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光的折射.docx
- 文档编号:18179610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38KB
6第六章 光的折射.docx
《6第六章 光的折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第六章 光的折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第六章光的折射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六章第一节光的折射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
演示
烧杯,筷子,水,全反射实验器,光具盘、玻璃砖,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
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
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5.光的射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设计
(1)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画图6-4解释。
(2)参书P83图6-4,6-5,解释为什么。
(3)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位置是它实际的位置吗?
6.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光由空气斜射入三棱镜再射出来。
(光会向玻璃较厚的一方偏折)。
课堂小结:
1.知道什么是折射现象,并能叙述折射规律,特别要注意斜射入的条件,不要记住在空气中角大的意义,叙述时要注意因果关系。
2.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三.思考与作业
本节《课课通》
四板书
第一节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什么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
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二.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透镜
执教
教学
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并知道如何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重点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难点
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光心
教具
演示
凸透镜、凹透镜,自制平行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和实验室中使用的显微镜中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镜。
这些元件起什么作用呢?
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画图说明)
2.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1)【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演示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会聚光路图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凸透镜后会聚的一点。
叫焦点,用符号:
F表示。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符号:
f表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三.思考与作业
四板书
1.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照相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理解什么是实像。
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
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重点
实像,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难点
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具
演示
学生
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1、学生分组实验:
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
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
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
如课本图6-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
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
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
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
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
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
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
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按要求实验
学生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
移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
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观察像是否仍然是倒立的?
与上一次实验得到的像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移动蜡烛,缩小与凸透镜的距离,再做一次。
观察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
再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倒立。
和物体比较,像的大小怎样?
实验观察结束,先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
教师再进行小结:
当物体(烛焰)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距离也变大(或变小)。
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黑板板书)。
2.讲解照相机的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
3.简单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造及使用
对照相机实物逐一介绍调焦装置、光圈、快门及它们的作用。
讲解如何根据景物离照相机的远近正确调节焦距,根据景物的明暗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大小及曝光时间长短。
二.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重点内容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
同时强调什么是“放大”、“缩小”、“变大”、“变小”,什么是“正立”、“倒立”。
继续实验
三.思考与作业
课后练习:
1,2;讨论:
照相时要得到较大的像,人应离镜头远些还是近些?
四板书
第三节照相机
一.名词
1.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2.像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二.凸透镜成像
1.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条件:
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U>2f)
2.当物体靠近凸透镜(U↓),像
远离凸透镜(V↑),像变大。
3.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U=2f),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三.照相机
1.光学原理:
当U>2f时成缩小、倒立实像
2.构造:
P89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幻灯机放大镜(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知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知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4.简单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放大原理。
重点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难点
道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教具
演示
幻灯机、幻灯片、投影仪、屏幕等
学生
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
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
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
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①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
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
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像在凸透镜哪一侧?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些,仍在焦点以外。
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
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
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
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
教师板书。
2.研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学生继续用上面器材进行实验。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移到焦点以内。
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
(学生观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这一侧往凸透镜里观察,能看到像吗?
请学生回答:
往凸透镜里面观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像?
让学生把蜡烛移到靠近焦点,仍在焦点以内时,凸透镜里看到的
教学过程设计
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这个像和前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虚像。
(教师板书。
)
3.讲述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幻灯机实物。
在黑板上画出课本图6-22。
介绍幻灯机的主要结构:
镜头(凸透镜)、幻灯片(物体)、画片框、聚光镜、反光镜、光源等。
讲述工作原理:
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
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为了使得到的像成为“正立”的,要把幻灯片上下颠倒放置。
4.讲解放大镜原理
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
将凸透镜尽量靠近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小结:
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近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5.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放大原理
小结本课内容
1.本课内容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
2.教师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
三.思考与作业
课内完成节后的练习1、2、3。
四板书
第四节幻灯机放大镜
一.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条件
1.当f
2.应用:
幻灯机
二.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条件
1.当u 2.应用: 放大镜 五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六 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