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154388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52KB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
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后二句突出变化,表现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的生活哲理,是虚写。
实中存虚,虚实结合,读来意趣盎然。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
诗人在绘景叙事中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
这哲理便是虚。
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寓于具体的写景、叙事之中,虚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可谓天衣无缝。
②言志为虚:
“诗言志”被认为是我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领。
但是志向是抽象的,也需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
比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中,诗人实写梅花凌寒独自开放,暗香悠远的景象,间接地表达了对梅花高洁精神的赞美,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再如李忱的《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
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
用虚写言志,达到实中存虚,虚实结合的效果。
3、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我国古典诗歌讲求“含蓄蕴藉”,情感通常不直接表达,诗人们往往用“化景物为情思”(语出宋代范文《对床夜语》)的写法,间接地表现出来。
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二句字面上看字字写景,实际上饱含着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通过实有的景物来表现虚化的情感,是虚实结合的常见形式之一。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用具体的事物——绵绵不绝的江水,来比喻亡国之恨的深长。
贺铸在《青玉案》中借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极言愁苦的多、长、大,写出了心中的无限伤感和难以排遣的苦闷。
景物是实,抒情是虚,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读来极具感染力。
4、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即可,但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
这种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其实也是虚实结合。
汉乐府诗《陌上桑》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失常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貌。
在这里,诸人的反映为实写,罗敷的美貌为虚写。
《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5、当前为实,追忆为虚。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城的繁荣景象;
而“尽荠麦青青”是实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这一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今昔生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时今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6、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7、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这种写法,古代诗词中经常运用,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至今读来,犹为其艺术魅力所陶醉。
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偏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来得委婉,但却达到情感双面交代的效果。
因而感情更加深沉,更加真挚动人,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再比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懂得思念自己。
“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早归情深。
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痕干。
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
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虚实结合,情感真挚细腻,手法高妙自然。
思乡怀人诗中多有此种写法,比如李白《春思》、高适《除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欧阳修《踏莎行》、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周邦彦《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等等。
8、客观为实,想象为虚。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来突出中心的。
实写显得具体、明朗、真切,虚写显得空灵、飘逸、含蓄。
二者结合运用,虚实相生,作品就结实而空灵,具体而含蓄,富有艺术魅力。
其中虚写方面大致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梦境为虚: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上下片各分为两层。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
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
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
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
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再如辛弃疾《破阵子》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②仙境为虚: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也是这样。
③愿望为虚:
比如汉乐府诗《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人设想了五种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是虚写。
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突出表现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
用虚写的手法有力的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民歌体的爱情诗多是如此。
比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上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
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
诗词中所构创的意象既可以化虚为实,以虚显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也可以化实为虚,由实入虚,化景物为情思,从而达到或虚中见实,或实在虚中的妙境。
虚与实二者之间还可以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诚如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
“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
从考察角度看,常见如下几种: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
李颀《琴歌》一诗中: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
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
如苏轼《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chá
)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
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
如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
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
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
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中的 虚实 结合 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