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潭市台湾工业园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14386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6.72KB
最新湘潭市台湾工业园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湘潭市台湾工业园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潭市台湾工业园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潭市九华地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为此湘潭市委、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11月批准在该地区设立市属经济区,并开始开发建设。
目前,已开发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截止2009年5月,共引进入园企业137家,总投资规模400多亿元,其中台资项目有20多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中国五矿集团等世界500强及中冶京诚、吉利控股集团等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纷纷进驻九华,已投产企业达到62家,其中计划投资3.8亿美元的台湾全创科技有限公司已于今年5月投产,计划投资7.2亿美元的台湾鼎鑫科技,目前,已通过环评,下半年将动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税收8亿元,同时,将带动200家左右配套台资企业进入。
2008年,九华示范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6亿元。
五、建设台湾工业园的必要性
1.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战略合作的需要
设立湘潭九华示范区台湾工业园是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战略需要,是两岸共同发展的时代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的需要
台湾工业园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交通便利,上瑞高速公路、长潭西线,即将建设的沪昆高速铁路和湘江黄金水道等交织穿过工业园。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引进”两型”产业,台湾工业园均有着先天的优势。
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九华设立台湾工业园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3.加快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结构调整和优化。
通过创建台湾工业园,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完成由传统产业发展为主的产业结构到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等新型工业化产业为核心的转变,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促进市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湘潭市新型工业化不断加速推进,台湾工业园的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湘潭市经济转型,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数量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提高湘潭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
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湘潭市城市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品牌少。
台湾工业园的建设有利于湘潭市从战略上高度推进自主创新,又有利于湘潭市在融入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提高竞争力。
第二章台湾工业园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
台湾工业园位于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湘潭九华示范区内。
北起奔驰路北部,南至上瑞高速公路,东起九华大道,西至科大路。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台湾工业园所在的九华示范区属构造剥蚀岗地地貌,总的地貌轮廓是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水面具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以丘陵地为主,约占50%。
耕地约占23.3%,地形起伏较多,但高差不大。
西、北、东部有部分地形相对起伏较大,为丘陵地区,但植被丰富;
东南部地势比较平整,多为农田,形成面向湘江的开敞空间。
区内水塘密集,分布于山丘之间的低洼地中。
由于本区优越的气候、水资源和土壤条件,植被丰富且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为39%,未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2.气象
台湾工业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2.2℃(1953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8.5℃(1957年2月7日),年平均地面温度19.5℃,极端最高地面温度72.1℃(1961年7月18日),极端最低地面温度-12.9℃(1972年2月9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00~145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081毫米,最小降水量999.7毫米,最大日降水209.8毫米(1964年6月17日),年平均蒸发量1359.1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28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全年无霜期34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62.9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39%。
3.水文
台湾工业园的东面紧邻湘江,根据观测,湘江在湘潭段的某些水文特征值如下:
多年平均流量2126m3/s,最大洪峰流量21100m3/s(199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100m3/s(1994年10月6日),最大流速2.9m3/s,最小流速0.03m3/s,多年平均流量2126.0m3/s,最大年径流量949亿m3/a,最小年径流量280亿m3/a,多年平均水位28.304m(黄海高程,下同)最高洪峰水位39.664m(1994年6月18日),最低水位25.42m。
平均输砂率356kg/s,多年平均输砂率1065t/s,平均含砂量0.179m3年平均水温19.4℃,最高水温34.5℃,最低水温2.5℃。
二、人口及用地条件
台湾工业园范围内涉及到9个村,九华村、民乐村、桃李村绝大部分,银盖村、乐塘村、大新村、公塘村、百竹村和雅艾村部分。
现有居民约5900人,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7.5万m2。
建设用地338公顷,占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的27.1%,其中工业用地为206.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16.6%;
林地和其它用地908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72.9%。
表2-1:
台湾工业园现状用地统计表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ha)
比例(%)
1
总体规划用地
1246
100
2
建设用地
338
27.1
其
中
居住用地
15.6
1.3
一类工业用地
105.6
8.5
二类工业用地
100.6
8.1
行政办公用地
7.8
0.6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6
0.4
道路用地
79.1
6.3
对外交通用地
24.7
2.0
3
水域和其他用地
908
72.9
水域
42.5
3.4
耕地
89.1
7.2
林地
765
61.4
村建设用地
11.4
0.9
三、现状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台湾工业园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共引进入园项目137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79家,有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中国五矿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冶京诚、吉利控股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已投产企业60家。
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6亿元。
以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落户台湾工业园,建设年产30万辆轿车的大型生产基地,在台湾工业园形成以吉利汽车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2006年12月25日,吉利远景轿车在台湾工业园顺利下线,2007年上半年实现批量生产,2008年11月6日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形成完整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齐全的整车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辆。
美国底特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团已多次来台湾工业园考察,拟投资在台湾工业园建设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园,引进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北美汽车制造厂家。
2008年,湘潭台湾工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电子信息产业:
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2006年第二届湘台经贸合作论坛以来,大批的台湾客商纷纷来台湾工业园投资考察,去年工业园先后接待了200多人次台湾著名工商界人士。
世界500强企业台湾联电集团,台湾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映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定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明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永年集团、台湾线路板协会、台湾电子公会等纷纷来台湾工业园考察和投资。
目前,由台湾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映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台胞陈明星先生联合投资3.8亿美元的全创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亿美元,于2009年4月建成投产。
2008年11月16日,在第四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期间,由世界500强台湾联电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台湾欣兴电子有限公司投资7.2亿美元建设的鼎鑫科技生产基地项目和台湾同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的湖南(九华)软件产业园项目在湘潭台湾工业园奠基。
鼎鑫科技项目现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抓紧作环评、规划设计、地勘等前期工作,计划2010年一期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5亿美元。
先进装备制造业:
目前台湾工业园已拥有大型央企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湘潭钢铁集团合资的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0亿元,并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冶金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于2008年12月底投产;
湘潭电机集团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合作,投资10亿元的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生产基地,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江麓机械集团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大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及30万台汽车自动变速箱项目。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道路建设
区内吉利路、江南大道、九华大道等主干道路;
东风路、大众路等次干路;
福特路、银盖路、盛世路等支路建成通车。
2.配套设施建设
位于九华示范区的台湾工业园服务大楼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铺设了15公里长的自来水管道,确保了所有项目的生产、生活用水;
架设了从狮山变电站到谢家湾的11万伏专线,确保了所有项目用电需求,2007年底220千伏安的变电站建成送电;
已累计完成主次干道建设20多公里,部分完成了绿化和亮化,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道路畅通;
铺设了15公里的天然气管道,按照企业用气的时间要求及时供气;
项目服务公司的组建、公交车已开通。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期限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科学确定台湾工业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功能要求,妥善安排工业园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形成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友好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园。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湖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1997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J50220-95);
6.《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修订草案)》;
7.《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8.《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湘潭九华昭山天易示范区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
9.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三、规划原则
1.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规划要适度超前,遵循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准则,台湾工业园建设在功能、规模、标准上应具有适度超前性,适应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
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新型工业,选择的产业要符合台湾工业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适当超前,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实行台湾工业园工业准入制度,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工业进入台湾工业园。
2.坚持环境友好原则
遵循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既满足工业生产又保护好环境的要求,生产企业布局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建设生态型的工业园。
尊重自然,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的功能,保护原生态和生态源。
在维系自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生态进行有益梳理。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坚持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规划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力求去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和鲜明个性的特色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注重开发建设的投资效益,力求增大投资吸引力,促进工业园建设的展开。
4.坚持资源节约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开发建设标准。
5.坚持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划分台湾工业园的功能区,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公共设施用地。
坚持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四、规划期限
近期:
2009-2015年;
远期:
2016-2020年。
第四章规划范围与规模
一、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
台湾工业园范围主要根据湘潭市相关部门已经确定的九华示范区可供开发的39km2建设用地的范围内进行划定,北部主要到奔驰路以北区域,西部主要为规划的科大路,南部为上瑞高速公路,上瑞高速公路以南主要为科教、居住区,不宜划为台湾工业园。
同时根据国内主要工业园建设用地规模作为参考,如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规划面积为14.3km2、莘庄工业区规划面积为16.4km2。
综合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情况及用地分析、开发建设的速度,综合确定台湾工业园的范围为科大路以东(规划),上瑞高速公路以北,奔驰路北部以南,九华大道以西,规划面积12.46km2。
二、人口规模
台湾工业园配套建设居住用地主要是安置现状人口,并为相关产业发展配套一定数量的居住人口,以减少不同组团之间大规模的交通人口,因此我们根据规划配套的居住用地的面积来计算工业园的人口规模。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取30m2进行计算。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8.11万m2,占用地面积的3.86%,规划人口约为1.6万人。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台湾工业园的就业人口达到10万人,由于台湾工业园所在的九华示范区东部和南部均配套了大量居住区,因此台湾工业园的就业人口居住主要在九华示范区进行配套。
第五章 台湾工业园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目标
一、台湾工业园发展战略
1.新型工业化战略
承接产业结构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以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的内在要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在空间上形成紧密联系的企业集群。
以集群竞争代替企业竞争,增强台湾工业园的竞争力。
3.交通导向开发战略
交通导向开发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就是通过以交通为主导的综合性土地使用规划,促进交通、道路系统和土地使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实现台湾工业园各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
4.预期导向开发策略
预期导向开发AOD(Anticipation-OrientedDevelopment),即规划理性预期引导,政府通过预先发布规划消息,公开相关信息,激发、引导市场力量进行先期的相关投入,以尽快形成与规划目标相一致的外围环境和所需氛围,以便于政府在最为适合的时机,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原先的规划建设意图。
二、台湾工业园功能定位
1.台湾工业园发展的条件分析
台湾工业园近年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台湾工业园独特的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台湾工业园东临湘江,南连湘潭市区,北距湖南省会长沙市中心27公里,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西接名校湘潭大学。
区内上瑞高速横贯东西,长潭西线连接南北,即将建设的沪昆高速客运铁路位于台湾工业园北部,共同构建台湾工业园“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台湾工业园的区位优势,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条件。
(2)独特的对台优势
台湾工业园有着独一无二的对台人脉资源优势,台湾工业园所处的湘潭市是现任领导人马英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的故乡,拥有一大批湘潭籍其他党、政、军要员和工商界名流,是全国对台工作重点市。
(3)工业基础优势
通过几年多的努力,以台商、浙商为投资主体,台湾工业园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规模迅速壮大。
目前,入园项目137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企业达到69家,有台湾联电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台湾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为以后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强大了动力,保障了台湾工业园的持续发展能力。
(4)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完善
台湾工业园已修通了主次干道50余公里,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网络体系,基本上能满足入园企业及台湾工业园下一步建设发展的需要。
污水管网工程、消防工程、绿化环境工程等全部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项目入驻后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业已初步形成。
(5)生态优势
台湾工业园生态基底良好,紧邻湘江,外围树木郁郁葱葱。
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台湾工业园具备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天然条件,完全可以通过绿色产业营建,提升台湾工业园品味,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发展经济,为台湾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生态基。
2.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的区域分工和垂直分工不断加剧。
根据“增长极理论”、“中心地理论”、“区域梯度发展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人口、技术、资本被吸引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加快极核发展,极核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要素开始向外转移,低级产业开始向外转移,极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形成产业的垂直分工。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转移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部分资本密集型也开始向内地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主要寻求土地、劳动力比较廉价的区位,而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向内地较高的中心地转移,主要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及其周围的县市。
随着我国工业的水平分工的加剧,工业的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日益接近信息、服务中心,而生产加工制造环节则向全国其它城市分散,认识到工业的水平分工,有利于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湘。
企业集聚转化为企业集群,成为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集群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
波特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包括一批共处一个竞争环境中相互关联的产业和其他实体.集群通过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
通过共享煤气、自来水管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使单个企业的一般经常性开支成本得以降低。
企业最初出于降低公共成本的需要,在地理空间上不断集聚,形成外部经济,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和企业联系的加强,企业分工协作日渐增多,形成紧密联系的企业集群。
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柔性生产的条件下,从集群中获得益处:
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能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企业逐渐由企业集聚升级成企业集群,并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企业集群以精细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形成强大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集群的趋势不断加强。
3.台湾工业园的功能定位
把台湾工业园建设成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窗口,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落实国家对台工作方针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的要求,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推行新型工业化的部署,把规划区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台湾工业园和新型工业化基地。
通过台湾工业园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配套、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台湾工业园。
2.经济目标
根据九华示范区产业研究报告,到2015年台湾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税收为60亿元,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税收达到96亿左右。
第六章台湾工业园总体布局
一、规划布局原则
1.集约用地、工业用地最大化原则
2.统筹兼顾的原则
3.个性塑造原则
4.环境优先原则
二、功能结构——“一心三区”
一心:
台湾工业园内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区:
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产业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
三、工业园建设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主要布局两大片,形成三个不同的功能组团,根据台湾工业园的主导风向及地形地貌特征,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产业布置在台湾工业园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于台湾工业东部和南部区域;
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区布置在台湾工业园西部区域。
规划工业用地750.6公顷,占整个台湾工业园建设用地的60.24%。
仓储用地规划在区域西部吉利路南部,可以通过吉利路便捷的联系九华港口和潭锰铁路货站。
仓储用地19.24公顷,占台湾工业园建设用地的1.54%。
工业用地指标达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湘潭市 台湾 工业园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