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818753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42KB
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2
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建设美丽天津的关键时期。
天津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进入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依据《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天津工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水平,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1.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总产值连续迈上两个万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2万亿元,2015年达到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981.3亿元,年均增长13.4%,总量规模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二位。
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24万亿元,年均增长11.9%,比“十一五”增长1.6倍;先后推出十批200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7812亿元,项目平均投资39亿元,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年均增长6.2%。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末,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5%,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50%。
装备制造成为万亿元产业,高速机车、海洋工程装备、超高压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等一批重大装备实现产业化,航空航天形成了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卫星、太空站为代表“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的产业格局;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智能终端、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双双突破千亿元。
实施了钢铁、轻工、医药、装备等行业重组,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42家,规模占全市制造业的2/3,其中千亿级企业达到5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7.2万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53家。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达到12604亿元,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3.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形成了以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为主、中心城区高端都市工业和区县特色工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建成了9个国家级、24个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构建了航空航天、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带动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规划建设了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合作平台,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4.两化融合深入推进。
实施了一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开展了百家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对标和示范推广,26家企业列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启动建设了一批工业云平台,“滨海工业云”列入国家工业云创新示范工程,用户规模超过2000家。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超过7000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全国知名电商20强相继聚集天津,一批大宗商品商务平台投入运营,滨海高新区、武清区、宝坻区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5.自主创新实现突破。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启动规划“一区二十一园”创新载体。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44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0.7%和67.4%;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15%,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70%;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占全市的81.5%和74.8%。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专项,突破了大推力火箭、高性能计算等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培育了超大型航天器、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一批“杀手锏”产品。
6.节能降耗全国领先。
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广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工业节能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2.1%,超额完成下降18%的“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
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1立方米以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位居全国第一。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碱渣、钢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累计淘汰炼铁产能50万吨、炼钢产能40万吨、焦炭产能86万吨、水泥产能250万吨、印染产能2000万米、烧结产能14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同时,也要看到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化工比重偏高,石化、冶金等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的33.4%,高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不足20%,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完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链条短;三是产业竞争力有待增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知名品牌少、附加值较低;四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不足,产业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不强,与京冀还没有构建起相互衔接、融合互动的产业链条。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1.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为天津工业创新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孕育突破,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加速重构,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逆转移”态势逐步显现,中低端制造环节加速向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刻改变,国际市场环境和治理体系更趋复杂。
这对天津工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加快天津工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四个全面”战略协调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持续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发新的发展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促进工业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天津工业“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紧迫任务。
3.天津工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五大战略机遇,为天津工业主动参与全球制造业分工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提供了重大契机。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对天津提出的新定位。
未来五年,工业仍将是天津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产业支撑上将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
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经济功能将进一步强化,天津工业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先进制造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全球化制造,做强天津制造,唱响天津品牌,提升天津质量,打造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占据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
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加快构建先进制造创新体系,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全国产业创新中心。
——高端发展。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比较优势,攻克一批高端技术,培育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高端产业,打造一批高端品牌,率先形成引领和带动产业升级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绿色发展。
把绿色低碳作为推动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创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及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安全发展。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改善行业生产状况,消除生产安全隐患,促进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相协调。
——开放发展。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市场,主动参与全球制造业分工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打造创新引领、集约高效、智能融合、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质量效益:
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5%以上。
产业结构: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4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1.3%,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市比重达到80%以上。
两化融合:
关键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达到60%。
节能降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1.构筑“10+3+8+2”产业新体系。
加快发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海洋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变速器10个高端产业;做大智能终端、基础元器件、生物医药和健康3个具有比较优势产业规模;培育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三维(3D)打印设备、自主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和软件8个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新增长点;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现代冶金2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到2020年,形成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千亿元级的新兴产业群,以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现代冶金、轻工纺织等一批五千亿元级的优势产业群。
2.优化先进制造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京津发展轴构建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优势打造滨海新区海洋产业发展带,培育一批科技型、循环型、生态型先进制造产业增长极,形成“两带集聚,多级带动、周边辐射”的产业空间布局。
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为重点,优化园区功能,重点建设滨海新区生物医药、开发区电子信息和汽车、高新区软件、南港现代石化、临港高端装备、空港航空、北辰高端装备、静海子牙节能环保、西青电子信息等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建设津南电子信息、东丽高端装备、北辰医药医疗器械、宝坻高端装备、静海和武清自行车、宁河食品制造、蓟州专用车等特色产业基地。
3.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实施优势企业能级提升计划,加快钢铁、石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工业 发展 十三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