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113894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1KB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别是三个分部的教育装备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全面实现教育均衡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让每一份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使资源配置和使用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聚焦到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来,促进了各校区教育装备的均衡化发展。
2011年11月17日,我校承办了省教育装备督导迎检工作现场会,为江阴市小学系统迎接省教育装备督导提供了范例。
同年11月29日,我校接受了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县域督导团专家的现场督查,得到了督导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3、高起点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校在信息化硬件设施达到一流水平的基础上,努力从“建设、配置”向“整合、应用”转变,将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架设在信息化平台上,通过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为全校区一体化管理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
我们构建了一个网络中心平台。
租用电信光纤,采用光纤直连的方式,以东校区中心机房为基地,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网管中心,覆盖并管理五个校区、1000多个接入信息点的校园网,使全校区日常管理和教学在同一个平台上整体推进,实现了全校区师生共享校园网平台、共享应用系统、共享教育资源。
我们推进了校务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两大公务平台,实现全校区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管理效能。
我们打造了教师博客平台、教师研修平台、教师成长档案平台三大教师发展平台,依托信息化平台引领全校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突出班级动态平台、学生园地平台、书香网读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四个学生成长平台,辐射并联动家长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让学生能够梦想起航、心灵高飞。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经验,在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大会交流。
2012年9月24日,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澄召开,我校提供了调研考察现场,并作了专题汇报《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努力构建现代教育新平台》,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3年3月15日,我校承办由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的教育现代化现场推进会,会上再次进行了经验介绍。
二、规范和谐的管理机制——幸福教育的保障
我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宽松、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将学校的意志变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将教职工的管理智慧、发展愿望和合理的需求上升为学校的管理策略,从而形成全校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以“人和”为核心,走“一体化”管理之路,全面推进了学校的规范管理、精细管理。
1、以校情为基础,推进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我校形成了镇区东西两个校区、下设三个分部的规模办学新格局,本学年,全校区共有1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25人,专任教师337人。
作为一所庞大的学校,如何最大效度地集聚、盘活各校区的教育资源,如何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立足实际,我们明确提出走“一体化”管理之路,努力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1)形成交流机制。
我们统筹各校区师资的均衡配置,深入推进了镇内教师交流制度,每年的教师交流人次超过15%,以促进教师均衡化建设,并积极开展校区间行政班子轮岗交流和中层部门负责人换岗交流,全面提升各校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强化同质管理。
积极实施五个校区的同质化管理,走同步发展之路。
我们每学年确定10-12项重点工作项目,各校区联动,合力推进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工作项目任务。
(3)加强品牌建设。
按照“一校区一特色,一校区一品牌”的要求,注重各校区特色化发展,培育教育创新,鼓励校区间进行有序的差别竞争,努力做到校区间只有特色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4)创新视导制度。
建立校区教育教学视导机制,实施教代会审议通过的《校区视导评估实施细则》,探索校本化的校区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并使之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各校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科学管理为抓手、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以制度为抓手,推进规范化管理
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复杂的综合体,要把这个综合体里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我们严格落实上级制度,不断创新校本制度,以制度为抓手,推进了严而有格、公开民主的规范化管理。
(1)校务规范化。
在《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引领下,我们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保证了学校各部门、各岗位高效运作,学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实效性,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先导,制度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并引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二是坚持统一,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符合教育规律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是坚持适当,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实施都能以人为本,促进发展。
(2)校务公开化。
我们切实抓好校务公开活动,通过设立校务公开栏、公示牌、校园网络公示栏等形式,将规章制度、学校建设、校务活动等向教师和社会进行公开,接受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同时,开门纳谏,组织社会各界,包括周庄镇域内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学生家长和学生,开展“三评”“三展”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展示学校形象,推进学校政风行风的建设和评议工作,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3)校务民主化。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依靠广大的师生员工去完成,只有发扬民主,充分确立师生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发展。
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议、每两周一次的行政会议。
高度重视党组织、工会、教工团支部、少先队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层次人员的积极作用,重大事项经过党、政、工、团联席会议通过。
为了保障教职工的权益,学校成立了由全员聘用制领导小组、评议委员会和教师申诉小组等。
学校所有大事及时向全体教职工通报,政务财务公开透明,从而使学校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配合默契、共同驾驭的组织。
3、以品质为目标,推进精细化管理
我们严格实施精细化科学管理,细化学校各项工作规范,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从细节处打造精致教育的形象、体现教师工作的规范、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使学校各项工作在任何时候都经得起各种检查,经得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检验,使学校各项工作都能够体现高品位的管理要求,任何时候都能够展现一流的教育形象。
(1)实现管理内容全覆盖。
我们切实做到五个到位:
教育法律法规执行到位,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严格规范,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教育常规执行到位,确保课程计划、减负规定等各项教育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到位;
平安校园建设到位,学校建成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财务管理规范到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财务管理规范学校”创建成果;
教育收费行为规范到位,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费制”,免收课本费。
(2)实现管理过程全监控。
我们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升管理品位。
我们明确了教学六认真工作制度,落实了教学常规工作的二十八条规定,并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的理念,强化过程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强化工作细节。
(3)实现管理力量全协同。
我们加强行政职能部门建设,实施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
实施低重心、扁平化管理,加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队伍建设,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行政部门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
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4)实现管理措施人性化。
我们以“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为指导思想,实现人性化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
一方面,努力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发挥每一个老师的优势,激发每一个老师的潜能;
另一方面,当老师有什么问题,我们尽快地去解决,当老师有什么建议,我们尽量地去改善,当老师有什么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去满足,努力当好老师们的服务者,让老师们感到满意,感到温暖。
三、优雅丰厚的校园文化——幸福教育的浸染
学校首先是一个器物化的环境,但它的自然、设施、技术、建筑等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相反都打上了人的意志烙印,折射着人的价值追求、审美趣味、思想方式,彰显出特定的文化意味。
因此,校园人文环境对于塑造精神、陶冶品行、完善人格,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了“四个性”,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皈依、共享幸福的“生态花园”、“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通过校园文化独特的“浸染”作用,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
1、保证功能性
我们深知,学校不是展示给人看的,最重要的是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空间资源。
由此,首先我们的校园布局充分考虑空间的主体使用者——学生,以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需要。
我们合理地划分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娱乐、阅读空间,确保了各项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
我们还开辟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多元空间:
配设了音乐与舞蹈相配套的多功能活动厅,配设了乐队训练和合唱训练相配套的排练室,设置了由书画室、陶艺室、劳技室、科技制作室组成的动手实践中心,设置了由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学社组成的阅读中心等。
这些平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体现人文性
有人说,对人最重大最持久的影响是文化力的影响,我们精心布置环境,让校园环境处处散发着文化的气息,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浓浓的人文关怀。
在我们校园里,大楼会说话,一幢幢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注释,建筑物仿佛有了生命;
在我们校园里,花木会说话,植物们都有自己的名片,体现了以花木育人的理念;
在我们校园里,石头小草会说话,一块块置身在绿草间的石头,镌刻上“志存高远”“锲而不舍”“业精于勤”“止于至善”等大字,寓意深远,启迪孩子们至真、至善、至学、至美;
在我们校园里,一条条长廊就像一条条引领心灵的“船”,东校区主连廊以“周庄历史文化”为主线,体现了传承与发展,增强了周小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西校区连廊则确立了“为家乡骄傲”、“为祖国自豪”、“以经典为友”、“以大师为师”四个文化主题,布置了四百多幅图文;
在我们校园里,一面面墙壁就像一本本充实心灵的“书”,上面有各个主题的彩绘以及经过精心挑选的名言、师生作品等。
3、着眼发展性
学生是校园的灵魂,任何工作都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无数的可能性,我们努力通过校园环境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点亮他们飞翔的美梦。
一方面,我们十分注意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学生充满生活情趣的照片,或陈列在画廊里,或张贴在展板上,或雕刻在建筑物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自己的进步。
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像研读“书”一样来研读校园文化。
学生依托校本教材开展实践活动,浸润在校园环境中,去研究探索那每一块文化石,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木,每一块草地,每一条连廊,每一处景点的寓意,去设计和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感悟和体验已有百年积淀的学校精神,校园拥有了持久的魅力。
4、立足主体性
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产生一种幸福感,就要让他们当家作主,把校园建成家园,让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由驰骋,可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我们教室门口的“班级园地”包含着班级奋斗目标、班主任寄语、“每周一星”,老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成为了一个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阵地。
教室后墙的绒布展板,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精心布置,定期展示学生各方面的作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班级中还设置了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展板,以及图书角、生物角。
这些场景的创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班级生活的内容,更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
白鸽天使,护花小使者,小小护书员……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班级中如此,校园中同样如此,少先队大队部设立了多个“红领巾服务岗”,成立了“护绿小队”、“爱心小队”等。
人人都是校园的主人,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神采飞扬,流光溢彩。
四、专业卓越的教师团队——幸福教育的灵魂
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的学识、境界、人格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学校教师队伍需要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一种自发的动力驱动,以实现职业生命的最大价值,成就教师职业的最大幸福。
我们提出每一位教师要“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
”择高而立,就是要志存高远,仰望星空;
就平地坐,就是要立足实践,真做实干;
向宽处行,就是要开放心态,开阔视野。
1、择高而立,提升师德修养
教师以什么样的职业观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不仅影响教书育人的质量,而且自身的内心体验也完全不同。
如果教师仅仅把职业作为谋生手段,为了生计而从教,必然会矮化教师的师表形象,淡化教师的自我价值,弱化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艺术性,从而泯灭教师从教的意义和乐趣。
因此,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激发教师生命激情和职业活力,让教师“择高而立”、幸福从教,是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校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学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1)加强学习教育。
我们注重加强对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我们以“面向全员、重在教育、典型引路、着眼提升”为宗旨,精心打造学习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师德征文比赛、“修身立德”师德承诺活动、关爱学生“三走进活动”、“教师义工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深刻度。
(2)加强典型宣传。
我们在师德宣传中注重点面结合,典型引路。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践行师德、争先创优,做幸福教师——向‘奠基未来、感动无锡’2010教育年度人物夏德琴学习”活动、向“吴辰同志学习活动”,广泛宣传夏德琴老师、吴辰校长的先进事迹,引导全体教师提高师德境界,提升师德修养。
(3)加强考核评价。
我们建立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形成强大的监督力量,让“德师”不断涌现、示范引领,让“失德”原形毕露、无处可遁。
我们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师德高尚好园丁”、周小“乐教群英”等评选活动。
2、就平地坐,提升专业素养
“力行而后知之真。
”我们努力营造自由开放的精神氛围,搭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平台。
让学习培训、教学研究与日常教学“三位一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培训”重在更新理念,教给方法;
“教学研究”重在研讨教学中的真问题;
“日常教学”就是落实研究成果。
(1)学习培训平台。
一是以读书活动促理念更新。
近年来,学校统一出资为教师购置并组织阅读了《学习的挑战》、《静悄悄的革命》、《新教育之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书籍。
二是以专家讲座促智慧提升。
先后邀请了吴永军、李振村、蔡宏圣、杨献荣、钱坤南、徐建成等专家来校讲座,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启迪了教师的智慧。
三是以专项训练促技能提高。
每学期期初制定专业素养训练计划,期中落实教学基本功培训、竞赛活动,期末开展“练专业素养,做优雅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
(2)教学研究平台。
一是专题式研究。
各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确立共同研究的专题,围绕专题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
二是沙龙式研究。
组织教师对课改中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过程重要还是教学结果重要”、“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等进行沙龙漫谈。
三是反思式研究。
每月组织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和经验进行审视、批判和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目前,校园网博客上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已逾万篇,《一路风景》、《我们的故事》等校编专刊则精选了数百篇优秀反思、故事。
四是微格式研究。
通过学校微格教室的录播系统,实现各校区教师利用客户端电脑即时在线听课评课,并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微格化,深入研讨,追求精致课堂。
(3)日常教学平台。
课堂是教师的核心阵地,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日常教学平台围绕课堂做足文章。
一是让每个人经历四种课型的磨砺:
推门课,促使教师精心准备每一节家常课;
专题研讨课,促使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展示课,促使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展现各自风采;
星级评定课,促使教师在评定中亮出最好的自己。
二是让每堂研究课经历四个环节的打磨:
一抓备课,采取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既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又确保教师独立自主;
二抓说课,要求教师把自己“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说清楚;
三抓听课,我们设计了《听课互动交流卡》,让听课成为欣赏发现、互动交流的过程。
四抓评课,有公开课必评,并做到发现亮点、指出缺点、剖析盲点。
经过课堂教学的打磨,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江阴市教学大比武及各种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多名教师参加无锡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获一、二等奖。
3、向宽处行,提升职业幸福
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以开放、合作的职场环境为载体,形成强大的专业共同体,从而构建共同成长的文化家园,打造共享生命的精神职场。
我们努力建设好以下几种研究团队:
(1)教研组备课组团队。
教研组、备课组是教师成长的沃土。
为加强研究型、学习型的发展性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我们一是以课题推动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课题化”,使每个组有明确的目标;
二是以制度促动教研组活动,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磨课制度》等教研制度;
三是以评比激励教研组活动,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
(2)网络互动团队。
网络平台也是促进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我们利用瑞博教学平台,为每个老师开辟了教育博客,记录反思、促进交流;
我们倡导师生参与资源库建设,通过采集各年级各学科的优秀教案、课件、图文等,建立“虚拟光盘”平台;
我们依托自行开发的学校课题管理系统,组织教师进行专项小课题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
我们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利用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沟通全校区教师之间、校区内教师与市内外名师的联系。
(3)导师学徒团队。
我们的导师学徒团队分三个层面,一是外聘校外名师与本校骨干教师结为师徒;
二是本校名师与重点培养教师结成“学习研究小组”;
三是本校骨干教师与三年内青年教师“青蓝结对”。
通过三个层面的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4)“走向名师”团队。
我们积极响应我镇“三名工程”建设相关精神,依托学校名师评选意见和名师奖励实施细则,建立了常态化的名师奖励机制和校级名师评选机制。
同时,我们高标准启动“夏德琴班主任工作室”、“朱正钰文学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
2011年教师节,6名青年教师被评为首批周庄镇名教师。
2012年,14人分别被评为无锡市、江阴市教学能手。
夏德琴班主任工作团队荣获江阴市十佳教书育人团队、江阴市青年文明号、无锡市行知式青年教师集体。
五、自主生动的课堂教学——幸福教育的殿堂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核心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课堂,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改革教育方式,优化课堂环节。
我们始终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学科课程的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国家课程的个性着陆
国家课程规定了明确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须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生活成为一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唤醒知识,探寻智慧,追求美好的幸福旅程。
(1)打造自主课堂。
我们认为,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是鲜活的、独特的生命体,各有思想,各有个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课堂就应当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发展。
我们依托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合作共享:
课堂小组主动学习模式的校本研究》,努力探索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课堂教学的四个“给予”:
给予权利,让学生自己选择;
给予机会,让学生自己把握;
给予困难,让学生自己面对;
给予条件,让学生自己创造。
从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思考、诘问、评判、创新,超越教师,走向智慧。
(2)打造个性课堂。
每一个学生都因其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各种智能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而呈现出各种差异。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强求一律,让师生在“和而不同”的课堂中,相互启发,自由言说。
教师在备课时便考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程序,课堂上,学生就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业练习,甚至学习伙伴,从而实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
(3)打造开放课堂。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是社会的一部分。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提出了课堂应冲破学科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樊篱,实现四个走向:
小学科走向大学科,小教材走向大教材,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我们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学习,调动各种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形成相关能力的所有有益的信息媒体,使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打造情趣课堂。
学生是稚嫩的,他们充满了好奇,流露出童真。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十分注重课堂的情趣性。
我们课堂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了:
讨论、竞赛、辩论、游戏、闯关……课堂教学的空间越来越宽广了:
图书馆、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幸福 人生 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