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80946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8.58KB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
课题
平均分
(一)
课时
第1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平均分”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的关键。
因此,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过“平均分”的过程,在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体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
讲授式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根据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请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
(2)、学生观察汇报。
(4)、学生自己取名。
(4)、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1、学生动手分一分后汇报分法。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使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
有什么新想法吗?
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
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
第2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这节课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它是对“平均分”概念的丰富。
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接触“平均分”,对“平均分”由原有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分的方法,“平均分”概念的建立是学习本机课基础。
本节课应让学生动手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怎样扑捉数学信息,并能应用这些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
讲授式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3、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
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第5题。
师: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4人要租几条船?
24里面有几个4?
有6个4,就需6条船。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
有什么新想法吗?
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
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第3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对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有重大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能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尤为重要。
因此,本节课从分东西引入,借组同样多,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然后映出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
讲授式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学生自由回答。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数学 年级 下册 平均 教案