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高分复习笔记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128665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78.63KB
公共管理学高分复习笔记Word下载.docx
《公共管理学高分复习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高分复习笔记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人事管理范围较为狭窄,关注人员招聘、上岗培训、劳资关系处理等业务,而这些业务往往是被分割的。
而人力资源管理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除传统人事管理各项业务外,增加了如人力资源规划及预测、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培训、雇员的业绩评估、奖励、雇员的沟通参与,引进新劳动技术或方法,创造愉快组织环境等。
(内容广博性)
D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特别重视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能力。
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将人当作物管理,对员工刻板、严格,员工少有机会参加公司重大决策。
相反,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组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采用灵活管理体制与更加人性化管理方式,关心、爱护、提高员工的福利,建立员工与管理层的良好关系,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与管理,朝着实现公司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努力。
(管理灵活性)
2简述传统政府人事管理的局限性?
人事管理定义。
局限性在:
A视事为中心。
管理过程强调事而忽视人,把人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人的调进调出与职位安排被当作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
(战略)
B视人为集体财产,只重拥有而不重使用,更谈不上开发。
人才闲置、人才压制、人才浪费现象严重,既进不来,也流不出。
(长远)
C管理活动局限于给人找个位置,为事找人,人才的发现和利用率相当薄弱。
即使存在选拔、奖惩和培训等活动,但其标准主观随意性强,往往形式重于实质,始终没有成为管理的重要环节。
(内容)
D人事管理过程受政治影响较大,强调个人“服从安排,听从调遣”,而否定个人的需要与个性。
(灵活)
E不重视人事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把其看作管理的次要部分,既看不到它直接影响的效益,也不重视对人事管理本身的研究和改进。
存在着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手段和方法简单、粗糙,管理过程常被人为中断,管理制度落后等现象。
3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以下基本特征:
A在关于人的假定上。
传统视人为成本,把人事管理工作看作是行政工作,属日常人事行政事务,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把人看作是资源,第一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把对人的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B在管理原则上。
传统人事管理注重以事为中心,恪守“进、管、出”管理模式,陷入“调出调入天天找,工资考勤统计表,实习培训探亲假,生老病死办劳保”的窠臼;
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重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
C在管理方法上。
传统管理靠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主动开发型、有预见性的方式,是一门严谨科学,亦注重艺术性,定性与定量结合。
D在管理内容上。
传统主要任务是执行“进、管、出”政策,而现代则还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与生产,重视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协调配合。
D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
传统把人事部门视作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可进入高层领导,还可以成为核心成员之一。
E在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管理上。
从与其他行业人员同样的管理模式,到致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立足于吸引优秀人才,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高效、精干、优化的政府工作系统,并通过它给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富强带来巨大的效益与效率。
4简述我国人事变革的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入,将极大促进我国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变革。
我国人事制度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将呈现出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A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
即对干部进行合理分解,实行分类管理。
将公务员与干部分离。
B人事管理模式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型。
建立在职位体系分类基础上的新型人事管理体制实行多元化的分类管理。
C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集中型人事权力形态在外移和下放的调整中走向于分散型均衡状态。
D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经验型、依靠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科学型、现代化管理型。
E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进行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实现优化配置。
F政府管理行为由微观型转变为宏观型。
政府人事部门弱化微观人事管理,侧重宏观人事管理,管理内容重在战略性、政策和服务性。
5简述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又叫文官制度。
A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化,对公务员的分类、考试、录用等用法律形式规定,依法进行管理。
B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政务官通过选举产生,有任期,事务官要公开考试,职务常任。
C强调政治中立。
公务员不得以公职身份参加某些政治活动,避免公务员受到党派斗争影响。
D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核为核心的任用制度。
E实行功绩晋升制。
即重表现看才能,论功行赏。
F严格的培训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知识化、专业化。
通过培训提高个体与整体素质。
G科学的管理体系。
在对公务员的分类、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及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上。
H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I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
6简述我国与西方在公务员制度上的差异?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明显的区别:
A动因不同。
西方公务员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为克服资产阶级两党轮流执政所引起的行政弊端,保持政府工作连续性和防止腐败而建立,是诱致性的。
而我国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B基本原则不同。
西方强调政治中立,限制公务员政治行为;
我国公务员则坚持四项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C管理方式不同。
西方公务员制度是独立于党派之外,而我国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是由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
西方公务员与政府之间是雇员与雇主的关系,而我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
7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基本内容?
进、管、出。
8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定义。
主要特点有:
A战略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首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其很大程序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
B系统性。
现代国家管理是一个大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的分系统;
而人力资源系统本身,其开发又包含了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子系统。
C社会性。
通过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素质,发挥他们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积极作用,提高政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D预见性。
是一种主动性活动,通过预见与规划,取得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总供求平衡,结构优化和人尽其才。
E动态性。
动态过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变化程度和节奏不断调整开发的目标、内容、手段与途径。
还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结构,采取不断开发方略。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有:
A预测与规划。
即根据对未来一定时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需求质、需求结构进行推测,并制定规划,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供求相适应的过程。
B教育与培训。
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岗位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训练活动。
要注意超前意识、战略眼光。
C选拔与使用。
指通过一定程序和鉴别,把符合一定要求的人选拔出来,并给予相应的职责和权利。
(广纳群贤)
D配置与管理。
指将人才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人与事最佳配合,加以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
(人尽其才)
三、论述
1论述我国当前公务员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公务员制度定义。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对传统人事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
它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
A传统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
官本位,拜权主义;
官利一体化,升官发财。
B组织人事制度整体改革滞后。
从观念与体制上都无法打破传统身份等级的历史惯性;
党政关系没有理顺。
C配套改革不到位。
社会保障体制成为瓶颈之一,单位保障制损害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流动,人才市场发育不全。
D相关制度发育不成熟。
I工资制度上存在问题II职务分类制度上的问题,职位与品位的最佳结合点III回避制度上存在的问题IV考核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考核标准笼统、不科学。
对策。
A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
I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
财政带来物质基础。
II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机构改革,党政分开改革,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上,改进党管干部方法,政治民主化和公开化。
III大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B深化改革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关键。
I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法制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
II完善运行机制。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III改进管理方法。
对公务员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注重规范性与灵活性统一。
IV加强监督。
制定监督制度,强化落实和执法监督。
C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
I强化四个观念。
即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成本观念、创新观念。
II培养四种能力。
即政治鉴别能力、驾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廉政勤政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
III加强制度管理。
严把进口,畅通出口。
总之,公务员制度推行是一揽子工程,必须克服旧体制带来的阻力。
第八章公共经济管理
1公共部门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尤其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领域,涉及公共支出、税收和经济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公共财政
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
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非市场营利性;
法治性。
3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其有三大目标:
效率目标、公平目标、稳定目标。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和公共支出管理。
1简述预算管理(budgetmanagement)的基本模式?
从管理或方法的角度看,预算管理主要有五种基本模式:
A分类排列预算模式。
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
列如:
总科目、科目、二级科目等
B规划-计划-预算模式。
规划,制定五年战略;
计划,将战略转化为具体说明;
预算,将计划转变为每个年度的预算要求。
要求划分项目优先顺序,按方案进行预算。
C目标管理预算模式。
说明单位基本任务;
确定预算主次目标;
设定可供考核的指标(如花多少钱在多少时间完成任务);
列出具体时间进度供监督。
D零基预算模式。
不按上年度的渐进增量来考虑预算。
由高层提出基本目标和总原则,下级将目标具体化,对备选方案分别进行排序,排列顺序依次为终止、保持最低限度、缩减、维持、扩充;
由高层管理者选定方案。
是一种基数为零的预算。
零基预算的目的是要求每个预算单位都有充分理由来证明其每一项预算以及每一部分都是合理的,否则,就可能遭到否决。
然而,零基却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
复杂的编制方法造成诸多的问题,比如要做到“事事有预算,处处有预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E绩效预算模式。
公布绩效报告,明确绩效目标,将绩效报告提交审计师审核,预算机构与单位订立绩效合同,编制绩效预算。
绩,即业绩目标;
效是指用哪些具体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完成以后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预算则指达到这一业绩所需的拨款额。
绩效预算与投入型预算管理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它是以效率为基础的一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过程包括编制、执行、决算。
2有关公共收入管理?
公共收入的获得主要有三种方式:
征税,收费和发行公债。
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税收管理的要素包括课税对象与税率、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税收种类。
税收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公平征税和税收效率。
税收征收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
当前税制改革中,核心是强化税务管理与治理税务腐败。
政府收费是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
具有直接有偿性、排他性和非规范性的特点。
主要包括使用者费(如水费、停车费)与规费(如执照费、诉讼费等)。
公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
作为非税收入,公俩与收费最大不同在于公债是自愿购买的而非强制的,同时具有按期偿还和付息的特征。
公债有三大作用,即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弥补赤字、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3有关公共支出管理?
公共财政有三大职能:
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公平社会收入、稳定宏观运行促进经济增长。
为此,公共支出管理有三个主要目标:
财政纪律(支出控制)、根据政策配置资源和良好的运作管理。
也就是财政总额控制、分配的效率、运作的效率。
按照公共支出有无直接对资源和要素形成需求的标准,我们可将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公共支出。
政府采购(governmentprocurement),也称公共采购,是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政府采购主要有两种模式:
分散采购和集中采购。
基本方式有五种:
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向选择的一定数量投标人发出邀请)、竞争性谈判(邀请,就一些参数进行谈判,并选取成本最低者)、询价采购(直接问价、对比,选成本最低者)、单一来源采购。
转移性支出则是进行非市场性再分配,单方面拨转给受领者的支出,不直接体现为对社会资源与要素的消耗,是一种再分配的行为。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两种。
1论述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已具雏形,但受计划型财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A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将公共财政管理片面理解为财政权力关系的明确过程,忽视其管理的深刻内涵,运用现代公共财政管理技术的热情不高。
B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
我国目前仍普遍采用基数法,经历史积累,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C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
税收征管成本偏高,征税行为存在不规范、不廉洁、低效率问题;
税费没有科学区分,政府收费各类繁多,随意性大,不利于公共收入稳定增长;
公债管理权过度集中,地方政府没有举债权,只能通过担保形式融资,使地方财政潜在风险增大。
D公共支出管理亟须规范。
公共支出没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政府投资营利性企业大量存在,政府采购缺乏统一操作规范。
E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缺失使有效的公共财政管理失去了重要支撑。
完善措施。
A完善预算管理。
进行绩效预算改革。
加强预算立法监督。
B加强公共收入管理。
推进税费改革,保进政府收费规范化,科学运用公债工具,建立体制健全、分配科学、征管有力的公共收入管理制度。
C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
确定公共支出的合理领域和重点,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在竞争性领域退出同时,加大教育、科文卫等投入。
大力推广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
D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
制定政府会计准则,推行政府会计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
E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
F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
结合电子政府建设,实现公共财政管理信息化。
G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第九章第三部门管理
1第三部门
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1简述公共管理学第三部门研究兴起的学科基础?
第三部门定义。
A公共管理学:
为治理开辟新领域。
未来的政府是治理的政府,治理意味着政府不再是社会唯一的权力中心,第三部门和私人部门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B政治学:
社群主义兴起。
提供思想基础与理论指导。
C社会学:
从关注公民社会开始。
D经济学:
寻找资源配置的第三种选择。
E人类学:
独特的视角。
2简述西方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
A政府改革的需要。
政府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巨大的财政压力和行政压力,公共行政方式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政府放权社会成为必然。
第三部门是承接政府原有部分社会职能最理想的单位,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B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并存赋予了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
自由资本主义造就的资本垄断书面让人们看到市场调节重大缺陷,凯恩斯主义动用政府力量积极干预经济又让人们了解了政府干预也不是万能的。
市场与政府的空隙需要第三种力量来填补。
C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第三部门已经从传统的福利主义转向填补市场和政府不愿做、没做好的空白领域,在这些领域,有时第三部门更优秀、更有效率,因此得到人们的认可。
D第三部门自身在不断成熟。
第三部门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规范、战略、治理思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创造性。
E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信息技术打破了原有的非正式性、分散性的组织体系,大大提高了第三部门的生存能力、沟通交流与发展空间。
F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学术研究规范化、系统化,使第三部门更成熟正规,也扩大了社会对它的了解。
3简述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与问题?
作用。
I促进经济增长。
(GDP的作用)II增加就业机会。
III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
填补空白,也进入了核心领域,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发展,有时也更有效率。
IV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广大群众的参与使之在社会的直接监督之下。
V扩大社会公平。
推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促使发展滞后的地区脱离困境。
VI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第三部门中志愿性的工作不仅让人们感觉到互助合作的好处,也影响着行动者、收益者和旁观者。
主要是伦理道德。
VII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第三部门逐渐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监督、协调作用,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决策。
主要问题。
I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禀性。
可能同样受官僚制影响,保守、僵化。
II缺乏独立自主性。
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几乎都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无法保证真正独立。
III不公平竞争。
第三部门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之间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
IV追求自身利益。
许多人求职于第三部门因为丰厚的回报或者权力地位等,而不是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因此倾向提供服务而不是促进参与,(因为能在短时间显示效果),这样第三部门规模扩大了,社会公益事业未必得到发展。
V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
第三部门同样存在黑箱操作、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丑陋现象,一旦失去纯洁性,其社会公益形象也将消失。
VI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虽然潜力巨大,但局限于传统游说策略和吸引捐赠者的技术上,缺乏对国际问题的战略分析能力、介入能力和对组织进行变革的能力。
1简要论述我国的第三部门?
兴起原因。
A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轨期,特别是在社会领域面临着人口、贫困、社会保障等诸多困境,第三部门的发展空间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了重视。
B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果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为第三部门筹资途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C政府对第三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原先否定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宣扬第三部门威胁论,转化为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
中国党政领导对非营利部门的理解的基础上,给予非政府组织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动空间。
D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步流行。
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及参与意识的增强。
A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中国第三部门逐步向原先由政府完全把持的公共领域的核心地带渗透,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扶贫、农村发展、救灾等成为主战场。
B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新兴的第三部门运作更加灵活、透明,受到社会严格的监督,促使之不断提高绩效,这样社会资源就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C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建设。
以直接选举、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为主题的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近十几年来政治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D净化社会风气。
第三部门以其实际行动表现出当前社会缺乏的志愿精神、社会公德、责任感和同情心,为提倡社会公共精神树立了榜样。
问题。
A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主要表现在中国第三部门由政府机构领导,其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都具有很强的行政性质,很难找出西方意义上的第三部门。
B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第三部门发展的头号因素,而人才不足则是中国尚缺乏第三部门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同时吸纳大量政府淘汰冗员和离退休人员,妨碍了优秀人才的进入。
C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第三部门发展,同时法律规定的一些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控制的一些方式,并不真正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
D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
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模糊,而且相关法律不健全,第三部门不会受到强有力的监督,给各种违章操作制造了很大活动空间。
E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
对于官办性质深厚的第三部门组织,中国公众往往将其作为第二政府对待;
对于实力弱小的草根组织,公众往往怀疑其能力和作用。
在这个集权化明显的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管理学 高分 复习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