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137088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13KB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以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却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小见大”的典型清代园林风格,是许多研究园林建筑者的最爱,是“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二、网师园概况
(一)构建历史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再造花圃,号“渔隐”。
清乾隆年改名“网师小筑”。
后几移其主几经更名几番增建,最后乃复用“网师园”旧名。
“渔隐”“网师”应为旧时主人意在寄予归隐的心态。
至今几易其主,围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二)整体布局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中部是山水景物主园;
依东南是小巧玲珑石栏、石级和拱洞俱全的石拱桥——“小飞虹”。
此桥宽约80公分长约120公分,横跨为有源头活水的渠涧,至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堪称迷你之最。
渠涧另置有水闸,别具匠心。
东部是院主日常居住的府第;
由大门阀阅门第、门厅、轿厅、正厅“万卷堂”可见“藻耀高翔”砖雕门楼,门楼以平雕、浮雕、镂雕、透空雕等手法铸造的艺术杰作。
几经曲折视线由暗转明来到中部院区,这是观赏园林的序曲。
南部是铁石山房、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
濯缨水阁,不用精细的挂落装修,为敞口建筑重线条轮廓且贴水而建,玲珑出之。
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
院里轩屋名以“殿春簃”,其建筑、家具、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
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北边是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虚斋、五峰书屋等。
三、典型景点
(一)殿春簃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
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
“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
“殿春”,指春末。
殿春簃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圃,曾盛名一时。
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
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是古典园林小院建筑的精品。
殿春簃小院占地不到一亩,景观却很丰富,富有明代庭园“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
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
南部为一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
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
殿春簃小轩三间,西侧带一复室,窗明几净,最宜读书,为仿明式结构。
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绿意宜人,又有湖石夹列其间。
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
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室内正中悬匾额“殿春簃”,额上有跋云:
“前庭隙地数弓,昔日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
(二)砖雕门楼
以“精品园”著称的网师园,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
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
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
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已有几百年历史,极其精致。
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
砖细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精美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细腻轻巧的砖细花朵,几道精美的横条砖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鹅头上昂,气势伟岸,风雅秀丽,好一幅优美的立体画。
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
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
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
刚健有力,清雅淡泊而计重。
“藻”乃水草总称;
“藻耀”,意即文采绚丽,文采飞扬;
“高翔”即展翅高飞。
两侧为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这幅戏文图的寓意为“福寿双全”。
右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描写的是周文王访得姜子牙的场景。
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隐于渭水之滨。
有一次,周文王出猎之前,令人占卜,说他此次“所获非龙非罴,非虎非彪,所获霸王之辅”。
文王大喜,高兴而归,立姜为军师。
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以大贤闻名,“文王访贤”寓为“德贤文备”。
中枋这三幅雕刻的外框前方刻有方柱,柱子间有栏杆和走廊,好似空中楼阁;
刀工细腻,纹理清晰,古雅秀丽。
下枋横匾三个圆形“寿”字,排列进然。
“寿”字周围,淡灰色水磨青砖上刻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和空中飘扬的一簇一簇的云朵。
“蝙蝠”两字中“蝠”与“福”同音,象征“福”。
“寿”即长寿吉祥。
“福”和“寿”是人类的普遍要求。
整个门楼上“福”、“禄”、“寿”三星图案韵致隽永。
福为五福临门;
禄为高官厚禄;
寿为长命百岁,寓意为三星高照,洪福齐天,寿与天高,万年永。
四、造园艺术
(一)空间处理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以水景为中心,网师园也遵循了这一布局理念,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综观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分散与集中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动之分。
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
一般中小园林采用这种理水方法。
网师园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所以有人认为山石应与建筑,水,花木并列,共同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网师园以其黄石假山“云冈”著名,云冈有其空间限定与功能的双重意义。
网师园运用石径、池水与绝壁三者结合相互衬托的手法,而此手法也见于环秀山庄等处,是明、清间苏州园林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
(二)组景手法
1、主、辅对比手法
主景区市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西面的“殿春簃”,位于长方形庭院之北,院南有清泉“涵碧”及半亭“冷泉”。
园内当年辟作药栏、遍植芍药,每逢暮春世界,惟有这里“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而命名景题。
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和琴室均为幽奥的小庭院。
“小山丛桂轩”之南是曲折状的太湖山石坡,其南倚较高的园墙而成阴坡,山坡上丛植桂树,更杂以腊梅、海棠、梅、天竺、慈孝竹等。
“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余下的空间但见粉墙垣及其前的少许山石和花石点缀,其幽邃安阀的气氛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
2、透景的手法
园林北上角上的“集虚斋”前庭市另一处幽奥小院,院内修竹数竿,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支轩可窥见主景区水池的一角之景,是运用透景的手法而求得奥中有旷,设计处理上与琴室又有所不同。
此外,尚有小院、天井多出。
正由于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幽奥的或者半幽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主景区之开朗。
因此,网师园虽“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
旷如奥如,殆兼得之矣”。
3、尺度处理
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如水池东南水尾上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
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园的东北角,这里耸立着邸宅的后楼和集虚斋、五峰书屋等体量高大的楼房,与园中水池相比、尺度不尽完美,而又非堆叠假山所能掩饰。
匠师们乃采取另外的办法,在这些楼房前面建置一组单层小体量、玲珑通透的廊、榭,使之与楼房相结合而构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前面的单层建筑不但造型轻快活泼、尺度亲切近人,而且形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让人感到仿佛楼房后退了许多,从而解决了尺度失调的问题。
不过,池西岸的“月到风来亭”体量似嫌过大,屋顶超出池面过高,多少造成与池面相比较的尺度不够协调的现象,虽然美中不足,毕竟瑕不掩瑜。
五、植物配置
网师园为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
其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规则式的对植形式。
在大厅“万卷堂”的前庭中,对植有白玉兰二株;
该厅原名“清能早达”,“清能”即为古代官吏的品德,“早达”即早年发达之意,而白玉兰早春开花,冰清玉洁,暗寓其意;
大厅后对植桂花,古代因“桂”“贵”谐音,所以寓意夫妻“两贵当庭”、“双贵流芳”;
同时白玉兰和桂花相配,春来玉兰一树千花,夏日绿荫满庭,秋时金桂飘香,冬天则玉兰叶落,极富季相变化,又有“金(桂)玉(兰)满堂”的象征。
在“五峰书屋”、“集虚斋”、“梯云室”等读书课徒之处的庭院中则配以假山小品,杂植山茶、玉兰、木瓜、红枫、枸骨等四季花木。
中部园林以“彩霞池”为中心,在池岸处点缀南迎春、络石等常绿披散性灌木。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前以假山花池上配植桂花为主,以合北朝庾信《枯树赋》中的“小山则丛桂留人”的主题。
池北“看松读画轩”前有古柏一株,相传为南宋园主史正志所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在黄石花池中遍植牡丹、海棠。
在池东靠住宅的山墙上,则用木香作垂直绿化,春时千枝万条,千花万蕊,带月垂香,有惹风舞雪之态。
西部内园即为“殿春”庭院,古代因一春花事,以芍药为晚,故名“殿春”,此处原为芍药圃,清代嘉庆年间,当时网师园以盛植芍药而名闻于世。
芍药圃南,与之一墙之隔的,现辟为牡丹圃,春时国色天香,韶光融融,为春天品茗的好去处。
六、结语
以自然山水为景境创作主体的中国古典园之所以能达到“咫尺山林”的高度艺术境界,就是它能使人从局部的有限景境中,获得整体的无限自然景象的意境和趣味。
不论景境的创作运用什么手法,都离不开“空间”,都必须以特定的空间意匠为前提。
空间无尽,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核心。
要在空间视觉上使人感到“无尽”,在狭小的空间内,利用建筑的引退、水流的延伸、植物的掩映等来巧妙处理建筑与各自然要素的关系,在网师园和艺圃中均有所体现,并以水面为中心,通过静观形成系列观赏点,动观形成视觉通廊,达到空间的无限深远。
而建筑形态与体量的组织、驳岸形式的处理、植物的配置又共同决定了空间的性质:
网师园的精致丰润清新雅致,与艺圃简练开朗质朴自然的风格各放其彩。
参考文献:
[1]计成.园治.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9.
[2]造园论.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柯继承.苏州园林趣谈.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0.
[4]张家骥.中国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管理局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5]梁隐泉,王广友.园林美学.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师园 复合 景观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