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工艺研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11594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66KB
煤制油工艺研究文档格式.docx
《煤制油工艺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制油工艺研究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摘要】煤制油通常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论述了煤的液化合成液体燃料的开发趋势和工业化状况。
发展和应用洁净煤技术,是解决中国燃油短缺、保护环境的根本选择。
环境保护;
3、唐宏青;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化学工程2010年38(10)1~8
【摘要】澄清替代燃料的概念,简述我国为什么要搞煤制柴油,详细说明煤制油发展历史,特别说明中国科学院在山西、内蒙2省区和伊泰潞安集团的支持下,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取得的煤基间接合成油技术成果推向产业化,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叙述间接液化的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向,目前,国内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自行建设成套大型化的煤制柴油装置。
替代燃料;
能源;
4、付长亮;
张晓;
煤制油(CTO)技术及国内的发展状况[J].广东化工2008年35
(1)64~67
【摘要】煤制油技术主要有煤炭直接液化和煤炭间接液化两类。
文章简要介绍了此两类方法的发展过程、工艺流程、工艺特点以及国内建设煤制油项目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目前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发展煤制油技术,对煤炭的洁净利用和保持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煤直接液化;
煤间接液化;
发展状况;
5、黄清;
煤化工的最高境界——煤制油[J].中国能源2004年26(3)45~47
【摘要】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技术的简称。
通常有两种技术路线,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先期工程将于2007年建成投产。
6、钱伯章;
我国间接煤制油工业化获成功[J].乙烯工业2010年861
【摘要】<
正>
内蒙古伊泰集团160kt/a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经过不断优化工艺、改进完善装置,自2010年6月26日起达到满负荷运行生产。
截至7月4日,装置已经稳定运行5736h,日产油品483t,其中轻柴油265t,重柴油51t,石脑油148t,液化石油气19t,且各项消耗指标均达到或低
工业化;
内蒙古;
石脑油;
油品精制;
柴油车辆;
成功;
核心技术;
稳定运行;
7、杨仁俊;
煤制油技术综述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28(5)45~47
【摘要】针对我国富煤少油的现象,本文提出发展煤制油技术是一种战略选择.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煤制油工艺,包括德国IG和IGOR、美国H-Coal和HTI、日本NEDOL、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等工艺.并从多角度对煤制油的两条路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富煤少油;
煤制油技术;
工艺;
分析;
8、马军祥;
浅析煤制油技术产业化[J].煤2011年20
(1)47~48
【摘要】介绍煤制油产业化对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性,在国内煤制油示范装置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对煤制油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风险、资源浪费、环境影响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产业化;
二、学位论文
9、陈向前;
煤制油废水预处理的研究[D].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摘要】煤制油生产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来生产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油品的煤炭洁净利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煤制油工业的迅速发展,煤制油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其处理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煤制油行业发展的难题。
煤制油废水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具有色度大、乳化程度高、可生化性差及水面易形成大量泡沫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煤化工废水。
通过预处理降低煤制油废水中CODCr及有毒有害的物质,减小生物处理的负荷,为后续生物处理的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解决当前煤制油废水处理难达标的问题并对于保护水环境,促进可协调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云南某煤制油企业排放的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酸化法、酸化-Fenton法及化学混凝法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预处理,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比较分析三种预处理方法,得出了煤制油废水的最佳预处理方案;
(2)为改善混凝剂的性能,本实验对聚合硫酸铁进行了改性研究。
对聚铁改性研究中分别制得的聚硅硫酸铁(PFSS)和聚磷硫酸铁(PPFS)进行性能测定;
(3)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混凝剂种类、pH值及调节介质、PFSS投加量、PAM投加量、温度和搅拌强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混凝药剂组合及最佳运行条件;
(4)对实验得出的预处理方案及条件参数分别从出水可生化性、经济可行性以及条件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论证。
研究结果表明:
化学混凝法处理煤制油废水相对酸化法和酸化-Fenton法,操作条件温和且运行费用较低,是煤制油废水最佳的预处理方案;
聚合硫酸铁改性后对CODCr的去除性能均明显优于改性之前,其中聚硅硫酸铁(PFSS)的混凝性能最佳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是最佳的改性混凝药剂;
煤制油废水预处理的最佳运行条件为:
控制水温30℃,石灰乳调节pH值为10左右,聚硅硫酸铁投加量为550m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12mg/L,搅拌强度60r/min;
煤制油废水经化学混凝法预处理后,CODCr的去除率达58.2%,NH4+-N去除率为17.4%,石油类去除率为86.0%,B/C从0.191提高到0.348,废水负荷大幅度降低,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废水经本实验的总工艺流程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解决了煤制油废水处理难达标的问题;
经过经济预算,利用化学混凝法预处理一吨煤制油废水的运行成本为1.14元,运行费用低廉,经济可行性强;
化学混凝法预处理煤制油废水,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原料及药剂常见易得且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
预处理;
聚硅硫酸铁;
石灰水;
10、朱伟娜;
煤制油副产品均四甲苯混合液分离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2010
【摘要】均四甲苯和偏三甲苯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上用途广泛。
它们一般是从重整芳烃装置C9、C10馏分中分离得到的。
近年来,由于石油危机的来临,重整装置的催化剂不断改进,C9、C10芳烃馏分的初馏点越来越高,使它们在芳烃馏分中的含量也越来越少,而下游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它们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山西某煤制油项目副产的混合均四甲苯液,含有一定量的均四甲苯、偏三甲苯和溶剂油,它们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为了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经济效益,需要对该物料进行分离提纯。
本文的实验原料是煤制油项目的副产品。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及待分离物料的性质,需要采用精馏和结晶相结合的分离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针对精馏与结晶分离顺序及目标产品的纯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同时,在借鉴河北某公司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本文物料的特点,确定了合理的分离方案,并得到了纯度为95%的偏三甲苯和纯度为97%的均四甲苯,可以满足下游客户的要求。
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石油化工偏三甲苯和均四甲苯的生产工艺,并结合连续工业生产的特点,初步选定了该物料的工艺分离流程,绘制了工艺分离流程图,并采用商业软件Aspenplus对精馏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确定了精馏分离流程的可行性,为工业化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精馏;
均四甲苯;
偏三甲苯;
11、杨艳;
煤制油低浓度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制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煤制油生产中转化1吨油需4-5吨煤和8-9吨水,生产中排放大量的含油废水。
煤制油企业为了降低淡水用量,都在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回用。
本项目是针对某煤制油企业废水处理不能达标回用的现状,对其中的预处理和生物处理工艺进行改进研究,目的是提高整个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率,使废水可以达标回用。
预处理工艺研究中首先采用混凝静态试验对比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两种混凝剂对煤制油低浓度含油废水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AC的混凝效果优于PFS,PAC的最佳操作条件为:
投加量3.6mg/L、pH为7.0、沉降时间30min、搅拌速度90r/min,在此条件下,煤制油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42.33%、浊度的去除率为90%、油去除率为51.04%。
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对煤制油低浓度含油废水进行混凝-气浮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进水pH为7-8,CODcr为197-235mg/L,NH3-N为28-35mg/L,油为29-35mg/L,SS为38-42mg/L时,CODcr、NH3-N、油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52%,30%,65%和35%。
预处理的废水进入生物处理工艺,在生物处理工艺研究中对比了普通活性污泥法、酸化-好氧生物法和PACT三种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酸化-好氧生物法和普通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染物生物效果基本一致,在停留时间为16h的条件下CODcr、油、SS、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49%、50%、32%、46%。
而PACT法的去除率分别为75.5%、70%、69%、60%。
对比分析可知,PACT法对CODcr、油、SS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所以对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低浓度煤制油废水生物处理选用PACT法较合适。
采用混凝-气浮预处理和PACT两种工艺进行组合对煤制油低浓度含油废水进行处理,CODcr、油、NH3-N、SS的出水浓度分别为45-50mg/L、3-5mg/L、8-10mg/L、8-12mg/L,已经达到三级进水标准,其中CODcr和油达到回用水标准,继续深度处理后,都可达到回用水标准。
【关键词】煤制油废水;
混凝;
气浮;
活性污泥法;
PACT;
12、阮海涛;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摘要】富煤少油的资源状况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目前煤的利用存在利用率低和污染严重等问题。
煤炭直接液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洁净煤技术,成为有效利用我国煤炭资源,解决石油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国内外液化工艺分析与总结;
液化连续实验系统的设计;
考察加碱预处理、制浆膏中重渣的比例和原料供给速度对油收率的影响;
相似理论在煤制油连续性实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与计算确定了液化连续实验系统的工艺及反应釜的主要参数。
系统主要由加热器、混合器、乳化机、计量泵、反应釜、分离器、压缩机、精馏装置等组成;
确定反应釜当量直径ddl=40mm、总长l=1.3m,并且把鼓泡床反应釜分为两个,每个高0.65m。
在已建成的连续实验系统中对依兰煤进行了液化实验研究(催化剂为天然铝土矿No.1,加氢溶剂为石油重馏分)。
结果表明:
对煤进行加碱预处理NaOH浓度为1%时,453K以下的轻馏分收率是不加碱的1.8倍,此时总的油收率为不加碱的1.08倍。
在0.40.5MPa压力下使用液化重渣与沸点高于623K的液化产物重组分的混合剂作为溶剂时,可以达到较高的油收率;
当重渣在混合物中比重达到25%时,第三馏分出现明显峰值,此时总油收率无明显降低,液化效果较好。
在实验的速度范围内,各个馏分的油收率都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最佳的原料供给速度是2.0千克/小时,增大供给速度还在防止煤粉颗粒沉降流动分层方面有很大作用。
针对液化连续实验系统中的固液两相流动特点,推导出实验系统相似准则及模型放大的相似条件,颗粒绕流雷诺数Reδ符合斯托克斯定律,Fr和Stk为近似模化定性准则。
经相似计算得到几何放大100倍后的混合物流速为3.70×
10-3m/s,煤粉颗粒粒径小于0.126mm。
【关键词】煤直接液化;
连续系统;
实验研究;
模化;
13、刘钧;
煤间接液化工艺流程的模拟与优化[D].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2009
【摘要】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以煤气化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系统无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煤制油作为煤炭工业的绿色化学技术,对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环境建设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煤间接液化工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与优化。
以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为主要工具,通过对美国ORCF煤制油项目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一种煤间接液化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包括SHELL煤气化模型和SMDS费托合成模型。
本文根据SHELL煤气化工艺资料和ORCF项目设计报告,首先建立了SHELL煤气化装置的计算机仿真模型,根据工业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在完成气化装置的模拟之后,建立了SHELL煤气化过程的稳态系统模型。
系统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数据与工业生产的操作工况基本吻合,模拟系统可以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对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同时提出优化的操作条件。
在煤气化仿真模拟的基础上,本文参照ORCF项目设计资料,对工业流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采用浆态床反应器,对费托合成反应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了初步的间接液化产品,建立了费托合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关键词】煤气化;
流程模拟;
14、许敬刚;
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煤气化装置的方案研究[D].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2012
【摘要】本文以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为背景,以气化技术的比选为重点,结合项目所在地配套煤矿原料煤种的煤质适应性和目标产品的需要,确定了选择气化技术的基本准则,即技术的工业应用业绩、投资、成本、效率、环境影响、长周期运行的经验。
以此为依据,对国内外煤气化各种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煤制油装置煤气化技术的技术选型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介绍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开发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在商业化运行中的改造优化,总结了大规模化装置表现的特点与优势。
着重探讨了工艺条件对气化装置的影响,论述了装置在仪控系统、关键设备管线选型及布置、配套工程设计等方面内容。
力求通过优化工程设计,使气化装置运行达到高效、安全稳定、长周期的较高水平,示范装置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关键词】煤间接液化制油;
气化装置;
比选;
对置式多喷嘴气化技术;
优化;
三、专利文献
15、聂新成;
吴庆伟;
一种煤制油的方法:
中国,CN201110154211.7[P].2011-11-23
【摘要】一种煤制油的方法,主要特点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煤粉步骤;
(二)制煤浆步骤:
1)将煤粉与溶剂和催化剂按照重量比例混合,2)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制成煤浆;
(三)反应釜处理步骤:
将煤浆送入反应釜内,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得到液化油,再生产时该液化油可作为步骤
(二)中的溶剂;
(四)蒸馏釜处理步骤:
将液化油送入蒸馏釜内,加高温分馏出汽油、粗柴油和油渣;
(五)过滤及加入调和剂步骤:
将粗柴油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滤除去杂质后按照重量配比再加入调和剂即得到成品油。
本发明原料易取,工艺简单,采用不加氢与制氢设备,设备投资少,不污染环境,产品价格低廉,市场前景看好,适合推广。
16、吴昊;
胡志海;
聂红;
李猛;
徐润;
侯朝鹏;
夏国富;
一种煤制油联产代用天然气的方法:
中国,CN200910180774.6[P].2011-05-04
【摘要】一种煤制油联产代用天然气的方法。
煤经气化后所得合成气进入甲烷化反应器,甲烷化反应器出口物流经气液分离,分离出甲烷化过程中生成的水,气体部分循环回甲烷化反应器入口进一步参与反应,未循环的气体进入费-托合成反应器。
费-托合成反应器出口物流经冷却、气液分离,得到合成油及气体,进一步分离出气体中的CH4,富含CH4的气体作为代用天然气输出。
本发明由煤同时生产合成油及代用天然气,既解决了费-托合成反应器温度不易控制的缺点,又省去了费-托合成装置的循环压缩机。
在联产代用天然气的同时,不改变费-托合成的产物分布,费-托合成同样可以获取高比例重质烃。
17、顾为东;
倪维斗;
方敏;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液化煤制油的生产方法:
中国,CN200810236280.0[P].2009-05-27
【摘要】本发明的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液化煤制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将大规模、随机性的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脉动直流电能。
利用该电能电解水生产出两股物流:
氢气物流和氧气物流。
其中的氧气作为液化煤制油工艺中的氧化剂;
而氢气作为以及液化煤制油工艺中的反应原料气。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点:
提高了煤制油的产率,产出增加一倍;
同时大幅度降低生产煤变油工艺的投资成本和操作费用;
而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传统生产工艺排放量的10%以下;
该工艺有效的利用了风电,突破常规大规模风电必须并网,但又受并网贡献率10%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制约,实现大规模风电在本工艺液化煤制油生产中得到100%利用,使绿色煤化工成为一种可能。
四、会议文献
18、朱继承;
田基本;
孙启文。
立足自主核心技术建设百万吨级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的可行性[C]//沈跃栋。
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文集。
上海:
上海材料研究所《能源技术》编辑部,2005:
202-205
【摘要】以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和我国的研发成果为基础,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建设百万吨级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证。
在我国多煤少油地区,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费托合成技术来建设百万吨以上级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不仅在技术是落实和可靠的,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而且,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间接液化;
煤制油;
19、郑春临。
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C].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上海:
上海市石油学会,2007:
198-193.
【摘要】煤制油也称煤液化,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煤化工技术的简称。
通过对目前主流的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和建设中的工业应用装置的介绍,了解煤直接液化及间接液化各有所长,同时又有一定的互补性。
发展煤制油产业对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保障能源安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应用;
20、吴春来.对煤直接液化产业化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C].中国煤炭学会煤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型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2004:
4-12.
【摘要】煤炭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可靠的、廉价的、可洁净利用的一次能源资源,必须加速实现煤液化产业化以缓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煤炭液化是一种先进的洁净煤技术,是“煤代油”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快实现我国煤炭液化工业化生产,要在做好技术引进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液化技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因煤因地制宜,要对示范厂的建设和试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高度注意并制定出得力的
风险;
对策;
21、KarelSvoboda,MichaelPohořelý
MichalJeremiá
š,PetraKamení
ková
MiloslavHartman,SiarheiSkoblja,MichalŠyc.Fluidizedbedgasificationofcoal–oilandcoal–water–oilslurriesbyoxygen–steamandoxygen–CO2mixtures[J].FuelProcessingTechnology,Volume95,March2012,Pages16-26
Abstract
Polishbituminouscoal,Germanbrown(subbituminous)coalandrapeseedoilwereselectedforpreparationofcoal–oilslurry(COS)andcoal–oilinwaterslurry(COWS)withcontentofcoalabout50mass%.Laboratory,electricallyheatedgasifierwithfluidizedbed(FB)ofsandparticleswasusedforthecoalslurriesgasificationwithsteam–O2andCO2–O2mixtures(ER=0.19–0.23)attemperaturesbetween800and925°
C.FBgasificationwithmixturesofO2/CO2(CO2/dryfuelmassratio1–2.4)cangenerateproducergaswithLHVvaluesabout8–10MJ/m3.Theheatingvalueofthedry,N2-freeproducergasfromCO2–O2gasificationislowerincomparisonwithgasificationbysteam–O2mixturesatcomparableconditions.Theheatingvalueoftheproducergasisinfluencedbyarelativelyhighcontentofmethane,ethyleneandBTXcompounds.Theyieldofheaviertarcompounds(excludingBTX)ishigh,exceeding20gtar/kgofdryGermancoalbasedCOSandexceeding36g/kgo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制油 工艺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