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199975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94KB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8
6-9
5.5-8
4-8
5-8
4-9
4-5
7-9
>5开始浮头
1.5
1.4
1.75
1.55
1.6
1.7
1.8
1.0
1.2
2.5窒息死亡
0.8
0.7
0.6
0.4
0.5
0.3
0.2
0.1
轻度缺氧虽不致死,但鱼虾生长会变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
水中溶氧过高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2.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
(1)高温。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
11.27mg/l降至
6.93mg/l,高温会引起水体中溶氧降低。
此外水产动物和其他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
水体中众多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水中存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3.引起鱼、虾浮头的原因
(1)池塘或水库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
在夏、秋高温季节,精养塘水质肥浓,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溶氧饱和,下层水严重缺氧,由于水的热阻力,加之风平浪静,使上、下水层不易对流。
傍晚以后,如果突然下雷阵雨或刮大风,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净,偿还“氧债”,从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
夏、秋高温季节,池塘或水库温度较高,加以大量投饵,使池水很肥。
如果久晴不雨,又长期不加注新水,易使水质过肥(水色转黑)或败坏(因浮游植物繁殖过度而导致大批死亡,水色转浑发臭),引起鱼类浮头。
(3)光合作用不强而引起。
由于阴雨连绵或大雾,致使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补给量少,而池水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又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缺氧浮头。
(4)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
由于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度繁殖,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池水转清,水中溶氧主要靠空气溶入来补充,远远不能满足耗氧需求,引起鱼类浮头。
4.鱼虾缺氧时的反应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于水面,鱼虾呼吸加快;
严重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
如武昌鱼和白鲢在
0.6mg/l溶氧时开始大量死亡。
长期处于
1.0-
3.0mg/l溶解氧时,鱼虾摄食基本停止,生长速度极慢,抵抗力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浮头的高产池塘,饲料系数高、经常发病的原因。
5.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例如:
水中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氨和硫化氢,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耗氧分解作用,氨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变成无毒的最终产物,并被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如果缺氧,这些有毒物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据测定,当水中溶氧由
1.54mg/l提高到
2.2mg/l时,NH3的含量由
0.4mg/l降到
0.2mg/l,亚硝酸盐可由
0.04mg/l降到
0.01mg/l。
6.如何增氧?
0.25mg/l,而鱼开始浮头死亡到正常的溶氧之间的差距达2mg/l以上。
因此,通过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平时多注水或开增氧机或使用微生物制剂(如粒粒活水菌、光合细菌等)等措施是水产养殖浮头或泛池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三、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和H2S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
1.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
海水养殖pH值一般应控制在
7.5-
8.5之间。
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水产养殖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影响。
2.pH值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
酸性水中(pH值低于
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
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浮头。
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鱼虾仍处于饥饿状态。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如鳗鱼在pH值低于5时,鳃变红褐色黏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
pH值在低于4或高于
10.5时,鱼虾不能存活。
3.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高于8,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
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如何调节水体pH值
水质偏酸:
当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20ppm生石灰提高pH值
0.5左右。
水质偏碱:
当pH值在7-
8.5之间时,适宜于鱼虾生存,当pH值大于
9.0时,可采取措施降低pH值,降低pH值的最好方法是换水或注入新水。
也可全池泼洒降碱灵来降低pH值。
但每亩每次泼洒不得超过1公斤,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四、硫化氢(H
2S)——水体中剧毒气体
1.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H
2S)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
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
一是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
二是异养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
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2.水体中的硫化氢的控制标准
水产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
0.1ppm以下。
3.硫化氢的毒性
硫化氢对于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
大约
0.5ppm的硫化氢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
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
硫化氢与鱼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造成鱼虾中毒死亡。
硫化物在水中能常以HS—和H
2S两种形式存在,S的量极微,HS—和H
2S的比例受pH值调节,转化形式如下:
H2S→H++HS-H++HS-→H
2SH2S有毒,HS-无毒。
等量的H
2S,pH值越低,毒性越大。
按H
2S的离解常数,当pH值为9时,约有99%的硫化氢以HS-形式存在,毒性小;
当pH值为7时,HS-和H
2S各占一半;
当pH值为5时,则有99%的硫化氢以H
2S的形式存在,毒性很大。
由于海水的pH值较高,所以海水养殖受到硫化氢危害的机会比淡水养殖小。
4.维持池水硫化氢不超标的方法
(1)充分增氧,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H
2S,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
通过泼洒高效增氧剂如三效救星,加开增氧机可达到增氧的目的。
(2)控制pH值:
pH越低,发生H
2S中毒的机会越大。
一般应控制pH值在
7.8-
8.5之间,如果过低,可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应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以防引起氨氮中毒。
(3)经常换水:
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向新水中添加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H
2S。
(4)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除,应将底泥翻耕曝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
(5)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定期施用浓缩光合细菌及粒粒活水菌和清水素等。
五、氨(NH
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
1.氨的来源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
氨对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
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为保证鱼虾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
0.02ppm以下。
3.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
0.01-
0.02ppm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
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
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
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
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2)在
0.02-
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3)在
0.05-
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在
0.2-
0.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
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4.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
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是氨(NH
3),而不是铵(NH
4)。
铵(NH
4)对水产动物没有毒性。
在水中氨和铵存在如下转化:
NH
3+H
2O→NH
4OH→NH
4++OH-
2O←NH
4OH←NH
表2水体中有毒氨(NH
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
水温
pH值
6.0
6.5
7.0
7.5
8.015℃00
0.9
2.720℃0
3.825℃0
5.530℃0
2.5
7.58.5
9.0
9.5
10.08.0
21.0
46.0
73.011.0
28.0
56.0
80.015.0
36.0
64.0
85.020.0
45.0
72.0
89.0
从表中可以看出,pH值越高,氨的浓度将增加,而铵的浓度将减少;
反之,pH值越低,氨的浓度将降低,而铵的浓度将增加。
当pH值低于
6.0时,水中的氨的含量将是0。
在水质分析中,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
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查出氨的浓度。
1.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标准值以下。
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虾蟹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
(2)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
(3)养鱼中使用铵态氮肥(硫铵、碳铵、硝铵)时,应避免pH值过高。
铵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相隔十天以上。
(4)4-8月期间,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如中仁清水素、浓缩光合细菌等)和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对降低氨氮效果显著。
2.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
水中氨的浓度超过
0.02ppm就属偏高,应设法改善。
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
(2)定期冲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的浓度。
(3)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中仁清水素、光合细菌、粒粒活水菌及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
六、亚硝酸盐(NO
2-)——水产动物致病根源
1.亚硝酸盐(NO
2-)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
这种情况在对虾、河蟹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如河蟹1期蚤状幼体对NO
2--N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
0.2mg/l以下,若超过此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
2.亚硝酸盐的控制标准
根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
为确保鱼虾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
0.2mg/l以下。
3.亚硝酸盐的毒性
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
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或褐血病。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的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
0.1ppm时,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
0.5ppm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虾爆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
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
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浅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
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4.怎样防止亚硝酸盐过高?
(1)定期换注新水。
(2)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
(3)少施无机氮肥,高温季节以施用中仁肥水宝、肥水膏为主。
(4)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中仁清水素、光合细菌、粒粒活水菌及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
七、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
池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盛所致。
其征兆有:
(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
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的成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拖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是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
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
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具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5)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久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种现象);
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
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
改善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
可用光合细菌等加以改善水质,也可用石灰拌塘泥泼洒,中和池水酸性,使塘水转肥变活,为鱼类及其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
八、“肥、活、嫩、爽”水质的具体要求
水质的肥、活、嫩、爽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良好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
所谓水质肥,就是鱼饵的浮游生物种群多,数量大,繁殖量高。
通常较好的水质,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经常变动,因而使池水呈现出多变的颜色,即所谓的“早淡晚浓”或“早红晚绿”,阳光下呈映云彩状,称之为活。
水带绿豆色或浅褐带绿色,肥浓适度而不污浊,可谓嫩爽。
因此,从水色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以下几种水质,可认为是较好的。
1.绿豆色:
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绿球藻类和隐藻、硅藻,有时有黄绿藻等,透明度约在25~30厘米。
2.浅褐带绿色:
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绿球藻目一部分、金黄藻和黄绿藻等。
3.油绿色:
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部分金黄藻和绿球藻目一部分。
当隐藻和绿球藻特别多时候,透明度就低些。
这几种水色,天热时水面上均无任何颜色的浮泡或浮膜出现。
PH值的介绍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因而毒性不同。
一·
水质PH值控制基准
海水
7.5-
8.5淡水
6.5-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鱼虾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
二。
PH值对鱼虾的直接影响
PH值过或过低对鱼虾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致死。
酸性水(低于
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以使鱼虾浮头;
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是鱼虾仍然处于饥饿状态。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PH值低于4或高于
10.6时,鱼虾则不能存活。
三。
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均会使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大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为有毒的NH3
PH值小于6,水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硫化物以H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四。
如何调节PH值?
如果偏酸PH小于7。
1.用生石灰提高。
用量5-30千克每亩。
2.使用碱性肥料。
如液态氮。
如果偏碱PH值大于
9.5。
1.泼豆浆豆渣等。
2.降碱素或醋酸、盐酸等。
3.换水或加注新水。
有的是由于底质或土质,如北方盐碱地;
有的是因为藻类繁殖过密。
4.使用生物产品,调节并维持酸碱度。
氨的介绍
一。
氨的来源
1.水产动物的排泄物:
粪便、残饵等。
2.底层的有机物。
水中NH3的控制标准。
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1.在
0.01-
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
(1)干扰鱼虾渗透压调节系统。
(2)容易破坏鱼虾鳃部的粘膜层。
(3)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
2.在
0.02-
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3.在
0.05-
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在
0.2-
0.5PPM的致死浓度下,鱼虾会急性中毒死亡。
氨急性中毒的症状:
鱼虾严重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有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虾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
亚硝酸盐的介绍
水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水体中氨氮在硝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积累而成。
水中亚硝酸盐的毒性
当水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的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
鱼虾类等常期处在高浓度的水中,会发生出血病。
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解氧 造成 不足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