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原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13457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0.56KB
学习马原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
《学习马原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马原心得体会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还有就是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
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
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
"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实践提供认识
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第一实践提供了解决认识新课题的经验材料。
第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生产实践还为科学认识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工具。
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的分析和综合的抽象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实践的。
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活动。
人的推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推理是"
行动的推理"
。
正是只有行动的推理才有逻辑的推理是先有实践的逻辑才升华为思维的逻辑。
总的来说,就认识的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
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
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明白了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而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社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另外,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尽了各种办法来尽量地剥削工人,而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提高剥削程度。
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
所以生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原因有: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工程。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之中,要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起来,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而且还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而
要保证自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进行了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是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减少自己实践和总结付出的代价,可以抵御各种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侵袭,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论和实践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是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做到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大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而且要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能源1203班陈彦京20XX011491
20XX/5/29
篇二: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
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
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
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
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16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90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
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
的原理。
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
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知识在高中的时候历史和政治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但是因为那时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试,不考的内容就不学,这使得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进一步地深入。
而且我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这个学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特别是其中那次有关马克思的实践活动,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不敢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多深入地认识,但比以前确实增加了不少知识。
从学习中我得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看似深奥,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的理想,高中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了在这美好的学校学习的机会。
在大学里我们会有理想和追求,人无志则无以立,我们4年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生活而不庸庸碌碌。
胡锦涛主席曾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时俱进并与国情相结合的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产物,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指引作用。
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行动指南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不仅是我们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
的自身要求,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我们现在在经济上还不独立。
我们的开支几乎全部来自父母。
所以,这也就对我们的消费有了很大的限制,我们应该提倡艰苦奋斗,坚决抵制奢侈浪费。
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任何事物发展都采取质变和量变的形式。
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
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大学里一旦养成骄奢淫逸的不良习惯,出到社会以后就很难改掉,而且这种不良习惯也是社会所不齿的。
现实中许多“富二代”形象给我们不少的启发,对我们的行动有指导。
在校园里,贫困生因他们的节俭而被人们所赞颂,尊敬。
而奢侈浪费的“有钱人”多半会受到人们的鄙视,鄙视他们的原因不在于“仇富”,而是他们的奢侈浪费。
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奢侈浪费,不注意量入为出,毫无风险意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危险了。
我们要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应当自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江泽民曾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正因为有了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行业的骨干,更加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要在实现这一伟大蓝图的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刻苦努力,打下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和拓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篇三:
马原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领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改变了许多…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四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现先将我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它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内容。
1.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因为:
(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
(4)它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
(1)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
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承认事物的量变。
(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7.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
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8.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
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
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因此,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
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9.实践——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0.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意思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
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
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
再次,由于以上两点,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世界是一张联系之。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11.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现在虽然结束了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
因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
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让从昏昏噩噩的大学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