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07778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50.75KB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移动互联网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
D.分享经济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阶段,概述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大量事实,阐释了分享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文章详细介绍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从中可见作者对分享经济发展的乐观态度。
D.文章先介绍分享经济的概念,然后将分享经济的利弊加以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缺少海量、分散、闲置且可反复使用的社会资源,分享经济就难以获得迅速发展。
B.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运行方式,对闲置资源持续进行优化利用。
C.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分享经济可以重构社会关系,进而增添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D.作为涌现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多方面的革新。
【答案】1.D2.D3.C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有偿”错误,原文“但主要是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
B项,“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同步产生”文中无据,文中只有“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脱颖而出”的说法;
C项,“移动互联网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错误,原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的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D项,“将分享经济的利弊加以对比”错误,文中没有二者的对比。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C项,因果倒置,原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也增添了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大海行船
乔显德
由于当兵与工作的经历,我与船结下了下解之缘.在泰国、香港、上海、南海、渤海等海城郁坐过船,也就对坐船感触颇深,久积脑海。
海船在浩瀚大海里昼夜不停地航行,有时风平浪静,坐在船上感到安安稳稳,舒舒服服;
有时顺风顺水,坐在船上觉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有时风起浪高、坐在船上就感到颠颠簸簸,战战兢兢。
船上的生活就这样度过,然后船停靠在码头,我们上了岸。
大海行船、有的定下了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地,还经过反复专察、精密测算建立了准确的航线,作为航行的指南。
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是航标。
沿着这些航标、这条航线扬帆起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待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再向大的目标、更大的目标奋进,这样走出的是胜利者的轨迹,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有的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没有近距离的小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航线随波逐流,走到哪算哪,走出的是杂乱无章的航海轨迹,白白耗掉了许多资源不说,往往在中途就被风浪掀翻,或者触礁沉没。
大海行船有时会坐上顺风船,或者赶上季节性洋流,顺风顺水、乘风破浪,船行驶得自然就快。
坐在这样的船上,感到一日千里淋漓酣畅;
有时也会坐逆风船、逆流船,要经受风浪海流的阻碍,迎风而上,劈波斩浪。
如果纯逆风,船就不能直线行驶,还要转舵换舷,只能走大“之”字形路线,这样,船自然就行驶缓慢。
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
我清晰地记得,坐顺风船时,一路如行云流水,畅通无阻,只行了二十四个小时。
返回时,还上了逆风、一路上船体晃晃悠悠,冲冲撞撞,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一共用了二十八个多小时,这多走的四个多小时显得特别漫长。
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
正是应验了那句古话:
一步慢,步步慢。
在茫茫的大海上行船,前路艰险而且始终充满着未知,有时会碰到惊涛骇浪,有时会遭遇弥天大雾,还有时会发生机器故障……前些年,我在烟台至大连的茫茫海上,曾遭遇过风浪的袭击,龙卷风掀起滔天巨浪,客船瞬间剧烈震荡,突发癫痫似的摇来晃去。
打开舱门,看到有的旅客直趴在地上,像黑暗中躲避危险、屏息以待的甲壳虫,惊吓过度,行为滑稽;
有几位勇敢且健壮的青年扶着墙壁,能勉勉强强、跌跌撞撞地踉跄几步。
只有船上的工作人员气定神闲,安之若素。
更让我惊讶的是为了观察龙卷风的走向,一位水手身系安全索,竟然冲上甲板,立在船头,岿然不动……
坐在船上,前路水远是个未知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受艰险和大风大浪的侵扰。
有的人不惧风浪,有搏击风浪的勇气,毅然迎着风口浪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为战胜风浪的勇士。
而有的人就为难发愁了,就沮丧了,就意志消沉了,就惧怕了,就妥协了,就止步不前了,这样,必然成为大风大浪中的弱者,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大海行船,每艘船所选择的目标不同,驶出了不同的海上航程;
人行于世,每个人所经历的的风浪、波折不同,辰现了不同的人生风采。
而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点出“我”与船的不解之缘,然后使用排比句和大量的叠词,概写了乘坐海船时的三种不同感受。
B.海船在纯逆风的情况下不能直线行驶,只能走大“之”字形迂回路线,文章以此讽刺了那些不敢直面困难的人。
C.文章第四段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人们面对风浪袭击时的不同表现贺美了不惧风浪、搏击风浪的海员们。
D.文章围绕大海行船选择恰当的材料,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5.作者笔下的“大海行船”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6.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最后一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B5.①大海行船,要确定目标,建立航线,在遭遇不同情况时要正确地应对:
②人生在世,要有志向与规划,要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要勇敢面对挑战,展现人生风采。
6.①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可以增强大海行船的真实感,便于作者抒发情感;
②最后一段用第二人称,亲切面对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③这一变化,由“我”的体验与感悟转为对读者“你”的期待,从而启示人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内容,C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文章以此讽刺了那些不敢直面困难的人”错误,这一事例为了说明行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用正确的方式解决。
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意蕴的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笔下的“大海行船”的意蕴,实际就是分析文章的标题的含义,答题时结合文章的情节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深层含义,表层的含义为“大海行船,要确定目标,建立航线,在遭遇不同情况时要正确地应对”;
深层的含义为“人生在世,要有志向与规划,要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要勇敢面对挑战,展现人生风采”。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主要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人称的变化的效果的题目,要求回答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最后一段却改用第二人称的艺术效果,答题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答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作用,然后再答出变化的效果即可,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可以增强大海行船的真实感,便于作者抒发情感;
最后一段用第二人称,亲切面对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这一变化,由“我”的体验与感悟转为对读者“你”的期待,从而启示人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材料一:
孔子认为:
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滿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2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个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
“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
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贵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
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
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升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梅更加力!
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
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
因为有我,相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责任。
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危难财利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D.成人礼的宣督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解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成人礼”不仅是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9.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B8.A
9.①形式上:
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
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
②内容上:
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原文“倡导各地组织年滿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原文“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士奇,泰和人。
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
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
帝阅无士奇名,召问。
对曰: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令受否来可知且物微当无他度”帝遽命毁籍。
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
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
士奇曰:
“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
诗小技,不足为也。
”太子称善。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
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
既而不得立,怨望。
帝又怜赵王年少,宽异之。
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
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
士奇以孝敬对,且曰:
“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
”帝悦。
十二年,帝北征。
士奇仍辅太子居守。
汉王谮太子益急。
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
士奇后至,宥之。
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
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
”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
帝怒,降一官。
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
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
“谦应诏陈言。
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
”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英宗即位。
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
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
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
士奇感泣,忧不能起。
卒,年八十。
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
杨士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皇太子地位仅次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
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
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与他们斗争,并因此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
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
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
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
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欺凌、杀人而被逮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土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
【答案】10.A11.D12.B
13.
(1)当初,皇帝监管国事的时候,非常怨恨御史舒仲成,到这时想治他的罪。
(2)杨士奇因为年老疾病正在休假,天子恐怕伤了杨士奇的心,颁下诏书宽慰勉励他。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时”表时间,是“奇赴广”之时,后面断开;
“以故”“且”连词,表原因和并列,后面的句子较长,前面断开。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项,“赋税”由户部掌管。
1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题中B项,“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错误,原文“汉王谮太子益急”。
1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憾:
怨恨;
至是:
到这时;
罪:
动词,治罪;
以:
因为;
在告:
正在休假;
慰勉:
宽慰勉励。
参考译文: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世,江西泰和人。
建文初年,朝廷集合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已经因为举荐被征召授予教授,应当前去赴任,王叔英又以其史学才华推荐他。
于是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编纂官。
’
杨士奇奉行职事非常谨慎,在家里从不说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
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敬谨慎,善于对答,议政总能合皇帝的心意。
他人有过失,杨士奇都为之掩盖。
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统领西南时,带当地土特产赠送给内廷官员,有人得到馈赠名单呈上皇帝。
明成祖看后发现其中无杨士奇名字,于是召见杨士奇询问。
杨士奇回答道:
“徐奇奔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赠行,我恰逢得病未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
现在各位大臣接受与否还不知道,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
”明成祖于是命令毁掉了那份名单。
明仁宗即位,提拔杨士奇做礼部侍郎兼任华盖殿大学士。
当时有大臣上书歌颂太平盛世,明仁宗拿它让各位大臣看,群臣皆以为然。
唯独杨士奇称;
“陛下虽然泽被天下,但是靖难所牵连的流徙之人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
国家应当继续休养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差不多可以期至。
”明仁宗表示赞同,于是对蹇义等人说:
“我对你们至诚,是希望你们匡正辅佐、纠正错误。
但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书,你们等人均无一言。
果真朝廷政事毫无缺漏,天下太平了么?
”群臣听后惭愧道歉。
明宜宗即位时,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淳三人。
杨荣为人豁达,果断勇毅,敢作敢为,但非常懂得馈遗,边将每年都送良马给杨荣。
明宣宗非常清楚这件事,就问杨士奇(是怎么回事):
杨士奇为杨荣极力申说:
“杨荣通晓边疆事务,我们比不上他,陛下不应该以此小错而介意。
”明宣宗笑道:
“杨荣曾经说你和夏原吉的坏话,你却还要为他着想吗?
”杨士奇说:
“希望陛下像曲意包(宽)容我一样来包(宽)容杨荣。
”皇帝的心意才纾解。
杨荣因此觉得愧对杨士奇,以后两人相处得很好。
明宣宗去世,明英宗即位,年方九岁。
军政均由太皇太后负责,太皇太后非常信任杨士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合肥市 调研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