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学版货币银行学课后题参考答案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187528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3.14KB
张尚学版货币银行学课后题参考答案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张尚学版货币银行学课后题参考答案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尚学版货币银行学课后题参考答案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实物货币:
生产力尚不发达,商品交换仅仅能满足必要的生活和生产要求,货币既作为交换的媒介,又作为可用于大多数人生活和生产的使用价值,因而主要由自然物来充当。
(二)金融货币: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交易规模扩大,要求由价值更高且便于流通的币材充当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的必然结果。
(三)信用货币:
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就包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
并且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金属货币暴露出携带不方便和币材短缺的弊端,因此出现了信用货币。
(四)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子化、信息化的支付工具,它反映出货币形态的一个总特征,那就是货币的载体已经由纸质转变为电子质,由实体转变为虚拟。
9.谈谈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一)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使商品在不同的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转换或流通。
(二)价值尺度:
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方便地进行比较。
(三)储藏手段:
货币作为一般购买力的代表,通过推迟它用来交换实际物品和劳务的时间,能够为将来保存价值或财富。
(四)支付手段: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
(五)世界货币:
货币在经济主体的相互往来和贸易中充当媒介。
10.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有哪些?
怎样理解货币的边际效用
(一)供应流动性:
货币作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使人们便于随时进行交易和应付日常支出。
(二)预防不测:
货币是一般性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代表着对实际财富的索取权。
同时货币又具有储藏手段功能,这种功能使货币保有者能够将对财富索取权推延到将来使用,以防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可预料的或不确定的支出。
(三)转换资产和转移财富:
货币是最具灵活性或流动性的资产,它在转换为其他资产形式时,不存在由于自身的质量、价格、市场需求等诸多原因而被拒收的障碍,它能够给其持有者带来自由转换其他资产的便利。
同时当财富需要在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转移时,它也是最为方便和灵活的形式。
(四)投机:
持有货币是实现投机行为不可或缺的条件。
(五)提升信誉:
人们判断一个经济单位的信誉高低,不仅要看其反映总体实力的指标,还要看一些反映其现时财务运行运营状况,尤其是对外清偿能力状况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或改善,主要取决于经济单位保有货币数量的多少和其他资产转换为货币能力的大小。
货币边际效用:
货币保有者保有货币的数量越多,他们从增加的货币保有量中得到的追加满足就越小。
具体的说就是,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相比,增加一个单位的货币对他们各自的重要性有着天壤之别。
第二章微观金融活动方式
1.怎样理解“金融”一次的含义?
在中国通常把金融概括为货币资金的融通,内容包括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经济活动。
它通常把货币资金融通与信用连在一起,信用的基本特征就是价值的有偿转移,那么,金融活动主要包括那些以有偿方式转移价值或融通货币资金的活动。
2.为什么说金融活动是在储蓄、投资均衡过程中产生的?
家庭、企业和政府单位在作为金融活动主体时的特点怎样?
金融活动的目的就是克服货币资金运动中储蓄和投资不均衡的矛盾:
既以其有偿融资所具有的利益激励满足盈余单位的收益要求,又以其方便灵活的形式和工具满足赤字单位的融资要求。
可见,金融活动是在储蓄和投资在各单位之间均衡分布的过程中产生的。
家庭作为金融活动主体:
家庭常常是盈余单位,其作为金融主体的基本特征是充当货币资金的供给者。
企业作为金融活动主体:
从总体上看,多数企业在多数情况下是投资需求大于自身的储蓄供给,他们作为金融主体的基本特征是充当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国家作为金融活动主体:
就多数国家的多数年份来看,政府是赤字单位,他们作为金融主体的基本特征是充当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3.什么是商业信用?
什么是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何以成为融资工具?
融资票据是怎么一回事?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即工商企业之间在从事商品购销活动中,因为采用赊销或预付货款的方式而产生的信用。
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活动中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商业票据有利于确立债权、债务企业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使双方的权责受到法律保护;
有利于企业按期结算款项;
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渠道;
有利于银行参与商业信用;
票据背书或转让简化了交易手续,减少了企业对资金的占用。
从而商业票据成为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
融资票据是在当事人双方没有发生真实商业交易的情况下直接达成协定后产生的,一方作为债权人签发票据,另一方则作为债务人表示承兑,发票人要在票据到期前把款项交给付款人,以备付款人清偿只用。
4.何谓信用中介?
银行信贷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信用中介是指在信用活动中由金融机构充当货币资金贷出者和借入者的集中代表,使借贷双方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建立信用关系,完成融资。
5.什么是证券融资?
证券融资有哪些特点?
证券融资是资金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以有价证券为媒介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活动。
证券融资的主要特点是:
(1)资金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直接接触,形成直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没有另外的权利义务主体介入其中。
(2)证券融资是一种强市场性的金融活动。
(3)证券融资是在由各种证券中介机构组成的证券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持下完成的。
(4)证券融资是一种长期融资。
6.什么是股票?
普通股票有哪些主要特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用以证明其向公司投资并拥有所有者权益的有价证券。
普通股票的主要特征有:
(1)非偿还性。
(2)盈利性。
(3)参与性。
(4)风险性。
(5)流动性。
7.什么是公司债券?
作为融资工具,它与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有哪些特点?
公司债券是公司或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按照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债务凭证。
特点:
(1)公司债券和股票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投资者是发行公司的债权人,而不是所有人。
从成本上看,债券利息是固定的,不参与公司的利润分配,因此利息成本固定,但债券的利息是在征税前扣除,而股票的利息是债后扣除,故债券的成本小于股票。
(2)银行贷款的发放一般都是为补充流动资金短缺,而发行债券则是为了追加长期投资,银行贷款在数量、用途、期限、利率、偿还方式等方面要受银行的控制和监督,企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很小。
相比起来债券的灵活性要大的多。
8.政府债券有那些类型,谈谈中国的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类型:
公债券(国债)、国库券(货币市场)、地方债券。
凭证式国债:
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它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凭证上标明购买者名称。
凭证式国债为记名凭证,可以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利息从购买之日算起。
无记名国债:
是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券的国家债券,有多种面值,不记名,不挂失,可以上市流通。
记账式国债:
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进行无纸化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和挂失。
9.什么是保险?
它有哪些主要种类?
保险是一种用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预定的范围内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以及到达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时来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经济行为。
财产保险:
它是一种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人身保险:
它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机能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责任保险:
它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
信用保证保险:
它是以被保险人在信用关系和销售关系中因一方违约而造成经济损失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10.什么是信托?
它有哪些特点?
信托是一种为了一定的目的,将自己的资金或财产委托他人代为运用或管理的行为。
特点:
(1)财产所有权发生转移。
(2)信托资产的收益归信托关系中的受益人所有。
(3)信托根据资产营运的实际盈亏状况分配收益和返还本金。
11.什么是租赁?
现代租赁有哪些特征?
租赁是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财产或物品的使用权让渡给他人的经济行为。
特征:
(1)以融资性租赁或金融租赁为主要形式。
(2)是以专业化租赁公司为中介,实现租赁资产由供货商向使用者的转移。
12.什么是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各自的有点和不足在哪里?
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
直接金融:
资金盈余者与需求者作为供求双方,直接在市场上建立债券,债务关系。
间接金融:
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发生债权债券关系,而是由金融机构以债务人和债权人身份介入其中。
直接金融的优点:
(一)资金供求双方有较多的选择自由。
在直接金融中,资金供求双方直接接触,在融资时间、期限、利率、数量、资金用途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自由。
(二)通过直接金融筹集的资金,使用期限较长。
债券持有人往往只能在债券的期限到达后才能向发行者兑取本金,股票一经购买则不能向发行者退股,这样,发行债券和股票的筹资者就可获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直接金融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直接金融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金供求双方都直接受制于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按市场确定的价格进行资金交易,由市场机制将资金盈余者的资金引向效益好、实力强、出价最高的资金需求者。
筹资者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同时也使自身的经营管理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直接金融可以使筹资者的资本和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直接金融通过资本市场的资产重组机制可以使筹资者的资本和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进而使其产品经营转变为资本经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直接金融的缺点:
(一)对于贷款者(资金供应者)来说,直接金融的风险比间接金融更大,因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不排除发行直接证券的部门有经营亏损和破产倒闭的可能,而这种风险只能由贷款的一方独自承担。
(二)直接金融得以发生,必须以交易双方在资金借贷的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均有一致的要求为前提条件,而这一条件不是总能得到满足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资金融通。
(三)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直接金融证券的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较低。
间接金融的优点:
(一)灵活方便。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借贷双方的中介,可以提供数量不同的资金和不同的融通方式以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满足供需双方融资选择要求。
(二)安全性高。
在直接金融中,资金融通的风险主要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间接金融中,由于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与负债是多样化的,某一项融资活动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
(三)证券流动性强。
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誉高,所发行的间接证券大都具有“准货币”的性质,易被人们接受。
即使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银行的间接证券一般也容易变现或转手。
(四)作为间接金融活动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一般都有相当大的规模,其资力也十分雄厚。
因此,它们可以雇佣各种专业人员对融资活动进行分析,也有能力利用现代化的工具从事金融活动,还有可能在地区、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调动资金。
据此,间接金融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
间接金融的缺点:
由于在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加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和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同时,由于中介机构提供服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关系:
(1)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可以相互转化。
(2)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可以相互促进。
13.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以银行贷款证券化为例,说明其一般过程和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银行贷款证券化的过程:
(一)由贷款原发放银行为发起人,根据其融资要求,把贷款捆绑为一个贷款组合。
(二)原贷款银行向作为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人的特设金融机构出售贷款组合,双方签订贷款组合买卖合同。
(三)证券发行人做发行前的各项准备,包括:
与贷款出售银行或其附属公司签订贷款服务合同,与受委托人签订信托协议,与证券承销商签订承销协议,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贷款组合和证券化安排的信用度进行内部评级,并向投资者发布评级结果。
(四)证券发行人与承销商协商确定证券发行价格、发行时间、证券收益率等发行条件,并签订正式协议。
(五)发行人获得证券发行收入,向贷款出售银行支付购买贷款组合的价款,向各类服务机构支付报酬。
(六)发行人将一部分资产支持证券向交易所申请上市,以满足投资者对证券流动性的要求。
(七)贷款服务机构和信托机构分别负责贷款本息的收回和对证券投资者偿付证券本息。
第三章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1.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一般包括哪几类机构?
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包括:
商业银行、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型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四大部分。
2.什么是商业银行?
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它有哪些主要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工商业放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
(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货币和资金,业务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
(3)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
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一)信用中介职能:
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个部门。
(二)支付中介功能:
在经营的过程中,银行为客户保管货币,代客户支付贷款和各种费用,为客户兑付现金等。
(三)调控媒介职能:
银行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客观上对经济和金融活动从多方面发挥了调控功能。
(四)金融服务职能:
商业银行凭借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五)信用创造职能: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创造了可以代替货币的信用流通工具。
同时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各种存款业务,并且以转移存款的方式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转移支付。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一)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根据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同,通常将其分为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三大类。
(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也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
资产业务分为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办理支付、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四)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随着金融业不断超越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使得银行业务的品种、工具、服务手段也得到了更新。
4.自有资本对商业银行的意义何在?
银行如何掌握最佳的资本量?
自有资本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一)自有资本作为商业银行信誉的基础,对存款人的安全和银行自身的安全起保护作用。
(二)自有资本是银行维持业务经营的基本前提。
(三)自有资本要求银行经常保持充足的资本比率,可以限制其不合理的资产扩张,便于银行管理当局实施对银行的监管。
最佳的资本持有量是资本边际成本最低时银行所实际拥有的资本量。
5.商业银行如何经营好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
经营存款业务:
吸收存款重在提高稳定率;
吸收存款要注重降低存款成本率;
吸收存款要与资产安排相匹配,以提高存款的经营效果;
吸收存款要达到规模要求,取得最佳规模效益等。
贷款业务:
制定好贷款经营的基本政策;
安排好贷款资产组合;
确定贷款限额;
科学合理地划分贷款权限;
做好贷款信用分析;
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
监控贷款质量等。
6.谈谈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的意义及主要投资对象。
意义:
1.获取收益;
当银行出现部分闲置资金时,将资金投资于证券就是增加赢利的最佳选择。
2.降低风险;
证券投资的组合比贷款更为灵活,选择性比贷款强,自由度较高,并且证券投资的资金可以随时在市场上收回和转换。
3.补充资产流动性;
银行的证券投资可以作为银行的二级储备,当现金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的需要时,可以运用二级储备补足。
主要投资对象:
政府证券投资;
政府机构证券投资;
地方政府证券投资;
公司证券投资。
7.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哪些?
(一)汇兑业务,是银行代客户把现款汇给一地收款人的业务。
(二)结算业务,是银行将客户的款项从付款人帐户转划到收款人帐户而完成客户间的货币收付活动的业务。
(三)代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办理有关事宜的业务,只要有代理融通、保管箱出租、代客买卖等。
(四)信托业务,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财产的业务。
(五)租赁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所属的专业机构将大型设备出租给用户使用的业务。
8.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主要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办法,其中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其理论历经了如下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论。
这一理论认为:
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
银行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借款人的真实交易为基础,要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
这种理论的不足在于:
未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信贷多样化的需要、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和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
第二阶段:
可转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可转让证券上。
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
可转换理论的产生,使商业银行资产范围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
但该理论的不足在于: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第三阶段:
预期收入理论。
认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依靠借款人将来的预期收入。
这种理论的提出,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向经营中长期设备贷款、分期付款的消费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方面扩展。
但它显然也有缺陷,银行的部分贷款由于期限长、预期收入难以把握,加大了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
(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60年代,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转向负债,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
这一理论的不足是:
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资金来源比重过大,增加了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单纯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在经营上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均衡,只有对资产和负债同时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
经过整个80年代延及今日,一直都是多数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思想。
(四)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削弱,银行发展的重心和银行竞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金融服务领域,以服务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主要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和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提倡从正统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全方位满意管理理论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强调企业全体与顾客满意的管理概念。
顾客的绝对满意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关心点和立足点,在追求“顾客绝对满意”的目标下,变革银行文化和组织制度。
9.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请重点谈一谈“缺口管理法”主要管理方法有:
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数学模型法、缺口管理法等等。
缺口管理法是一种把利率作为联系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关键性因素,以利率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缺口管理法主要分为两种:
(1)利率敏感性
缺口管理方法。
基本思路是:
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通过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幅度,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规模,以达到盈利的最大化。
(2)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
具体做法是:
在任何一个既定时期,计算资产加权平均到期日减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的差额,即持续期缺口。
如该缺口为正,则说明资金运用过多;
反之,则资金运用不足,应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调控。
10.投资性金融机构有哪些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有:
证券经营机构;
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机构;
证券交易组织机构;
证券结算登记机构;
证券金融公司或称证券融资公司;
投资基金。
11.什么是投资基金?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投资基金是一种以追求投资收益回报为目标,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由发起人以发行基金单位方式将众多投资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银行学 课后 参考答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