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债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隐忧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11165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27KB
俄罗斯外债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隐忧文档格式.docx
《俄罗斯外债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隐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外债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隐忧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外债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衡量外债风险和偿还能力的各项指标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且其偿债能力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存在很大变数。
俄外债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管理混乱,统计数字出入很大。
首先,对外债的定义不清,各部门债务分类和统计方法差异较大,为准确确定债务规模造成很大困难。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CED)和世界银行(WB)等四家国际机构联合组成的国际外债统计工作组做出的定义,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负债。
俄关于外债的定义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992年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内债法》规定,国家内债和外债按货币标准进行分类,即根据产生债务的货币划分为内债和外债。
随着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化的发展,以及逐渐取消办理外汇业务的限制,1994年通过的《俄联邦政府对外借款和俄联邦向外国政府、法人和国际组织提供国家贷款法》做出规定,外债是指从国外借入的、产生国家财政义务的贷款。
此后,随着经济情况的发展,俄罗斯内债和外债逐渐融合起来。
由于在国内发行以外币标价的有价证券,一方面使非居民的资金大量流向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这类内债工具市场;
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国内外币债券”形式存在的“国内外币债务”。
随着欧洲债券的发行及其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配销以后,两种国债的融合过程进一步加快。
目前使用的外债定义是:
俄联邦政府从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私人公司借入、尚未清偿的或俄联邦政府和其他组织担保借入的、尚未清偿的全部贷款及利息总额(注:
〔俄〕д.л.格洛瓦切夫:
《国债理论及俄罗斯和国际外债实践》,莫斯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但在具体统计中,各部门仍各自为政,导致统计数字混乱,以至于财政部长库德林在杜马介绍外债情况时,议员们对外债规模提出了很多质疑(注:
〔俄〕《独立报》2001年9月27日。
其次,外债管理政出多门,职能分散,是导致外债规模失控的制度因素之一。
俄罗斯独立以后,财政部、经济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都有权对外借贷,也都被赋予外债管理职能,没有统一的国债管理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外债规模控制无从谈起。
直到1998年,俄才将外债管理职能统一到财政部。
第三,债务政策缺乏战略目标,是导致债务规模失控的政策因素之一。
从总体上看,俄罗斯外债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
外债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脱节,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外债管理着眼于短期目标,缺乏战略性安排;
债务政策不透明;
缺乏有效的国债风险管理程序等。
上述问题不仅对外债规模控制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使外债难以合理使用,导致日后偿债困难,甚至引发了外债危机。
(二)外债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苏联解体后,俄作为原苏联继承国,继承了其总额达649亿美元的巨额外债。
现实原因是,独立后的俄罗斯又举借了大笔新债。
基本情况是:
1.俄对外举债按规模大小分为两个阶段。
1994年以前,俄倾向于用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但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大以及实行价格自由化改革,导致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1992年上半年,俄通货膨胀率已高达245.3%。
在这种背景下,从1994年起对外借款数额急剧攀升,尽管通货膨胀压力得以减轻,但导致国家债务规模迅速膨胀(见表1)。
2.外债规模增长迅猛。
到1998年年初,俄外债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其中俄自身所欠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
自1994年起,俄罗斯外债规模连年扩大,俄新借外债余额从1993年的9亿美元激增到1998年的550亿美元,增加了60多倍,平均每年递增47%。
特别是1998年,债务余额增长更为迅猛,一年内增长了66%。
3.衡量债务状况的各项指标严重恶化。
首先,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一直不大,外债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35.7%,略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到1998年,由于卢布贬值,俄国内生产总值用美元估价仅2850亿美元,外债与GDP之比已达到64%。
其次,俄出口产品过于单一,价格过分依赖世界市场,出口创汇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俄外债余额占商品和劳务出口之比1995年年初为137.5%,1998年年初达到166%。
以上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世界公认的警戒线。
(三)尽管近两年俄GDP大幅增长,但衡量债务负担和偿债能力的各项指标仍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
与1999年年初的1560亿美元相比,至2001年10月,俄外债规模减少了218亿美元,外债总额减少了14%,外债负担大大减轻。
但据此认为俄外债负担不重的说法仍失之偏颇。
据初步估算,至2001年年底,俄GDP没有超过3000亿美元,且其国际收支状况对世界市场价格依赖性较强。
根据国际通行的外债监控系统,负债率、偿债率和债务率是衡量一国债务状况的主要指标。
负债率是外债余额与GDP的比率。
国际上通常认为负债率不应超过30%~35%。
如负债率超过35%时,说明该国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过大,很难承受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一旦国外资金供给出现困难,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急剧衰退,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使经济恢复和振兴。
偿债率是外债还本付息与出口外汇收入和劳务收入的比率。
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比率不能超过25%。
当偿债率超过25%时,说明该国在这一年内的对外付息负担过重,还款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都将偿债率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偿债能力大小的最重要外债指标之一。
债务率是外债余额与外汇收入的比率。
一般认为,该比率不应超过100%。
当超过这一指标时,说明该国外债余额过大,外债负担过重,在现有外债余额到偿还期时,该国的外汇收入很难满足对外还款的需要。
即使在未来几年内外汇收入有可能增长,但增长速度一般却很难赶上债务到期的速度。
1992~1998年俄罗斯外债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年
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苏联债务
1049 1037 1086 1030 1008 978 950
俄罗斯债务 28
9
113 174 242 330 550
资料来源:
根据俄罗斯联邦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委员会资料编制。
转引自对策基金网站(http:
//sihf.spb.ru)。
粗略计算,俄2002年的负债率、偿债率和债务率预计将分别达到67%、40%和140%左右,俄外债负担仍然过重、还本付息压力仍然过大的事实显而易见。
外债仍是困扰俄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
2003年,俄需偿付外债本息总额仍然很高,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仍不可低估。
二俄解决外债问题的具体做法
关于在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偿债问题,俄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应该按期如数偿还到期债务;
另一种认为,应该继续进行债务重组,将出口收入和预算盈余更多地用于国内投资,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及时偿债对俄是有利的,债务重组只能使外债“越组越多”。
为顺利渡过2003年偿债高峰期,应改变偿债时间表,但不是推迟偿还,而应提前偿还。
推迟偿债的债务重组计划对外债问题的解决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目前偿债时间表中的几个高峰期均是过去多次进行外债重组造成的。
如果现有外债不进行重组,2002~2030年,外债本息总额为3290亿美元,如果进行重组,本息将高达3800亿美元。
经济增长与偿还外债没有必然联系,偿还债务对经济增长不会起到制约作用,反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注:
http:
//www.polit.ru)。
主张推迟外债偿还的人认为,俄外债负担过于沉重,偿还难度很大,2003年预算盈余恐怕无法满足当年偿债需要,继续进行债务重组谈判势在必行。
即使俄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也应该推迟偿债进程,其理由是预算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偿还外债,将造成国家资金愈加匮乏,造成经济增长停滞;
用于其他预算开支的资金减少,社会危机则可能加剧。
应该看到,俄自90年代以来的外债危机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外债规模扩大速度较快,外债投向主要用在了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到期债务上,不但没有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反而与经济危机相互作用,破坏了偿债的经济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外债危机以来,西方债权国、债权银行、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债权国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拯救措施,这些措施对外债危机的缓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俄政府为解决外债问题,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战略。
主要做法是:
(一)外债重组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所谓债务重组,是指改变偿还外债的条件,例如延长债务期限和宽限期等,或是重新筹款偿债,即举借新贷款偿还到期债务。
俄债务重组主要是以重新安排偿债进度表的方式进行的。
俄承担的苏联外债中,大约2/3应在1992~1995年间偿还,但由于俄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只能采取通过谈判重组债务的方式缓解眼前的危机,调整与苏联外国债权人的关系,并根据支付债息的现实可能,重新安排偿债进度表。
1992年1月,俄同巴黎俱乐部达成协议,将在1991年1月1日前形成的并应在1991年12月到1992年3月间偿还的债务延期。
1993年,俄联邦就原苏在1991年1月1日前形成的应在1991年偿还的中、长期政府贷款债务的重组问题,同西方债权国达成协议,重组的债务包括1993年1月1日前累积的债务本金和利息。
结果,1993年应偿还债务总额的80%(150亿美元)延期10年,并带有5年优惠期。
同时,一些短期债务也得到重组。
1994年年中,俄联邦又同债权国达成协议,将当年到期的近70亿美元延期。
1995年11月,俄同伦敦俱乐部债权国签订了预备协议。
根据债务重组规划,所有未偿还的债务本金将近250亿美元,将在25年内还清,首次支付在2002年。
1996年4月,俄又同巴黎俱乐部达成协议,380亿美元债务得以全面重组。
其中45%在25年内还清,其余55%,包括对巴黎俱乐部的短期债务在21年内还清,重组后的债务本金将从2002年开始每年偿还一部分。
1995~2002年为优惠期,在此期间只支付1/4的利息。
2000年3月21日,俄与伦敦俱乐部达成了新的债务重组协议,原318亿美元的债务将被免除103亿美元,其余63.5%(200亿美元)转换成偿还期为30年的欧洲债券。
通过外债重组,俄在偿债问题上获得了一定的喘息时间。
近两年来,俄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偿债能力大大提高,西方债权人对债务重组做法逐渐失去耐心,开始向俄逼债。
巴黎俱乐部债权国认为,俄目前有能力偿还外债,应该如数按期偿还。
巴黎俱乐部是俄最大债权人,俄欠该俱乐部债务总额480亿美元左右。
俱乐部成员国中俄最大的债权国德国称,德也存在严重的预算缺口,在俄经济好转的情况下,继续对外债进行重组是不可接受的。
(二)以债务资本化和债务转换方式缓解外债压力,将解决外债问题的战略由重组过渡到减少。
这些方式包括:
以债换物(用俄产品抵销债务)、以债换股(用俄私有化企业的股权换债务)、以债换债(用其他国家欠俄的债务换俄欠其他国家的债务)、以债换投资(债权人购买俄债务,用以对俄投资)、以债换税(债权人向俄投资,用债务抵补债权人所办企业的税金)。
第一,“以债换物”。
俄以独自承担了原苏联全部债务为由,向有关债权国推销“以债换物”偿债方法。
“以债换物”的成功例证是解决了俄欠捷克的债务。
捷一公司以俄通过该公司向捷批发电力为条件,折价购买了俄债务。
普京在访问奥地利期间,也曾提出用俄产战斗机抵销债务的建议。
第二,“以债换股”。
俄最大的债权国德国曾建议用对俄债权换俄企业的股份,但俄政府对此反应冷淡,主要原因是两者在选择何种企业股份的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德感兴趣的是绩优股,俄不同意将这些企业的股份出让给前者。
此外,俄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俄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没有反映实际价值,与其用股份,不如用现汇偿债更有利。
第三,“以债换投资”。
俄提出将对俄债权转换为投资的建议。
德国认为,债权换投资只能用来解决原苏联欠前民主德国的债务,巴黎俱乐部框架内的债务不能按此方法办理。
以债换投资的成功例子是俄与意大利合作生产雅克-13AEM教练机,意方用对俄债权参与投资,从而获得企业产品的支配权(注:
〔俄〕《总结》杂志2001年第11期。
至于“以债换税”、“以债换债”等方案都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至今尚未看到实际步骤。
即使正在实行的一些做法也存在不少争议,尚看不到全面铺开的可能性。
(三)按期如数偿还到期外债。
从2001年3月起,俄开始按期偿还2
001年到期外债。
尽管俄部分政要和经济学家对偿债问题存在不同看法,但在经济趋于全面好转的情况下,俄在偿债问题上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
同时,GDP的增长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为偿还债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进行债务重组谈判不利于俄恢复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信,更不利于其重返该市场为本国经济募集资金。
2001年3月,俄政府对当年预算进行了修改,动员包括税收、对企业进行私有化得来的收入以及国内市场融资得来的资金偿还外债。
事实证明,债务资本化和缓、减,免、转等对策只能是缓解债务危机的权宜之计,发展经济,改善贸易状况,才是治本之道。
三俄外债问题的解决前景
俄外债问题能否出现转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003年外债偿还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俄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俄外债规模远远高于官方统计数字,俄外债总额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
另一种看法认为,通过对欠伦敦俱乐部的外债进行重组,燃眉之急已得到缓解。
及时足额偿还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债务,并提前偿还了欠国际金融组织的债务后,尽管2003年高峰期仍然存在,但外债总额低于预先估计的数字。
俄能否顺利渡过外债高峰期取决于以下因素:
首先是宏观经济状况。
能够总体反映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指标是外债与GDP的比例关系。
近年来,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一直不大。
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5年为35.7%,而1985年为9.8%,1990年为16%。
1998年由于卢布贬值,用美元计算的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就只有2850亿美元。
2002年外债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67%左右,外债负担仍然过重。
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外债规模大但负担不重,主要原因在于GDP保持了增长和稳定,外债偿还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我国的外债规模与俄罗斯同样不相上下,但由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外债规模的扩大没有形成过大的还债压力。
其次是国际收支状况。
外债余额与商品和劳务出口的比例是衡量外债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
外债偿还的重要来源是出口换汇,出口增长有利于提高政府外债的偿还能力。
俄外债余额占商品和劳务出口的比重,1985年年初为51.4%,1990年年初为91.4%,1995年年初为137.5%,1998年年初为166%,2002年为140%。
比例虽然下降了,但仍超过100%的警戒指标。
俄出口产品过于单一,价格过分依赖世界市场,在1998年卢布贬值效应逐渐消失以后,俄出口状况如何尚有待观察。
再次是官方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与外债的比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政府的偿债能力。
这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能直接用于偿还外债,而官方国际储备则是偿还外债的直接来源。
截至今年1月4日,俄外汇储备增长到367亿美元。
因此,2002年俄外债问题不会严重恶化,但2002年俄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2003年外债问题的解决具有决定性意义。
最后是外部因素。
外债问题的解决除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外,还与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密切相关。
IMF不但在债务重新安排的谈判和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以备用信贷协定方式对债务国给以一定的支持。
面对2003年偿债高峰期,俄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提前偿还了欠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即是一例。
尽管IMF的利率是最低的,但俄仍允诺提前偿还欠IMF的部分债务。
"
9·
1l"
事件后,俄迅速调整对美政策,外债问题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进入2002年,俄罗斯加大了解决外债问题的力度。
首先是继续偿还到期债务;
其次,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债权国,使其减免部分俄所欠债务;
再次,与蒙古、越南等苏联债务国达成了偿还债务协议,部分减轻了俄的债务负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俄罗斯 外债 经济 增长 背景 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