筑幕墙
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一般由工程中标的有资质的幕墙公司按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根据幕墙公司提供的图纸,结构设计人员宜审查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文件应有:
1.按有关规范规定,幕墙构件在竖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设计计算书。
2.施工图纸:
1)封面、目录。
2)幕墙构件平面布置图,图中标注墙面材料、竖向和水平龙骨(或钢索)
材料的品种、材质、规程。
3)墙材与龙骨、各向龙骨间的安装、连接详图。
4)主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详图及连接件的品种、材质、规格。
1.12钢结构
钢结构施工图应能满足加工制作单位据此完成构件制作图的要求。
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可采用单线绘制的构件布置图及安装节点详图的方法表示。
对于较复杂的结构构件,如桁架、格构式梁、柱、网架、支撑等,可补充绘制构件详图,注明所用钢材及连接件的型号、规格、性能。
图纸内容除同其他结构类似外,尚应有:
1.基础详图中应表达钢柱与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结构造详图。
2.结构构件平面(包括各层楼层、屋面)布置图,注明轴线关系、标高、
构件的位置及编号、节点详图索引号等。
3.构件详图:
1)简单的型钢梁、柱可用统一详图和列表表示,注明构件尺寸、钢材型号、
规格、加劲肋做法、焊条型号、焊接方法、焊缝长度和厚度,连接节点详图,施工、安装要求。
2)格构式梁、柱、支撑应绘出平、剖面(必要时加立面)、与定位尺寸、总、分尺寸、注明单构件型号、规格,组装节点和其他构件连接详图。
3)空间网架应绘出上、下弦杆平面、关键剖面、与轴线关系、总、分尺寸,单构件型号、规格、控制标高、节点详图和安装就位详图、施工要求。
第二讲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
1.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2.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检查及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3.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检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4.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
5.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
6.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不符合GB50011-2001第4.4.5条的要求。
7.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地荷载控制。
8.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型验算。
9.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根据JGJ94-94第5.2.14条考虑桩侧负摩阻力。
10.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GB50007-2002第8.4.10~8.4.13
条。
11.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
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
12.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
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局部受压验算,见GB5007-2002第8.2.7条、8.3.1
条、8.3.2条、8.5.15~8.5.20条及8.4节等。
13.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
范规定。
14.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2条进
行抗震验算。
15.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隔墙是
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
第三讲多层砌体结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3.1多层砌体结构
3.1.1结构布置和设计
一、房屋的总高度、层数是否满足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强制
性条文的规定。
在层数和高度的计算方面应明确如下若干具体规定:
1.关于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
或至檐口标高。
此地所指室外地面为室外的自然地坪面。
若高坡地面,则应从低处计算;同时,此地所指檐口为至平顶屋面的檐口高度;而不是坡屋面的檐口。
2.半地下室应从室内地面算起,即半地下室应作为一层考虑。
当半地下室开有窗洞设有完整的窗井时,如窗井两侧的墙系由内横墙延伸至室外窗井,并有挡土墙形成封闭的窗井,此时已将半地下室的面积扩大,即可将半地下室视为上部墙体的嵌固端。
同时半地下室的楼盖为现浇楼盖。
此时可不将半地下室当作一层,此时的总高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起。
3.全地下室的高度计算,可从室外地坪算起。
因为全地下室墙体基本埋于地下,楼盖顶板低于或高于室外地坪,且无窗洞时,可视全地下室在地震作用时与土体共同工作,而无动力放大作用。
因此可以不作为一层计算。
4.对带搁楼的坡屋面的计算。
总高度应计算到搁楼层山尖墙的1/2标高处。
同时,应将搁楼层当作一层计算。
但搁楼的设置比较复杂,有的搁楼层高度不高,且不住人,只是作为屋架内的一个空间。
此时搁楼层可不作为一层考虑。
但有的搁楼层空间较高,设计作为居室的一部分,当然这样的搁楼层自然应当作为一层考虑。
亦有的搁楼在顶层屋面上,只占一部分面积,即只有部分搁楼作为居住或活动场所。
此时搁楼层是否应作为一层考虑,应区别不同情况对待。
如搁楼层占总的顶层面积的百分比;搁楼层的结构形式;搁楼层高度等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5.考虑到某些地区要求室内外有较大的高差,主要为防潮或其他用途,此
时在总高度计算时有可能超过规定,但层数上不超。
因此,对室内外因功能需要而有较大高差达到600mm时,则在总层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高度可以增加1m。
6.对于横墙较少房屋,规范具体规定了在同一层内,凡开间大于4.2m的房间面积数超过本层面积的40%时,此时可认为该建筑为横墙较少的建筑。
对于此类建筑,房屋层数应降低一层,高度降低3m。
7.对于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一般指比教学楼等横墙更少的建筑,在整栋建筑中均为会议室或开间很大的办公或其它用房。
考虑到此类建筑的结构力特性的改变,作为砌体结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的墙体过少。
因此,对于此类横墙很少的空旷砌体结构房屋,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现再适当降低层数和高度。
二、房屋的最大高宽比、各层层高、变形缝的设置(位置、间距、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具体条文详见GB50011-2001第7.1.3条、第7.1.4条、第7.1.7条、GB50003-2001第6.3.1条、GB50007-2002第7.3.2条)。
三、纵横墙平面布置是否均匀、对称、对齐,若没有达到,是否采取加强措施。
沿竖向是否连续、传力路线是否清楚。
四、抗震横墙间距是否符合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1.5条要求。
五、是否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结构体系,当墙体开洞较大或被竖向管道削弱时,是否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六、楼梯间的位置是否合理,对有错层、空旷大房间的特殊处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GB50011-2001第7.1.7条、第7.1.14条)。
七、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是否满足GB50011-2001第7.1.6条要求,若未满足是否采取加强构造处理。
八、楼屋盖圈梁、构造柱、楼屋盖布置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GB50011-2001第7.3节、第7.4节、第7.6节)。
3.1.2计算与构造
一、多层砌体房屋的静力计算和抗震验算是否符合规范有关规定,抗震验算是否按二个主轴方向分别验算;计算程序选用是否正确。
静力计算部分是否符合GB50003-2001第4节有关规定,抗震验算部分是否符合GB50011-2001第5节、第7节有关规定。
二、是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墙体及其控制截面按规范要求进行砌体构件的高厚比、受压、受剪、局部受压承载力及抗震抗剪强度验算。
三、圈梁、构造柱的构造和连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浇坡屋面及檐口受力是否明确。
四、悬挑构件是否满足抗倾覆计算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是否明确要求了施工中悬挑构件拆除底模支撑的条件;女儿墙选型是否合理,构造是否可靠。
五、承重墙梁中托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抗剪箍筋、抗剪扭箍筋、附加箍筋、吊筋、腰筋,墙梁支承长度、托梁纵向钢筋锚固、托梁上墙体材料、厚度等构造要求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六、预制构件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支承部位是否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
七、局部薄弱部位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
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设计 PKPM 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