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9746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74.72KB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氧气的性质:
它不能燃烧、能帮助其它物质燃烧(有助燃性)。
能使燃烧的木条更旺;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比空气少,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多。
(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还有水蒸气(往玻璃片上呼气有水珠)。
7、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注意:
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或放入教师指定的容器内。
A:
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广口瓶内):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
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
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
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细口瓶内或滴瓶内):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
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C: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二)、物质的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瓶、烧杯、锥形瓶。
不能加热:
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
角,先预热后再集中试管底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的下部加热。
注意点:
容器炸裂的几种可能:
(1)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
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
(2)没有预热直接加热。
(3)烧的很热的容器立即用冷水冲洗。
(4)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三)、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
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已洗干净。
(四)、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六)、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七)、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八)、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8、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1)试管:
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
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容器。
(3)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例如制取二氧化碳)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4)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5)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内(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6)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
②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③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7)托盘天平:
是一种称量仪器,由托盘(左、右各一个)、分度盘、指针、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六部分组成(不包括砝码)。
一般精确到0.1克。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添加)。
思考:
如果放颠倒了称量结果如何?
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
(8)集气瓶: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例如:
硫在氧气中燃烧)。
(瓶口是磨毛的)
(9)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0)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碱溶液与玻璃反应发生粘连)。
(11)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和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用于过滤装置。
(12)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3)分液漏斗(有开关):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4)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使用时应手握长柄,不要握短柄。
以免试管脱落。
(15)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6)酒精灯:
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⑦不用时应盖上灯冒(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再不易点燃)。
(17)玻璃棒:
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过滤等操作、蒸发滤液和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8)燃烧匙:
用于物质燃烧。
(19)温度计:
用于测量温度。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擦净。
9、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使用的仪器有: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大、小烧杯。
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①小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0、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①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②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碳酸氢钠溶液。
③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生成物仍是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等代替。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广口瓶内吸入的水的体积约剩余部分体积的1/5。
为什么?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其它方法)此实验还可以得出剩余的气体(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结论。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由单质(氧气、氮气)和化合物(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物。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自然界的物质(海水、河水、矿石、石油、煤、空气)。
各种溶液(石灰水、稀盐酸)。
合金(生铁、不锈钢)。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例如:
由水分子构成的是纯水。
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还有由原子构成的。
如:
氦等稀有气体。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
物质的种类不同。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包括汽车的尾气)和工厂的废气。
5、氧气的用途:
潜水、医疗急救病人、炼钢、气焊、气割、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
6、氮气的用途:
制硝酸和化肥、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时充氮气防腐、液氮冷冻麻醉。
7、稀有气体的用途:
(有氦、氖、氩、氪、氙)也叫惰性气体。
用作保护气、用作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8、空气被污染会造成
(1)损害人体健康;
(2)影响作物生长、(3)破坏生态平衡、(4)气候变暖、(5)破坏臭氧层、(6)形成酸雨。
9、如何保护空气: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花、种草。
10、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能使很多物质氧化,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支持燃烧,O2不能燃烧)(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一般是:
火焰颜色;
放热;
生成物的性质等三个方面)
①木炭C(黑色)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文字表达式。
②硫磺S(黄色)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预先放入少量的水防止污染空气
③磷P(红色或白色)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预先放入少量的水防止污染空气。
(用于发令枪)文字表达式。
④镁Mg(银白色)和O2反应的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用于照明弹等)文字表达式。
⑤铁Fe(银白色)和O2反应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
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放热,产生小水滴。
⑦CO和O2的现象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⑧CH4和O2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放热,产生小水滴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
11、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过氧化氢(加催化剂二氧化锰)分解、加热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二氧化锰)、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都是化学变化)
过氧化氢(加催化剂二氧化锰)分解。
加热氯酸钾(加催化剂二氧化锰)。
加热高锰酸钾。
12、催化剂的两个不变: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产量)。
催化剂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也不一定都是催化剂。
13、实验室制O2的操作顺序:
(1)连接仪器(连)、
(2)检查气密性(查)、(3)装药品(装)、(4)固定仪器(定)、(5)点燃酒精灯(点)、(6)收集气体(收)、(7)从水中撤离导气管(离)、(8)熄灭酒精灯(熄)。
简记: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14、实验室制O2的注意事项:
(1)酒精灯内的酒精的量应是其容积的1/3,应用外焰加热,并且在药品的下部加热。
(2)铁夹子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试管内的导气管不要太长(应与塞子相平或露出一点)。
(3)实验完毕后,应先移导气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被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破裂)。
(4)用KMnO4制氧气时,在试管口处放点棉花(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气管)。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6)收集的时机是导气管口有连续气泡(不一定是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15、实验室制O2使用的主要仪器有:
①加热固体:
铁架台、试管、带橡皮塞的导气管、水槽(排水法收集)、集气瓶、酒精灯、木垫。
②H2O2制氧气需用:
广口瓶(或锥形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双孔的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
其它还有:
药匙、火柴、玻璃片、棉花(加热高锰酸钾用)。
小烧杯(向集气瓶加水)。
16、工业上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
得到氧气和氮气。
(是物理变化)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2.53%,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自然界中地球上的水都是混合物。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或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氢气的检验:
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或有爆鸣声)。
6、电解水实验可证明: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也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
7、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明矾)—→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漂白粉或氯气)—→送水。
其中消毒是化学变化。
8、软水和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自然界中地球上的水都是硬水。
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可用肥皂水区分:
搅拌时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硬水变软水可用煮沸法(生活中常用),蒸馏法(得较纯净水)。
净水器不能使水软化,变成软水。
9、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O2和O3、白磷和红磷),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例如:
氧气(O2)、氮气(N2)、氢气(H2)、铁、碳、硫。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
空气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它是混合物。
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铁(Fe2O3)、水(H2O)。
它们也是氧化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例如KCIO3含三种元素)
10、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选D(氯分子)
(A、Cl、B、Cl-、C、2Cl、D、Cl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或: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1、分子的性质:
(1)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氨水的扩散、水的蒸发。
(2)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物体的热胀冷缩;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少于200ml。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水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
12、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发生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3、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是理想的燃料(能源),它的优点是:
(1)放出的热量是汽油的三倍;
(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3)以水作原料来源广泛。
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因此,使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氢气的用途:
制盐酸、合成氨、还原金属氧化物制取金属、做高能燃料。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
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4、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
C原子质量的1/12。
5、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6、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①N表示氮元素;
②表示一个氮原子。
7、化学式的书写:
(1)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2)氢气、氧气、氮气和氯气等非金属气体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2。
如H2。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先化简,后交叉,代数和,等于零。
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①CO2表示二氧化碳;
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组成;
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8、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铁、氖、磷等。
②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非金属气体单质如:
H2、O2、N2、Cl2等、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CH4、C2H5OH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ZnSO4。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钾离子K+、和氯酸根离子ClO3-。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或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
钠原子核电荷数是11,镁原子核电荷数是12。
10、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
它们的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1、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12、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
核电荷数是10的粒子有Ne、HF、H2O、NH3、CH4。
1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电子的质量很小)
14、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
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生物细胞含量较多的元素是:
氧、碳、氢、氮。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15、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叫周期。
有18个纵行,叫族。
16、默写常见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符号
NH4
OH
NO3
SO4
CO3
化合价
+1
-1
-2
17、离子符号和化合价:
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3-、硫酸根离子SO42—、碳酸根离子CO32—。
它们的化合价数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合价的正、负,就是离子带电荷的正、负。
但是顺序颠倒。
即化合价是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
并且化合价标在符号的正上方。
18、确定元素化合价时,注意: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②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H2、Cu、Ar。
等化合价为零。
③同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常见的只有一种物质。
即NH4NO3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分别是前面的是-3价和后面的是+5价。
④一些物质不标化合价。
Fe3O4、C2H2。
⑤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⑥已知根的化合价,求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等于根的化合价。
⑦正价的元素符号一般写在左边,负价的元素符号一般写在右边。
(氨气NH3除外)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
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4、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银白色的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由蓝色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复习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