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题导练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docx
- 文档编号:18121691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89KB
语言风格题导练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docx
《语言风格题导练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风格题导练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风格题导练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解题秘诀及训练
14语言风格题导练
一
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
二
赏析语言风格4注意
三
赏析语言风格答题规范
四
例析: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等6首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高考近年来考查较少,从全国卷命题来看,更倾向于在选择题中考查。
一、古诗歌语言特色例解
特 色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平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工丽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直率
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
委婉
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人本意在于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清新
比喻新颖,用语通俗。
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
自然
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诗人充满想象,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雄奇的景象。
豪放
直率而有气势。
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凝练
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
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
二、赏析语言风格4注意
1.整体感知
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调动积淀
不同的诗(词)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
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
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3.联系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
①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②要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
③要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
可以先回忆常见的风格有哪些,然后逐一比对,得出结论。
④要关注题干的提示。
题干如果已经暗示了某种语言风格,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即可。
三、赏析语言风格的答题规范
第一步:
明特色。
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常用术语:
平淡、工丽。
绚丽、明快、自然、清幽、雄奇。
豪放。
悲慨。
凝练。
沉郁等。
第二步:
列例证。
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风格特征,可从手法、意象。
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三步:
析效果。
可指出蕴含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古体诗语言风格鉴赏的设题,往往和其它考点结合起来,其方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要求直接指出其风格特色,一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呈现方式之一: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特色?
例1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回答: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解析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我们从已经学习过的《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深刻的印象,而题目只单纯要求回答“特点”,结合本诗,答案不言而喻。
答案语言质朴无华。
呈现方式之二: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例2读元人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简要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解析此题将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查,而且要求“简析”,回答时需将有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还要加入分析。
答案该曲以议论作结(表现手法),点破兴亡,明快直露(语言特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整体风格)。
例3读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回答: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解析严格地讲,这个问题问的是“诗的风格特征”,不单纯是一个“语言风格”的问题。
但是,诗风格与诗的语言又是须臾不离的,因此,要完整、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诗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命题者给了一个暗示,提供了一个比照的对象,那就是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
知道了杜甫的诗风,我们借助题干中“接近”这个词,用杜甫的诗风根据本诗特点重新进行一次近义词词语重组,这样,作者的诗歌风格就比较容易界定了。
界定之后,还要用例子来证明它,即进行简要分析。
标准答案是概述性的,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形之下,结合原诗的诗句来分析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只要分析到位,写出了关键词,是不会被扣分的。
回到顾诗来。
顾炎武在这首诗里把自己内心深沉悲凉的爱国情感熔铸在景物之中(如“酒”“花”本是令人愉悦之物,但作者的“离怀”和“愁眼”却给美好的事物烙上了悲凉的印记,这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已无家”的遭遇更是令人心情沉重,因此全诗体现了一种沉郁悲凉的特色。
答案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点明特征)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简要分析)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小结)
关于诗歌的语言风格,一是比较难以界定,二是说起来比较抽象。
因此,同学们在解答赏析语言风格类试题时,首先还是要立足于“读懂”,其次要根据试题的“问法”,作针对性地回答。
从这个角度上说,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术语”,对我们会有帮助,如“豪迈雄奇、精致工丽、沉郁顿挫、悲壮苍凉、深沉凝重、清新自然、明快洗练、平实无华、婉约细腻、淡雅清幽、含蓄蕴籍、诙谐幽默”等。
【练习】
1.读白居易的《村夜》,回答: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你认为这样评价合理吗?
为什么?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2.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试品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两句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参考答案】
1.同意。
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2.这首词上片写景叙事,语言自然清俊。
在一个晨雾将歇,天淡星稀,残月烛照的清晓之时,一对离人别泪晶莹。
下片抒发情感,语言婉转含蓄。
尤其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句,以处处芳草之绿联想离人罗裙之绿,难忘之情极其真挚。
【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
官服。
③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
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
答:
◎解析
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
“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
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
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
◎参考答案
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
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白话诗歌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
只能自我叹息中年闲赋而生出更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
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湖南湖北一带那些你入蜀必经之地的风景,我都能说得清楚。
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
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
(2)题。
(9分)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 ①箨(tuò):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②鹁鸠:
即斑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解析:
选C C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诗人头发花白、头戴竹箨冠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解析
“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参考答案
①语言清爽。
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
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
③情感轻松。
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白话诗歌
柳塘西处,莲叶田田,莲花清丽,风轻雨疏,夕阳西斜。
花白的头发上戴着竹箨冠,拄着桃枝杖出行,又被困在湿滑的春泥里。
彩虹倒映在水中,仿佛在饮溪水,路边的茅草也新长出了嫩芽。
此时鹁鸠正在动听地歌唱,我已不打算再去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9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
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
几年。
②翻:
反而。
③共传:
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解析:
选B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
答:
◎解析
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
①描景象(翻译诗句);②点效果,明感情。
“寒”“暗”,写出景象凄凉。
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
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
◎参考答案
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共6分,每点2分)
◎白话诗歌
自从和老友上次别后,隔山隔水已度过几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飘浮着烟云。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举杯痛饮。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 谢玄晖:
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解析:
选B 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解析
第二联中的“摇”“滴”二字最为生动,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这两个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
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微波涌动,它们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
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
这两句诗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摇”“滴”。
(2分)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2分)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2分)
◎白话诗歌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落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相接者,亦很稀少。
唯有能写出“澄江净如练”这样清丽之句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9分)
鹧鸪天
刘 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 ①刘著:
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
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
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
C.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
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解析:
选B B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
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
(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6分)
答:
◎解析
题干的“景情关系”包括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从语言风格看,以叠词入诗,平淡中蕴含深意。
“星点点,月团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乐景;从“人在天涯鬓已斑”“寄与吴姬忍泪看”可以看出本词所抒发的情感为“哀情”。
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河汉方可罢休。
“倒流河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地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参考答案
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
繁星点点,明月朗朗。
以口语化叠字入诗,晓白流畅,富有节奏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冷的氛围。
(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
(2分)(意思答对即可)
◎白话诗歌
铺满大地的白雪映照着山城,冰天雪地里,楼上吹笛的,连玉指都感到寒冷吧?
你吹奏出的一声声羌笛音里,饱含着离别的哀怨,飘荡在空间。
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开落了几次了?
我在天涯漂泊,两鬓已如此斑白了。
面对天上点点闪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圆月,我独自一人痛饮不休。
喝着,喝着,好像觉得天上的银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
我这翰林学士为相思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去忍着眼泪慢慢细读啊!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9分)
清平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
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解析:
选B B项,“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一片闲云”是比喻,不是“景物描写”。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
试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
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
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通俗易懂。
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参考答案
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2分)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4分)
◎白话诗歌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
青春年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
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住欣赏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 风格 题导练 备战 高考 语文 古代 诗歌 解题 秘诀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