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12996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65.57K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而原子不能,只能____。
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粒子。
(2)分子是由
构成的。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
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
二、原子的结构
6.原子的结构
7.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8.相对原子质量≈
数十
数。
9.三个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三、离子
10.概念:
带电荷的
或
叫做离子。
11.表示法及意义:
如Fe3+:
表示
12.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
电子数(填"
>
"
="
或"
<
)为原子;
电子数(填"
)为阳离子;
)为阴离子。
四、元素
13.元素:
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4.元素符号
(1)书写:
一个字母时要写;
两个字母时第1个字母要写,第2个字母要写。
如O:
(2)意义
15.分类:
1.金属元素:
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
特点:
2.非金属元素:
如N、C,最外层电子数。
3.稀有气体元素:
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
16.元素周期表
(1)横行(个)各周期
相同,核电荷数逐渐
(2)纵行(个)各族
相同,电子层数逐渐
,化学性质
注:
原子序数=质子数
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7.叙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三种模式:
(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模式:
某物质由某元素;
(2)分子由原子,模式:
A.某分子由某原子
,B.每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
;
(3)微观上,物质由粒子,模式:
某物质由某粒子
【合作探究】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2
B.O2
C.O3
D.KMnO4
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为降低放射性碘(碘131)对人体的伤害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含碘127,碘127是指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4的一种碘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碘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碘131原子的质子数为53
D.核能的利用证实了原子的可分性,但安全利用核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F3-2所示:
(1)锶属于元素(填"
金属"
非金属"
)。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3)乙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类型四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Na
23.00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10.图F3-5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2个氟原子,钠离子____。
(3)钠元素属于(填"
)元素。
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臭氧(O3)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单质B.稀有气体C.化合物D.氧化物
2.为了解释下面
(1)~(8)项事实,请在后面空格里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____;
(2)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____;
(3)山东花冠酒,开坛十里香____;
(4)假如一滴水的分子个数由10亿人同时数,每个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
(5)墨水滴入一杯清水里,清水很快就变黑了;
(6)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7)可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钢瓶中;
(8)氧气与液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图回答:
(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的质子数为,最外层有个电子;
(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
(3)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
____。
(任写一条)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人体各处液体的pH中,其中碱性最强的部位是( )
A.口腔(6.5~7.5)B.胃酸(1.0~3.0)
C.小肠(7.8~8.4)D.血液(7.34~7.45)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
A、口腔为6.5~7.5,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B、胃液、部0.9~1.5,小于7,显酸性。
C、小肠7.8~8.4,大于7,显碱性。
D、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小肠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
C。
【点睛】
pH越大,碱性越强;
pH越小,酸性越强。
2.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
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
18
A、观察微观示意图中的反应物的分子为:
NH3和NO,生成物的分子为N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方程式为:
4NH3+6NO
5N2+6H2O。
反应前氮元素由化合物变成单质,即由-3、+2变成0,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
B、反应物中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分别是NH3和NO两种,故说法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4:
6=2:
3,故说法正确;
D、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
(14+3)]:
[6×
(2+16)]=17:
27,故说法错误。
故选C。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答案】B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0H;
B.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D.该实验中pH逐渐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
选B
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N5-)的化合物[(N5)6(H3O)3(NH4)4Cl]占领了新一代超高能材料研究的国际制高点、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其中N、H、O的质量比为34:
25:
C.其中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
D.其中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答案】D
【分析】
A、该物质是由氮、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N、H、O的质量比为(14×
34):
(1×
25):
(16×
3)≠34:
3,故错误;
C、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
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x+(+1)×
4=+1,则x=-3价,故错误;
D、
中含有
、
两种阳离子;
两种阴离子,故正确。
D。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A.Fe3O4B.SiO2C.Al2O3D.CaO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他们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Al2O3;
6.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氧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7.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化合反应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
CO2分解反应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2Fe+3C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8.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B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常用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油污
①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D
①可用水来区分NaCl和CaCO3固体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①可燃物燃烧必须与O2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A.AB.BC.CD.D
A、①热水瓶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中含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选项A全部正确,符合题意;
B、①酒精溶液是由乙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乙醇由乙醇分子组成,水由水分子组成,说法正确;
②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①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说法正确;
②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说法错误;
D、①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说法正确;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增加溶质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增大压强,不能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
C、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
D、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一定可行,且最简单最可靠。
10.如图是元素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38B.该粒子含有5个电子层
C.该粒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2+8+18+8+2=38,选项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Sr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S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S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故选C。
1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用活性炭包可吸附汽车内的异味
②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用于除油污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健康
①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②塑料、合金、合成纤维都是合成材料
①烧烤食品营养丰富,可大量食物
②锌、铁、碘、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A、①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汽车内的异味;
②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微小颗粒溶解在水,达到除油污效果;
故选项正确;
B、②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故选项错误;
C、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①烧烤食品营养丰富,但含有少量有害物质,不可大量食用;
②钙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故选项错误。
A。
12.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
5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甲物质是氨气,化学式为
,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故C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是为
,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形象地表示了在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过程中,反应物中硫的化合价是______,该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4原子2SO2+O2
2SO3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1)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前含硫的物质为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由于氧显-2价,则推出硫的化合价为+4价,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2)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回答下列问题:
(1)钾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
(2)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________。
(3)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答案】K3NH4+
(1)钾元素的符号是:
K;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3NH4+;
(3)氢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x+(-2)×
4=0,x=+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15.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方框内应填写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A、B、C、D、E五种粒子中,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由B元素和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铝ADMgO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含义、元素与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关系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做此题即可。
(1)元素周期表中,方框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图甲中方框内填写的元素名称是铝,故填:
铝。
(2)元素是指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是相同的,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球内的指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图AD中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
AD。
(3)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B指的是8号元素Mg,E指的是12号元素O,所以B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O,故填:
MgO。
在原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16.“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与欧亚各国的交往合作。
古“丝绸之路”中,丝绸、瓷器和茶叶是我国输出的主要商品。
(1)丝绸属于天然纤维,人们常用的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_____。
(2)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3)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矿物质,这里的“钾、钙、镁、锰”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答案】灼烧闻气味
元素
(1)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而合成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故答案为:
灼烧闻气味;
(2)设硅酸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各个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可得:
(+2)+(x)+(-2)×
3=0,解得x=+4。
所欲硅酸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