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200111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6.79KB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Word格式.docx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冻结物”或“×
×
℃”字样.
8冰库icestorageroom
用于贮存冰的冷房间.
2。
1。
9穿堂anteroom
专为冷加工间或冷藏间进出货物而设置的通道,其室温分常温或某一特定温度。
10氨压缩机房ammoniacompressorroom
机器间、设备间和冷凝器部分建(构)筑物的统称。
1.11机器间engineroom
安装氨压缩机的房间。
1.12设备间equipmentroom
安装制冷辅助设备的房间.
13冷却设备负荷coolingequipmentload
为维持室内在某一温度,须从室内带走的热流量,据此来选择冷间内制冷蒸发器的蒸发表面积.
1.14机械负荷mechanicalload
为维持氨制冷系统正常运转,氨压缩机须带走的热流量。
2.1.15冷却设备coolingequipment
制冷系统中的排管、空气冷却器和其他类型蒸发器的总称.
2.1.16氨制冷系统ammoniarefrigerationsystem
用氨作制冷剂的机械压缩式制冷系统。
1.17氨压缩机ammoniacompressor
氨制冷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氨气体流过此压缩机时,压力提高,比体积缩小.
18辅助设备accessories
氨制冷系统中除氨压缩机、冷却设备和管道之外的设备总称。
19管道piping
由管子、连接件、阀门、伸缩弯等组成,用以连接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冷却设备等,构成氨制冷循环的封闭回路。
1.20保冷low—temperatureinsulation
防止低温设备、低温管道及其保冷层外壁表面凝露;
保持低温设备、低温管道内的介质的温度,以减少冷损失。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0。
1冷库的设计规模应以冷藏间或冰库的公称体积为计算标准。
公称体积应按冷藏间或冰库的净面积(不扣除柱、门斗和制冷设备所占的面积)乘以房间净高确定。
3.0。
2冷库计算吨位可按下式计算。
3。
3冷藏间体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3。
3的规定值。
3。
4冰库体积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3。
4的规定值.
5食品计算密度应按表3.0。
5的规定采用。
0.6冷库设计的室外气象参数除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房围护结构热流量计算的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
计算库房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时的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2开门热流量和冷间通风换气热流量计算的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应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冷间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根据各类食品冷藏工艺要求确定。
4建筑
4。
1库址选择
4.1.1冷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址不宜选在居住区集中的地区。
经当地城市规划、环保部门批准,可建在城镇适当地点;
2库址应选择在城市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3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必须避开和远离有害气体、灰沙烟雾、粉尘及其他有污染源的地段;
4库址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5库址必须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
6库址宜选在地势较高,干燥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
7肉类、水产等加工厂内的冷库库址选择应综合考虑其厂址选择要求。
4.2总平面
4。
2。
1冷库厂区总平面设计应符合如下规定:
1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运输和设备管线布置合理等综合要求。
2应沿铁路专用线或靠近水运码头布置。
3肉类、水产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厂内牲畜、家禽、水产等原料区和锅炉房、煤场、污物、污水处理场地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兼顾今后扩建的可能.对于设有铁路专用线或水运码头的新建冷库,其扩建冷库位置宜预留在铁路专用线的两侧或水运码头附近。
4.2.2冷库与其他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有关规定.
2.3氨压缩机房的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
4变配电间应布置在氨压缩机间的附近.
4.2.5冷库场区的主要道路和进入场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路面应平坦,不积水,场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4.2.6厂区绿化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要求。
3库房的要求
1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要短,避免迂回和交叉;
2冷藏间平面柱网尺寸和层高应根据贮藏货物的包装规格、托盘大小、堆码方式以及堆码高度等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综合考虑建筑模数及结构选型的合理;
3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
4冷间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其隔热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
4.3。
2每座库房中冷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4。
3.2的要求.冷间建筑内防火墙应将外墙、屋面、楼面和地面的可燃隔热材料截断。
4.3。
3冷藏间的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贮藏食品的特性及冷藏温度等要求分间;
2有异味的贮藏食品应设单间。
4.3.4库房应设穿堂,其温度应根据需要确定。
3.5库房的公路站台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公称体积大于4500m3的冷库,其站台宽度为6~8m;
公称体积小于4500m3的冷库,其站台宽度为4~6m。
2站台边缘顶面高出站台下地面0.9~1。
4m,根据需要可设高度调节板。
3站台边缘顶侧面应涂有明显的黄、黑相间防撞标示色带.
4站台上应设罩棚,靠站台边缘一侧如有结构柱时,柱的边缘距站台边缘净距不得小于0。
6m;
罩棚顶板应挑出站台边缘的部分不得小于0。
75m,罩棚净高应适应运输车辆的高度,且应设有组织排水。
5根据需要可设封闭站台,封闭站台宜与冷库穿堂合并布置
6封闭站台的宽度及其内的温度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其外围护结构应满足相适应的保温要求。
7封闭站台的门洞尺寸及数量应与货物吞吐量相适应。
6库房的铁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台宽度7~12m;
2站台边缘顶面应高出轨顶1。
1m,边缘距铁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1.75m;
3站台长度一般为220m,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128m;
4站台上应设罩棚,其柱边与站台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m,其檐高和挑出长度应符合铁路专用线的限界规定。
3.7库房的电梯宜设置在常温环境内。
电梯轿厢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电梯的起重能力.
8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3t型电梯运载能力,按每小时20t计;
2t型电梯按每小时13t计;
2以铁路进出货为主的冷库及港口中转冷库应按进出货吨位和装卸允许时间确定设置电梯的数量;
3在以铁路、水运进出货确定电梯设置的情况下,其位置应兼顾日常生产和汽车装卸货使用的需要,不宜再为其另设电梯。
9多层库房的楼梯应设置在靠穿堂处,用非燃烧材料建造。
如只设一个楼梯时,不得采用螺旋扇步形式。
首层楼梯出口应靠近通向室外门。
10带水作业的加工间和温度高、湿度大的房间不应与冻结物冷藏间毗连,生产流程必须毗连时,应考虑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3.11面积在1000m2以上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门。
面积在1000m2以下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门。
12库房的过磅设备应根据进出货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则和需要进行布置.
13库房工作人员需要的办公室、烘衣室、更衣室、休息室及卫生间等辅助房间宜布置于穿堂附近,多层库宜设置在首层、卫生间内应设自动冲洗的大小便器和洗手盆.
4.4库房的隔热
4.1隔热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热导率小;
2不散发有毒或异味等对食品有污染的物质;
3难燃或不燃烧,且不易变质;
4块状材料应温度变形系数小,易于在施工现场分割加工,且便于与基层粘结;
5地面、楼面采用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
25MPa;
4.4.2围护结构隔热材料的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4.4。
3冷库隔热材料设计采用的热导率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4隔热材料热导率的修正系数b值可按表4。
4.4规定采用。
5围护结构总热阻R0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确定。
4.4.6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内表面传热系数(αw、αn)和热阻(Rw、Rn)可按表4。
4.6规采用.
4.4.7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必须大于下式计算出的最小总热阻。
8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可按下式计算。
4.9相邻同温冻结物冷藏间的隔墙可不设隔热层。
上下相邻两层均为同温冻结物冷藏间时,其两层间的楼板也可不设隔热层.
4.4.10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0℃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注:
地面下为岩层或砂砾层,旦地下水位较低时可不作处理。
4.11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等于或高于0℃时,地面虽可不采取防冻胀措施,但应设置隔热层。
此时在空气冷却器基座下部及周围1m范围内的地面总热阻(R0)应采用3.18m2·
℃/W。
12冷间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不大于4时,其隔热层外侧宜设通风层。
13库房屋面及外墙外侧宜涂白色或浅色。
4.5库房的隔汽和防潮
4.5。
1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差等于或大于5℃时,应在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5。
2围护结构蒸汽渗透阻可按下式验算:
5.3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外墙外侧应抹面;
2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隔汽层或防潮层搭接;
3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宜设置防潮层;
4隔墙隔热层底部应设防潮层;
5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作防潮层或隔汽层.
4.6构造要求
6.1库房屋面上应设置通风间层及隔热层。
6.2库房顶层隔热层采用块状隔热材料时,不宜再做阁楼层。
6。
3仅用作铺设松散隔热材料的阁楼,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阁楼楼面不应留有缝隙,若采用预制构件时,其构件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实;
2松散隔热材料的设计采用厚度应比计算厚度增加50%;
3阁楼柱应自阁楼楼面起包1.2m高度的块状隔热材料,其厚度应使其热阻不小于1.38m2·
℃/W,其外侧应设置隔汽层,隔汽层外面不应再抹灰。
4.6。
4库房下列部位易形成冷桥:
1由于承重结构需要连续,使隔热层断开的部位,如墙体、楼面与梁、板、柱的连接处;
2门洞和设备管道穿墙、楼板四周部位;
3门洞外面局部地面和楼面。
凡存在冷桥的部位,均应采取适当增铺隔热层的构造措施,以减少其部位的热交换,避免结露或结霜。
6.5严禁采用含水粘结材料粘结块状隔热材料。
6带水作业的冷间应有保护墙面、楼面和地面的防水措施.
6.7冰库的围护墙和柱应有防止冰块冲撞的保护设施。
6.8库房屋面排水宜设置外天沟和墙外明装雨水管.
9冷间建筑的地下室或地面架空层应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浸入,并应设排水设施。
4.6.10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时,其相交处应设防火带.
6.11多层冷库库房外墙与檐口及穿堂与库房连接部分的变形缝部位应做好防漏水的构造处理。
4.7氨压缩机房、变配电室和控制室
4.7。
1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中火灾危险性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
4.7.2氨压缩机房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不宜高于6m.
4.7.3氨压缩机房的屋面应设通风间层及隔热层。
7.4氨压缩机房的自动控制室或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封观察窗.
5机器间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
7。
6变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毗连时,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该墙上只允许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其孔洞周围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堵塞.
4.7.7氨压缩机房和变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启,并采用手开门。
7.8配电室如通过走廊或套间与氨压缩机房相通时,走廊或套间门的材料应为难燃烧体,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
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共用的隔墙上不宜开窗,如必须开窗时,应用难燃烧的密封固定窗。
5结构
5。
1一般规定
5.1。
1冷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当小型冷库如采用砖混结构应采取措施防止因冻融循环而损害结构。
2单层及多层冷库柱网尺寸不宜小于6m×
6m。
3库房结构应考虑温度变化作用产生的变形及内力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度变化作用对结构引起的破坏。
4库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温度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50m,如有充分依据或可靠措施,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加。
5库房顶层为阁楼时,阁楼屋面宜采用装配式结构。
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按表5.1。
5采用.
6当库房阁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且相对边柱中心线距离等于或大于30m时,边柱柱顶与屋面梁宜采用铰接.
1.7库房外墙与库内承重结构之间每层均应设置锚系梁,锚系梁间距可为6m。
墙角处不宜设置,墙角至第一个锚系梁的距离不宜小于6m。
墙角砖砌体应适当配筋。
1.8当库房底层为架空地面时,其地面结构宜采用预制梁板。
5.1.9冷间内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5。
9的规定.
1.10冷间钢筋混凝土板每个方向全截面最小温度配筋率不应小于0。
3%。
11零度以下低温库房承重墙、柱基础最小埋置深度自库房室外地坪向下不宜少于1。
5m,且应满足所在地区冬季地基土冻胀和融陷影响对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5.1.12软土地基应考虑库房地面大面积堆载所产生的地基不均匀变形对墙柱基础、库房地面及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
13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地震区冷库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的要求。
对冷库无梁楼盖结构主要抗震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冷库如设置抗震墙,抗震墙宜沿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布置,应减少对冷库库房使用功能的影响,沿竖向宜贯通建筑物全高。
2库房外墙如与无梁楼盖结构脱开,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外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冷库外墙与每层无梁楼盖之间应可靠拉结,设置能承受拉力与压力的锚系梁.
3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无梁楼盖柱上板带上部钢筋的1/2及全部下部钢筋应纵向连通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中关于框架梁纵向钢筋抗震构造的要求,无梁楼盖柱纵筋及箍筋亦应符合该规范中框架柱抗震构造的要求。
1.14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混结构的库房,投产前必须逐步降温,每日降温不得超过3℃,当库房温度降到4℃时,应保持3~4d,然后再继续降温。
2荷载
5.2.1库房楼面和地面结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值系数应根据房间用途按表5。
2.1采用。
2冷库吊运轨道结构计算的活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5.2.2采用。
5.2。
3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库房及穿堂,其梁、柱和基础活荷载的折减系数宜按表5。
2.3采用。
4压缩机房操作平台无设备区域的操作荷载,包括操作人员及一般检修工具的重量,可按均布活荷载考虑,采用2kN/m2.设备按实际荷载确定.
5氨压缩机及设备设于楼面时,荷载应按实际重量考虑。
压缩机等振动设备动力系数取1。
5.3材料
5.3。
1冷间内使用的水泥和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间内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和掺有火山灰质材料的矿渣水泥;
2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同一构件不得使用两种水泥;
3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冰库、负温穿堂等应优先使用高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亦可使用高于425号的矿渣水泥;
冷却间、冷却物冷藏间应使用高于3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4冷间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不得大于0。
6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75kg;
冻结间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水灰比不得大于0.6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
5.3.2冷间用的混凝土抗冻标号应不低于D50。
可掺入适量混凝土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抗冻融破坏能力。
抗冻标号D50即28d龄期的试件经冻融循环50次,同时满足其强度损失率应不超过25%,重量损失率不超过5%.
3冷间内砖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的粘土砖,并应用水泥砂浆砌筑和抹面。
砌筑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7。
4在冷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外加剂中含碱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5.3.5冷间内钢筋混凝土受力钢筋宜采用Ⅰ、Ⅱ级热轧钢筋。
冷间钢结构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中的规定选用钢材。
6制冷
6.1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
6。
1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2冷却间、冻结间和货物不经冷却而进入冷却物冷藏间的货物热流量系数P应取1.3,其他冷间取1.
6.1。
3冷间机械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
6.1.4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n2,应根据冷间的性质确定。
冷却物冷藏间宜取0。
3~0。
6(按本规范表3.0.3冷藏间的公称体积为大值时取小值);
冻结物冷藏间宜取0.5~0.8(按本规范表3.0.3冷藏间的公称体积为大值时取大值);
冷加工间和其他冷间应取1.
1.5冷间用的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和冷间的同期操作系数n5,应按表6.1。
5规定采用.
6.1.6围护结构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7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Aw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地面和外墙的长、宽度应自外墙外表面至外墙外表面或外墙外表面至内墙中或内墙中至内墙中计算(如图6。
1.7—1中的l1、l2、l3、l4)。
2楼板和内墙长、宽度应自外墙内表面至外墙内表面或外墙内表面至内墙中或内墙中至内墙中计算(如图6。
1.7—1中的l5、l6、l7、l8).
3外墙的高度:
地下室或底层,应自地坪的隔热层下表面至上层楼面计算(如图6。
1.7—2中的h1、h2、h3);
中间层应自该层楼面至上层楼面计算(如图6。
1.7—2中h4、h5);
顶层应自该层楼面至顶部隔热层上表面计算(如图6。
7-2中的h6、h7)。
4内墙的高度:
地下室、底层和中间层,应自该层地面、楼面至上层楼面计算(如图6.1。
7—2中的h8、h9);
顶层应自该层楼面至顶部隔热层下表面计算(如图6。
7-2中的h10、h11).
6.1.8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计算外墙、屋面和顶棚时,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应按本规范3。
0.6条规定采用。
2计算内墙和楼面时,围护结构外侧的计算温度应取其邻室的室温。
当邻室为冷却间或冻结间时,应取该类冷间空库保温温度。
空库保温温度,冷却间应按10℃,冻结间应按-10℃计算。
3冷间地面隔热层下设有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计算;
如地面下部无加热装置或地面隔热层下为自然通风架空层时,其外侧的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
6.1.9货物热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1.10冷间的每日进货质量m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l冷却间或冻结间应按设计冷加工能力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 冷库 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