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203468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96KB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计在2016年很难出现高速增长。
有可能拉动产业增长的两大领域是集成电路和彩色电视机。
自2014年以来,中国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产品进出口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形势较为严峻。
展望2016年,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需求依然不旺,进出口、出口和进口金额都回复到正增长状态的可能性较小。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一直处于正负之间的低位增长,对出口导向型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发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新开工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从中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产线布局看,2016年仍将有较大规模的投入资金,有望继续拉动产业投资的稳定快速增长。
数字视听领域,显示技术持续多元化发展,中国品牌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显示技术正迎来新的爆发期,ULED、量子点、激光电视、曲面电视、超薄电视等技术陆续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行业竞争加剧,海尔、风行等5家企业宣布联合布局智能电视领域,长虹、康得新、东方视界共同宣布推动裸眼3D产业发展,尼尔森网联、优朋普乐、芒果TV和国广东方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智能电视广告标准,随着智能电视从终端、服务到商业模式不断探索,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抱团成为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
通信设备领域,通信设备产品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不可持续,通信设备产业的增长将从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驱动转变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驱动。
5G技术的研发和商用规划将推进通信设备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
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和融合化将是网络的发展趋势。
全方位超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技术、睿智光传输网络、新型IP网络等技术将成为产业创新主要发力点。
计算机和智能终端领域,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互联设备的冲击下,全球PC市场持续低迷。
商用市场的需求相对稳定,但难有大幅增长,PC行业依然缺乏提振因素。
服务器方面,国内以开放POWER处理器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将成型,具有自主定义能力的POWER芯片服务器将推出并进入国内市场。
云计算的进一步落地将使服务器的融合架构和集成系统获得快速发展,高端定制化服务器市场将成为厂商争夺的焦点。
集成电路领域,2015年全球芯片销售额增长预计仅为2.2,2016年预测应在1.3左右,主要原因是传统市场推动力不足。
例如,笔记本电脑、超极本等电脑产品销售将从6.2降至1.9;
手机销售量的年度成长率可能仅为0.7。
内存部分,因为三星与海力士的新产能上线,DRAM将会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供应过剩。
因此,中国集成电路增速也难出现逆势增长。
新型显示领域,新产能、技术、市场应用等方面都保持良好态势,从技术发展看,中国大陆骨干企业在高分辨率、宽视角、低功耗和窄边框、曲面等新技术上加大投入,新技术导入和应用提速,多条高世代线投产推动产业整体高速增长,新增投资拉动全球产业发展,外资配套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大陆,推动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材料和零组件配套发展。
从国外看,2016年受美国加息、量化宽松货币退出等政策后续影响不确定性影响,欧元区政府债务压力未解除,加之新兴市场经济明显波动和下滑,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仍然低迷。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显著下滑,全球IT支出将进一步下降,使得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十三五”时期的核心任务。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需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以克服当前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信息产业基础领域能力较弱,与产业规模不相适应,整体发展呈现应用强、基础弱的“倒三角”形态。
我国在IGBT、电感器、传感器等关键产品方面依然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在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亟需的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也处于较为落后地位,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关键设备以及自动贴片机、薄膜流延机等核心专用设备则长期依赖进口。
在中国构建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中,核心基础产业仍然是需要突破的缺口,需要引起持续高度重视。
伴随着产业间的融合创新,软件对硬件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决定产业竞争的关键要素。
这就决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仅限于制造业范围内,需要重视从基础零件、核心器件、软件、整机组装、网络适配、应用等方面的竞争,其中,龙头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领导者。
如三星在产业链上的完整性和某些环节的垄断性,如苹果在封闭操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方面的优势等,都是龙头企业在向国际竞争迈进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差距,中国企业应继续加快转型,重视设计产业链和生态圈竞争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
以机器人、大数据、3D打印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成为全球关注重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技术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极大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一、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使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
“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并对全球制造业、服务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工业机器人应用或将加速财富聚集。
日益上升的人力成本已逐渐超过使用机器人的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机器人来部分替代工人。
工业机器人已从汽车制造领域向机械、建材、物流、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渗透。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减少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就业岗位,致使众多低技能工人面临更低收入或者失业困局。
由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劳动力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率提高将使财富加速向少数人手中聚集。
2、服务机器人将释放知识型工作者创造潜力。
当前,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并开始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向知识型行业渗透。
例如WellPoint公司和IBM公司联合推出的“临床肿瘤学顾问”机器人能将病人电子病历数据与相关数据库进行对比和分析,为医生临床治疗提出宝贵建议。
类似服务机器人应用的例子还有很多,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能将知识型工作者从重复性、规律性强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知识型工作者集中精力从事复杂性和创造性更强的工作,进一步释放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潜力。
二、数字企业数字企业就是将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等技术与企业模式融合在一起的高度数字化的企业。
数字企业在数字化驱动的生态系统里将产生更多吸引消费者、员工以及合作伙伴的新机会。
1、“众包”助推数字企业构建新产业生态体系。
“众包”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
通过“众包”,数字企业可超越自身限制,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专业人才对相关任务进行研究分析。
当前,准确把握消费者消费需求动向是实现消费创新的前提条件。
采用“众包”方式的数字企业可以广泛听取消费群体意见,快速获取消费需求变化,发现创意消费模式,实现消费创新。
此外,现代企业中专业研发人员成本越来越高,而“众包”采用结果导向型付费方式,出结果才付费,费用少甚至不付费。
因此以“众包”方式把一些研发任务发布出去,既能利用全球高端专业人才获取优秀解决方案,又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众包”方式的应用将推动数字企业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2、数字企业或将激起经济模式创新数字企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对劳动力需求大量减少。
例如影像服务行业中的同一项服务,柯达公司过去要雇用13000人才能完成,而现在Instagram公司仅需13人就能完成。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些成熟的经济体需要通过经济模式创新来增加就业,安置剩余劳动力,维持社会稳定。
三、3D打印3D打印已涵盖医疗、教育、玩具、汽车、航天航空、日常消费品、建筑设计等领域。
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拥有独特优势打印过程可在办公室、商店甚至家里完成,无需建立工厂和生产线;
能减少废弃副产品的产生,大幅减少材料浪费。
3D打印将彻底改变传统制造方式,为制造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也应看到,3D打印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3D打印将改变既有知识产权格局当前,3D扫描及打印技术日益成熟,3D扫描仪和打印机价格不断下降。
3D打印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零件并进行打印,无需机械加工和任何模具。
因此3D打印能制造一些加工难度非常大的特殊结构物品。
但这也为快速、高效、廉价地仿造已有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引起知识产权争端,甚至给一些机构造成知识产权损失。
高德纳公司预测,到2018年,3D打印或将导致全球每年至少10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损失。
3D打印将改变全球既有知识产权格局。
2、生物打印引发伦理道德激辩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物打印成为现实。
2013年,美国科学家通过3D打印为一名婴儿患者制造了可吸收气管支架。
同年,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一台支持活细胞打印的3D打印机,其打印细胞存活率高达90。
目前,科研人员已能将人类细胞、动物细胞、无机材料、水凝胶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混合后作为生物墨装入独立的墨盒,使用新型的温控单元和优化后的热敏喷墨打印机打印。
通过这项技术构建的多细胞组织能够生长为具有某一完整功能的器官。
然而,目前尚无法评估生物打印器官对植入个体乃至人类进化造成的影响。
未来,生物打印将引发一场关乎伦理、道德、政治和宗教的激辩。
我国IT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为大规模、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芯片和计算机硬件具有了智能,从而成倍地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三是在微电子、软件和激光三大技术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加快了从模拟向数字、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
四是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正在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基于该网络上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电子政府、移动办公和家庭办公等计算机互联网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并得到大力发展。
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使IT产业在数字化革命大潮中,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一、IT定义及分类1.定义InformationTeachnology信息科技的首字母缩写,涉及与信息产业相关行业,以电脑为代表。
IT业大体来说就是电子类产品。
比如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遍设备都称之为IT产品。
IT行业指的是经营这些产品的行业,另外还包括网络,软件等都称之为IT行业。
总之包括内容挺广泛的。
2.分类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此标准是由联合国于1989年制定并审议通过,推荐各国政府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的统计分类标准。
此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
2全球行业分类标准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于1999年联合发布。
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都是美国资深的金融投资公司,而全球信息技术业最发达的地区也在美国,所以这两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中将信息技术业详细进行了分类和划分,是互联网实验室制定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最重要的参考之一。
3国内分类标准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国家统计局于94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2002年5月进行了修订,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于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起用。
新标准中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一门类,其中分为3个大类、10个中类和14个小类。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这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其目的是为证券行业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对上市公司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指导,此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分类的原则、编码方法、框架及其运行与维护制度。
综上所述,IT增值服务类,IT制造类,IT综合类,IT概念类
二、IT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中国信息产业已经度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411亿元,我国信息产业已跃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其中,IT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65亿元,预计到2008年,其规模将达6308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
国内IT业的整体水平不高,与IT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不相称,尚需在各个方面予以提高。
具体表现在1.制造、配件加工等低端的IT主营业务占据主流。
IT配件、电子元器件等技术含量较低、人员素质较差、EVA值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IT制造类企业占据了IT上市公司的大多数。
2.高技术含量、前景广阔的行业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类实力尚弱校这些企业人员素质高、劳动效率高、技术先进,但由于资产规模孝投资不足、借贷能力弱等劣势而丧失不少发展机会,难以成长为国内IT业的主流企业。
3.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存在大量低素质人员,而且在人员结构上存在中间小两头大的不合理状况,未来可能会严重影响这些企业的发展,尚需要在整体上提高水平。
4.规模大的公司集中于低端的制造类和垄断性的通信类,规模和资金不足是整个行业的通病5.整体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少问题,独立董事不足,“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6.整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个别行业整体亏损比如IT配件,EVA值大部分为负值。
对中国IT产业来说,未来的几年,将是更加重要的时期。
传统的IT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市场增长率有所降低;
传统IT产业、通讯产业、互联网产业开始相互融合,新产品、新业务不断涌现,孕育着丰富的商机;
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火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拉动IT行业中上游继续增长,推动互联网新发展。
历经泡沫轮回的互联网,盈利模式逐渐成型,2006年IT行业进入上升通道,随着IT行业从业人员的大量涌入,企业将越来越看重那些“IT业软硬兼施的多面手”,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再次崛起和新的网络商务模式的形成,无疑为更多的IT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三、中国IT行业发展现状中国IT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推广应用等。
经过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
全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主要电子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其中收录音机、电话机、彩电、彩管、音响设备、VCD和一些基础元器件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相比较欧美IT企业以及后起之秀的日本、韩国,中国IT制造业还处于产业的下游。
中国许多从事加工、装配的IT企业深受价格战、高额专利费等问题的困扰。
同时,随着世界上其他不发达地域的开发,中国IT制造业原来具有的劳动力和资源便宜优势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与IT产业紧密相关的中国电信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从1989年到1999年业务总量增长了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3,为同期GDP增幅的4倍以上。
同期公用电信网的总资产增长了大约35倍,以每年43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已初步建成了8纵8横的光缆传输骨干网和大部分本地光缆网。
通信网完成了从人工向自动,从模拟向数字,从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
整个通信网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公用电话网的规模扩大了15倍,十年间电话普及率由1提高到13。
四、中国IT行业发展展望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证。
众所周知,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和倍增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信息产业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宏观管理,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通信运营业,为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与网络服务,从而达到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目的。
为加快我国IT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1、振兴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和物质基础。
国家把信息产品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信息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万亿元。
中国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整合,在现有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培育若干国家级开发与生产基地,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形成以大公司为主体,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通过企业的改组和整合,加大企业的开发创新力度,形成高效的创新机制。
在芯片设计与制造、网络及通信、软件和信息家电等领域,产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企业。
对于发展前景十分明显的个人电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设备、网络工具、高清晰度电视、DVD、信息家电等重点产品,将作为重点发展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
2、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人的知识和智力,而中国在软件人才方面恰恰有很大的潜在优势。
中国将把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1世纪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确定近期的发展重点。
我们将结合国家有关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制定给予软件人才特殊优惠待遇的奖励和分配政策,建立吸引、稳定优秀软件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软件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社会各有关方面多元化共同投资方式,加大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要在软件产业真正有所作为,单纯依靠政策扶持和引导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借助市场的力量,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业,造就一批能够把资金、技术、人才组织起来的风险投资家,真正带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高校和科研院所向软件产业投资,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首先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也是带动IT产业高速发展的动力。
当前,我们正在结合“十五”规划的制定,考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规划。
我们将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科技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超大容量、高度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构筑面向21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组织科研、教育、工业、通信运营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在分工协作、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既要建设一个超大容量、高度灵活、安全可靠的基础传输网和经济适用的宽带接入网,又要合理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专用网和局域网,最终形成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现代化网络布局。
4、运用竞争机制,繁荣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当前,世界电信网络技术正处在重大变革的时期,由于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送的内容和方式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音通信。
丰富多彩的数据传输和信息服务,一方面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大力发展IT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一是公用电话网还会有很大发展。
由于因特网的出现,在今后十年内中国的电话网络规模还将扩大一倍以上,用户数将达到2-3亿,平均每年会有2000万左右的新增用户。
二是无线移动通信也将有大的发展。
用户数在10年内将超过2亿户,意味着普及率达到15左右。
移动通信技术将向利用无线技术提供互联网服务方向发展,网络的功能、信息服务器的功能将更多地在网上发挥,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
三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将很快发展。
数据流量超过话音流量只是个时间问题。
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宽带高速公共信息网络将在不断演变中成熟,在这个网上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经济以及数字化的社会活动方式将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四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将继续以明显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
平均增长速度应在25以上,这个趋势将保持10年左右,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中国将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改革、调整、理顺、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和驱动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促进中国电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市场规范条件下快速发展,以此进一步带动IT产业的发展。
5、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将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重点是政府信息、公共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从近期来看,主要是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上网工作。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我们将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领域、各层次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要加强市场规范、技术标准、信用安全、执法监督方面的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使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6、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大力支持金融、财税、海关、科研、教育、文卫等各类公共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发展 现状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