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00742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64.21KB
男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男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男装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创新性商业模式的出现将会带来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20
二、影响服装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0
1、有利因素20
(1)政策支持20
(2)我国服装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22
(3)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22
2、不利因素23
(1)品牌运作经验不足与研发投入不够制约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23
(2)外部经济环境冲击中国服装行业24
(3)劳动力问题24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25
1、品牌25
2、营销网络25
3、设计研发能力26
4、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26
5、企业管理水平和人才26
四、服装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关系26
1、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26
2、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27
五、行业主要厂商的情况28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更是最大的服装消费国。
但国内人均服装消费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内需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原材料成本波动、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出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产业将加速调整步伐,自主原创品牌逐渐崛起,服装行业开始由一般加工型向自主设计生产和自主品牌制造型转变。
一、我国服装行业状况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行业分类标准》,本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纺织服装制造业。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省市各级经济贸易委员会是国内服装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政府指导、项目审批和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
中国服装协会及各地方协会、各领域分会主要从事行业和市场研究,通过市场预测和信息统计工作,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和培训等方面为业内企业提供服务,提高行业内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进行行业自律管理,代理会员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向会员提供信息及产业指导服务。
该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如下: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9年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全方位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现我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国际化,增强服装、家纺行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指导意见》提出将实施以下主要政策措施:
①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②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③扶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④加大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保护力度;
⑤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
⑥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上述措施后,争取到2015年基本形成健康、规范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培育发展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服装、家纺企业;
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
(2)《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3)《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
该规定中指出:
相关鼓励类行业包括:
纺织类,如1、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品生产;
2、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3、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包括除羊毛以外的其他动物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桑蚕丝、彩色棉花等)产品加工;
4、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服装生产;
5、高档地毯、刺绣、抽纱产品生产,以及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如1、皮革和毛皮清洁化技术加工;
2、皮革后整饰新技术加工;
3、高档皮革(沙发革、汽车坐垫革)的加工。
相关的限制类行业包括:
直销、邮购、网上销售、特许经营、委托经营、商业管理等商业公司。
(4)《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该办法中规定了特许人与被特许人需具备的条件、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基本权利义务、特许经营合同需包含的主要内容、对特许经营费用和特许经营合同的期限约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相互披露的信息、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特别规定等。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关于促进我国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通知》
2006年7月,财政部颁发了该通知,通知指出:
支持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对纺织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产业聚集地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以及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建设与推广给予必要的扶持;
支持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设厂,实现原产地多元化。
重点鼓励有配套基础的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式进入境外纺织工业园区投资办厂。
(6)《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2006年4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该通知指出:
要加快企业ERP、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大力培养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使纺织服装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
2、市场容量
(1)国内纺织服装类消费市场容量巨大
①纺织服装消费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
我国有13亿人口,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3亿人口的服装消费需求,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9,422元增至17,175元,年均增长率为9.68%。
2004年-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自2,936元增至5,153元,年均增长率为7.73%。
2004年-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59,501亿元增加至125,34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5.6%。
服装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伴随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服装消费市场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4年-2009年限额以上服装批发和零售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2.15%。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服装批发和零售额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具体见下图:
②服装消费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稳步提高
2004–2007年,城镇及农村居民的衣着类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稳步提高,见下图:
③未来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700美元,届时人均纤维消费量将上升至18公斤。
同时,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随着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品的需求将随之增长,在社会消费品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服装类产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快速增长,未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国内中高档品牌服装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品牌服装成为服装消费的趋势
随着国内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国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服饰消费理念更多地注重品牌、品质、个性化、时尚化,未来国内品牌类服饰的消费将逐步进入黄金增长时期。
根据《2009-2010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04-2009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西服销售量呈现持续上涨之势,具体见下图:
上图显示,品牌西服市场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前景。
我国男装西服的品牌集中度比较高,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09年男西服前十位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总和为32.14%。
品牌消费已经成为男装及整个服装行业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
国内中高档品牌服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服装进出口数据显示,国内中高档品牌服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070.51.亿美元,同比下降10.63%其中,机织服装及附件出口46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7%;
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537.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26%。
服装出口量合计为259.82亿件,同比下降12.08%。
其中,机织服装出口79.24亿件,同比下降7.84%;
针织服装出口180.58亿件,同比下降13.82%。
服装平均出口单价为3.39美元,同比提高了2.11%。
我国梭织类男西服出口数量从2002年开始稳步提升,2009年我国出口梭织类男西服3,665万套,平均单价29.3美元。
2009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口18.4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96%。
其中,机织服装及附件进口10.1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5%;
针织服装及附件进口6.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81%。
服装进口量合计为14.96亿件,同比下降62.33%。
其中,机织服装进口0.49亿件,同比下降60.06%;
针织服装进口1.01亿件,同比下降63.33%。
服装平均进口单价为9.39美元,同比提高了110.54%。
我国梭织类男西服进口数量从2001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2009年我国进口梭织类男西服30万套,平均单价100.37美元。
以上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是西服出口大国,但是出口的西服以中低档产品或者贴牌生产为主,单价普遍较低。
同时国内有大量的中高档品牌西服需要进口,进口单价大大高于出口单价。
从国内中高档品牌西服出口具有较大的空间及国内品牌替代进口的中高档品牌西服的角度分析,国内中高档西服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产量和产地分布
(1)产量
我国服装工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生产服装237.50亿件,较2008年提高了15%。
(2)产地
我国服装产业呈现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服装生产地区比较集中,近几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省的服装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达到80%以上,是我国最主要的服装生产区。
2009年全国前15名服装生产大省的产量情况见下表:
2009年服装生产情况图如下:
4、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地域性
男装行业产品各异,出口男装的生产和销售受进口国经济景气和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价格较高的高档男装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价格较低的满足基本着装需要的男装产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男装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男装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北方地区由于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对男装的需求四季变动差异较大;
南方地区一年之中四季差异较小,对男装的需求随四季的变动差异较小。
男装行业受地域性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东部沿海及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收入相对较高,对品牌、质量及服务敏感度较高,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而二、三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收入相对较低,对品牌和质量敏感度较低,对价格敏感度较高,但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对品牌和质量敏感度也在提升。
5、行业竞争格局
纺织服装制造业目前整体上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市场上各类品牌繁多。
2007年,多数国外一线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外二、三线商业品牌更是以大型自有品牌专卖店的模式抢占国内市场。
我国服装品牌目前处于激烈的竞争态势中,世界一线品牌附加值高,占据高端市场,国际二、三线品牌依靠研发设计、快速反应能力抢占中端市场,国内外服装品牌商业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当前国内外男装品牌竞争主要在商业渠道和商业创新上展开。
在商业渠道方面,国际知名男装品牌在一线市场上略占上风,例如GiorgioArmani、HugoBoss、Prada、Zegna等具有世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
而众多国内男装品牌例如雅戈尔、杉杉、报喜鸟、罗蒙、红豆、希努尔男装等则以直营店和特许加盟店等销售模式,主要抢占二、三线市场;
但是从2007年开始,国外品牌例如ZARA、H&
M、M&
S等也开始向国内二、三线市场进军,加大对国内市场渠道的全面争夺。
在商业创新方面,国外品牌进入到中国,给中国的服装市场带来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新渠道,服装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率创新也使得我国服装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6、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
《2009-2010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统计,近四年纺织服装制造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相对比较稳定,具体见下图:
对于主要在A股上市的男装公司来说(A股上市的男装公司主要包括雅戈尔、报喜鸟、杉杉股份、红豆股份、美尔雅、大杨创世、凯诺科技),从盈利指标来看,2009年、2008年和2007年的服装类业务平均毛利率分别为32.61%、31.37%、32.85%,相对比较稳定。
A股上市的男装公司2008年服装类业务的营业利润比2007年平均增长18.74%,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营业利润相比2008年仅增长了3.65%。
总体而言,近年来国内A股上市男装公司的盈利金额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2)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原因
我国服装行业利润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为:
多年来,我国服装业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使得我国服装行业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加上近年来出口服装单价的逐步提高,引导行业利润水平不断提升。
预计随着服装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行业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产业资源向规模化企业的加速流动和积聚,目前这种因产品附加值提高而引导行业利润上升的趋势将进一步持续。
7、销售渠道
目前国内男装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直营店、特许加盟店、百货店专柜、团购等。
根据对国内男装行业销售渠道趋势的分析,专卖店形式的销售渠道在国内服装零售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
未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服装品牌形象的建设都将越来越多地依赖零售网络的终端——店铺。
国外品牌Zegna、H&
M、ZARA、M&
S等企业执行了直营店的经营模式。
LV、PRADA、FENDI等品牌企业则主要执行了直营店和特许加盟共同经营模式。
由国际服装销售渠道可见,直营店居于重要地位,而国内90%以上的男装品牌企业直营店的数量和比例较低,只有少数实力较强的男装品牌企业如雅戈尔等直营店数量较多。
由于直营店可以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增强营销网络的稳定性,直接获取最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因此,随着国内品牌男装企业实力的增强,直营店在销售渠道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大。
8、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技术水平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逐步向服装行业渗透,提升和拓展了传统服装行业的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提升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生产、立体整烫、吊挂式生产流水线、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的一些男装生产企业,在男装尤其是男西服的制作工艺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技术特点
服装行业的技术主要体现在设计、生产环节。
服装设计分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
款式设计是反映服装设计师对流行趋势的把握和引导,突出款式的新颖性、时尚性和独创性;
结构设计是针对款式设计结合人体体型以及面料风格和花色设计布料裁剪版型的工作;
工艺设计是针对款式设计、结构设计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的工作,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目前,电脑辅助设计、电脑制板排料、电脑缝纫等整体技术装备已经在国内服装行业内广泛使用,许多装备和工艺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行业的发展趋势
(1)重视品牌贡献率已成为行业共识
我国服装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加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以来,经历了从一般的加工到贴牌生产,到自己设计制造,再到自有品牌制造的路径。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在产品高度同质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持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塑造品牌的功能、文化、情感等内涵,提高品牌的价值度、忠诚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提高品牌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在行业内日益成为共识。
(2)渠道终端竞争成为关注焦点
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服装企业逐渐向二、三级城市加大对渠道终端的争夺。
一线城市中一类商业圈的店铺资源有限,租赁成本较高,并且是各行业企业争夺的目标,店铺竞争激烈,因此,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农村将是未来众多服装品牌企业渠道拓展的主要区域。
服装企业在渠道终端竞争中不只是在渠道数量的争夺上,更多将会在渠道终端的质量上展开竞争。
渠道终端和消费者直接对接,通过加大对渠道终端的形象、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获得消费者认同和青睐。
渠道终端质量上的竞争还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网络建设规划,通过在一些战略位置重要、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商业价值高的城市建设营销网络可以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扩大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3)内销比例逐年增大,国内市场将成为服装企业的主战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出口交货值占服装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态势,2007年该比重已下降为41.33%,5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统计,2003年-2007年我国服装内销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2007年内销已经上升为56.50%。
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也逐渐成为服装企业的主要战场。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加快推动“城镇化”放宽中小城市及城镇户籍限制。
以往数据显示,当前每年城镇化增速约为1.5%,城市化带来的服装销售约为120亿元/年,由此带来的服装销售增长率为4%,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及就业直接带动服装内销的成倍增长,内销占整个服装销售的比例将迅速增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规模以上企业的内销比重到2010年底将达到83%。
(4)创新性商业模式的出现将会带来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的服装经营模式主要是传统服装生产企业通过直营店、特许加盟店、百货专柜等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需要大量的渠道建设成本,对品牌的建设和加盟商的管理也需要投入更多资源。
网上直销等创新性营销模式的出现,节省了大量的渠道建设成本。
目前,雅戈尔、报喜鸟等国内知名男装企业均推出了网上直销业务,未来也将出现网上直销、地面直营店、电话呼叫等在内的立体营销模式,这些创新性商业模式的出现将减少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率,推动行业的发展。
二、影响服装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
政府鼓励服装行业发展民族自主品牌。
据“十一五”规划,服装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十一五计划中服装行业的重点任务是:
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
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
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
年。
《纲要》还指出:
纺织服装企业应以市场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加快对用户和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十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快纺织行业机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
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大力培养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
《指导意见》指出将实施以下政策措施:
1、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2、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3、扶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4、加大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保护力度;
5、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
6、加强组织领导,以支持我国服装、家纺行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我国服装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
服装业是一个永续产业,我国服装业在经历了产业化、品牌化的改造后,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利润增长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呈现较好的行业景气度。
服装行业内需市场不断增长,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企业转向开发国内市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崛起,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被开发出来,而且,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趋于成熟和理性,讲究品位和舒适,服装业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3)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实际增长9.8%;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153元,比去年实际增长8.5%。
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125,3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
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13.0%,日用品类增长15.6%,服装类增长20.8%。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至2009年服装类消费增长的速度一直高于消费品零售增速(如下图所示)。
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及就业,服装国内需求将成倍增长。
未来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2、不利因素
(1)品牌运作经验不足与研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男装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