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812482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83KB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x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鸦片战争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学习对学生后面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很重要。
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继续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已全面陷入停滞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正迅速向着近代的目标跨越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进一步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
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一个偶然性因素。
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农业文明的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
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战争失败的伤痛刺激下,中国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西安使用岳麓版教材。
岳麓版将课程标准必修1的两个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专题整合为“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个单元,“鸦片战争”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
因此,鸦片战争的篇幅很小。
尽管编写者已经努力展现细节,但用于教学仍感欠缺。
要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必须从马嘎尔尼访华说起,由此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再从战争的大致过程,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中西差距就看得很清楚了。
鸦片战争并未使中国惊醒,《南京条约》的危害大都是后人的认识,当时大多数没有这样清醒的概念,因此条约的影响可以点到为止。
我的设计思路是注重“过程与方法”:
(1)以“两份‘国书’”、“两张礼单”、“两个现象”、“两种认识”为“抓手”,从历史的细节入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为学生更好的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做准备;
(2)讲述鸦片问题的由来,讨论鸦片问题的危害;
(3)统计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的军力和伤亡数字,以“粪桶阵”、“剥人皮”等为切入点,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
(4)讲述新思潮的萌发情况,讨论民族“觉醒”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感悟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没有细节,学生不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离开历史的细节,单纯的说教起不到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认识固步自封、自大、排外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思考近代中国如何才能实现民族崛起;这些情感目标有待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生成。
或许不止于此,或许目标过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同学们初中学习过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还有什么印象?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迟到的战争,认为中国挨打未必是因为落后,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未觉醒?
你们认同吗?
【意图:
了解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提出新的问题,不希望学生有完满的回答,旨在激发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思考做铺垫。
】
第一个环节:
两个国家
1.两份“国书”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率领一个约800多人的使团,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
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递交了英国国王致乾隆皇帝的信函。
同学们看这封信函的一部分内容: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
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
本国臣民曾经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
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
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我们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
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以保护他们。
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马嘎尔尼代表英国政府,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阅读):
第一,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第二,请中国按照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一洋行,买卖货物
第三,请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商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到彼即行收藏,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
第四,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第五,凡英国尚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请特别优待词语免税。
如不能尽免,请依1782年之税率从宽减税。
第六,请允许英国商船按照中国所定之税率切实上税,不在税率之外另行征收。
且请将中国所定税率赐一份以便遵行。
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乾隆皇帝给予这样的答复(要求学生阅读):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对这两份“国书”,同学们怎么看?
【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两份“国书”,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英王来信和马嘎尔尼的六点要求中,认识到鸦片战争前英国发展对华贸易的迫切心情;从乾隆皇帝的答复中,使学生认识中国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着强烈的“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
】
2.两张礼单
展示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
英国“礼单”:
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中国“礼单”: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问题:
“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意图:
以“两份礼单”为抓手,讨论“两份礼单”的礼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英两国经济形式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已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
并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
】
3.两个现象
(1)中国现象
电视剧《鹿鼎记》中兵部侍郎明珠说的一段话: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
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
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
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
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补充讲述: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叫曹振镛的重臣,任大学士、军机大臣。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恩宠不衰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
“多叩头,少说话”。
多磕头,表示顺从;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是当时官员的心态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2)英国现象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
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
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
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
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问题:
同学们怎么看这“两个现象”?
这“两个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有什么不同?
【意图:
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现象”进行剖析,思考“两个现象”背后所反映的两个国家政治状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一切均听命于皇帝,官员不作为,阿谀奉承,政治腐败。
而这一时期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王权进一步被削弱。
中英两国政治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
】
4.两种认识
(1)中国看英国
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
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
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材料二:
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鸦片战后》
(二)97页
材料三:
彼虽畜类,亦具人形。
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一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伏。
——牛鉴(两江总督)
(2)英国看中国
马嘎尔尼没有达到出使中国的目的,离开北京后,沿运河南下。
一路之上,马嘎尔尼对中国社会进行的详尽的观察,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问题:
同学们怎么看这“两种认识”?
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意图:
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仅盲目自大,而且对西方几乎一无所知,思想愚昧,而西方对中国则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
】
第二个环节:
祸起鸦片
1.鸦片走私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仅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对外国商品基本没有需要。
因此,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1799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有四千多箱,到1839年,猛增到四万多箱。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
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
《梦厂杂著》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对于日益严重的鸦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鸦片战争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