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16464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112.48KB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
曲
线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150
未设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
/
竖
机动车最大纵坡推荐值
%
7
0.41
非机动车最大纵坡推荐值
2.5
最小纵坡
0.3
最小坡长
85
116.564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0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竖曲线最小长度
25
抗震设防
度
3)道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
BZZ-100标准车
4)机动车道宽度:
一条汽车专用机动车道宽度:
3.25m;
(三)横断面设计
1、本道路标准路段红线宽度为24m,断面分配为24m=4m(人行道)+16m(车行道)+4m(人行道);
道路靠近绿水湾路交叉口处(K0+740)有一高压电力铁塔,考虑铁塔迁移费用,本次设计保留铁塔,设置绿化带将铁塔围在中间来避免对行车的干扰,此段横断面分配如下:
30m=3m(人行道)+7.5m(车行道)+9m(绿化分隔带)+7.5m(车行道)+3m(人行道)。
2、本设计车行道横坡采用1.5%,人行道采用反向2.0%。
(四)路基设计
4.1路基压实度、填料要求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如下:
填方段压实度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0~40cm>
93%;
路面底面以下40~60cm>
92%;
路面底面以下60~80cm>
90%;
路基中部填料压实度>
90%。
挖方段压实度要求:
其下各层要满足压实过渡性要求。
填料强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填
方
路
基
上路床
0~30
6
10
下路床
30~80
4
上路堤
80~150
3
15
下路堤
>
2
零填及路堑路床
4.2一般路基设计
(1)一般填方路基坡率设计
本路段路基基底地质条件良好,无大面积软弱地基等不良地质现象,填挖方边坡坡率均采用1:
1.5.
(2)一般路基设计
首先清除路表耕植土及松软土层30cm深,清除杂草、树根、腐植物及其他杂物,清除的表土作为绿化土或弃土。
填方路床:
0~80cm采用6%灰土;
挖方路床:
路床0~80cm采用6%灰土;
低填浅挖段:
当清表后填土高度H<(h+80)cm时,车行道应在保证路床80cm填筑高度,基底向下换填70~150cm厚碎石土(卵石土)。
人行道自原地面分层回填素土至结构层底;
高填段:
当清表后填土高度H≥(h+80)cm时,车行道清表后,继续向下换填70~150cm厚碎石土(卵石土),再分层回填路基中部填料碾压至路床底。
(3)河塘处理设计
路线经过河塘、鱼塘路段时,需对河塘进行处理。
填塘路基要先筑坝,抽水和清淤,清淤必须彻底,以清至原状土为标准,再填筑150~200cm碎石土。
如清淤深度达到2m后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勘察现场,确定处理方案。
塘边按1:
1.5挖成台阶状,每层阶梯高130cm,宽200cm。
碎石土铺压后,塘内就可摊铺聚丙烯土工格栅(纵横向抗拉强度均不小于50KN/m)。
摊铺搭接宽为50cm,土工格栅下料时应考虑1m压边。
在回填前必须在河塘内回填范围外先设集水坑,并及时抽水,当回填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抽水。
(五)、路面设计
5.1设计标准
本项目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荷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5.2路面结构设计
①车行道路面结构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下面层:
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沥青下封层,透层油
基层:
32cm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20cm厚12%灰土
各面层之间设置沥青粘层。
②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舒布洛克砖
3cmM10水泥砂浆
7cmC15水泥混凝土
15cm级配碎石
5.3路面结构层弯沉标准
(1)车行道路面结构:
沥青混凝土顶层:
0.32mm
水泥稳定碎石顶层:
0.40mm
石灰土顶层:
1.90mm
路床顶层:
2.40mm
(六)、工程地质条件
6.1场地地形、地貌
全线地形较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地貌属长江低漫滩相地貌单元。
6.2场地土层分布
根据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体成因、年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异同性,将地层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8个工程地质亚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层,素填土:
灰褐色,松散,主要以粉质黏土为主,含有少量植物根茎。
层底埋深0.30~1.50m,层厚0.30~1.50m,属低强度地基土。
2-1层,粉质黏土:
灰褐色,软塑,局部流塑,含Fe、Mn质结核,含有少量腐植物,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
属中压缩性地基土。
层底深度2.00~6.00m,层厚0.90~4.50m。
[fa0]=80~100kPa。
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
深灰色,流塑,含有腐植物,高压缩性,干强度低,韧性低,属高压缩性地基土。
层底深度4.00~5.30m,层厚1.50~2.70m。
[fa0]=60kPa。
2-3层,淤泥质粉土:
灰色,很湿,流塑,稍密~中密,含云母碎屑等。
经标贯试验液化判别局部地段少量点位属地震液化土层,按不利因素考虑,该层局段设计参数须折减,按0取值。
层底深度6.00~18.00m,层厚2.00~13.50m。
[fa0]=80~90kPa。
2-3A层,粗砂:
灰绿色,饱和,中密,含云母碎屑等。
经标贯试验液化判别该层属不液化土层。
层底深度11.00m左右,层厚2.00m左右。
[fa0]=300kPa。
2-4层,淤泥质粉质黏土:
层底深度7.80~18.00m,层厚3.30~9.00m。
[fa0]=70kPa。
2-5层,粉质黏土:
灰色~灰黄色,软塑~可塑,含Fe、Mn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韧性中。
层底深度12.00~24.00m,层厚1.50~15.00m。
[fa0]=120~150kPa。
2-6层,粉质黏土夹粉土:
灰色~青灰色,软塑~流塑,含Fe、Mn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
经标贯试验液化判别局部地段仅个别点位属地震液化,按不利因素考虑,该层局段设计参数须折减,按1/3取值。
本次勘探此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8.00m。
[fa0]=80~130kPa。
6.3场地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拟建场地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
本次勘探揭露深度内各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砂性土层中。
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密切,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为迳流和蒸发,此外,还有部分人工开采。
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性降水及附近地表水体控制。
勘探时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在0.40~0.70m,标高在5.40~5.80m。
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受季节性变化而有所波动,与地表水系有一定水力联系,年变幅一般在1.5m。
据邻近场地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水质对砼无侵蚀性。
6.4抗震设防烈度
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场地埋深20m以浅的2-3层淤泥质粉土、2-3A层粗砂、2-6层粉质黏土夹粉土为砂性土层,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相关条文,经计算,2-3层淤泥质粉土局部地段少量点位液化,液化指数ILE=7.25~16.13,等级中等;
2-3A层粗砂为不液化土层;
2-6层粉质黏土夹粉土仅局部地段个别点位液化,液化指数ILE=14.07,等级中等;
根据《JTJ004-89》,分布有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包括桩侧摩阻力)、土抗力(地基系数)、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等参数应根据液化抵抗系数Ce进行折减,折减系数α按《JTJ004-89》确定,按不利因素考虑,2-3层淤泥质粉土设计参数按0取值,2-6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局部地段设计参数按1/3取值。
按不利因素考虑,场地土类型属Ⅳ类场地土。
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沥青砼的级配及沥青含量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车行道沥青面层分层进行施工。
在铺筑下面层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以前应清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浇洒下封层后再施工。
对于沥青面层各层如果施工时间间隔较长,下层受到污染,摊铺上一层前应清洁表面后浇洒下封层后再铺筑。
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整个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各种措施严格控制温度,各环节温度控制按规范执行,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验。
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10cm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
沥青面层施工应注意气温条件,当温度低于10°
C时应停止施工。
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初碾温度及终碾温度,其最低温度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2.5之规定。
(2)路面基层及底基层施工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石灰土采用厂拌法机械施工,采用集中拌和施工,基层完工后应有7天的养生期。
道路基层及面层施工前应对路基作全面检查,其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值等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设计规定值,应查出其范围作进一步处理。
(3)路基施工要求
施工应与地下管线的施工密切配合。
管线施工应按由深及浅的顺序施工,以避免管线敷设时的二次开挖。
沟塘部分施工前必须先筑围堰再抽水清淤,必须将淤泥全部清除,再回填分层压实,填塘面积应超出坡角2m以外范围。
施工时必须做好施工场地内的排水工作,必须将地面积水排出路幅范围以外,将路基土疏干,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排水方式,如强排等形式。
路基填土必须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
路基范围内的淤泥、杂草、树根及表层耕植土必须全部清除。
⑥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度,一般路段路基两侧应各加宽50cm的碾压宽度。
⑦土基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水稳定等不良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处理。
(4)其它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对现状管线进行保护,防止开挖、碾压等工序对管线、管道造成破坏。
交叉口边角地区、窨井周边地区大型施工机械难以实施到位,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处理,并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整平。
铺筑圆弧段侧石和平石时,需根据圆曲线半径加工成圆弧,平缘石应切割成扇型,平缘石安砌的缝宽2-3mm。
盲道颜色采用黄色。
⑤道路施工时要与电力部门进行沟通,确认电力铁塔基础的范围及埋深,道路施工时要注意对电力铁塔进行保护并做好安全监控。
⑥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场对道路坐标、标高进行放样校核,尤其对接已实施道路段,若出现误差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专业负责人:
设计:
校核:
审核:
(一)施工测量
1.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
本工程采用导线控制网对全线进行平面控制,保证施工测量质量。
开工前将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所交桩点和数据进行测量校核,确认资料和桩点无误后,利用此点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布设施工控制网遵照下列原则:
1.导线尽量布设成直伸形。
2.相邻两点间必须通视。
3.将控制点选在地质条件好(不受沉降影响,保证精度),不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
如果施工现场周围有永久性建筑,可在其顶部布设几个导线点,它具有通视条件良好,不易破坏的特点,如果施工过程中一旦把地面导线点破坏时或因地面沉降影响了导线点的精度,就可以利用高控点,用极座标法或前方交会法直接把地面导线点恢复出来。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和精度。
这就是测量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外业原则。
高程控制网,根据原始水准点高程,布设一条或几条附合水准路线,使其基本概括整个工程范围,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有了准确的水准点高程,对于整个工程范围的施工测量就有可靠的把握测定每个结构物及路基、路面的高程,大大方便了施工测量。
当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布完之后,进行内业平差计算,精度附合下表要求后,报监理审批。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
中误差(″)
测距中
误差(mm)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
闭合差
Dj2
Dj6
二级
2.4
0.25
8
15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12
24
≤1/5000
注:
表中n为测站数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附合路经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
平地(mm)
山地(mm)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一次
20
6
表中L为附合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
2.道路施工测量
(2)道路测量
先算出永中的整桩号每百米或五十米一个坐标点,用极坐标方法精确放出来,然后将仪器架在这些点上,后视切线方向,根据路宽放出边桩,再用钢尺每十米加密高程桩和中心桩。
注意,钉边桩时一定要考虑道路的结构尺寸,尽量钉在施工用起来方便,又不影响施工的地方。
每钉完一段高程桩,就要换另外一人,变换仪器高进行复测。
这样大大减少了错误的发生,也就直接加快了施工速度。
⑴导线测量
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导线复测工作。
导线复测采用红外线测距仪和全站仪,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
当原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加密,保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导线起迄点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对有障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加以固定,固定方法采用交点法或其它固定方法。
所设护桩牢固可靠,桩位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并设在施工范围以外。
⑵中线复测
开工前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时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
⑶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
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并与国家水准点闭合,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如发现个别水准点受施工影响时,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之外,其标高应与原水准点闭合。
增设的水准点应设在便于观测的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至少1m深土中的混凝土桩上。
⑷根据永久桩点,在施工范围内以导线的形式加密控制点,导线精度不低于1/5000,水准线路闭合差不低于2.5
毫米(n为测站数),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定。
⑸依据监理认定的加密控制点,进行施工测量放线,放线的内业和外业要经专人复测无误后,才能交施工作业班组使用。
⑹路基纵横断面核对
路基施工前,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
⑺路基放样
路基施工前,根据恢复的路线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施工桩。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原始控制点。
a.
路基工程测量
I.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据路床顶1.5m内,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
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至中心及两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
II.直线段中线桩测设间距不大于50m,平曲线上为20m;
当地势平坦且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其中桩间距为40m。
b.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I.
路面基层施工前,实测标段内桥面铺装层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若高差较大,向有关单位提出,已确定高程的调整量。
II.
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和宽度。
平面测设时,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III.高程测设时,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
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采用可调式托盘;
且桩位间距不大于10m,在匝道处可加密至5m。
IV.
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须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性的平顺美观。
c.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在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
路面中、上面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在摊铺机起步阶段测量烫平板的平整度及高度,进入正常摊铺后,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
d.路缘石施工测量
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装位测设不大于10m,平曲线上为5m;
道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时,桩位间距不大于3m。
(3)管线施工测量
1.
平面控制
a.
认真学习图纸,依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定线条件,结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到测量所需各项数据的业内搜集、计算、复核工作。
b.
根据业内计算数据,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管道中线的起点、终点、平面折点及直线段控制点,钉中心桩,桩顶钉中心钉。
并在沟槽适当位置设置栓桩。
c.
测定中心桩桩号时,用测距仪或钢尺测量中心钉的水平位置,用钢尺丈量时要拉紧伸平。
d.
沟槽形成后,用经纬仪把中线及时投测到槽下,钉上中心桩。
2管道高程的控制
a.用两个高程控制点为一环进行临时水准点测设及校测,其闭合差不大于12L1/2mm(L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千米计)。
临时水准点放在稳固的不易被碰到的地方,其间不大于100m,应经常复测。
b.以两个临时水准点为一环进行施工高程点测设,施工高程点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复测。
c.控制槽底及管道铺设时,沟槽两帮每隔10m用施工高程点测设一对高程控制桩,标明桩号,钉高程钉画上红油漆标志作为控制辅管高程
d.井室处设一对高程桩,并标明井室号,其高程下返数标明写清。
3
沟槽开挖测量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法测放管线中线时,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b.
管线中线每1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
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为10m。
c.
开挖过程中,核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侧放高程控制桩。
d.
沟槽检底后,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仪将地面高程引至槽底。
4
井室开挖测量
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采用极坐标法测放井室结构中心位置,根据井室尺寸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5
管线基础测量
根据检底后管线中心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及高程。
6
管道安装测量
管道基础施工结束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成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二)道路施工
2.1施工准备
施工前熟悉图纸和其他设计文件,反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报告。
测量部门对接受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对以完成的路槽进行测量,对照设计高程进行认真校核.结合设计图纸给定的平曲线、竖曲线及缓和曲线进行实际跟踪,以保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做好控制桩的保护工作,然后对施工段落进行测量放线,为开工作好准备。
建好工地试验室,安装调试好各种设备仪器,并做好施工前期各种材料的试验,以满足开工需要。
.建设施工临时设施,其中包括:
项目经理部、生活区、施工处、黑白料拌和厂等;
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及临时道路。
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工作,为按时开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2施工过程及方法
2.2.1路床施工方法
在管线施工完毕后,用平地机对现况地面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然后重新压实,压实度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2.2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路基层结构形式参考设计图纸
2.2.2.1填筑前准备
填筑前做好填料的取样工作,由试验室测定土样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重等土壤特性。
2.2.2.2路基分层填筑
自卸车运土至路床上,根据自卸车运输能力及土的松铺厚度确定卸车间距,土堆呈梅花型,这样可使推土机推平后的松铺厚度大致相同。
推土机推平后,用铧犁进行翻拌晾晒,待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时由推土机进行初平。
平地机刮平,用压路机开始碾压。
2.2.2.3压实
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最大不宜超过4km/h,碾压无漏砂、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达到试验段获取的碾压次数,用核子仪和灌砂法检验压实度(以压实度为准),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处进行补压再做检验,一直到合格为止。
2.2.2.4井周围回填措施
1.严格控制道路中地下管线回填质量,满足道路压实度要求。
2.路基结构以下,井周围1m范围以内的回填材料采用的石灰灰土,其压实度与道路相同。
2.2.2.5填筑工程中质量控制
1、设专人对分层厚度、填料质量进行控制,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填筑下一层。
2、试验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控制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并测定压实后的压实度,确保每层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