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综合成人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141687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4.95KB
最新医学综合成人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医学综合成人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综合成人高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骨骼肌构成部分;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色红而柔软,有收缩能力。
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而强韧,无收缩功能,肌借腱附着于骨骼。
15.控制髋关节和膝关节运动的肌肉;
大腿肌包括前群后群和内侧群其中内侧群只作用于髋关节内收和旋外。
16.计数肋的标志;
胸骨角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7.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在颈部形成明显的体表标志。
起点:
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
颞骨的乳突。
作用是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18.上呼吸道组成;
鼻,咽,喉
19.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间裂隙,是喉腔狭窄的部位
20.进出肝门的结构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进出的门户,这些进出肝门的结构称肝蒂。
肝蒂中三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
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
21.循环系统的2个组成;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2.心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
23.二尖瓣、三尖瓣;
二尖瓣:
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在左心室有出入二口。
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按位置称前瓣、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
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
三尖瓣:
是附于右房室口的三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右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右心房的作用。
在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即三尖瓣)。
按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隔瓣。
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的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
24.左冠状动脉;
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间左行,分为:
①后室间支:
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前室间支向左侧、右侧和深面发出三组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间隔2/3部
②旋支:
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隔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门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隔面。
25.颈外动脉分支;
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6.上腔静脉组成;
27.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
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小球
主动脉弓下方,靠近动脉韧带处有2~3个粟粒样小体,,
颈动脉小球(carotidglomus):
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可感受血液中CO2分压、O2分压和H+浓度变化
28.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29.视觉中枢位置;
距状沟两侧
30.通过卵圆孔的神经是;
三叉神经节中的下颌神经岩小神经(鼓室神经中的)(不确定)
31.垂体位置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
32.左右肾位置;
贴靠腹后壁上部;
左肾比右肾高;
左肾T11下缘---L2下缘;
右肾T12---L3;
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
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上部。
33.肾实质两部分名称;
皮质和髓质
34.肾髓质的主要构成位于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许多小的管道组成,它们形成15-20个锥形的肾锥体,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
尖端圆钝,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
乳头的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为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
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为肾柱。
三.简答题(十选五)
35.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分科
基本内容:
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阐明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分科:
人体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微视解剖学<
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
>
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系统解剖学:
按机能划分,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研究对象(9大系统):
器官的位置:
大体定位、对比关系(起点、止点)、周围毗邻器官的形态:
大体形态、局部划分、表面结构器官的构造:
实质性器官,切面描述;
管性器官,分层描述
局部解剖学:
按部分划分,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间毗邻关系
研究对象(10大局部)
头部:
颅,面
颈部:
颈,项
四肢:
左右上肢,左右下肢
躯干部:
胸部,背部,腹部,盆会阴部
36.筛窦位置开口;
筛窦指位于鼻腔外侧壁上部与两眶之间筛骨迷路内的小气房,每侧3-18个,按部位将其分为前筛窦、中筛窦和后筛窦。
前筛窦和中筛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37.颅整体观;
除下颌骨与舌骨外,颅骨借膜和软骨牢固结合成整体。
①颅顶面观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各骨之间借缝紧密相连。
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人字缝。
顶结节:
顶骨中央最隆凸处;
②颅后面观枕外隆凸:
枕鳞中央最突起出处;
③颅内面观颅盖内面凹陷,与脑回沟对应的压迹和骨嵴,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正中线-上矢状窦沟;
④颅外面观高低不平,神经血管,孔裂甚多;
⑤颅侧面观翼点:
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翼腭窝:
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额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有血管、神经经过;
⑥颅前面观额区眶骨性鼻腔
38.面部静脉特点及其主要交通途径
自眼内眦处起于内眦静,伴面动脉向下外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跨越颈内、颈外动脉表面下外行至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收集面前部软组织静脉血。
无瓣膜,与颅内静脉有交通。
面静脉口角以上段缺少静脉瓣,其内的血液可与颅内海绵窦交通
主要交通途径:
①通过内眦静脉借眶内的眼上、眼下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②通过面深静脉经翼静脉丛、眼下静脉等与海绵窦交通
39.输尿管特点、行径与分段、狭窄部;
特点:
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
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
有较厚的平滑肌层,可作节律性的蠕动,使尿液不断地流入膀胱。
行径与分段:
按行径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腹段:
输尿管自肾盂下端起始后,在腹后壁腹膜的深面,沿腰大肌前面下降。
达小骨盆入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和右髂动脉起始部的前面
盆段:
从骼血管入盆腔,先沿盆侧壁向下向后,越过盆壁血管神经的表面,约在坐骨棘水平转向前内侧穿入膀胱底的外上角
壁内段:
输尿管自膀胱底的外上角,向内下斜穿膀胱壁,于输尿管口开口于膀胱
狭窄部:
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与骼血管交叉处
③壁内段
40.胸导管走行、分段;
①乳糜池:
胸导管起始膨大处,常位于第1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成(腹段);
②胸导管自乳糜池上行于脊柱前方,在主动脉后方穿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脊柱前方继续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胸段);
③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后,向前弓状弯曲称胸导管弓,弓顶约平第6~7颈椎高度,多数继续向前下汇入左静脉角,少数注入左颈内静脉(颈段);
在汇入静脉角处收纳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
41.左右主支气管特点与差异;
左、右主支气管相比较,前者较细长,走向倾斜;
后者较粗短,走向较前者略直,所以经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42.体、肺循环动脉的路径
肺循环: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较短,在左支气管前方横行,分上,下两支进入肺的上,下叶。
右肺动脉较长且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至右肺门处分为上,中,下三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叶。
动脉韧带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
体循环:
即主动脉(aorta):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由左心室发出,先斜向右上,再弯向左后,沿脊柱左前方下行,穿隔主动脉裂孔入腹腔,至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
依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43.肾的毗邻;
肾后面上1/3借膈与肋隔隐窝相邻,肾后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相邻,肾前面邻接左、右不同:
右肾邻十二指肠、肝右叶和结肠右曲;
左肾邻胃、胰、空肠、脾和结肠左曲,两肾上端均紧邻肾上腺
44.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于心壁内,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①窦房结:
心的正常起博点。
略呈长椭圆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动脉沿结的长轴贯穿其中央。
②房室结:
呈扁椭圆形,位于右心房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其前端发出房室束,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收缩。
③房室束/His束:
从房室结前端向前行,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在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
四.问答题(3选2)
45.关节的结构,分类和运动方式;
关节: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
纤维连结:
韧带连结缝
软骨和骨性连结:
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骨性结合
滑膜关节
关节的运动
1>
移动:
一个骨关节面在另一骨关节面的滑动,如跗趾关节,腕骨间关节等。
2>
屈和伸:
通常是指关节沿冠状轴的运动。
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屈,反之,角度变大称为伸。
3>
收和展:
是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
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收,反之,远离正中矢状面称为展。
4>
旋转:
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
围绕骨中心轴向前内侧旋转称旋内,向后外侧旋转称旋外,前臂桡骨对尺骨的旋前,旋后运动,将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将手掌恢复向前而手背转向后方的运动称为旋后。
5>
环转:
运动骨的上端在原位转动,下端作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描绘出一圆锥形的轨迹,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
按构成关节的骨数分为单关节和复关节,按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单轴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
46.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与静脉组成。
心:
主要有心肌构成,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
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有四个心腔: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房以房间隔相分,心室以室间隔相分。
同侧心房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房室口和动脉口有瓣膜,单向开合,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动脉:
运送血液离心。
管壁较厚,可分三层:
内膜菲薄,腔内有一层内皮细胞,能减少血管阻力;
中膜较厚,含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
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
毛细血管:
是连接动静脉末梢的管道,管壁主要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
毛细血管彼此吻合成网,数量众多,遍布全身。
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静脉:
运送血液回心。
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
静脉管壁也分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界限不明显。
与动脉比较,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容量较大。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的循环。
47.脑干的网状结构特点与功能;
脑干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2)中缝核团;
3)内侧(中央)核群“反应区”;
4)外侧核群“感受区”。
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上行冲动是“非特异性”的,对维持睡眠—觉醒状态起决定性作用;
2)对躯体和内脏运动的控制:
①网状脊髓束,②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
③对自主神经系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3)网状结构含有不同神经递质的神经元群:
调节觉醒—睡眠周期,参与胃肠道和呼吸道反射,参与血管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反射等。
(注:
12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连接脑的部位、形成、分支和功能。
不考)
1内环境:
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2稳态: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人体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
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
4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5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局限,精确;
体液调节的特点:
缓慢,弥散,持久
6机体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负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
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
2膜蛋白的分类:
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
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
举例:
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
(2)易化扩散。
A经载体介导:
葡萄糖,氨基酸特点:
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B经通道介导:
Na+,K+,Ca2+,Cl-等
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
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C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
(3)主动转运。
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
钠-钾泵
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
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
4细胞的静息电位:
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
产生机制:
K+离子的外排
极化:
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
静息电位的减少
超极化:
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
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5细胞的动作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
阈电位:
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
6局部电流的方向;
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7反应: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8兴奋:
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9兴奋性:
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0刺激量的参数:
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阈刺激和阈强度:
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两者是衡量细胞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阈刺激和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
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通道
肌无力综合症的病因:
自身免疫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的钙离子通道
肉毒杆菌中毒导致的肌无力的病因:
病毒抑制接头前膜Ach的释放
第三章
1血细胞的组成: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血浆蛋白的功能:
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4血量:
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5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6血浆渗透压:
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
B胶体渗透压血浆>
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7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8造血中心:
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
9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10血红蛋白浓度:
男:
120~160g/l女:
110~150g/l
11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
1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产生原理: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
血沉:
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13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
14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
蛋白质和铁,
幼红细胞发育成熟中所需的辅助因子:
维生素B12和叶酸
15白细胞的功能:
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16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聚焦,释放;
功能:
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修复支持血管壁
17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血小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与维持
18血液凝固:
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9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血清中缺乏因子I及一些参与凝血的物质,但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
20凝血阶段: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途径:
A内源性凝血途径:
是指由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都在血浆中
B外源生凝血途径:
是指由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凝血过程
主要抗凝物质:
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②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③肝素④蛋白C系统
21血型:
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有ABO和Rh血型
最重要的抗原系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
22输血:
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和在同一血型系统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原则:
首选同型输血,慎选异型间输血
异型间输血是血型的选择原则是:
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即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出现凝集反应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率:
即心搏频率,指每分钟内的心搏次数
2心动周期:
心房收缩0.1s,心房舒张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张0.5s
所谓心缩期和心舒期都是指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不考虑心房的舒缩状态
3心舒张期:
心房与心室同处于舒张的状态占半个心动周期
4心脏的泵血过程:
射血和充盈
机制:
A泵血的动力——压力梯度——根本原因——心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B心瓣膜的启闭
5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期
6心音:
是由于心瓣膜的启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或大动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
第一心音:
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音调低,时间长
第二心音:
标志着心脏舒张的开,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7心脏泵血的评价: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全身组织器官所需的血量,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8搏出量:
即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心搏中所射出的血液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9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10心输出量:
即每分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总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11心指数:
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
1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A搏出量的影响:
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
B心率的影响
13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窦性节律
14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
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15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为什么会出现房室延搁:
由于房室交界处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缝隙连接少,细胞膜电位低,0期去极化幅度小,速度慢
16血管的分类与功能:
A弹性贮器血管——保持血管中血流的连续性
B分配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
C阻力血管——维持动脉血压
D交换血管——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E容量血管——贮存血液
F短路血管——调节体温
17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的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18血压:
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形成血压需具备血液充盈和心脏收缩射血两条件
19动脉血压:
动脉管内流动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
形成因素:
A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B心脏收缩射血
C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必要条件
D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能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20中心静脉压的变动范围:
4~12cmH2O
21微循环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通路及功能:
A迂回通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
B直捷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医学 综合 成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